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餈粑嘍——記洪江市龍船塘工會助力貧困戶增收

2021-01-09 紅網

12月23日,在洪江市龍船塘瑤族鄉翁朗溪村扶貧戶家中,只見大伙兒興高採烈的扛著糯米餈粑,原來這是龍船塘瑤族鄉聯合工會在為解決貧困戶糯米滯銷問題,積極謀劃了一場機關工會助力消費扶貧活動。

瑤鄉翁朗溪村扶貧戶今年種植了十幾畝糯米,本想在年終有個好收成,熱熱鬧鬧過個年,卻在搶收的時候因日照不足、溫度過低糯米出現黑點,雖然不影響口感,但是賣相欠佳,大大影響了糯米的銷售,給扶貧戶造成不小的損失。龍船塘瑤族鄉聯合工會了解這一情況後,積極策劃,廣泛發動會員參與其中,扶貧戶們看著辛苦播種的糧食有了銷路,終於愁眉展笑顏了。

活動圓滿結束後,工會會員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消費扶貧活動能夠解決貧困戶農產品銷路問題,不僅激勵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心、增加了收入,也更好地提高了消費扶貧的成效和可持續性,同時也激發機關幹部的幫扶熱情。

龍船塘瑤族鄉黨委、政府也將持續發揮基層工會的組織作用,發動廣大工會會員,加大幫扶力度,更好地營造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通訊員 伍澤民 餘思佳 易季平 唐菁)

