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中藥有通利小便的作用,醫聖張仲景、乾隆御醫黃元御都用過它

2020-12-03 金蘭健康

起夜的苦楚只有起夜的人才懂,睡得正香或是剛要陷入黑甜睡夢時就被下腹一陣奔湧的脹意給逼醒,又礙於成年人的尊嚴,只能強力奪回對肢體的控制權,然後從床上爬起來去安撫「三急」的本能。起一次尚可,要是一夜三四次,那是真的「要命」。

與我而言,本不是一個常起夜的人,但奈何家裡冬夏都喜歡吃稀飯,夏季荷葉稀飯清香,冬季冬寒菜稀飯加少許豬油和鹽巴後醇香,香是香了,半夜三更和家人見面的次數也多了。

一般的白粥其實也還好,但冬寒菜稀飯確實非同尋常。這冬寒菜又名冬葵菜等,是錦葵科植物冬葵的嫩葉,與其種子(冬葵子)、果實(冬葵果)都能入藥作治療疾病用,都有清熱利尿的共用,這誰能遭得住?不過三者之中,種子藥力最強,嫩葉藥力較緩,因此可以藥食兩用。

據《中國藥典》記載,冬葵果具有清熱利尿及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出、水腫及尿路感染等病。冬葵子的入藥歷史則更加久遠,《神農本草經》曾記載了冬葵子的性味主治,其味甘氣寒,能療癃閉、寒熱、體瘦,利小便之功較強,並認為久用有使肌肉筋骨強健的效果。

如果能久用冬葵子之人須得是溼熱體質,不然中焦虛寒、陰虛火旺之人久服的話,會使體內的陰陽更加不平衡,與達到強健筋骨、輕身延年的效果豈不是背道而馳?

