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科學裝置理論物理研究中心CSR強子物理工作月成功舉辦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為配合在蘭州冷卻儲存環(CSR)上開展強子物理研究,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理論物理研究中心於9月14日至10月14日相繼在蘭州和北京舉辦了CSR強子物理工作月。工作月的活動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參加由蘭州近代物理所主辦的第七屆國際儲存環核物理會議(STORI08,蘭州,9月14日-19日),與國內外同行交流在該領域研究工作的進展,探討今後的前沿工作;第二,總結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北京,9月19日-10月14日),討論在CSR上可能開展的強子物理研究的課題。

在蘭州階段,在STORI08會議上,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共做了47個學術報告。這些報告著重介紹了國際上相關的大實驗裝置,以及在這些裝置上進行的和計劃進行的物理研究工作,包括:h介子的衰變測量、中子的電形狀因子GEn的測量、w的極化度的測量、雙質子態的觀測、Y(2175)的觀測、Y*的測量和結構分析、h-核的觀測等;也包括很多的理論工作,如:丟失共振態的研究、超子的研究、超核產生的研究、雙重子的研究、四夸克態的研究、多夸克態構形的探討、手徵微擾論的研究等,對今後的實驗工作給出了一些新的預言和建議。工作月人員在會上及會前小型研討會上,針對CSR強子物理提交了10個報告。

在北京進行的第二階段的活動中,共有來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近代物理所、北大、清華、南京、北師大、湖南師大等單位的近30位專家和研究生參加。在該階段,來自德國 Juelich 的 A.Sibirtsev教授做了系列報告,詳細地介紹了關於重子譜、介子光生及在儲存環上進行介子產生研究的方法,也介紹了各種相移測量的方法,這對今後在CSR上進行強子產生、探測及物理研究都有一定的參考作用,這些報告也使研究生學到了專業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對今後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國內的專家和學者也介紹了和總結了他們進行的與CSR相關的研究工作,包括利用質子-質子碰撞過程的同位旋篩選特性,與BES實驗相配合,研究核子和超子的結構,特別是它們的激發態的結構和它們的五夸克成分;在CSR上的質子-原子核反應及通過質子束流產生介子和超核的可能性及探測方法;在CSR上通過核子-核子碰撞產生和研究雙重子態;多夸克奇特態的研究;利用在CSR上可產生高密度物質的條件,對手徵對稱性和同位旋對稱性的研究;同位旋非對稱核物質狀態方程研究;中子星及中性物質基態的研究;以及利用CSR進行重離子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重離子治癌和射線防護的研究等。在此基礎上,大家還探討了可在CSR上開展研究的課題,特別是圍繞重子譜和介子譜,探討了合作進行包含五夸克成分的新重子譜和具有四夸克成分的介子譜的理論研究的可能性及方案;新強子態的結構和特性的探討等,以期對未來CSR和其它國際大型實驗裝置上的強子物理的實驗研究提供新的預言和指導。其間還邀請了來自美國、德國、義大利、捷克的專家做了相關領域的學術報告。

通過參與工作月的專家學者對該領域研究成果和前沿課題的綜合分析,進一步明確了在CSR上進行強子物理研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形成合作研究的課題,為今後在CSR上做出有顯示度的研究成果打下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相關焦點

