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星球丨4億公裡星空,火星說:」地球,你能聽見我嗎?」

2020-09-03 長沙的封面


  


  Hey!同學們好啊~在我們沒有見面的這段日子裡,可發生了一件大事。7月23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組成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按計劃將進行長達約7個月風塵僕僕的星際跋涉,到達這顆神秘的紅色星球,完成環繞火星、著陸火星、巡視火星三大任務,朝著成為「全球火星競賽」第三名的目標前進。

  


  


  在這趟漫長的星際旅途中,即使是選擇了地球與火星距離最短的時間窗口發射,「天問一號」地火飛行路徑也超過了4億公裡,是地月距離的1000倍。

  器地距離越遠,通信時延越大。地面的測控信號到達環繞器最長需要22分鐘,和地球進行一次一來一回的「對話」就需要44分鐘,在這漫長的傳輸過程中,時間延遲是月球探測器的1000倍,信號衰減是月球探測器的100萬倍。這個情況,怎麼保證雙方能接通「電話」,順利傳送信號呢?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這樣的深空通訊是如何順利進行的吧!

  No

  -Number-

  01

  深空通訊兩點關鍵技術一網打盡

  有兩樣東西,我思索的回數愈多,時間愈久,它們充溢我以愈見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驚異和嚴肅之感,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對未知宇宙的探索,是人類的一直以來的不懈追求。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航天技術與空間科學的飛速發展,人類認識宇宙的手段越來越豐富,範圍也越來越廣,開展地月日大系統研究,進行太陽系邊際探測,已成為人類航天活動的重要方向。

  深空探測作為航天科技發展的第三座裡程碑,是當今世界各國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充分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國家意志、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深空通訊承擔著保障深空探測計劃順利實施的重要使命,已成為空間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陸地通訊、水下通訊與衛星通訊不同,深空通信是一種受空間物理特性影響極為嚴重的通信過程,深空環境下的電磁波要穿越多段特性不同的信道,受到各種幹擾的交疊影響,還要面臨由天體周期性運動造成的無可視鏈路情況,導致傳統的通信理論、網絡理論無法適用。

  同學們還記得電影《火星救援》嗎?主角馬克利用空間站剩餘的東西,組建出了一個與地球溝通的聯絡器。信號成功到達了地球表面,但圖片和文字聲音都是斷斷續續的。這也不是因為馬克能力不夠,在這樣的條件下,他能聯繫到地球,已經是「天選之子」了。

  


  


  因為在深空探測器重量資源有限、集成度要求極高的約束下,火星環繞器要克服巨大的信號衰減、傳輸時延和空間電磁幹擾等因素。為此,我國研製團隊開展了關鍵技術攻關,成功研製了以超高靈敏度的數位化應答機和大口徑可兩維驅動天線為核心的一體化測控系統,來實現信號的順利傳輸。

  火星環繞器有了超高靈敏度的應答機,就像練就了武林高手才有的聽聲辨位本領,能夠在嘈雜的噪聲中準確捕捉到一絲微弱的有用信號,正確解析並執行地面的指令。

  而大口徑可兩維驅動天線讓環繞器擁有一副神話故事裡的順風耳,通過精準的兩維指向控制,將天線實時對準數億公裡外的地球,儘可能多的收集信號能量,並傳遞給應答機。

  No

  -Number-

  02

  兩個核心輔助助力通訊順利

  相比登月所跨越的38萬千米,地球到火星需要跨越幾千萬千米。除了關鍵技術的攻克,面對這樣的距離,深空通訊還需要一些「輔助位」的幫助。

  一號輔助:佳木斯深空測控站

  


  


  要想從幾千萬千米外接收到清晰準確的信號,測控系統功不可沒。中國電科技術專家表示,與近地軌道相比,本次任務的最遠作用距離達到4億千米,對測控系統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嚴的要求。

  佳木斯深空測控站,精準信號捕捉發回的「全能手」。作為測控系統的主要參試設備,佳木斯深空測控站是我國首個超大口徑天線深空測控站,可為月球二期、三期探測,火星探測以及後續深空探測任務提供測控通信支持。

  當探測器到達火星後,配有10kw連續波超大功放的佳木斯深空測控站好比一個作用距離極遠的「遙控器」,將地面的指令發送給衛星。此外,佳木斯深空測控站還可以起到「數據高速公路」的作用,接收並解調著陸巡視器拍攝的火星表面的圖像數據等。

  二號輔助:70米高性能接收天線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兼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李春來指出,地火最遠距離約為地月距離的1000倍。火星探測對數據接收任務來說是一項嚴峻的挑戰,沒有大口徑的天線,就不能完成數據接收的任務。

