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東西都有壽命,那麼原子、中子、質子和電子的壽命是多少?

2020-12-03 艾伯史密斯

每種粒子的平均壽命不同,有些粒子的平均壽命甚至趨近於無限。

有些原子核是不穩定的,會衰變為其他物質,比如碳-14會衰變為氮-14;衰變物質存在一個半衰期,指衰變物質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碳14的半衰期為5730±40年。

表示1克的碳-14,經過大約5730年後,就只剩下0.5克碳-14,另外0.5g衰變成了氮-14。

對於單個粒子,物理學中更常用「平均壽命」,而非半衰期來描述粒子的存在時間,兩者關係為平均壽命 = 半衰期 / ln2。

比如,一些粒子的平均壽命為:

電子:平均壽命無限;

光子:平均壽命無限

自由質子:至少為10^35年;

鈾-238:65億年;

氚核:約17年;

自由中子:約15分鐘;

π介子:250億分之一秒;

μ子:0.0000022秒;

……

其中自由中子的平均壽命大約15分鐘,衰變產物是質子、電子和反中微子;但是在原子核中的中子,會變得穩定。

質子的平均壽命非常長,理論預言質子也會發生衰變,坐落在日本的超級神岡探測器,最初就是為了研究質子衰變而建設的,裡面有5萬噸超純水,周圍上萬根光電倍增器,用來探測質子衰變時的蹤影。

