2018/07/13 01:0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4404
近日,溫州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舉辦了「探生命奧秘、迎甲子校慶」第四屆生命科學實驗室開放日活動,檢驗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醫學遺傳學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模式生物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等實驗技術平臺向公眾開放,吸引了溫州市實驗小學、溫州市籀園小學、甌海實驗小學等8所學校的小學生和家長共400餘人前來參觀和體驗。
本次活動共設有「微觀世界」「微生物與健康」「生命健康密碼」「海洋生物」「生命教育課堂」「醫學知識講堂」六大站點。參與者在志願者的組織和引導下,井然有序地進入每個站點參觀學習,「這個插滿管子的儀器是做什麼的」「為什麼通過基因就能診斷疾病」……「高大上」的科研儀器激起了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提問不斷。「孩子們在微觀世界」站點自己動手調節顯微鏡,饒有興致地觀察各類細胞玻片。在「醫學知識講堂」站點的手部衛生小課堂上,鄭美琴老師通過七步洗手法向孩子們生動地介紹了保持手衛生對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重大意義。每個站點均設置了本科、研究生志願者進行講解。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液質聯用儀等貴重儀器的用途、操作方法,血液、轉基因、克隆、微生態等各重點實驗室的最新研究熱點,這些神秘的科學儀器和高深的科學知識,在志願者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下變得簡單易懂。同時,陳列在同德樓大廳的60餘種海洋生物標本也吸引了孩子們及家長的駐足觀看。
除了參觀高端儀器、聆聽科普知識,參與的孩子們還免費領取了溫州醫科大學師生創業團隊研發的品牌酸奶——「小溫粥」,據團隊負責人介紹該款酸奶選擇產生BSH益生菌株進行發酵,無任何添加劑,有利清除DCA和多餘膽固醇,添加植物膳食纖維,經菌發酵後產生更多甲酸、乙酸、亞麻酸等物質,利於青少年大腦強健和鈣質吸收。
為豐富活動內容,讓市民更加了解溫州醫科大學校園公益文化,本次活動還安排了「青少年體驗式生命教育」系列活動,通過「急救知識講解」「口足畫家」「女童保護講座」等生命教育活動,促進青少年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感悟。
據悉,今年是舉辦生命科學實驗室開放日的第四個年頭,累計參與市民達2000餘人次。檢驗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浙江省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鄭曉群介紹:一年一屆的生命科學實驗室開放日,增強了青少年對生命科學的理解和感悟,有助於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鼓勵青少年關注生命健康。
□劉健 周怡
溫州晚報小記者的感受
口足畫家很努力
甌海區實驗小學南甌校區三(4)班彭梓萱:
你了解生命的奧秘嗎?你懂得生命的意義嗎?我們晚報小記者走進溫州醫科大學來探尋生命的奧秘。
當我們走進溫州醫科大學時,發現來的人還真不少呢!首先,老師給我們講解女童保護知識,讓我們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接著,我們還參觀了好幾個實驗室,了解了人體結構、細胞學說等內容。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口足畫家作畫的視頻。這位畫家是用嘴巴含著畫筆作畫的,只見他不一會兒工夫就畫好了一條活靈活現的小魚。看完視頻,老師還讓我們體驗一下用嘴作畫的感覺——畫一棵生命之樹。我把用紗布包好的一頭筆含在嘴巴裡,很努力地在白紙上畫著生命之樹。可這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不一會兒,我就覺得牙齒和嘴巴酸痛得不得了,畫的樹也是歪歪扭扭。再看看視頻中的畫家用嘴巴畫得這麼熟練,心想他是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啊!他讓我懂得做事情要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
紅細胞在微微地動
溫州市瓦市小學四(4)班嚴子粟:
我來到溫州醫科大學參加溫州晚報小記者「探索生命奧秘」活動。
我最感興趣的是用顯微鏡觀察世界,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看到一個一個紅細胞,它們小小的像蟲子一樣,我還清晰地看到細胞的中間有一部分是凹進去的,還有一些白白的小點點。看著看著,我發現這些紅細胞在微微地動著,原來它們是有生命的!我還學會了怎麼調顯微鏡的位置。
在活動中我認識了基因變化、DNA、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品嘗了「小溫粥」酸奶,還了解了人的身體器官以及名稱和它的作用……
這次活動讓我收穫滿滿,希望以後也能考上溫州醫科大學,去探索更多的知識。
原來我以前不會洗手
溫州市少年遊泳學校四(4)班周佩穎:
我跟著溫州晚報小記者團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開啟了「探尋生命奧秘」之旅。
「防性侵」的講座拉開了旅程的序幕,也讓我記憶最深刻。在生活中,我們不能隨便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跟陌生人視頻聊天,更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搭陌生人的車,出門要結伴而行,睡覺要關好房門,還有一點是容易讓人忽略的,那就是熟人也有可能會實施性侵害,遇到這些情況,我們都要勇敢地拒絕。萬一受到了性侵害該怎麼辦呢?不要害怕,第一時間告訴大人,儘快報警,絕對不能隱瞞。
除了「防性侵」講座,我們還學習了健康從「手」抓起,沒洗乾淨的手不單單會讓我們拉肚子,還會讓我們的睫毛長蝨子卵、得紅眼病,更嚴重的會讓我們失明。溫州醫科大學的志願者小姐姐們教會了我們洗手小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並帶著我們一起做了一遍,我突然發現我這麼多年的洗手方式都是不合格的。
收穫滿滿的知識
馬鞍池小學四(2)班徐晨皓:
在偌大的溫州醫科大學同德樓裡,我被眼前景象震住了,海洋動物標本各式各樣,琳琅滿目。我最感興趣的是中華鱘的標本,中華鱘既古老又神秘。
我從來沒用過顯微鏡觀察事物,但這次終於體驗一番用顯微鏡觀察紅細胞的活動,紅紅細胞用肉眼觀察只是紅紅的一片,但是在顯微鏡下那片紅紅的紅細胞變成了成千上萬的小顆粒,紅細胞雖然小,但是對人體的血液幫助可不小呢!我還用顯微鏡觀察了乳酸菌,了解乳酸菌對人體腸胃的幫助。我用乳酸菌加上檸檬酸研製成了一種新的益生菌,它可以改善人體的腸胃功能,讓便秘患者輕鬆排便。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項目,我感受到科普知識的奧秘。我不僅收穫滿滿的知識,還收到了科普實踐榮譽證書。身為晚報小記者,我自信,我自豪。
在那流連忘返
甌海區實驗小學南甌校區四(3)班夏亦佐:
又是一年的溫州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實驗室開放日,作為溫州晚報小記者團的「老記者」再一次報名了這個活動。
來到溫州醫科大學同德樓一樓大廳,一排長長的桌子上放著許多海洋生物標本。「小朋友來聽一下這個。」一位戴綠手套的志願者姐姐正拿著一個大海螺說,我湊上去聽,「嗚嗚」的聲音真好聽,像遠山傳來的牧笛聲那麼悠揚。不過我更想知道的是,桌上的這些標本是怎樣做的?志願者哥哥告訴我們,這裡有浸制標本、錄製標本和仿製標本。浸制標本是先在福馬林裡浸泡消毒,然後再裝進酒精的器皿裡,比如蛇、鰩魚;剝製標本是把動物剝皮幹制處理,然後塞進填充物,比如海龜,小鯊魚;仿製標本是因為有些標本無法保留原本的顏色只好採取人工仿製,比如一些魚和蟹。
我對動物標本情有獨鍾,在那流連忘返,也許是標本能更直接地讓我了解到平時接觸不到的自然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