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 譜未來|大科學裝置背後的企業

2020-12-09 合肥高新發布

2017年1月,合肥摘得了一頂沉甸甸的桂冠——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夠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是重要的標誌和基石,而大科學裝置的順利運轉離不開高端科研儀器的保駕護航。也正是在2017年,安徽創譜儀器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開啟了為大科學裝置提供配套專用光譜儀器及系統這一細分市場的領航之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偉大的科研突破幾乎從未離開過先進精密儀器的陪伴。2017年8月,中國科大本碩博畢業的三位師兄弟,攜手創辦了安徽創譜儀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他們就把自己定位為「專業的光譜儀器製造商」。

什麼是光譜?

光譜(spectrum) :是複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如稜鏡、光柵)分光後,被色散開的單色光按波長(或頻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圖案,全稱為光學頻譜。光譜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見光譜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見的一部分,在這個波長範圍內的電磁輻射被稱作可見光。光譜並沒有包含人類大腦視覺所能區別的所有顏色,譬如褐色和粉紅色。

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有著獨特的光譜特徵,如人類的指紋,是科學家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工具。光譜研究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基礎性研究,從衛星遙感監測到人體健康監測,從太陽能的轉化利用到深海資源勘探,從半導體晶片的加工到超級計算機的研發,都離不開光譜技術的身影。

憑藉高度前瞻的業務布局和顯著稀缺的技術能力,短短兩年多,創譜儀器便成為國內唯一可為大科學裝置提供光譜系統從設計、開發到調試運行全套解決方案的企業,成功為國內多個大科學裝置提供專業化服務,成為細分市場的先驅者。

大科學裝置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標配」,裝置建設需要用到大量專用高端科學儀器及系統,其中,光譜儀器和系統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相當於裝置的神經系統和視覺感官。

為大科學裝置保駕護航,創譜儀器先後參與了合肥光源、全超導託卡馬克、大連極紫外相干光源、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等國家重大工程中若干高端專用儀器的設計、開發工作,實現了該業務領域的多項第一。

兩年多的拼搏奮進,創譜儀器在市場上已經有了良好的業績體現,但是,發展中的困惑也隨之而來。

認清問題的關鍵所在,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創譜儀器已經形成「一主兩輔」清晰的戰略布局。一主,即面向以大科學裝置為代表的專用光譜儀器及系統,兩輔,實現標準部件和模塊進口替代,以及將光譜技術應用到元素、物質等檢測領域,向應用端拓展。

夢想的種子在創新的土壤裡生根發芽,在創業強磁場中成長壯大。創譜儀器的母公司——合肥金星機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2000年入駐高新區,成為第一批孵化畢業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如今繼續攜手初創企業加速奔跑。

時代不停向前,新基建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而創譜儀器從事的「專用光譜儀器及系統」開發,正是新基建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部分,未來一片藍海。

