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精心設計的纖維絲,液滴動力學和蛋白質連接系統可以修復細胞核中某些受損的DNA。這些發現進一步挑戰了碎片化的DNA「毫無目標地漂浮」的觀點,-並突出了在生物學和物理學領域中跨學科研究的價值。
DNA修復有助於確保基因組的穩定性,從而使細胞發揮正常功能。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斷裂後的DNA碎片往往無方向地漂浮在細胞核內,直到它們觸發其他細胞事件。
這種想法在2015年開始改變,當時Karim Mekhail和他的實驗室表明,受損的DNA可以通過運動蛋白「救護車」有意地轉運到DNA「醫院」,這些區域富含細胞核中的某些修復因子。研究人員隨後與美國宇航大學的航空工程師合作,研究表明,在單雙鏈斷裂後,DNA會通過長形的類似螺紋微管的「高速公路」行進進行修復。
在當前的研究中,Mekhail及其主要作者Roxanne Oshidari研究了具有多個DNA雙鏈斷裂的酵母細胞,並表明微管絲和由DNA修復蛋白組成的液體狀小滴之間的協調互作可實現DNA修復中心的形成與功能。
密西根大學的實驗室醫學和病理生物學副教授Mekhail說:「液滴與核內微管協同工作,促進了受損的DNA位點的聚集。」
梅哈伊爾說,這種較大的油狀液滴的行為就像蜘蛛一樣,射出一團星形細絲,這些細絲束縛在較長的由細胞骨架構成的「高速公路」上,沿著該高速公路可以將受損的DNA運送到DNA醫院。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Genome stability: Intricate process of DNA repair discovered
原始出處:Roxanne Oshidari, Richard Huang, Maryam Medghalchi, Elizabeth Y. W. Tse, Nasser Ashgriz, Hyun O. Lee, Haley Wyatt, Karim Mekhail. DNA repair by Rad52 liquid drople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DOI: 10.1038/s41467-020-1454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