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審議
「饕餮」吃播或面臨十萬元罰款
本報訊 (記者 張麗娜)點一大桌子明顯吃不了的飯菜彰顯「大方」?為了吸引眼球開直播大吃大喝、吐了再吃?用不了多久,這些一直以來讓大眾反感的消費方式或將劃上句號。
12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會議審議。
草案共32條,分別對反食品浪費的原則、要求及政府部門職責等作了規定。草案明確,反食品浪費法所稱食品,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包括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食物。該法所稱食品浪費,是指對可安全食用或者飲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利用。
草案提出,餐飲服務者應當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標識或者由服務人員提示說明,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要合理確定餐食的數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的選擇;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並拒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草案內容還包括禁止製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違反規定的,責令整改,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據記者了解,2020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專題調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長效機制,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物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1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
2019年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我國僅餐飲業餐桌的糧食浪費每年就高達1800萬噸,相當於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這其中人均浪費量為96克每餐,浪費率高達11.3%。
中國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雖然糧食的自給率已經超過95%,但每年仍然需要從國外進口超過1億噸的糧食。2020年1月至8月,我國進口糧食總量為8744萬噸,比去年高出了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