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又叫竹參、竹笙、竹筍菌、竹萼等。為真菌植物門鬼筆科竹蓀屬真菌竹蓀、短裙竹蓀的子實體。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幹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託,其鮮品形態猶如一個穿紗裙的姑娘,故被人們美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後,是珍貴的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福建、湖北、江蘇、浙江、廣西等地。
竹蓀味甘、微苦,性涼。歸脾、肝、肺經。《素食說略》載:「滾水淬過,酌加鹽、料酒,以高湯煨之。清脆膄美,得未曾有。」《保健醫苑》云:「竹蓀,補氣養陰、清熱利溼。」《高血壓良方妙法》則稱竹蓀「治高血壓。」可見,竹蓀有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溼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虧虛、納差食少、肢軟乏力、肺虛熱咳、痢疾、帶下病等。竹蓀含有蛋白質、粗脂肪、胺基酸、多糖等,故有降血壓、降膽固醇和防癌抗癌的作用。
竹蓀的食用方法。
一、竹蓀炒茄子。
原料:竹蓀30克、茄子250克,蔥段、薑片、溼澱粉、鹽、植物油、麻油各適量。
製法:將竹蓀、茄子洗淨,切絲,放入熱油鍋內翻炒至快熟時,加入蔥段、薑片,翻炒片刻,加溼澱粉勾芡,加入鹽,翻炒至熟時,滴少許麻油即可。
功效:潤腸通便。適用於腸燥便秘、老年人習慣性便秘。
二、竹蓀木耳燉排骨湯
原料:竹蓀50克,木耳15克,豬排骨500克,料酒、鹽、薑片、雞精各適量。
製法:將竹蓀、木耳用水發開,洗淨;把豬排骨洗淨,剁塊,放入鍋中,加水3000毫升,加入料酒、薑片,用大火煮開,改用文火燉30分鐘,放入木耳、竹蓀、鹽等煮至排骨熟後,加雞精,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降脂減肥。適用於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三、竹蓀粥。
原料:竹蓀20克,大米100克,調味品各適量。
製法:將竹蓀洗淨,切碎;大米淘洗乾淨,加水適量煮為稀粥,待熟時加入竹蓀及調味品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適用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
四、竹蓀燉火腿。
原料:火腿150克,竹蓀20克,香菇5-6朵,枸杞子10粒,料酒、冰糖各適量。
製法:將火腿在溫水中浸泡1個小時,擦淨表面的發酵層,切成薄片;香菇泡軟後,洗淨,對切兩辨;竹蓀洗淨,切絲;鍋內放1000毫升水燒開後,放入火腿片、竹蓀、香菇,加少許料酒、冰糖,一起燉煮,中火燉25分鐘,起鍋前加入枸杞子,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降脂減肥、健脾益腎。適用於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兼體虛者。
此外,竹蓀炒瘦肉,可和胃行氣,適用於脾胃氣滯、食欲不振、大便秘結等;竹蓀與紅棗、銀耳、蜂蜜一起熬湯,飲之養血滋陰、潤肺止咳,對腦力勞動者、失眠和免疫力低下者有益。
注意: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不宜用竹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