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榴槤」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竟然與航海家鄭和有關

2020-12-04 ZG龍宇好先生

說起「榴槤」,榴槤是熱帶著名水果之一,原產馬來西亞。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有所種植, 其中以泰國最多,我國南部沿海的省份也有種植。

榴槤所含營養極為豐富,但是很多人無法忍受他的氣味,可是,愛它的人超級愛,號稱「水果之王」。

據傳它原產在馬來西亞,大城王朝時代傳入泰國。馬來語稱榴槤為「徒良」,泰語一直保留這樣叫法,中文譯為「榴槤」。

中文取名「榴槤」,據傳是一個故事流傳至今,明朝初期鄭和率船隊下南洋,由於出海時間太長許多船員都或多或少有些意見。

有一天鄭和在停泊地的岸上發現一堆奇果,回去後大夥一起品嘗,沒想到船員們個個都稱讚不已,榴槤的味道確實使愛它的人非常愛,就這樣,大家竟然把

思家的念頭一時衝淡了。

就有人問鄭和,「這種果叫什麼名字」,他隨口答到:「流連」。於是後來的人們便把它叫做「榴槤」。

萬萬沒想到吧,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水果榴槤,居然和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有聯繫。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是太監嗎?他是怎麼死的?他的墓地在哪裡
    朱棣用這樣的形式來給表彰鄭和的功績,也是非常看重鄭和的表現。鄭和是太監嗎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鄭和是太監,但是鄭和卻是個偉大的太監。而且這裡的太監和大家普遍理解上的太監有些差別。於是在這個時候,只有十歲的鄭和就被當時的明軍的副統帥藍玉給擄走了,而且還把鄭和給閹了,讓他在軍中當秀童。後來鄭和又被帶到了南京,到了南京之後鄭和就被藍玉送到了南京的燕王府,這個燕王就是日後的明成祖朱棣。也就是因為這個契機,鄭和和朱棣相識。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後,將重任託付給了鄭和,鄭和也不辱使命,七下西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航海家。
  • 上海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
    本報訊 從今天起,「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將在上海拉開帷幕,這也是紀念我國偉大航海家鄭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務院新聞辦昨天在京召開了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上海市副市長楊雄介紹了有關情況。
  • 致敬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寫在中國航海日之際
    特別是和西方遠航攫取暴利的資本主義、殘暴的海外殖民相比,鄭和的船隊是多麼的文明、多麼高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再來重溫歷史,傳承先驅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錘鍊戰略耐力,進而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步伐,以航海夢共築中國夢。 為什麼要下西洋?為什麼是鄭和?
  •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彼岸有譽聲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廣域講述歷史人文,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帶來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鄭和七次出使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始人,在歷史上起過很大的作用:第一、促進了中國和南洋各國之間交通的進一步發展。
  • 尋找大航海家鄭和的足跡
    600年前的中國明代永樂年間,大航海家鄭和以歷經二十八年(1405-1433年),七下西洋的壯舉,震驚了當時的世界。今天,在中國日益開放,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環境下,航海家鄭和,這位中國古代開放的先驅,探險勇士,和平使者,以他一生頗富傳奇的航海經歷,重展魅力,吸引了海內外諸多關注的目光。 孟席斯語出驚人:鄭和船隊曾到美洲!
  •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鄭和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航海家,是世界大航海的先驅者。從1405年到1433年二十八年間,曾率領龐大的船隊七次下西洋,訪遍了亞非37個國和地區,為世界航海事業和各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鄭和七次下西洋,是著名的航海家,最後卻死在航海途中
    其實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有很多非常著名的航海家,不過最出名的幾位都在國外,那麼在中國有這樣一位非常出色的航海家就是鄭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其實是一名宦官,俗稱就是太監。但是從鄭和的一生來看他其實有很大的功勞,至少為以後的軍事發展帶來一些動力,並且也在很多方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當時的軍事實力,不過當時的皇帝抱有的想法就是朝貢,用這樣的方法去顯示出中國的國力,當然在現在看來覺得有一些太過炫耀,可是當時的皇帝這麼喜歡那麼無奈鄭和就需要去其他的國家來送禮。
  • 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到過美洲嗎?一份地圖讓專家百思不得其解
    那麼,中國明代的航海家鄭和是否到過此地呢?在他看來,這份地圖上所標記的地點,應是15世紀中國航海家鄭和曾經去過的地方。此外,報導還說,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時,曾經多次派人「遠徵探險」。
  • 鄭和原來是一個太監,後來成為了著名的航海家