素材來源:東方矽谷 合肥高新

運營支持:合肥教育法制頻道

相關焦點

  • 追「光」 譜未來 | 大科學裝置背後的企業
    追「光」 譜未來 | 大科學裝置背後的企業 2020-05-13 16: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大科學裝置「扎堆」東莞?
    東莞在大灣區起到了城市先進位作的重要位置,任重而道遠,為此松山湖突飛猛進也不是沒有原因,東莞的科技創新高地也吸引大了一大波的企業,國家裝置也不例外!【南方先進光源也來了!】南方光源全稱「南方先進光源」(SAPS),是繼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之後,計劃在東莞布局建設的又一重要的國家大科學裝置,未來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
    (科創上海)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題: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作者 樊中華 鬱玫大科學裝置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國之利器」。
  • 大科學裝置為何「扎堆」東莞?
    由於同步輻射光具有的高強度、寬波譜、高準直等一系列優點,在物理學、化學化工、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都具有廣泛應用。目前世界上運行的散裂中子源僅有5臺,而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的同步輻射光源裝置數量已經超過50臺,歐洲、美國、日本等地都有同光輻射裝置運行,並且不斷有新的項目開始建設。
  • 大科學裝置都是啥,以後對合肥有啥發展呢?(初探大科學裝置)
    合肥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將依託本地區大科學裝置集群,重點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最新的領域,吸引、集聚一大批全國優勢資源和優勢力量。(目前,合肥已有兩院院士108人。沒想到有這麼多吧) 未來,合肥會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科研的制高點。也許有一天在你身邊溜達的,可能會是一名院士。
  • 鐫刻在新中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上的「洛陽創新」
    進入這個展區,洛陽觀眾一下子就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新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  當畫面轉切至「新中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時,觀眾不禁發出讚嘆:「這臺裝置太厲害了,它為中國粒子物理和同步輻射應用開闢了一塊新天地!」  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共和國「科研重器」上,也深深鐫刻著「洛陽創新」。
  • 中科院建成一批大科學裝置 含核聚變研究裝置
    據新華社電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實施13年來,高質量地建成一批大科學裝置,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在相關基礎研究前沿領域的國際地位和戰略高技術的研發能力。  據介紹,中科院正在運行的大科學裝置達到11個,約佔全國的80%。
  • 我國一批大科學裝置將陸續投入使用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3月14日播出):大科學裝置是進行大型科研活動必須藉助的科學儀器,伴隨著同步光源、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等國家大科學工程的展開,今年我國有一批大科學裝置陸續完成建設、改造任務。
  • 連通區內15城,灣區大科學裝置「鵬城雲網」試運行
    來自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0餘位專家和代表共聚深圳,圍繞「開放網絡」「網絡創新」「智能聯接」三大主題開展深入交流,共話未來網絡的建設與發展。「鵬城雲網」大科學裝置啟動試運行儀式在開幕式上,鵬城實驗室「大灣區未來網絡試驗與應用環境」項目(FANet,簡稱「灣區網」項目)全面開通廣東省內13個城市及香港、澳門在內的15個骨幹節點。
  • 我國新增16個大科學裝置分別落戶在哪裡?
    大科學裝置是現代科學技術諸多領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條件。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主要表現在對諸多前沿研究領域的突破能力。20世紀中葉以來,科學技術發展中出現了一個新的態勢,即許多科學領域已經發展到這樣一種地步,它們的進一步發展、或者說它們的研究前沿的突破,都離不開大科學裝置。世界各國以巨大的投入建立大科學裝置,其推動力即在於此。
  • 王貽芳:大亞灣中微子裝置退役,大科學裝置建設不能停
    王貽芳:大亞灣中微子裝置退役,大科學裝置建設不能停 2020-12-16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國外大科學裝置科普功能發揮對我國的借鑑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大科學裝置科普功能發揮方面的不足,通過綜合考察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學裝置的科普能力、科普活動和科普內容,從科普動力、資源基礎、科普路徑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大科學裝置科普工作的特點,從而為我國大科學裝置的科普工作提供借鑑。1.
  • 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該裝置建成後,將與規劃中的同步輻射裝置「交相輝映」,成為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的「雙子星」,也成為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重要一員。楊學明院士充滿期待地說,希望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能在2026年建成,並能向全世界開放。今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正式印發實施。
  • 「高能」王貽芳|大亞灣中微子裝置退役,大科學裝置建設不能停
    醞釀4年、建設4年、運行9年,誕生了眾多科研成果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日前正式退役。接替它的,將是建設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在「物質最深處——世界頂尖科學家物理前沿峰會」上,王貽芳對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做出了比較。「大亞灣實驗裝置所在地距離反應堆大約一至兩公裡,而江門實驗裝置的所在地距離反應堆大約60公裡,這對技術要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合肥大科學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
    目前,合肥已經建成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同步輻射、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本文小編將帶您了解三個大科學裝置之一的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說起全超導託卡馬克,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人造小太陽」,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又稱「東方超環」或「人造小太陽」。它坐落於合肥西北部董鋪水庫上面的科學島。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項目落戶江蘇-蘇州相城
    近日,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進行了公示,共9個項目立項。位於蘇州相城的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的企業運作主體集萃新材料研發有限公司牽頭申報的《面向工業製造的金屬工程部件應力場探測與調控原位實驗集成系統》項目成功立項,這是今年江蘇唯一一個立項的「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也是此次立項的9個項目中,唯一一個由企業承擔的重大專項,是科技改革「研發作為產業、技術作為商品
  • 崔向群代表:大科學裝置建設要從「跟跑」變成「領跑」
    背後是她參與設計建造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反射面板(2014年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我國科學技術在有些領域已經成為世界『領跑者』,因此大科學裝置的建設不能僅跟在別國後面做簡單的複製,而是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技術方案和關鍵技術方面必須有所創新。」
  • 大科學裝置如何實現科技創新?青年科學家這樣說
    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沙龍參會人員合影留念9月17日,以「大科學裝置和技術研究」為主題的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沙龍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阮曼奇指出,大科學工程、大科學裝置作為源頭,帶動了整個技術創新、技術輻射、產業進步和產業升級。但是,如何讓整個生態保持活力、面對可能碰到的瓶頸,以及更好地增加最後的科技產出,都是當下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 我國籌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這種大科學裝置有什麼用
    再次,產生它其實「只」需要三個條件:1,帶電粒子(常用如電子,氦原子核);2,帶電粒子非常接近光速運動(一般專業點稱之為相對論性的速度,即達到此種速度,其性質就可以套用相對論公式,而經典物理的公式已經無法描述其各種性質了);3,帶電粒子非常接近光速的情況下時走曲線。 此時,這個曲線上的切線方向上就會放出這種同步輻射。
  • 中科院大科學裝置理論物理研究中心CSR強子物理工作月成功舉辦
    為配合在蘭州冷卻儲存環(CSR)上開展強子物理研究,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理論物理研究中心於9月14日至10月14日相繼在蘭州和北京舉辦了CSR強子物理工作月。這些報告著重介紹了國際上相關的大實驗裝置,以及在這些裝置上進行的和計劃進行的物理研究工作,包括:h介子的衰變測量、中子的電形狀因子GEn的測量、w的極化度的測量、雙質子態的觀測、Y(2175)的觀測、Y*的測量和結構分析、h-核的觀測等;也包括很多的理論工作,如:丟失共振態的研究、超子的研究、超核產生的研究、雙重子的研究、四夸克態的研究、多夸克態構形的探討、手徵微擾論的研究等,對今後的實驗工作給出了一些新的預言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