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魚可以吃嗎?禁野令後的養殖動物,該何去何從?

2020-12-02 騰訊網

世上的奇珍異獸,長相怪異的很多,但很少像大鯢那麼醜的。

大鯢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行動遲緩,看起來像史前動物,事實上,它就是活化石,它是由3.6億年前的水生魚類演變而成的兩棲類動物。

大鯢,或許就是過去人們口中的怪物。

大鯢,是體型較大的兩棲動物,最大的可以長到2米,喜歡住在洞穴中。

當大鯢處於困境時,它們會發出一種類似嬰兒啼哭的聲音,因此也被稱為娃娃魚。

想像一下,黑暗的洞穴中,滑溜溜的皮膚,圓圓的眼睛,一張大得可以吞下一隻貓的嘴,再加上發出類似嬰兒啼哭的聲音,所有的因素聚集到一起,就成為了人們口中以訛傳訛的怪物。

自大鯢誕生到現在,大鯢的外形幾乎變化不大,它們沒有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進化太多,也就意味著,它們具有極強的生存力和適應力。

可以用皮膚呼吸,在陸生和水生中隨意切換。

眾所周知,兩棲動物是冷血動物,經歷了從蝌蚪到成蟲的變化,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

它們還可以通過皮膚呼吸和吸收水分,這是一種讓它們陸地和水中生活可以隨意切換的生存技能。

除了呼吸,皮膚還會分泌出一種致命的毒素。

捕食者們要小心了,大鯢有一個對付敵人的小竅門。

當受到威脅時,它們會產生一種有毒的酶,並通過皮膚釋放出來。這種酶對哺乳動物有嚴重的衰弱作用,包括水腫和痛感等症狀。

若酶濃度過高,甚至可以殺死老鼠。

視力不好,其他感官來彌補。

大鯢頭很大,眼睛卻非常小,視力也非常不好。

然而,小眼睛對於大鯢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它生活在光線相對少的洞穴中,完全可以依靠其他感官來導航和捕捉獵物。

它們的整個身體都覆蓋著感覺節點,極大增強了它們的觸覺,甚至能察覺到水中最輕微的運動和震動。

它們也有敏銳的嗅覺,這有助於它們找到食物。

它們是熟練的捕食者,但也是人類喜愛的美食。

看起來笨拙的大鯢,是非常成功的捕食者,它們會捕食各種不同的獵物,小型節肢動物、魚和其他兩棲動物,其中甲殼類動物和昆蟲是它們的最愛。

不幸的是,大鯢在野外已經瀕臨滅絕,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它們的數量已經減少了80%,而在21世紀,野生的數量不足5萬隻。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把這種古老的生物當做了美食。

