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新研究揭示DNA修復機制

2020-12-05 MedSci梅斯

近日,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精心設計的纖維絲,液滴動力學和蛋白質連接系統可以修復細胞核中某些受損的DNA。這些發現進一步挑戰了碎片化的DNA「毫無目標地漂浮」的觀點,-並突出了在生物學和物理學領域中跨學科研究的價值。

DNA修復有助於確保基因組的穩定性,從而使細胞發揮正常功能。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斷裂後的DNA碎片往往無方向地漂浮在細胞核內,直到它們觸發其他細胞事件。

這種想法在2015年開始改變,當時Karim Mekhail和他的實驗室表明,受損的DNA可以通過運動蛋白「救護車」有意地轉運到DNA「醫院」,這些區域富含細胞核中的某些修復因子。研究人員隨後與美國宇航大學的航空工程師合作,研究表明,在單雙鏈斷裂後,DNA會通過長形的類似螺紋微管的「高速公路」行進進行修復。

在當前的研究中,Mekhail及其主要作者Roxanne Oshidari研究了具有多個DNA雙鏈斷裂的酵母細胞,並表明微管絲和由DNA修復蛋白組成的液體狀小滴之間的協調互作可實現DNA修復中心的形成與功能。

密西根大學的實驗室醫學和病理生物學副教授Mekhail說:「液滴與核內微管協同工作,促進了受損的DNA位點的聚集。」

梅哈伊爾說,這種較大的油狀液滴的行為就像蜘蛛一樣,射出一團星形細絲,這些細絲束縛在較長的由細胞骨架構成的「高速公路」上,沿著該高速公路可以將受損的DNA運送到DNA醫院。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Genome stability: Intricate process of DNA repair discovered

原始出處:Roxanne Oshidari, Richard Huang, Maryam Medghalchi, Elizabeth Y. W. Tse, Nasser Ashgriz, Hyun O. Lee, Haley Wyatt, Karim Mekhail. DNA repair by Rad52 liquid drople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DOI: 10.1038/s41467-020-14546-z

