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反浪費提供法治保障

2021-01-13 中國經濟網

好風氣的形成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向法律要規範、向制度要動力,也需要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把體現中華民族勤儉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轉化為法律規範,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有利於更好弘揚新時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近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以法律形式制止餐飲浪費,邁出了重要一步。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弘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社會風尚的長效機制。當前,法律草案初立,尚在審議階段,但相關報導甫一公布,就引來輿論熱議,受到廣泛支持。這足以說明,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氛圍日趨濃厚,依法制止「舌尖上的浪費」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用法治引領節約糧食新風尚,離不開全社會的參與。從法律草案公布的內容看,對餐飲服務提供者來說,應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對消費者來說,造成明顯浪費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對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來說,製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會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甚至被處以罰款。由此不難看出,無論哪個環節,都要堅持適量、適度、適中原則,減少餐桌上的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2018年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中國城市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從現實生活場景看,宴請點餐時為了面子,只管「多多益善」,無視剩下多少;網絡直播時為了博取眼球,「大胃王」不惜假吃、催吐……種種助長浪費之風的行為,理應堅決糾治。依法反對食品浪費,就是要促使食品消費回歸理性消費的正途;依法監管食品浪費,就是要給肆意浪費行為戴上「金箍」。從長遠看,法治將為涵養節儉品質、塑造樸素美德提供助力。

好風氣的形成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向法律要規範、向制度要動力,也需要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為全社會狠剎奢侈浪費之風樹立了標杆。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嚴格公務活動用餐管理,推進單位食堂節儉用餐,「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以前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反食品浪費法草案規定,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當細化完善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規範,加強管理;公務活動用餐應當推行標準化飲食,科學合理安排用餐數量和形式。廣大黨員幹部理應走在前、作表率,貫徹落實好各項制度規定,為推動全社會節約糧食和資源作出應有貢獻。

風俗者,天下之大事也。把體現中華民族勤儉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轉化為法律規範,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有利於更好弘揚新時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以此次立法為契機,引領帶動全社會構建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必能讓我國糧食安全更有保障,讓經濟社會發展更高質量、更可持續。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為反浪費提供法治保障
    ,有利於更好弘揚新時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近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以法律形式制止餐飲浪費,邁出了重要一步。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弘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社會風尚的長效機制。
  • 熱評丨反食品浪費立法,為節約糧食提供法治保障
    12月下旬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今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專題調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長效機制,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物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將要亮相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將對哪些問題進行規範、如何規範,令人期待。
  • 反食品浪費納入法治軌道意義重大
    北京青年報特約評論員  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  國家立法層面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我國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我們正在從主要靠文明道德規範遏制餐飲浪費的時代,進入法律法規與文明道德規範並重遏制餐飲浪費的時代。
  • 用法治軌道給食品浪費糾偏
    ■汪欣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明確了點餐浪費或將收廚餘垃圾處理費,擬允許餐廳向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費等規定。這意味著將餐飲浪費行為納入法治軌道邁出了重要一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
  • 反食品浪費要立法了,今後「下館子」要注意啥?
    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主任袁傑表示,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我國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
  • 德治法治並舉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公務活動用餐應當推行標準化飲食,科學合理安排用餐數量和形式;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2020年12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會議審議。草案在公務活動用餐管理、餐飲服務提供、視頻宣傳等多個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將為治理浪費現象、培養良好消費習慣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凝聚法治共識 弘揚法治精神——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也是「七五」普法的總結驗收年,一年來,眉縣縣委、縣政府堅定走好法治建設步伐,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 強化法治保障 護航脫貧攻堅——寶興縣築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法治保障
    四川新聞網消息近年來,寶興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法治在脫貧攻堅工作的護航作用,深入開展法治扶貧專項行動,通過「創新機制、普法鋪路、靠前服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
  • 寶興縣: 強化法治保障 護航脫貧攻堅
    「同心·律師服務團」寶興分團在五龍鄉戰鬥村開展法治宣傳服務  「我在石材加工廠務工,想了解一些與工資拖欠相關的法律問題。」  「出現拖欠工資情況後,如與用工企業協商無果,可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時,需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1年內提出書面申請。」律師一邊講,劉道琳一邊點頭,以示認同。  這只是寶興以脫貧攻堅為結合,持續壯大專業法治力量、營造濃厚法治氛圍、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法治保障的縮影。
  • 反食品浪費法要來了
    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亮相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草案明確,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草案還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應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等。
  • 以法立行:中國探索珍惜糧食、反對浪費長遠之道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以法立行:中國探索珍惜糧食、反對浪費長遠之道新華社記者 任沁沁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期啟動為期一個多月的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專題調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長效機制,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物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以法治方式對浪費問題進行綜合治理。
  • 強化法治保障 推進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
    「治大國若烹小鮮」,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法治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包含,要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這為推進法治建設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法治的期許更大。
  • 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
    近年來,我國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以強化黨的絕對領導為根本,以完善國家安全體系為重點,以提升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為關鍵,以夯實全民維護國家安全為基礎,全面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統領下,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建設闊步推進,國家安全法體系從立法體系到實踐路徑上更加系統化、全面化。
  • 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重要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發揮好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的重要作用,努力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貢獻。要動員引領廣大律師立足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找準律師工作在推動長江經濟地發展中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充分發揮專業和職業優勢,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活動,持續深入參與環境資源保護公益訴訟,積極主動為健全完善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及相關立法建言獻策,搶抓戰略機遇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努力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 評論:以良法善治制止「舌尖浪費」
    不過,隨著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日前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治理食物浪費惡習今後將有了法治手段。為何要制定反食品浪費法?現實性不言自明,主要針對的是當前社會上一些領域和環節、一些人身上長期存在的食品浪費行為。
  • 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那麼,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法治究竟能做什麼呢?
  • 立法|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制止「舌尖浪費」將有法可依
    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29日。徵求意見稿共32條,不分章節,分別對食品浪費的定義、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介紹,餐飲浪費表現為對食品、食物、糧食的浪費,涉及食用、銷售、加工、儲運、收穫等多個環節。
  •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來了!「少點餐打包走」漸成新風尚
    反食品浪費立法,將為節約糧食提供法治保障。1月7日至10日,記者走訪城區部分餐飲店發現,餐桌浪費現象雖時有發生,但較以前有大幅下降的趨勢,節儉就餐漸成風氣。婚宴、食堂浪費現象仍然存在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城區幾家大型酒店,發現婚宴上浪費現象還是比較突出的。有客人表示,主家都是根據飯店提供的套餐標準訂的,供應的量都比較大,導致很多菜品都是撐場面的擺設。但宴席結束後,有的賓客會主動打包。
  • 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通過修憲,將黨和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及時載入莊嚴的法律,不但推動我國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充分發揮憲法在國家治理中的根本法作用,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有力的憲法保障。
  • 習近平: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包含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等多方面的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圍繞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黨建網微平臺摘錄了十九大以來總書記的部分重要論述,供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