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是正大康地的核心競爭力,「營養免疫 正大康地」一直指引著正大康地的技術創新和進步,旨在通過精準營養的配方設計,提供優質、穩定的飼料,幫助養殖場提高動物機體免疫力,降低疫病風險,有效減少抗生素使用,從而實現高效、健康養殖。
關鍵詞:精準營養 免疫 營養免疫
動物健康水平是影響養豬生產水平和養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規模化養殖條件下,動物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近年來,我國養豬業由於疫病的威脅和影響,豬的遺傳潛力的發揮無法較好發揮,養殖業為了防病治病大量使用藥物,導致豬肉及內臟等食品安全受到影響。據中國科學院披露,我國2013年獸用抗生素使用量約8.42萬噸,比我國人用抗生素使用量還多,佔世界抗生素總產量的26%(應光國,2016)。嚴重依賴抗生素,嚴重影響了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違背了世界養殖業減抗限抗的發展浪潮,難以持續。保障豬群健康,在做好生物安全、規範疫苗和合理用藥的同時,尋求新思路十分必要。營養免疫,正屬於這種新思路。
現代醫學和生物學研究表明,營養是決定健康的關鍵因素,80%的疾病與營養有關(陳代文,2012)。營養物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既影響動物生產效率和遺傳潛力的發揮,也決定了動物的健康狀況。1912年,波蘭化學家Funk在穀殼中發現一種能防止雞多發性神經炎的物質(後來被命名為維生素B1)。1925年,美國學者Hart發現,單是補鐵不能治癒大鼠的缺鐵性貧血,還必須同時補銅。隨著研究的深入,動物營養學家發現動物不同程度地需要約50種必須營養物質,並陸續制定了部分動物(豬、禽、部分水產、牛、羊、部分寵物)不同生產階段的營養需要量,成為分階段飼養的理論基礎。其中,美國《豬營養需要》已經發布了11版。當然,我們也要清晰認識到,這些營養需要參數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原料質量(如產地、品種和栽培條件的影響:美國大豆和巴西大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動物營養專家要依據當地氣候條件、豬品種、育種進展、豬群生產水平和田間研發成果結合經驗作出優化調整。只有這樣,分季節、分階段、分動物品種製作飼料,才能做到精準營養,達到動物最佳的營養需求,滿足停藥期需要,從而生產安全肉類產品。
營養免疫與下列因素有關:營養水平與營養平衡、原料質量和穩定性、微量元素及利用率、腸道消化率和原料汙染物等。營養缺乏或過量都會影響動物健康。某種營養素,如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的缺乏、不足或過量,或者營養素之間如鈣與磷、能量與蛋白質、各種胺基酸之間不平衡,不僅會降低動物的生產性能,還會危害動物健康,如消化道損壞和(或)功能紊亂,出現一些營養代謝性疾病,免疫系統受損、免疫功能紊亂、免疫力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通過適當調整營養素之間的比例和(或)提高日糧中某個營養素的水平後,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動物免疫力和對某種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其健康水平(陳代文,2011)。動物免疫機能的強弱取決於免疫器官或組織的發育強度、免疫細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和免疫分子的合成數量和速度,而後者又依賴於營養物質的充分、合理和及時供給。因此,動物免疫功能的強弱與營養密切相關。營養雖不能像抗生素那樣治療患病畜禽,卻可以改善動物健康和預防動物疾病,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精準的營養可以使豬禽發病少,病好治,人輕鬆。
