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買魚,遇到一個新品種,指著問老闆,這是什麼魚?賣魚老闆不緊不慢地講,有的地方叫它鯰魚,有的地方叫它黑魚,還有的地方稱它為烏魚。看來這種魚還挺受歡迎,不然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名字。
其實這種魚,我更喜歡稱它為黑魚,作為一種肉食性魚類,肉質雖沒有那麼細膩,但是味道還是很鮮美的,加上其還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是冬天進補不錯的選擇。黑魚食用的歷史比較的久遠,在《神農本草經》中,它還被列為蟲魚上品。能夠起到滋補調養、生肌補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天冷就愛這一鍋燉,湯鮮味美肉質細嫩,簡單又解饞,成本不到20塊。黑魚屬於淡水魚,因為肉質的原因很多人不太喜歡吃,事實上把它燉著吃,還是很美味的,在黑魚的肉中,有18種胺基酸還含有蛋白質、脂肪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這些營養元素進入人體以後,可以起到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冬天也不怕冷。
黑魚可以和豆腐燉,也可以和蘿蔔燉,我更喜歡把它和蘿蔔一起燉,本地的蘿蔔汁多清脆,而且甜味比較大,和黑魚一塊燉,湯汁會特別的鮮,那如何燉一道好吃的本地蘿蔔燉黑魚呢?
燉蘿蔔時,加冷水還是熱水?難怪蘿蔔吃著發硬,原來這一步搞錯了。本地的蘿蔔在燉的時候,需要沸水以後放進去,這樣蘿蔔煮出來才會特別的軟,吃起來也比較的甜,冷水下鍋的蘿蔔吃起來會發硬,而且很難把它燉至入味,學會這個簡單的方法,燉魚的時候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還不知道怎麼燉的一起試試吧!
【本地蘿蔔燉黑魚】
【食材】:本地白蘿蔔1個、黑魚1條、小米椒3個、姜1塊。
調料:鹽、啤酒、醬油、鹽、菜籽油。
【菜譜】
步驟1,把買回來的黑魚,放在流水下衝洗乾淨,稍稍瀝乾水分後,切成長段。
步驟2,拿出從老家帶回來的本地蘿蔔,用刮皮器刮去外皮,衝洗乾淨,切成厚薄均勻地白蘿蔔片。取姜衝洗乾淨切成片,小米椒洗淨切小段。
步驟3,拿出炒鍋,倒入稍多一點的菜籽油,放入薑片,炸出濃鬱的菜籽味兒,放入切好的黑魚塊。如果家裡有麻椒的話,也可以加上半小勺花椒,不僅去異味,還能增加麻香味。
步驟4,黑魚塊下鍋後,不要翻動它,先煎3分鐘左右,然後用鍋鏟小心翻面,繼續煎2~3分鐘。緊接著,加入2勺啤酒、1勺醬油,拌勻。
步驟5,倒入切好的白蘿蔔片,開始加開水,直到開水完全沒過魚塊,撒入小米椒,蓋上蓋子,大火煮沸。
步驟6,魚湯沸騰後,開成小火,先燉7分鐘左右,用小勺嘗嘗味道,估摸著加入適量的鹽調味。調好味後,繼續燉5分鐘,就可以關火了,把魚湯倒到酒精爐上小火一邊燉一邊吃了。
【小煮叨叨】
冬天天氣冷,魚湯一涼很容易有腥味,所以我家一般是用小酒精邊燉邊吃,熱乎乎地特別舒坦。如果沒有酒精爐的話,魚湯出鍋後一定要儘快食用,以免影響口感。
我是煮菜婆,用美食記錄生活百味,用文字與你分享一日三餐。恰若我的美食與文字,能激起你心中的縷縷漣漪,歡迎點擊上方「關注」按鈕,關注我評論我,讓我們一起切磋交流,烹飪出更多溫暖的舌尖美味!圖文原創,一菜一文皆不易,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盜用、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