  作為我國火星探測數據接收的關鍵設備,由國家天文臺負責建設的70米天線在天津武清成功進行了反射體的整體吊裝。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為我國深空探測提供堅實基礎。

  李春來:「我們在最遠的時候,很可能還得加上密雲的50米天線和40米天線,以及昆明的40米天線,4個天線同時接收數據,然後進行信號合成,才能完成火星探測數據的接收任務。」

  預計到2020年10月,70米大天線能完全具備火星探測的數據接收能力。

  No

  -Number-

  03

  探索不息,深空探測前路漫漫

  了解到了深空通訊的不易,我們更要理解深空探測背後的重要意義。

  正如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名稱來源——屈原的長詩《天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這樣的求知渴望,正對應著兩千多年後的中國「走出」地球,探索遙遠行星世界的堅定決心。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在對自然和宇宙空間的探索中。


  在2018 年 11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致信祝賀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立 10周年時指出,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開發、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追求。中國倡導世界各國一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外空領域國際交流合作。中國一貫主張合理開發、利用空間資源,保護空間環境,推動航天事業造福全人類。

  

  天問一號探測任務意義重大,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首批登陸火星的國家之一。此次任務的背景,是各國心照不宣的全球火星探索競賽:在2020年7月至8月是地球26個月一次的火星發射窗口,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升空,美國將把「毅力號」火星車送上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早先為火星探測任務的必要性作了解答,他說:「我們不能永遠躺在地球這個搖籃裡。要走出去,了解火星到底什麼樣,揭開宇宙和太陽系的奧秘。」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探求科學真理的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小編和同學們一起期待著天問一號更多的「宇宙對話」,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再現海洋星球!距離太陽約4億公裡,宜居性或超越火星
    ​水在地球上是非常普通的一種東西,但不可否認的,這種普通的東西對於人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於人類對地球外部星球的尋找,如果能夠發現水,都會是重點目標,而人類也無法脫離水,獨立存在。第二地球,還以為地球萬一出現意外時,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但是很顯然,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都並沒有找到完全適合人類生存的基礎,甚至連一丁點的相似到非常的困難。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距離地球有1億公裡,火星會成第2個地球嗎?
    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地球1億公裡外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對比登月技術火星探測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消息稱,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軌運行了144天,航行裡程超過了3.6億公裡,目前位置距離地球有1億公裡,根據測控數據顯示,飛行狀態正常。
  • 探測飛船從64億公裡之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答案超乎你的想像
    地球的藍色是獨特美麗的,只要走出地球對比太陽系的其它星球,你就會真切感受到地球是那麼的美麗,這可能也是智慧生命星球的的獨特風採。要問觀測地球最好的位置是哪裡,那一定是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距地球約384000公裡,站有月球表面觀測地球,看到的地球是一個美麗藍色玻璃球,這個球大概有足球那麼大。
  • 說真的,我們為什麼想要移居火星?
    (火星。地球上的四季是由地軸的傾斜角造成的,而火星同樣具有這樣傾斜的自轉軸。不過這兒的氣候卻與地球截然不同。在春季時,風開始吹過火星,造成一些小的塵暴。當夏天來到時,強風會引發火星上最常見的現象之一——塵捲風。這些巨大的龍捲風會有20公裡高,它們在火星的表面飛馳,留下蠕蟲狀的蹤跡。
  • 56000000公裡之外!「天問一號」火星之行Vlog曝光:飛行200多天將要闖四道關
    接下來,我將沿著一個大橢圓軌道也就是「地火轉移軌道」逐漸飛離地球,奔向火星。這個過程很漫長,因為地球離火星實在太遠了,最近的時候相距5600萬公裡,最遠的時候相距4億公裡。這一次我們抓住了26個月才一次的近距離的「窗口期」,但即便如此,我也要獨自飛行200多天。
  • 旅行者一號從64億公裡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超出你的想像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誕生於46億年前,而人類誕生於數百萬年前,經過不斷的進化和成長,到了如今的科技文明。古時候的人們非常嚮往星空,每天抬頭看天上的星星,想弄明白那些星星到底是什麼?同時也感覺到自己生命的星球好大啊,永遠都不可能走到盡頭。
  • 地球到底有多麼的渺小?64億公裡外拍攝的照片告訴了我們答案