相關焦點

  • Nat Commun:如何利用「DNA修復錯誤」機制治療疾病?
    2019年11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由日本京都和加拿大蒙特婁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新的生物信息學工具MHcut揭示,DNA損傷的自然修復系統——「微同源性介導的末端連接」,在人類細胞中發生的機率可能比以往人們認為的要普遍得多。
  • Nat Commun:修復神經細胞損傷的新信號機制
    2018年8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通過對線蟲體內切斷軸突的神經元細胞進行分析,研究者們發現促進對凋亡細胞進行吞食的信號通路同時參與了神經元周倜的再生過程。這一過程對於神經損傷的修復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許能夠應用於大腦以及脊椎神經損傷的修復。
  • Nat Commun:揭秘DNA破碎的新型修復機制
    2020年2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染色體的斷裂是對細胞最有害的損傷,如果其沒有被恢復的話就會阻斷染色體的複製和分離,從而導致細胞周期生長停止並促進細胞死亡,這些突變經常會在腫瘤細胞中頻繁發生,而且在遺傳物質複製期間會自發產生,為了能夠有效地修復遺傳物質中的損傷,細胞會將信息從完整的子代拷貝中轉移到破碎的拷貝中,這被稱之為姐妹染色單體的重組(recombination
  • Nat Commun:超級酶或可加速細胞DNA的修復
    ,來自薩塞克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ussex)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名為PARP3的酶類能夠幫助加速細胞DNA的修復。在我們機體中,突變往往產生自未及時修復的DNA損傷,而突變往往會誘發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症和神經變性疾病等;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酶類PARP3如何識別並且發送破碎DNA鏈存在的信號,PARP3簡稱為多聚ADP核糖聚合酶3。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Nat Cell Biol:鑑別出減緩並修復致癌DNA損傷的分子機制
    2019年3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保護細胞免於天然DNA錯誤的特殊機制,這種天然DNA錯誤會永久損傷機體的遺傳代碼,並誘發諸如癌症等多種疾病發生。
  • 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年3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事實上,研究表明,當睡眠不足、時差或輪班工作擾亂晝夜節律時,包括前列腺癌在內的一些癌症的發病率會增加,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於迫切需要開發治療前列腺癌的新靶點,西德尼·金梅爾癌症--傑斐遜健康中心(SKCC)的研究人員探索了生物鐘時鐘,並發現時鐘基因哭泣-1在癌症進展中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這項研究於1月15日發表。自然通訊.
  • Science: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DNA修復機制包括核苷酸池消毒(nucleotide pool sanitization)、直接修復(DR)、鹼基切除修復(BER)、核苷酸切除修復(NER)、錯配修復(MMR)、同源重組修復(HRR)和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
  • Nat Commun:研究發現睡覺的終極意義——修復神經元DNA損傷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對睡覺背後的核心細胞學功能和生物學機制卻並不清楚,在系統發生的過程中也沒有保守的分子標記物來定義睡眠細胞。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而近日來自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科學家們揭開了睡眠背後的秘密,他們發現睡覺可以增加染色體的運動,從而減少神經元中DNA損傷的堆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科學家解析DNA修復機制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repair of UV-induced DNA damage」的研究論文,揭示了RAD18蛋白通過與BRCTx互作參與DNA損傷的複製後修復的作用機制。
  • 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2017年7月18日/生物谷BIOON/---DNA修復系統能夠修復活性氧、活性羰基化合物、烷化劑、紫外線輻射、脫氧尿嘧啶整入和複製錯誤導致的DNA損傷。DNA修復機制包括核苷酸池消毒(nucleotide pool sanitization)、直接修復(DR)、鹼基切除修復(BER)、核苷酸切除修復(NER)、錯配修復(MMR)、同源重組修復(HRR)和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糖化是體內的一種重要的DNA損傷來源,與增加的突變率和DNA鏈斷裂相關聯。在乙二醛(GO)和甲基乙二醛(MGO)的作用下,核酸發生永久性的糖化。
  • 研究揭示DNA修覆核酸酶MER11A新功能
    研究揭示DNA修覆核酸酶MER11A新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4 16:24:29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Cornelia M.
  • DNA修復與腫瘤調控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重要病原菌感染與致病過程中蛋白質機器的功能機制」 項目支持下,同濟大學的戈寶學團隊和毛志勇團隊合作,發現了DNA修復與腫瘤調控新機制。
  • Science:揭示DNA錯配修復機制部分奧秘
    人DNA錯配修復機制在真核生物---包括人在內的一組有機體---中,存活的關鍵就是某些蛋白能夠快速和準確地修復當DNA發生複製從而製造新細胞時產生的基因錯誤。根據2011年12月23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一篇研究論文,美國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蛋白發揮它們作用---即一種稱作DNA錯配修復(DNA mismatch repair)的過程---的部分奧秘。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助理研究員Christopher D.
  • DNA修復研究領域重要成果解讀!
    ,來自範德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保持基因組完整性的新型DNA修復機制。揭示Shieldin蛋白複合物在DNA修復中起關鍵性作用doi:10.1038/s41586-018-0340-7在一項新的裡程碑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英國倫敦癌症研究所、荷蘭癌症研究院和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乳腺癌細胞和攜帶著BRCA1基因突變的小鼠。
  • Nature新研究:酒精導致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
    一則好消息是,Nature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乙醛誘發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新的DNA修復機制那麼,這種損傷就不能修復了嗎?其實,我們的身體針對乙醛帶來的傷害,有兩重保護。第一重保護,與乙醛脫氫酶2(ALDH2)有關,這種酶能將乙醛轉化為無害的乙酸。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結果就是DNA鏈可以在每個細胞分裂周期中至少斷裂一次,並且這種頻率會因某些生活方式(比如吸菸)或先天性DNA修復缺陷而增加。這就導致不可逆轉的遺傳損傷,並最終導致疾病,比如癌症、免疫缺陷、痴呆或發育缺陷。如今,這些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蛋白如何協調受損DNA的修復,從而確保它在不同代之間保持穩定,並阻止鄰近未受損DNA受到附帶損害。
  • Nat Commun:揭示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崗哨」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有...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馬德裡的國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細胞核受體介導的新型分子機制,其或能幫助確定巨噬細胞的識別和擴張,巨噬細胞在機體中扮演著「免疫崗哨」的角色,這種新型機制或能特異性地影響漿膜腔(serous cavities
  •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12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宏偉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催化DNA鏈交換的人源重組酶RAD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