儘管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野生大鯢被獵殺,偷獵者捕捉後將大鯢肉高價販賣。

為了保護這種生物,並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娃娃魚養殖成為一項蓬勃發展的項目。

價格也曾高的驚人,從原來的一斤400元,到1300元,最高甚至到達一斤2800元,如今市面上出售的人工養殖平均價位為60元/斤。

汙染的環境也加劇了大鯢的滅絕。

大鯢用皮膚呼吸,恰恰是這種獨特的技能,讓它們不得不接觸水裡任何有毒化學物質,導致它們往往是最先因汙染而死亡的動物。

我們國家的大鯢也不例外,它們的數量受到棲息地汙染的嚴重影響。

很多偷獵者們為了能抓到它們,不惜使用暴力和有毒化學物質,這樣的狩獵方式就算沒有直接危害它們的生命,也會破壞它們的食物來源。

更具有諷刺的是,當我們將人工養殖大鯢放入野生環境中時,一同帶去的可能還有養殖場裡的病毒和細菌,這些疾病或許會殺死了更多的野生種群。

最後

小編不曾見過成年的娃娃魚,但是在小時候,在溪流和河道中經常看到小的娃娃魚,如今它們面臨著滅絕。

儘管我們已經採取人工養殖來彌補種群數量,但是這樣的方法,從長遠來看也不足以拯救這些動物。

能讓這種生物繼續生存,唯一的希望就是,提高人們對大鯢悲慘處境的認識。

值得慶幸的是,最新的禁野令已經出來了,這或許就是轉機。

相關焦點

  • 全面禁野令下哪些動物可以吃?人工養殖的大鯢算野味嗎?
    全面禁野令下哪些動物可以吃 中華鱉、烏龜、牛蛙和娃娃魚等都可養殖與利用 還有網友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人工養殖的大鯢(俗稱「娃娃魚」)、中華鱉、烏龜還可以吃嗎? 瀟湘晨報長沙訊 3月5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類,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可以養殖食用,其他蛙類不在列。那其他水生動物呢?養殖戶的心情有何變化?3月5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 國家頒布了「禁野令」有些養殖的也不能吃,注意有這些
    該疫病發生後,病毒的來源均懷疑是野生動物導致,其中蝙蝠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焦點。過去以吃家禽的生活,不知何時開始追求野性味道了。 民間一直流傳著貧窮吃肉,有錢吃蝦的說法。 很多人開始喜歡野性味道,產生了捕捉自然和野性味道的人。 在不少地方的偏僻蔬菜市場,經常能看到賣野生動物的人。
  • 全面禁野後哪些動物還能食用?業界呼籲制定「白名單」
    》,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嚴「禁野令」。《決定》公布後,北京、廣東、湖北等多地緊隨其後,出臺了相關配套規定,力度空前。 禁野令之下,仍有一些野生動物處於「灰色地帶」,這使得一些養殖戶遭到衝擊,也讓更多公眾對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產生了疑惑。 禁食野生動物以陸生動物為主 本次《決定》全面禁食的野生動物以陸生野生動物為主。
  • "禁野令"來了!你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嗎?
    據淮河晨刊消息  如今,雞鴨魚肉已經是餐桌上常見的一道菜,吃慣了這些常見菜,人們的獵奇心理轉移到舌尖,想要圖個新鮮。於是,有些飯店的餐桌上出現了野豬、大雁、蝙蝠、果子狸等各種並不常見的野味。有市場就有買賣,養殖「野生動物」的養殖戶也開始多起來,餐桌上的野味也是屢見不鮮。
  • 「知了猴」將大量出沒,「禁野令」之下還能吃知了猴嗎?
    導讀:又到了抓「知了猴」的季節,「禁野令」來了,知了猴還能吃嗎?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如今地攤也放開了,很多人到了晚上都出來擺地攤了。在夜宵攤上,入侵物種小龍蝦就是最火爆的,很多人都會特意點上一份,邊喝啤酒邊吃小龍蝦,真是一種享受。
  • 最嚴「禁野令」下廣東多地仍賣、吃野生動物
    2020年2月1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禁野令」,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4月1日,廣東省修訂《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率先將「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明確寫入省級地方性法規,這也是廣東省今年第一部通過的地方性法規。
  • ...蛇、滑鼠蛇、鱟——最嚴「禁野令」下廣東多地仍在賣、吃野生動物
    2020年2月1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禁野令」,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4月1日,廣東省修訂《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率先將「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明確寫入省級地方性法規,這也是廣東省今年第一部通過的地方性法規。
  • 注意:知了猴算野味嗎?還能抓嗎?養殖的可以吃嗎?看完有數了
    ,可以養殖、銷售、食用以外,其他野生動物都不能再繼續養殖、銷售、食用了。 這樣一種美食,我們吃了多少年了,現在卻因屬於「野味」,不能吃了?由於沒有明確的規定說禁止吃知了猴,筆者諮詢了縣有關部門,得到的答覆是,雖然沒有明文規定說禁止吃,但是,很明顯,知了猴屬於「禁野令」中的陸生野生動物,適用於野生動物保護相關規定,不僅不能吃,也不能抓了。
  • 美食導報解讀人大政策:娃娃魚、水蛇等可以吃!