    金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距離地球也是比較近的,最近的時候只有3800萬公裡。如此近的位置看地球,自然也是看得非常清楚,我們在地球上看天上的星星,最亮的那顆星是地球。同樣,我們在金星看星空,最亮的那顆星也是地球,只不過在金星上看到的地球要比地球上看金星大不少以及顏色也有不同。
  • 4億公裡的火星之旅,天問一號是如何規劃的
    拍攝:Tea-tia從地球到火星:路上有多遠?每26個月,地球上會有一小段時期特別適合發探測器去火星,這時地球和火星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而地火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事實上,人類六十年火星探測史上,絕大多數探測器都是在這樣的「火星發射窗口」出發的。
  • 56000000公裡之外!「天問一號」火星之行飛行200多天將要闖四道關
    接下來,我將沿著一個大橢圓軌道也就是「地火轉移軌道」逐漸飛離地球,奔向火星。這個過程很漫長,因為地球離火星實在太遠了,最近的時候相距5600萬公裡,最遠的時候相距4億公裡。這一次我們抓住了26個月才一次的近距離的「窗口期」,但即便如此,我也要獨自飛行200多天。
  • 你根本不了解這個星球:地球上曾活過1150億人
    4.以整個地球史來看,曾活過的人類高達1150億人,其中包括現存的70億人口,你也是其中的一員。上圖每一個點就是1000萬人,每年有1.4億人誕生,現在有70億人口,每年有5700萬個人死亡,估計曾有1080億人在地球活過並死去
  • 即將抵達火星!「天問一號」飛行超4億公裡,下個月「急剎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自從去年7月份,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至今,目前它的一切狀態良好,飛行裡程已經突破了4億公裡,已經飛離地球1.3億公裡之外的地方,即將於下個月10號左右,接近火星
  • 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火星上能種土豆嗎?快報對話「火星叔叔」鄭永春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還有科幻吃貨最關心的問題,等移民到了火星,能像電影《火星救援》裡一樣種土豆嗎?快報特別聯繫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第一位卡爾·薩根獎得主鄭永春,為大家科普你想知道的火星。在微博上,鄭永春擁有30多萬的粉絲,是國內知名的科普大咖。
  • 太陽爆炸、毀滅地球?人類:能發動「地球母艦」,星際流浪求生嗎
    「末日」真可怕:太陽爆炸、毀滅地球、人類消亡?我們地球人,能順利移民外星?流浪求生嗎?●太陽和日月太陽公公,是一個巨型的核聚變圓球。在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和彗星、以及星際塵埃,圍著太陽公轉。太陽,距離我們地球約1.5億公裡。
  • 飛行突破4億公裡後,天問一號即將去火星過年!網友:快看看能不能種菜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截至1月3日6時,它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未來,它還有哪些動作即將實施?任務特點又是什麼?下月,天問一號還將進行關鍵剎車。它準備好了嗎?
  • 當夢想照進現實:你想在火星上安個家嗎?
    人們在觀賞話嘮小夥兒馬特·達蒙在寸草不生的火星上種田墾荒的同時,也被這個神秘的星球深深吸引著,恨不得衝破地球大氣層包裹的喧囂,親身去感受那星空彼端的浩瀚瑰麗。現如今,實現這個夢想對於我們將不再是遙遙無期!2016年9月27日,SpaceX公司CEO埃隆·馬斯克於墨西哥城舉行的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上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火星殖民」計劃。
  • 旅行者1號從64億公裡外拍照到的地球,到底有多小?
    當我們再走遠一點,來到火星上看地球,地球已經沒有那麼明顯和美麗了,火星距離地球5500萬公裡到4億公裡不等,這主要取決於火星的公轉軌道。站在火星上看地球,地球就是萬千星星中的一員,它和其它星星唯一不同的就是泛著點藍光,以此來顯示它生命星球的身份。
  • 地球人口有71億,有可能全部搬到火星上嗎?
    如果地球即將滅亡,火星能容納71億人口嗎?說實話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雖然在50億年後,太陽將膨脹為紅巨星,屆時離太陽較近的行星或許將成為太陽的一部分。但是以目前看來,人類的未來時間還相當遙遠。那麼假設地球即將滅亡,地球人不得不放棄這顆行星,搬到火星上去,我們怎麼能讓數十億人生活在一個不到地球一半大小的星球上呢?
  • 「天問一號」的目標火星,是地球的表親還是母親?
    人類使用空間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40餘次火星探測活動。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每次只有短短幾周,在這期間,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短,甚至不到5400萬公裡(最遠4億公裡),今年就恰逢「寶貴」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期。下一個火星發射年則是2022年。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截至2021年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旨在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探測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探月逐火共奮進,追夢求真向天行。
  • 地球到底有多大?64億公裡外地球是個暗淡藍點,如此比較一目了然
    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6371公裡的巨大星球。地球的赤道周長大約是4萬公裡。地球總面積大約是5.1億立方公裡。地球質量大約是6×10^21噸(這個數字是60萬億億噸)。看了這些關於地球大小的天文數字,朋友們是不是看了感覺一頭霧水呢?我們平常人對這些數字沒有多少概念?那麼我們就一些圖來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