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揭示無鉛鈣鈦礦材料的結構調變與光電性質本質關係

2020-07-08 光明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燦,研究員李仁貴等在鈣鈦礦材料的結構調變與光電性質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全無機非鉛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內部八面體畸變的消除明顯降低了電子-空穴對局域化,增強了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表現出優異的光電性質。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由於其優異的光電性質(如光吸收係數高、激子結合能低、載流子遷移率高和擴散長度長等)而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已被應用於各光電領域。然而,為什麼具有鈣鈦礦類結構的材料表現出如此優異的光電性質,以及其獨特的結構如何影響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等關鍵問題仍不清楚,這限制了進一步發展高效的鈣鈦礦光電材料體系。

研究團隊選用Cs3Bi2Br9這一類典型的無機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計算與實驗相結合,發現Cs3Bi2Br9中BiBr6八面體結構畸變使激發的電子-空穴對強局域在Bi中心,由此產生了激子結合能,阻礙了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進一步通過向其結構中引入Ag原子替代部分Bi原子,形成雙鈣鈦礦Cs2AgBiBr6,Ag佔據了原來的空位,消除了八面體的結構畸變,降低了電子-空穴對的強局域化,使導帶和價帶中的電子分布更加分散。因此,相比於Cs3Bi2Br9,Cs2AgBiBr6的激子結合能更小,載流子有效質量更低,載流子遷移率更高,有效壽命更長,提升了光生電荷的分離和傳輸性質。該研究團隊進一步以可見光下光催化產氫反應作為探針反應,發現鈣鈦礦微觀結構的調變使光催化產氫活性提高了兩個數量級以上,進一步驗證了鈣鈦礦結構調變對其光生電荷分離和傳輸性質的重要影響。該研究工作對於深入理解鈣鈦礦半導體微觀結構與其光電特性的本質關聯、理性設計和指導新型鈣鈦礦材料體系應用於光電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論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生石明。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變革性潔淨能源關鍵技術與示範」和興遼英才計劃項目等的支持。

無鉛鈣鈦礦材料的結構調變與光電性質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揭示無鉛鈣鈦礦材料的結構調變與光電性質本質關係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燦,研究員李仁貴等在鈣鈦礦材料的結構調變與光電性質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全無機非鉛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內部八面體畸變的消除明顯降低了電子-空穴對局域化,增強了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表現出優異的光電性質。
  • 鈣鈦礦結構調變影響光生電荷分離和傳輸性質—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鈣鈦礦材料的結構調變與光電性質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全無機非鉛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內部八面體畸變的消除明顯降低了電子—空穴對局域化,極大地增強了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表現出優異的光電性質。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Fe單原子活性中心的配位結構變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黃延強團隊、能源研究技術平臺穆斯堡爾譜研究組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劉彬、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從實驗和理論上揭示了Fe單原子材料催化中心電子態和配位結構在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中的動態循環。
  • 大連化物所揭示二維鈣鈦礦量子阱材料中載流子輸運新機制
    大連化物所揭示二維鈣鈦礦量子阱材料中載流子輸運新機制 2020-08-21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2D鈣鈦礦具有柔性結構、大的激子結合能、易調諧帶隙,以及顯著提高的耐溼性等獨特性質,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應用領域得到廣泛關注。以往研究普遍認為,2D鈣鈦礦中載流子以激子形式存在,受到激子壽命和遷移率的限制,其激子遷移距離只有數百納米,比3D鈣鈦礦材料小一個量級以上。基於文獻中報導的載流子輸運特性,在依賴於載流子長距離輸運器件應用方面,2D鈣鈦礦可能無法與3D鈣鈦礦和其他傳統半導體量子阱材料相媲美。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所提出的限域能的概念可用於預測限域對催化反應性能的調變作用。
  •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理論計算表明,增加有機碳環中的電子密度,可以顯著降低有機物的脫氫焓變,且電子密度越高,脫氫焓變越低,科研人員利用具有較強供電子性質的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改性有機儲氫材料,發現其環中電子密度明顯增加,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有機材料的脫氫焓變;同時理論計算還表明,隨著金屬的供電子性質增強,材料的脫氫焓變越低,即通過選擇不同的金屬,可以可控地調變材料的脫氫焓變,從而在熱力學上控制材料的脫氫溫度。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於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的進展報告。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靈敏無汙染光電探測器
    在光電子器件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就是它的「眼睛」——光電探測器。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團隊採用溶液法製備了一種基於非鉛鈣鈦礦的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據了解,光電探測器在信號處理、通訊、生物成像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高性能的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大多基於含鉛鈣鈦礦。例如,該研究團隊前期曾製備了一種超級靈敏的鉛基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DOI:10.1002/adma.201703758)。然而其中含有的重金屬元素鉛對環境和人類會造成危害,限制了其商業化應用。
  •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2020-11-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大連化物所發現等離激元光催化劑電荷分離的偏振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燦,研究員範峰滔團隊在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界面電荷分離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催化位點的電荷濃度與偏振角度的定量關係。金屬納米顆粒表面等離激元具有獨特的光學性質,如特定波段光吸收、光場局域效應等,在分析科學、納米材料、光電子學特別是太陽燃料合成領域受到關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金屬有機鈣鈦礦材料CH3NH3PbX3(X=Cl, Br, I)由於其在構建高效、廉價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器件等方面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成為國際上尤為重要的研究熱點材料之一。此類鈣鈦礦的納米結構材料(如納米線和納米片),在保留優越光物理性質的同時,其微納尺寸也使得該類材料在微型光電/光學器件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研究團隊發現全無機鈣鈦礦微晶(CsPbBr3)激發態載流子存在快速擴散行為,以此製備出的光電探測器具有超高靈敏度和快速時間響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光電探測器在信號處理、通訊、生物成像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大連化物所「合成氣制高碳醇」取得關鍵進展
    11月26日,由大連化物所和陝西延長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共同開展「合成氣制高碳醇Co-Co2C(鈷-碳化鈷)基催化劑的創製及其在萬噸級裝置上的評價試驗」,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 【中國網】大連化物所合成新型摻雜發光材料
    【中國網】大連化物所合成新型摻雜發光材料 2020-04-03 中國網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團隊合成了未摻雜及錳離子摻雜的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
  • 大連化物所揭示無機/有機界面三線態能量轉移動力學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通過合理構建無機納米晶-多環芳烴分子模型體系的能級結構,結合超快時間分辨光譜技術,揭示了電荷轉移態介導的三線態能量轉移(CT-mediated TET)模型,在無機/有機界面三線態能量轉移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與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空穴傳輸材料(HTM)在提升器件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大連化物所團隊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示意圖)大連化物所供圖中新網大連11月2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江凌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σ型軌道重疊是非平面鐵配合物的芳香性來源 2020-11-11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文雄研究團隊合作,揭示非平面丁二烯基雙鐵化合物的芳香性來源於兩個鐵中心的3dxz與丁二烯π之間d-p軌道的σ型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