    由於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環境來說,許多人都知道一些口口相傳的故事,但卻不知道其背後的人物的背景,也不能確定其真實性。所以說歷史還需要一一道來。今天我們說的人物是鄭和,相信大家對鄭和都不陌生,應該聽說過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許多電視劇也拍過鄭和下西洋的劇情。
  • 人們給了西方航海家非常高的評價?我們今天應該重新認識「鄭和」
    1998年,《美國地理雜誌》評選1000年來100位在世界上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中國人列了七個,鄭和為首。「鄭和之後再無鄭和」這句聽著很像玩笑的一句話卻揭示了近代孱弱的真相——梁啓超先生是第一個向世界宣傳並肯定鄭和的人。1904年,他寫了關於鄭和的傳,他稱鄭和是:「並時而興的海上巨人。」和誰並時而興呢?和哥倫布,和達迦馬。
  • 探尋鄭和:航海家鄭和是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
    中新社馬六甲一月二十七日電 題:鄭和是第一個吃燕窩的人?  中新社記者:韓勝寶  馬六甲是燕窩王國,春節期間到酒店吃燕窩的、到超市買燕窩送禮的處處可見。一位在馬六甲出生的七十多歲的華人林局紳告訴記者,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竟是明朝航海家鄭和。
  • 昆明晉寧舉辦2018文化旅遊節紀念航海家鄭和
    央廣網晉寧7月12日消息(記者 張江元)昨天(7月11日)是第十四個中國航海日,也是鄭和七下西洋的首航紀念日。雲南昆明晉寧鄭和故裡舉辦2018文化旅遊節,以「傳承精神、揚帆啟航」為主題一併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
  • 解讀歷史: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背景故事
    朱棣當了皇帝後,採取了系列措施來鞏固自己的統治。為了加強北方的防禦力量,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他下令改北平加北京,以北京為都城,南京為留都。永樂十八年(公元142o年),北京的宮殿營造完工,明王朝正式遷都北京。
  • 探尋鄭和之路:「三寶樓」盡展航海家風採
    在雲南滇池南岸的昆陽月山山麓的鄭和公園內,建有一座「三寶樓」,這是晉寧人民為紀念鄭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四周年而建,並用他的小名「三寶」命名。此樓設計精妙絕倫,建造巧奪天工,獨具鄭和出生地的特色,盡展航海家的風採。  記者來到「三寶樓」前,數不清的碧桃花、垂絲海棠、山玉蘭奼紫嫣紅,爭相怒放。
  • 泉州海洋職業學院擬建偉大航海家鄭和主題航海文化園
    經過校董事會研究決定,泉州海洋職業學院近期將計劃充分利用校園主大門後側35畝自然山體(觀海嶺),建設以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為主題的航海文化園,文化園廣場直徑為45m的圓形廣場,圓形廣場中央豎立一尊25m高的鄭和石雕像,可俯瞰泉州灣出海口,石雕像底座雕刻以記載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輝煌歷史,周邊配套海洋文化石雕景觀,與現有建成的主大門兩側總長2公裡、189幅的海絲主題石雕文化長廊相互映襯,展現泉州海上交通的歷史輝煌和未來希望
  • 歷史上的今天|7月11日 615年前的今天 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
    615年前的今天,1405年7月11日,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鄭和,本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叫馬和、馬三寶,1371年出生於雲南昆陽。鄭和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功勳,據說鄭和被賜姓「鄭」也與這次立功有關。最終,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告終,鄭和也被升任為內官監太監。
  • 七次下西洋的竟然是他,從太監到航海家,他經歷了什麼
    七次下西洋的竟然是他,從太監到航海家,他經歷了什麼鄭和原來是明朝的一個太監,但後來卻成了世界著名的航海家。他在世的時候曾經七次下「西洋",開闢了一條連接我國和亞非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中外航海史上的壯舉。
  • 鄭和群礁,南沙最大群礁,為什麼與我國明朝航海家鄭和重名
    小編之前也為大家介紹了很多,如黃巖島、永興島、太平島等,但對群礁也許大家就不是很了解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國南沙群島中礁盤面積最大的群礁鄭和群礁。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鄭和群礁的地理狀況,鄭和群礁也叫鄭和環礁,位於在北緯10度19-25分,東經114度13-44分範圍內。
  • 他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航海家,比鄭和整整早了幾千年!
    我們歷史上第一位開航海家是誰?可不是你想的鄭和去西洋的事,第一位開始航海的這位前輩比鄭和整整早了幾千年,他去航海還是奉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命令,去為他尋丹問藥去了,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秦始皇經過長期的徵戰,滅掉了其他六個諸侯國,然後感覺到自己已經把國家統一了,就不能再稱為秦王了,自己應該叫皇帝,秦始皇在做了皇帝以後,就天天想著自己如何能夠長命百歲,發動了秦國無數的練道士為他煉製丹藥,尋找可以長生的法子,弄的整個秦朝烏煙瘴氣的,到了最後有個叫徐福的道士實在看不下去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就對秦始皇說我知道有一個地方哪裡有位得道的仙家,已經煉成了長生不老之術
  • 鄭和:大航海家精神引領南京走向世界
    雖然對於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一直存有爭論,但不可否認,其壯舉是劃時代的。當時正處於15世紀初期,西方大航海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一直到鄭和航海活動結束幾十年後,才有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等西方航海家駕駛著幾條小船,從鄭和下西洋的航線上駛過。 馬渭源告訴記者,他曾到訪過馬來西亞馬六甲市的一處紅屋子,那是當地華僑出資而建,用以紀念鄭和,現在已經是當地一處標誌性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