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食品浪費納入法治軌道意義重大

2021-01-08 光明時評

  北京青年報特約評論員

  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草案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並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等等。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文明用餐,杜絕浪費」……在各地餐館、食堂等場所,隨處可見這樣的提示語。長期以來,向餐飲浪費說「不」屬於文明道德調整的範疇,主要靠倡導、自律或相關公約的軟約束。近段時間,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法律之手以更加鮮明的態度、更加具體有力的措施,開始介入對餐飲浪費的規制,對收取剩餐費、禁設最低消費、開展「光碟行動」等事項做出明確規範。

  國家立法層面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我國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我們正在從主要靠文明道德規範遏制餐飲浪費的時代,進入法律法規與文明道德規範並重遏制餐飲浪費的時代。

  之前一些地方和部門出臺規定,餐飲經營企業可以向剩餐較多的消費者加收一定的費用,有的地方執行情況和社會反響不盡如人意。此次提交審議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出向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廚餘垃圾處理費」,無疑更加權威、規範,有助於消除社會爭議,凝聚社會共識,能夠賦予餐飲服務提供者更多按標準收費的底氣,也能贏得消費者更多理解和支持,取得更好的貫徹落實效果。

  收取「廚餘垃圾處理費」入法之後,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明確。如果只有「廚餘垃圾處理費」的法律概念,缺乏收費操作細則,「廚餘垃圾處理費」有可能在一些餐飲經營單位成為糊塗費、爭議費甚至亂收費。因此,有必要在反食品浪費法立法中明確收取「廚餘垃圾處理費」的主體資格、標準、條件、流程、商家提示義務、反誤導義務履行方式、爭議解決辦法和消費者維權路徑等。這樣才能增強收費的操作性、規範性、合理性,才能讓收取「廚餘垃圾處理費」具備更明顯的法律特徵,推動建立全面完備的反食品浪費法律制度。

  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通過立法來反食品浪費,取得積極的成效。9月25日公布實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增加制止餐飲浪費,推動廚餘垃圾減量的內容,包括要求餐飲經營者、單位集體食堂制止餐飲浪費,規定餐飲經營者提供自助餐的,在作出提示後可對剩餐超過合理限度的收取費用。9月24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規定,成為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餐飲浪費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多地的創新與探索,為全國性立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利於從完善地方和國家立法的角度,將依法遏制食品浪費工作推向深入。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今社會物質豐富,國家和民眾更加富有,這種美德仍然要持續發揚光大,甚至可以說,國家和民眾越富有,越要強調反食品浪費的重要性。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反食品浪費國家立法邁出重要一步,不僅有利於遏制餐飲浪費行為,也具有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提升社會道德水平的作用。

  反食品浪費納入法治軌道值得期待,有望進一步強化全民珍惜糧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觀念,在全社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責編:王欣夷 ]