  • 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為大科學裝置研究提供「利器」
    同時,高能物理領域採用全球大科研的工作模式,其研究也離不開數據的共享和利用。今年6月,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迎來優化調整,中科院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隊」——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支撐的重大成果競相湧現。
  • 中國粒子物理研究終於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從高能所的上空俯瞰,這個酷似羽毛球拍的建築群,是新中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在他的支撐下,中國的粒子物理研究終於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 院士 王貽芳:在研究強子的結構,在研究陶輕子的質量,它的精確的性質,那麼在研究量子色動力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 中國成功為法國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
    我國成功為法國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新華社合肥9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超導託卡馬克有「人造太陽」之稱,是一種用於可控熱核聚變能研究的大科學裝置。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近期成功為法國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WEST」研製出關鍵部件偏濾器,並於日前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進行安裝。建造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對驗證利用核聚變發電的科學和工程技術可行性具有重要作用。
  • 中國成功為法國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
    我國成功為法國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新華社合肥9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超導託卡馬克有「人造太陽」之稱,是一種用於可控熱核聚變能研究的大科學裝置。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近期成功為法國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WEST」研製出關鍵部件偏濾器,並於日前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進行安裝。建造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對驗證利用核聚變發電的科學和工程技術可行性具有重要作用。
  • 「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0擬立項公示
    11月16日,科學技術部發布了關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聯繫人和聯繫方式如下:聯繫人: 李丹聯繫電話:010-68104494傳真:010-68339521電子郵件:lid@htrdc.com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2020年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清單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2020-09-27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成功為法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
    據新華社合肥9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超導託卡馬克有「人造太陽」之稱,是一種用於可控熱核聚變能研究的大科學裝置。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近期成功為法國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WEST」研製出關鍵部件偏濾器,並於日前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進行安裝。
  • 專題導讀 | 強子物理與強相互作用專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研究的開展,科學家在微觀領域的研究尺度深入到了10-18m,並且成功地構建了粒子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標準模型:費米子包含三代夸克與三代輕子;費米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引力除外)由相應玻色子(傳播子)來傳遞,其中帶色荷的膠子傳遞強相互作用力,W/Z玻色子傳遞弱相互作用力,光子傳遞電磁力;基本粒子(夸克、輕子與傳播子)的質量由Higgs場通過自發破缺機制獲得。
  • 國外大科學裝置科普功能發揮對我國的借鑑
    本研究綜合考察了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學裝置的科普功能,了解國外機構在運營大科學裝置過程中所進行科普工作的方法,認識大科學裝置科普工作的特點,以便為我國大科學裝置的科普功能發揮提供借鑑。2.ITER計劃的科學活動及科普工作的開展涉及政商學多個領域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溝通交流機制,並定期舉辦國際會議,以方便信息更好地傳播和交流。在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等途徑中,ITER計劃通過推出優秀科學家進行理論解說等形式,在媒體與公眾間獲得了非常良好的形象。
  • 理論物理所在奇特強子態研究中取得進展
    夸克勢模型在強子譜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類模型將介子(自旋為整數的強子)和重子(自旋為半整數的強子)分別描述為一對正反夸克和三個夸克的束縛態,超出此圖像的強子便被稱為奇特強子態(包括膠球、混雜態、多夸克態、強子分子態等)。
  • 揭秘我國大科學裝置——南方先進光源
    「讓南方先進光源毗鄰CSNS,是為了優化大科學裝置在我國的布局,滿足大灣區的科技需求。」 疑問一:為何要建南方先進光源? 在業內人士看來,同步輻射光源與CSNS都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化工、材料科學、能源、環境等多個重要研究領域。
  • 中科院建成一批大科學裝置 含核聚變研究裝置
    據新華社電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實施13年來,高質量地建成一批大科學裝置,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在相關基礎研究前沿領域的國際地位和戰略高技術的研發能力。  據介紹,中科院正在運行的大科學裝置達到11個,約佔全國的80%。
  • 鐫刻在新中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上的「洛陽創新」
    進入這個展區,洛陽觀眾一下子就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新中國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  當畫面轉切至「新中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時,觀眾不禁發出讚嘆:「這臺裝置太厲害了,它為中國粒子物理和同步輻射應用開闢了一塊新天地!」  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共和國「科研重器」上,也深深鐫刻著「洛陽創新」。
  • 我國新增16個大科學裝置分別落戶在哪裡?
    美國科學學家普賴斯於1962年6月發表了著名的以《小科學、大科學》為題的演講。他認為二戰前的科學都屬於小科學,從二戰時期起,進入大科學時代。  大科學裝置是現代科學技術諸多領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條件。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主要表現在對諸多前沿研究領域的突破能力。20世紀中葉以來,科學技術發展中出現了一個新的態勢,即許多科學領域已經發展到這樣一種地步,它們的進一步發展、或者說它們的研究前沿的突破,都離不開大科學裝置。世界各國以巨大的投入建立大科學裝置,其推動力即在於此。
  • 研究量子計算、非常規超導機理……懷柔科學城首個大科學裝置投用
    ,園區內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也成為了懷柔科學城首個進入科研階段的大科學裝置。朝霞掩映下,中科院物理所懷柔研究部主任呂力踏入了剛啟用不久的物理所懷柔園區。「現在已經把超過一半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這裡,開始在中關村和懷柔兩頭跑。最近,我們正打算搭建視頻會議系統,實現幾處園區更好聯動。」呂力笑著說。
  • 專家解讀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該裝置建成後,將與規劃中的同步輻射裝置「交相輝映」,成為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的「雙子星」,也成為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重要一員。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在工作中。楊學明院士充滿期待地說,希望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能在2026年建成,並能向全世界開放。今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正式印發實施。其中明確提到,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必須牢牢抓住大科學裝置建設這個「牛鼻子」。
  • 【科技日報】北京懷柔科學城五個大科學裝置開工建設
    這意味著國家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布局的五個大科學裝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那麼,為何眾多大科學裝置集中落戶懷柔?其中最新「子午工程」二期、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進展如何,會為人類解決什麼難題?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人才需求招聘啟事
    重要的科研設施及裝置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北京同步輻射裝置、北京自由電子雷射裝置、西藏羊八井國際宇宙線觀測站、強流慢正電子裝置。   高能物理研究所設有理論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核技術及應用博士專業點,無機化學碩士專業點,物理學和核科學與技術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高能物理發展迎來新機遇
    其最終規模將數倍於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對撞機——建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幾年來,隨著該項目概念設計和關鍵技術預研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其中。為更有效推動項目進展,加速技術研究發展對產業化的帶動,近日,參與CEPC-SppC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發展的40多家企業成立了「CEPC產業促進會」。
  • 中科院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會議現場1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KITPC)/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KLTP)拓展項目研討會」在理論物理研究所召開。14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理論物理所、中科院研究生院、晨興數學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所的代表和27位來自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北京四中等十五所中學以及來自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東城區科技館的老師們參加了研討會。大家各抒己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討會由理論物理所副所長陳曉松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