相關焦點

  • 洪江市龍船塘瑤鄉四個村獲評「中國傳統村落」
    12月22日,從洪江市龍船塘瑤族鄉傳來好消息:該鄉黃家村、白龍村、翁朗溪村、小熟坪村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被授予由住建部監製的」中國傳統村落「牌匾。「這榮譽來之不易啊!」黃家村村支書激動地說道。四個「中國傳統村落」在龍船塘瑤族鄉安家落戶,將成為該鄉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有利於老百姓理解中國傳統村落文化底蘊、文化價值,增強中國傳統村落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獲評「中國傳統村落」,對於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2020-10-21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300多隻羊咩咩,幫2000多名貧困戶增收!
    300多隻羊咩咩,幫2000多名貧困戶增收!據介紹,良種繁育場可以為附近補爾鄉貧困戶創造20多個長期固定崗位、幾十個臨時崗位。更重要的是,可以繁育良種,提供養殖技術培訓,輻射服務全縣49個黑綿羊養殖合作社,帶動2000多貧困戶增收。帶你走近黑綿羊基地↓↓↓貧困戶熱列日爾在黑綿羊良種繁育場工作,家裡有兩個孩子。以前,他在家種土豆、蕎麥,一年收入只有七八千元。
  • 衡陽縣山峰村:油茶與西瓜「聯姻」 促進貧困戶增收
    紅網時刻5月9日訊(記者 汪衡)集兵鎮山峰村是省級貧困村,為提升貧困人口的造血功能,實現有效脫貧,該村以產業扶貧為切入點,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並通過「油茶+西瓜」的種植新模式,促進貧困戶增收。山峰村共有9000多畝山地,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山林大量荒廢。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經過這兩年的發展,羊只已經擴繁到20多隻,明年最少能擴繁到40來只,前段時間賣了些,每隻賣了1000元左右,加上苜蓿、茴香、制種花卉這些地裡的收入,今年能掙4萬元左右,這讓我致富增收奔小康信心滿滿。」吳生錄說。
  • 「綠色銀行」在塔裡木盆地興起 助力群眾脫貧增收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3日電 題:「綠色銀行」在塔裡木盆地興起 助力群眾脫貧增收  新華社記者杜剛、何軍、何奕萍  廣袤的塔裡木盆地中心,是被稱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是環狀分布的綠洲。長期以來,「下有石油」是這片土地的標籤,如今「上有果園」被更多人熟知,百萬畝紅棗、核桃、蘋果等果樹成為當地各族百姓脫貧增收的「綠色銀行」。  趙武忠的36畝核桃園,在衛星地圖上毫不起眼,但他和其他果農的果樹一同成為新的綠洲。俯瞰而下,乾燥的沙漠邊,是排排果樹競相爭榮。
  • 新華保險:深耕細作,多措並舉助力精準扶貧
    一是發展林下經濟,助力產業扶貧。近年來,新華保險撥付300萬元幫扶資金用於施秉縣雙井鎮林下魔芋種植項目。該項目覆蓋全鎮726戶(其中貧困戶300戶),採取「三權分置」投入模式,將300萬元資金量化給300戶貧困戶入股施秉縣雙景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通過「扶投公司 村級合作社 貧困戶」方式,項目進行了2750畝土地整理、林下清理、翻犁、基地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 新野縣上港鄉:特色產業帶動增收脫貧
    當前位置 > 首頁 > 地方資訊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新野縣上港鄉:特色產業帶動增收脫貧 2020年10月15日 17:12來源:中新網河南責任編輯:李新賀  近年來,新野縣上港鄉因勢利導,
  • 中投扶貧樣本 | 新華保險:深耕細作,多措並舉助力精準扶貧
    一是發展林下經濟,助力產業扶貧。近年來,新華保險撥付300萬元幫扶資金用於施秉縣雙井鎮林下魔芋種植項目。該項目覆蓋全鎮726戶(其中貧困戶300戶),採取「三權分置」投入模式,將300萬元資金量化給300戶貧困戶入股施秉縣雙景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 中投扶貧樣本|新華保險:深耕細作,多措並舉助力精準扶貧
    一是發展林下經濟,助力產業扶貧。近年來,新華保險撥付300萬元幫扶資金用於施秉縣雙井鎮林下魔芋種植項目。該項目覆蓋全鎮726戶(其中貧困戶300戶),採取「三權分置」投入模式,將300萬元資金量化給300戶貧困戶入股施秉縣雙景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通過「扶投公司+村級合作社+貧困戶」方式,項目進行了2750畝土地整理、林下清理、翻犁、基地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 山坳裡綻開的茉莉花——記濟南南部山區管委會黨政辦公室副主任李...
    同時成立了「山香地瓜合作社」,將散戶種植的地瓜統一收購,通過地下儲存,錯季上市,地瓜銷售價格提高二至三倍,促使農民年人均增收5000餘元。小小地瓜成了安城農民發家致富的「地下銀行」。為了徹底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李茉莉多方「化緣」,籌措資金為冷飯店村鋪設道路,安裝路燈,建設健身文化活動廣場和文化大院。
  • 龍口鎮實施精準幫扶,貧困戶辦起果園 走上增收奔小康道路
    阿強曾是貧困戶,在龍口鎮扶貧辦的幫扶和他自身的努力下,於2018年脫貧。通過種植紅江橙,阿強更走上了增收奔小康的道路。如今,果園的第一批果實即將收穫,阿強的臉上洋溢著喜悅。近日,記者走進阿強的果園,聽他講述脫貧奔小康的故事。
  • 「家裡的螢火蟲飛走嘍!」——四川涼山懸崖村通電記
    今年下半年,某色曲日和村上三個貧困戶一起,開闢出11畝土地準備種植三七。「以前電不足,用電飯煲煮個飯都夾生,更別提用農用機械了。」如今電網升級完成,他的11畝三七田灌溉可以用上抽水機,還能用機器噴藥。「這樣種出來的三七質量有保證。等著種上100畝,全村都靠他脫貧!」談到未來,某色曲日憨厚地笑著。從2016年到2017年,懸崖村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 小蜜蜂舞就詩仙故裡增收畫卷
    今天,行走在千年李白故裡,小小蜜蜂跳起了江油大地致富增收的「八字舞」,成為江油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展特色脫貧產業的代表作之一。「名師帶徒」 蜂農吃上了技能飯楓順鄉小壩村地處龍門山脈深山處,20年前,這裡還被稱之為「光棍村」。到2017年,貧困發生率還有19%,屬於江油深度貧困村之一。
  • 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桑植縣總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典型工作...
    湖南張家界九天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利福塔蓮花埡、芙蓉橋下村等村建葛根基地1000多畝,在橋自彎青龍等村建香椿基地300多畝,帶動140戶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1500元;西蓮茶業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125個貧困戶種茶,人均增收1200元;萬祥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與3566個農戶籤訂中藥材購銷合同,種植中藥材1.8萬畝;桑植中小企業商會與牛洞口村對接,投資12萬元,發展莓茶150
  • 洪江市選派年輕幹部學習鍛鍊「取真經」
    「我一定認真學,虛心問,在錘鍊『八大本領』和提升『七種能力』上下功夫,爭取學有所成,為洪江市的經濟發展擔負起年年輕幹部有的擔當,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培養!」近日,洪江市組織召開外派年輕幹部座談會,即將赴深圳市華輝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進行實踐鍛鍊的年輕幹部羅棋元同志如是表態。這標誌著該市常態化選派優秀年輕幹部「走出去」學習鍛鍊「取真經」的大幕正式拉開。
  • 巴南區聖燈山鎮再送「扶貧牛」,貧困戶吃下「定心丸」
    近日,巴南區聖燈山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廖良海收到了鎮裡為他送上的著小牛犢,牽著小牛,廖良海的臉上笑開了花。據了解,去年來,在巴南區商務委的積極協調幫助下,聖燈山鎮開展了產業扶貧「送牛下鄉助脫貧」,轄區企業光大乳業為14戶貧困戶送去扶貧牛,著重幫助有養牛意願且收入相對偏低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而在去年7月已為7戶貧困戶送去了扶貧牛,而剩餘的7頭小牛也在新年前送到了貧困戶的家裡。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君山區:家庭農場帶富貧困戶
    」模式,通過提供苗種、技術、銷售和就業崗位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增收。在錢糧湖鎮團洲村銘森禽養家庭農場,負責人熊貽文正在教授貧困戶如何放置雞蛋。熊貽文曾是一名下崗工人,在鎮村幹部的支持幫助下,合夥創辦家庭農場從事蘆花雞的養殖和銷售,僅去年就實現銷售收入230多萬元,利潤近50萬元。
  • 山川增綠 百姓增收(綠色家園)
    山西省石樓縣造林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增收造林添收益日子有奔頭本報記者喬棟「紅棗一掉,栽樹時到。」望著被夜雨打落的紅棗,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義牒鎮道堡村村主任劉彩紅喃喃自語。道堡村藏在溝壑縱橫的呂梁山裡。一大早,村民劉升川興衝衝地走進了劉彩紅家。「今年夏天承接的還有100多畝沒種完,這兩天該行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