相關焦點

  • 用法治軌道給食品浪費糾偏
    ■汪欣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明確了點餐浪費或將收廚餘垃圾處理費,擬允許餐廳向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費等規定。這意味著將餐飲浪費行為納入法治軌道邁出了重要一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
  • 為反浪費提供法治保障
    近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以法律形式制止餐飲浪費,邁出了重要一步。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弘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社會風尚的長效機制。
  • 人民日報:為反浪費提供法治保障
    ,有利於更好弘揚新時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近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以法律形式制止餐飲浪費,邁出了重要一步。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弘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社會風尚的長效機制。
  • 反食品浪費要立法了,今後「下館子」要注意啥?
    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主任袁傑表示,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我國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於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
  • 衛星導航事業亟待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我國北鬥「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此次中國航天大會期間,國際空間法學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空間法學會、國家航天局空間法律中心聯合主辦了「在快速創新時代維護外空法治國際研討會」。北航北鬥政策法規研究中心主任楊君琳在研討會上呼籲,北鬥系統已邁入全球發展新時代,各部門應共同推動國家衛星導航領域立法工作,儘快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將衛星導航事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保障衛星導航事業健康發展。
  • 熱評丨反食品浪費立法,為節約糧食提供法治保障
    12月下旬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今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專題調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長效機制,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物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將要亮相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將對哪些問題進行規範、如何規範,令人期待。
  • 反食品浪費法要來了
    反食品浪費法要來了 2020-12-31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法|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制止「舌尖浪費」將有法可依
    徵求意見稿共32條,不分章節,分別對食品浪費的定義、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介紹,餐飲浪費表現為對食品、食物、糧食的浪費,涉及食用、銷售、加工、儲運、收穫等多個環節。此次徵求意見稿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浪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
  • 減少食物浪費意義重大,是時候認真對待食物浪費對氣候變暖的影響
    食物浪費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往往被人們忽略,任何一個國家的巴黎氣候行動計劃中都沒有提及食物浪費,可以說,減少食物浪費意義重大,是時候認真對待食物浪費對氣候變暖的影響。
  • 德治法治並舉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公務活動用餐應當推行標準化飲食,科學合理安排用餐數量和形式;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2020年12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會議審議。草案在公務活動用餐管理、餐飲服務提供、視頻宣傳等多個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將為治理浪費現象、培養良好消費習慣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給「反食品浪費」立法,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12月23日人民日報)站在國家安全的視角,考慮到一些浪費行為的愈演愈烈,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審議,實有必要。然而,消息一出,在輿論上,出現了兩種不同聲音,一種認為,反食品浪費立法是回應了社會的關切,制定法律非常必要;另一方聲音,認為反對浪費應是倫理道德層面的事,法律可以不去管它。
  • 將共享電單車納入法治軌道
    無論是律師申請,還是省司法廳的復函,都體現了一種法治精神。城市治理,必須依靠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進行;眾多事關民生的頑疾難題,必須在法治軌道上探求化解之道。具體到共享電動自行車的治理,其一,要多聽民意。如何處理共享電動自行車,事關民眾的出行便利度,亦事關共享平臺企業。因此,不妨聽聽民眾、企業及法律界人士等有關各方的聲音,並在相互溝通中尋求共識。
  •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和時代意義
    ,深刻理解反腐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政治意義。 一、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於反腐法治的理論內涵豐富、思想深邃,蘊涵反腐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理論觀點。
  •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審議 「饕餮」吃播或面臨十萬元罰款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審議「饕餮」吃播或面臨十萬元罰款本報訊 (記者 張麗娜)點一大桌子明顯吃不了的飯菜彰顯「大方」?為了吸引眼球開直播大吃大喝、吐了再吃?用不了多久,這些一直以來讓大眾反感的消費方式或將劃上句號。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和相關調研報告
    怎樣算食品浪費?廚餘垃圾處理費該收嗎?——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和相關調研報告□ 新華社記者 白 陽 任沁沁2020年1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就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和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情況的調研報告進行了分組審議。
  •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來了!一粒糧食背後蘊含怎樣的價值?
    在此基礎上,每年城市餐飲浪費的糧食多達340~360億斤,這還不包括居民家庭飲食。不科學的消費心理、粗放的管理方式,以及節儉意識的缺乏,構成了浪費糧食的主要原因。12月22日—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審議。為什麼要對食品浪費問題立法?反食品浪費法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觀念和生活?一粒糧食背後又蘊含怎樣的價值呢?
  • 中華民族的法治意義
    中華民族作為法律概念,存在於《教育法》《反分裂國家法》《國家安全法》等10部法律之中。2018年3月11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寫入憲法序言第七自然段,自此,至少在形式意義上,中華民族上升為一個憲法概念,第一次獲得了憲法上的主體性。
  • 制止「舌尖浪費」將有法可依
    徵求意見稿共32條,不分章節,分別對食品浪費的定義、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介紹,餐飲浪費表現為對食品、食物、糧食的浪費,涉及食用、銷售、加工、儲運、收穫等多個環節。此次徵求意見稿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浪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
  • 反食品浪費法該不該收廚餘垃圾處理費?聽聽立法者怎麼說
    近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C位出道」,成為熱議話題。這部關乎百姓餐桌的法律草案是如何審議的?你的關心,也是立法者的關切嗎?今天,帶你走進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現場,尋找答案。你不知道的國家立法現場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首次亮相後,它「去哪兒了」?
  • 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那麼,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法治究竟能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