胃腸道健康對於豬特別重要,特別是斷奶和保育階段,這個階段的仔豬應少餵多餐,做好保溫。在營養方面,也要做到精準,粗蛋白水平不宜過高,低蛋白平衡胺基酸飼糧對於維護腸道健康和滿足仔豬營養吸收很重要,但飼糧粗蛋白質水平不宜無限制的下降,粗蛋白質含量過低,如18%以下,就難以滿足保育豬的營養需求(正大康地,未公開資料)。大部分營養物質的慢性缺乏可以損傷免疫應答,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加對傳染性疾病的易感性。早期發生營養缺乏(尤其是仔豬吃奶階段)對免疫系統特別有害,因為初級淋巴器官(骨髓和胸腺)的成熟是逐步發生的。
教保階段使用高消化率、低抗營養因子的原料,添加有機酸、複合酶製劑、植物提取物和益生素等,可以降低胃pH、刺激仔豬消化酶的分泌,改善營養物質消化率,降低仔豬後腸未消化蛋白質的發酵,從而降低仔豬腹瀉機會。飼料原料的變異是導致飼料質量變異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保證飼料原料質量的穩定性,商業飼料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建立和完善供應商審核制度:從資質、現場生產條件、倉儲管理、供應商的質量控制情況、可追溯系統、過往原料化驗結果穩定性等多個維度進行審核;
(2)原料進廠和卸貨:每批進廠原料經過化驗合格後,方可卸貨,在卸貨過程中,也要關注原料的質量情況;
(3)飼料廠原料的倉儲管理:原料的使用堅持先進先用的原則,每天都要巡查倉儲原料質量,確保倉儲原料質量。在飼料添加劑方面,在關注添加劑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時,也要關注添加劑的雜質、物理性狀的穩定和流散性等。研究表明,部分功能性添加劑,如寡糖、益生菌和植物提取物等,都可改善動物的免疫功能(咼於明,2016)。
有機微量元素吸收率較高,單獨使用可完全滿足豬的營養需要,而且在大部分情況下,有機微量元素會比無機微量元素有更優表現。同時,有機微量元素還可以大幅降低礦物元素的排放。研究發現,使用有機微量元素(銅、鐵、錳、鉻),母豬哺乳階段的採食量顯著增加,仔豬斷奶重顯著增加(Casey, 2010)。肉豬使用有機硒,豬背最長肌硒的沉積量比未添加硒的對照組增加804%,比無機硒組增加489%,都是顯著增加(J Z Tian, 2006)。
營養物質消化率高,腸道更健康。原料方面:高蛋白去皮豆粕的有機物消化率88%,普通43%蛋白豆粕的有機物消化率86%(INRA,2002),使用去皮豆粕有機物消化率可增加2%。胺基酸方面:使用標準迴腸胺基酸含量製作飼料配方,可使營養更精準。添加劑方面:使用植酸酶和複合酶製劑,有助於改善營養物質的消化率。
飼料原料中常見的汙染物包括黴菌毒素、重金屬、有害微生物、抗營養因子和人為摻假等。黴菌毒素汙染包括黃麴黴毒素、嘔吐毒素、玉米赤黴烯酮、伏馬毒素、T-2毒素和赭麴黴毒素等汙染;重金屬汙染包括砷、鉛、鉻、鎘、汞和氟等汙染;有害微生物汙染包括黴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汙染;抗營養因子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大豆寡糖、單寧、植酸、異硫氰酸酯、惡唑烷硫酮、游離棉酚和氰化物等;摻假主要發生在經濟價值較高的原料,如魚粉和肉粉等。所有這些汙染物,都需要在飼料原料做好控制。
表1展示了我們在教槽飼料踐行「營養免疫 正大康地」的試驗結果,從表中可以發現替抗方案A從採食量、增重、料肉比和腹瀉控制方面都獲得了良好的試驗結果。
實現精準營養才是最好的免疫過程中,正大康地集團可以協助養殖場提供以下服務:
(1)技術服務支持,如豬場設計、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等,以減少免疫的異常激活,使豬群福利更好;
(2)飼料原料質量檢測,黴菌毒素檢測
(3)血清化驗
(4)藥敏試驗,養殖場水質化驗
(5)營養專家,提供科學精準的營養方案,以獲得更佳的動物表現
營養免疫的核心是健康養殖、社會責任和消費者安全。合理的營養將使豬的免疫力調控在最佳狀態,可以保證豬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和完善,保證和提高疫苗免疫的確切效果。深入研究動物營養與免疫的關係對保障動物健康、控制發病或減輕疾病的危害、減少藥物使用、充分發揮動物遺傳潛力、確保畜產品品質和安全具有重要實踐意義,實現營養免疫需要業界一起努力,任重道遠。
原標題:精準的營養才是最好的免疫
作者:正大康地技術部營養師鍾永興博士
來源:《豬業》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