經過近十年的觀測,只發現了一些疑是質子衰變的現象,無法準確測定質子的半衰期,最終得到質子平均壽命下限為10^35年的結論,這比我們宇宙年齡還長一億億億倍。

超級神岡探測器用來探測質子衰變的實驗,算是失敗的,但是卻意外地捕捉到了許多超新星爆發時放出的中微子,尤其是1987A超新星爆發事件,後來該項目也轉為對中微子的探測項目,而質子衰變現象,至今乃是科學上沒有解決的問題。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觀粒子有壽命嗎?
    微觀粒子的壽命到了,我們一半都會稱為衰變,所謂的壽命長短其實是用粒子的半衰期的界定的。在原子,質子,中子,電子中,真正意義上,我們發現可以發生衰變的,其實只有原子和中子。質子的半衰期有假說,但還沒有被驗證,電子則認為是和宇宙同齡的存在。
  •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觀粒子有壽命嗎?答案顛覆三觀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是不是存在著壽命,其實也是遵循著這條規律。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的,其中電子已經不可再分了,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並非是不可再分的,而是可以繼續往下分,還能再分為夸克。
  • 宇宙中原子、原子核、中子、電子和質子的壽命各是多久?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到而今江上,每天小編都會跟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科普內容,本文由到而今江上原創撰寫,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轉載,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宇宙中任何東西都是有壽命的,那麼原子、原子核、中子、電子和質子的壽命各是多久?
  • 質子壽命幾乎是無限的,中子壽命短到只有15分鐘,這是為什麼?
    世界上有幾百萬種化合物,構成他們的只有100多種原子,構成原子只需要三種基本粒子:電子,質子和中子。質子和中子共同構成了原子核,它們就像兄弟一樣,大小和結構都類似,可以相互轉換。很多人都以為中子不帶電,而是質子帶電,所以中子應該比質子要穩定,事實上,中子非常的調皮。質子是1918年發現的,而中子是在1932年發現的,晚了14年。可見中子的難搞!
  • 同樣類型的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們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現在我們知道了,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而原子又分為原子核以及圍繞著原子核運動的電子,其中原子核還可分為質子和中子。也就是說,我們眼前的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其實都是密密麻麻的微小粒子,通過各種奇妙的方式堆疊而成。於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出來了,微觀世界中同樣類型的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們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 黃金和鐵都由一樣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為什麼價值差別那麼大?
    這兩種價值相差巨大但真正本質並沒有多少差別,因為構成金原子和鐵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並沒有什麼區別!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79號金元素:金元素則是79個質子和118個中子,稱為金-197,也可以有同位素,不過都是人造!金元素則是自然界中化學屬性最穩定的元素之一。
  • 金原子和鐵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是一樣的嗎?
    這兩種價值相差巨大但真正本質並沒有多少差別,因為構成金原子和鐵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並沒有什麼區別!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79號金元素:金元素則是79個質子和118個中子,稱為金-197,也可以有同位素,不過都是人造!金元素則是自然界中化學屬性最穩定的元素之一。
  • 中子和氫原子都是由一個質子和電子組成,它們的性質為什麼不同?
    而氫原子的內部結構則是一個質子和一個核外電子構成,質子和電子由電磁力維繫在一起,但又有泡利不相容原理產生的電子簡併壓阻止電子落入質子之上,使得氫原子能夠長期穩定存在。據科學研究表明,中子性質不穩定,壽命僅為14分鐘42秒。除非結合為原子核,否則原子核外的中子極易衰變為一個質子、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即變成一個氫原子。氫原子主要成分就是質子,質子可以長期單獨穩定存在,壽命大於10^35年,這就決定了氫原子的相對穩定。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中子處於強力作用下的束縛態才是它穩定態,獨立狀態時沒有氫原子物理狀態性質穩定。
  • 為什麼人看不到只有一個電子和質子的原子卻能看到沒有中子的原子
    根據我的理論,原因很簡單,單獨的一對電子和質子做同心圓高速運轉形成的場不具備穩定性,至少需要兩對電子和質子做同心圓運動形成的場才有可能形成原子層面的穩定性。所以說沒有一個電子和質子形成的原子。那麼沒有中子的原子又是怎麼回事呢?我的理解與過去人們的理解不一樣,我的理解是原子核只有中子,而質子和電子是由中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分解而來的,是中子的另一種存在形式。
  • 為什麼中子很容易變成質子,反過來卻很難?
    我們都知道物質多由原子構成,原子中有原子核與核外電子,而原子核裡通常又有質子和中子。照理說大家各司其職、相安無事,但實際上物質世界卻不總是這麼簡單。萬物有其壽命,有時候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當條件合適時,中子會搖身一變成為質子,質子也能變為中子,這個時候物質的本身就會產生變化,成了完全不同的東西。
  • 原子的組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什麼是同位素?
    原子這種粒子質子和中子比電子重,它們位於原子的中心。電子非常輕,存在於環繞原子核的雲中,電子云的半徑約是原子核的10000倍。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大致相同。然而,一個質子重量超過1800個電子的重量。質子和中子的數量通常是相同的。
  • 中子壽命未解之謎 關乎宇宙最初的樣子
    測量中子壽命的嘗試已有70年,但科學家仍無法達成一致。  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1932年首次發現中子,並為此獲得諾貝爾獎。1951年有了中子壽命測量的首次報告,科學家使用核反應堆製造自由中子並追蹤中子的衰變過程。簡單來說,就是監測一束中子流,看看有多少質子,因為中子通過中子β衰變,化作一個質子、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
  • 這就是為啥中子和質子的質量差很小,卻能發射一個超重W玻色子
    在標準模型中大多數粒子都不穩定從宏觀宇宙到微觀世界,從我們看得見的恆星、星系或星系團到我們看不見的細胞、分子或單個原子,或者介於兩者之間的任何事物,浩瀚的宇宙囊括了這一切。但是從基本層面上來看,萬事萬物都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形式多樣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粒子。
  •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究竟有多長?
    核素就是具有一定質子數和中子數的一類原子,一種元素通常包含好幾種核素,這幾種核素之間互為同位素。比如氫元素就包含氕、氘、氚三種核素,它們之間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即原子質量不同。統計數據表明,宇宙中存在100多種元素,大約包含2600多種核素,其中約有2300種核素都具有放射性,穩定核素只有280餘種。
  • 微觀世界的原子及其更小粒子有生死存亡嗎,它們的壽命有多長?
    因此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壽命的,包括我們及其一切存在的宇宙,也是有壽命的。粒子和原子當然也有壽命,不過不能夠以人類壽命的性質來衡量,但它們的壽命也有長有短,有的很可能與宇宙共存亡,有的就在一瞬間。粒子有生無死,只會衰變。因此其壽命不能以生死來論,而是指粒子產生後到衰變時為止存在的時間。
  • 一個原子核能有多少中子?
    物理學家的核結構模型趨向於更普通的原子核,即其質子和中子的數量大致相等。隨著他們推斷這些原子核擁有更加不平衡的質子和中子比例,科學家想要知道這些理論可能存在多大的錯誤。  原子核由核的強作用力所維繫的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的數量決定了一個原子的化學元素特性;而中子的數量則決定了該元素的同位素。教科書中經常把原子核描繪成像膠體一樣黏在一起的許多質子和中子,但真正的原子核要複雜得多。
  • 電子、質子和中子是怎麼被發現的?
    原子結構現在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又是中子和質子構成的。早在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就曾寫下史上第一本被稱作《物理學》的書,他企圖藉由四元素解釋物體的運動(以及落體現象)。古希臘時代的哲學家留基伯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是歷史上首先提出原子論的人,他們主張:所有物質都由原子和虛空組成,認為:任何一切物質皆由各種不可分割的稱為原子的元素所組成。留基伯的著作基本上都消失了,而德謨克利特的也剩下隻言片語。不過他們的原子論思想留了下來。
  • 小明是個質子 有一天……-核子,質子,中子,原子,物理,科普,核電站...
    很簡單,中子這傢伙最怕孤獨了,當他單身時,整個人就衰得不行,平均壽命也就15分鐘左右,確切地說14分42秒後,這個自由的單身漢就會衰變成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還有一個反中微子。但是小明和小花還是沒有搭理他。好幾萬年又過去了。有一天,他們這個叫做氦3的家庭,又在高速中撞到了另外一個氦3,咔嚓一聲,如電閃雷鳴,之前的那個質子被撞飛了,還有另外一個質子也被撞飛了。現在這個新家裡面有4個核子,分別是小明和小花,還有另外的一個質子和中子。這個新家叫做氦4。
  • 輕子、夸克和質子、中子、電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對於一些強子而言,例如質子、中子或帶電的介子,它們的粒徑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擴張,大約在0.5 ~ 1 費米【1費米 = 10^-15米】。值得注意的是,質量相近的強子一次又一次地成群出現。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帶電荷為+2/3)和一個下夸克(帶電荷為-1/3)組成。   直到現在,人們還沒能在任何檢測器中觀測到任意一個自由活動的夸克,現在人們也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強子中的夸克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被具體的檢測到,比如高能電子轟炸(此方法類似於盧瑟福所做的散射實驗,據此他證明了原子內部原子核的存在)。
  • 一個原子核能有多少中子?—新聞—科學網
    新研究發現比物理學家以往認為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