相關焦點

  • 它們都叫什麼名字?乾隆御醫黃元御這樣解說
    對於中醫來說,有三大絕學,一是本草,本草治病是中醫千百年來一以貫之的經典方法;二是經絡,人體經絡上密布各種穴位,是人體是可攜式「大藥房」,是另類「本草」;三是脈診,無須通過任何儀器,僅憑脈診就能對身體的狀況有一個大致了解。中醫坐擁這三大絕學,不得不讓人感嘆不已。
  • 人體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有什麼關係?乾隆御醫黃元御這樣說
    這主要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是中醫發展幾千年來的一個核心思想,也是中醫在世界醫學之林獨樹一幟的重要原因。中醫的整體觀念體現在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仍然是人與天地相應,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就連中醫對人體臟腑的認識都運用上了這樣一套理念。比如將人體的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味道、聲音、分泌物等進行緊密的聯繫。
  • 建安三神醫之張仲景,被稱為醫聖的男人
    這裡的張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張仲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被稱為醫聖的男人。到了伊尹時有了湯藥治病的方法,但也只是傳聞,沒有可以考證的地方。到了扁鵲、倉公時,湯藥使用更廣泛了。張仲景先生出現後,傷寒雜病,有了專門的藥方治病,所以張仲景是用藥方的祖宗。他的藥方包含了神農、皇帝醫學理論的精華。從此以後,醫生就將藥方作為重點。
  • 整理,常用中藥100味,值得收藏
    天麻作為今天比較貴重的滋補品,用於有中風跡象的中老年朋友日常保健服用,可以起到較為理想的預防中風的作用。 鉤藤,常與天麻配合應用於中風眩暈頭痛等病症,用於平息內風,功效較為緩和。 鉤藤起效的關鍵部位在於其「鉤」,中藥處方中常開作「雙鉤」,有比較理想的降壓功效。煎藥時,需要後下。
  • 醫聖張仲景所留方劑「寒食散」,為何被稱為「毒藥」?看看配方吧
    「詩聖」杜甫,「酒聖」杜康,「醫聖」張仲景。聖人的名號可不是誰說當就當的。一個「聖」字,就已經完全可以詮釋張仲景作為一名醫者所擁有的高超醫術和悲憫的情懷,事實的確如此。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 南陽張仲景,被人們稱為醫聖,曹操為何不找他治病?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曹操與張仲景同為東漢末年的人,為什麼只找華佗看病,卻不找張仲景呢?可是為什麼不見張仲景呢?張仲景首先在那個時代,有三位醫生被稱為建安三神醫,分別是華佗、張仲景與董奉,他們都十分醫術高明。
  • 被稱為醫聖的張仲景為何備受歐洲人敬仰
    張仲景,作為一個醫生,在歷史被稱為「醫聖」。他的醫學成就之高,不單單是在中國,而是超越了國界,歐洲人們談起熟悉的中國歷史醫生名人時,無不提及他的名字。張仲景出生於東漢時期,屬於官宦世家,從小書香門第,家境不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 張仲景留下「咽炎方」!兩味藥,一提一降,治咽痛咽紅、嗓子上火
    我跟你講,在祖國傳統醫學的浩瀚海洋裡,就有一些巧妙的小方子,可以化解煩憂。 比如說下面這個小辦法—— 準備中藥桔梗3克,甘草6克。兩味藥都切成小塊,然後放在茶杯裡頭,倒入剛剛燒開的沸水,把蓋子蓋嚴。然後,悶泡15分鐘再來飲用。一邊喝,一邊加剛燒開的沸水。每日的上午和下午各服用一次。
  • 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 連皇帝也愛吃它
    巴戟天這個中藥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不過它還有一個挺出名的故事哦。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人壽命平均都比現代人要短的多,但是乾隆皇帝活了接近90歲,有一位外國的大使遠渡重洋尋求長壽的秘訣,御醫告訴他皇帝的補品中添加了巴戟天。巴戟天是什麼?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 張仲景唯一的減肥方,兩味藥材泡水,化痰積,健脾胃,還瘦身!
    所謂你吃食物,就是可以把食物好好的消化了,為你所用,幫助補足氣血,每天都更有精氣神。 所謂食物吃你,要麼是厚味重口,你吃了很不舒服,要麼是吃的時間很晚很多,你的脾胃沒有那麼多的工作能力。 於是消化不掉的半成品成為了痰溼垃圾,沒辦法補養自己,使人變胖。
  • 枳實、枳殼與青皮這三味中藥,都是「橘子」,它們有區別嗎
    曾經西醫還沒有流傳至我國時,古人出現大病小痛都是依靠了「中醫」治療。而縱觀歷史,更是出現了無數的名醫,如扁鵲、華佗、張仲景等。而中醫發展至現在幾千年之間,更是發現了多類型的中藥材,很多植物的根莖、果實都可入藥,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 聊聊中藥,白茅根有什麼作用與功效
    白茅根既可清鬱火、利小便,又可滋陰津、涼肝血,臨床上我常用白茅根治療各種血證、水腫、小便不利、上焦鬱火諸症,多有良效。我臨床喜用白茅根這味藥,理由有二,一則,因為白茅根味甘甜而性平和,人人都喜歡,而且孩子也喜歡;二則,白茅根作用不小,能治病,取效甚速。(一)白茅根清暑熱,化暑溼白茅根擅清火氣,不管實火還是虛火,只要小便通利,諸火消去無形。
  • 古代史:東漢張衡發明地動儀,醫聖張仲景確立中醫體系
    地動儀用精銅製造,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中間有一根都柱,旁連接八道,設置機關。外部八個方面,裝八條龍,龍口中各含一枚銅丸,龍口下放八個銅蟾蜍,口朝上,與龍口相對。如哪一方向發生地震,這一方向的龍就口吐銅丸,落入蟾蜍口中,發出丁當響聲,其它方向的龍則不動。守候的人聞聲而來察看,就知道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
  • 張仲景——我國史上少有的名醫,一生救人無數,被人稱為醫聖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無數個朝代,在每個朝代當中都有一個職位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醫生。人吃五穀雜糧就會生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就會死,尤其是在戰亂年代,醫生就更為重要了,他們可以讓這一片地方的瘟疫無處蔓延。
  • 小柴胡背後的故事:醫聖救世人,古方傳千年
    之後,他對所有百姓他都一視同仁地救治,並且還將他行醫的經驗譜寫成書,於是有了《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等中醫典籍傳世。張機字仲景,後以字行於世,張機的本名反倒少為人知。有感於他的醫術仁心,人們尊他為「醫聖」。張仲景的醫術及醫學著作經歷了千萬疫病人口和千百代人的臨床檢驗,擁有大量療效神奇的經方。張仲景作為中國醫學科學的象徵,更是一座人文豐碑,一座醫海燈塔,代表著中國醫學追求至善至美的一種精神,更代表著濟世救人的人文關懷。
  • 中藥滑石到底都有哪些用處?
    歷代醫家組方配伍多有應用。我臨床喜用滑石,此藥非常好用,適應病症多,療效甚高,願意推薦給同道。一則,利小便。民國大醫張錫純認為,滑石是治療「因熱小便不利」的要藥,對於患有「溼熱、周身漫腫、心腹膨脹、小便不利」的人,以滑石與土狗配為藥對,研散服用,可收到「小便通利腫脹自消」之功。
  • 為什麼稱張仲景為醫聖?
    自古以來,對字宙有很多種認識,其中一種是「渾天說」。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個鳥蛋,天像蛋殼,地像蛋黃,天包著地,所以叫做「渾天」。張衡就是渾天說的主要代表。在張衡以前,就已經有人製造過觀測天象的渾天儀,公元117年,張衡創製一架精確的渾天儀。
  • 每日一味中藥:玉米須
    中藥玉米須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玉米須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玉米須煮水做茶飲等,未見明顯副作用。別名:玉麥須,玉蜀黍蕊,棒子毛。來源產地:中藥玉米須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主治水腫,淋濁,亦用治吐衄崩漏,鼻淵乳癰,現代用治高血壓病,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糖尿病等。作用1.玉米須配茯苓皮:兩藥相配可加強利水消腫作用,用於水腫腹滿,小便不利。
  • 「地黃」滋陰補血,可分為3種,《傷寒論》也有用到它的方劑
    「地黃」滋陰補血,可分為3種,《傷寒論》也有用到它的方劑。相信,每一個喜歡中醫的人都知道《傷寒論》這本書。這是我國古時候漢代醫家張仲景所著的一本中醫名著,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一部曠世經典,而張仲景也被後世醫家尊為「醫聖」。讀過《傷寒論》的朋友應該都清楚,該書主要是針對「傷寒」之證而分類論述。全書以簡短條文的形式,讓人閱讀起來非常方便,也更利於記憶。
  • 50種生長在路邊的中草藥,天天踩它,卻不知它的神奇功效!
    清小便熱症。漆姑草別名:珍珠草、地松。石竹科漆姑草屬。藥用全草。性涼,味苦辛。治漆瘡,禿瘡,癰腫,瘰癧,齲齒,小兒乳積,跌打內傷。通泉草中藥名:綠蘭花,別名:虎仔草、石淋草、膿泡藥。玄參科通泉草屬。性涼,味微甜,無毒。藥用全草。消炎,解毒。治癰疽疔腫,燙傷。波斯婆婆納中藥名:腎子草,別名:燈籠草、波斯水苦蕒。玄參科婆婆納屬。性平,味辛苦、鹹。藥用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