    點擊播放 GIF 0.0M了解張家界、關注大庸妹兒前文回顧:娃娃魚還能吃嗎?不建議吃!娃娃魚、水蛇可以「條件性食用」根據《決定》中提到的,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僅是針對「魚類」,並不是指「所有水生野生動物」。
  • 「禁野令」後,這些動物不能吃!|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野生動物保護法|...
    不久前,全國人大審議並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這意味著國家從法律上禁止任何人觸碰野生動物這個「病毒開關」。對於我們普通民眾來說哪些動物是可以吃的?哪些又是不能吃的?
  • 「禁野令」下螞蚱、蠶蛹、蜂蛹、蠍子等人工飼養的昆蟲能吃嗎?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全面禁止食用「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全面禁野令下哪些動物可以吃?長沙很多口味蛇店面依舊關門,部分...
    革除濫食野味的陋習已成大多數人的共識,不過,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還有網友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人工養殖的大鯢(俗稱 " 娃娃魚 ")、中華鱉、烏龜還可以吃嗎?
  • 「禁野令」下濟南螞蚱養殖戶「慌了神」,能不能吃盼有說法
    近年來,這一「害蟲」的營養價值被逐漸發掘,或油炸食用,或打碎成為高檔魚禽類飼料,或冷凍之後出口海外,養殖螞蚱成為一種新興產業。在濟南章丘多個村莊,不少農戶把養螞蚱當成一門「致富經」,一年忙碌五六個月,收入能有二三十萬元。然而,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集體「慌了神」,今後還能不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
  • 「禁野令」下,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過去50年來,東北林蛙養殖業發展迅猛,成為蛙類養殖行業的主力軍。與很多生活在東北林區的人一樣,黑龍江伊春人王憲斌很小就捕食東北林蛙。「我們祖輩都抓,當副食吃。」在王憲斌記憶裡,上世紀70年代,一隻東北林蛙可以賣5毛錢,在當時是不小的數字。那時候沒有禁捕令,被瘋狂捕捉的東北林蛙,到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瀕臨滅絕。
  • 一場「誤會」考驗禁野監管的智慧
    時值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呼聲漸高,此番不當言論致使該機構迅速被撤銷。有網民將機構撤銷理解為牛蛙被禁養、禁食。同時有網民稱已買不到牛蛙,甚至傳出一份包括牛蛙在內的「官方」禁食野生動物名單。一時間「牛蛙被列入禁食名單」的傳言甚囂塵上。隨後,國家林草局迅速闢謠。3月4日,農業農村部明確牛蛙不禁食。
  • 禁野令下的蛙類養殖戶:牛蛙價格減半賣,20萬斤田雞或無害化處理
    自疫情發生後,非法撲殺和食用野生動物事件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線。2月24日,全國禁食野生動物決定通過,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自此決定施行以來,很多相關養殖戶都是膽戰心驚,曾一度懷疑還能不能繼續飼養和銷售。3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文通知明確了,中華鱉,烏龜,甲魚、牛蛙等可以繼續食用。
  • 「禁野令」下 江西果子狸之鄉掙扎中求變
    8個月前,有著「中國果子狸養殖之鄉」稱號的江西萬安,就因「禁野令」處於尷尬兩難境地,禁養、放生、賠償、轉型……八個月過去了,有人轉型做普通家禽養殖,有人還在為重新創業發愁。曾經養狸「貧困戶能掙這麼多錢不容易」10月的清晨6點,天剛蒙蒙亮。
  • ...野令下哪些動物可以吃 中華鱉、烏龜、牛蛙和娃娃魚等都可養殖...
    人工養殖的大鯢(俗稱「娃娃魚」)、中華鱉、烏龜還可以吃嗎?  3月5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類,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可以養殖食用,其他蛙類不在列。那其他水生動物呢?養殖戶的心情有何變化?3月5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 「禁野令」出臺後 山東數千萬隻螞蚱「賣不了、放不下」
    然而,自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陷入兩難境地,今後是否還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明確說法。如今,今年第一茬螞蚱已過出棚時間,部分螞蚱甚至已經死亡,數千萬隻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下」的窘境。螞蚱又稱蝗蟲,是農作物的天敵,一直被貼上「害蟲」的標籤。但近年來,這一「害蟲」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被逐漸發掘。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存欄千萬隻,檢疫標準30餘年未建立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未來,只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才能適用畜牧法管理,不受此「禁野令」限制。「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