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發現教材內容不合邏輯,質疑背後,本質上是獨特的思維模式

2021-01-15 思維發掘

昨天看了一則報導,一位來自福州的8歲的孩子,發現了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有關《后羿射日》的描述不合邏輯,當即提出了質疑,引發了眾人的調侃。

這段文字是這樣的:

「土地都被考焦了,江河裡的水也都蒸乾了」,似乎看起來沒問題,但接下來,文字卻說,」后羿蹚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

孩子納悶的是,既然河水都已經被蒸乾了,后羿又是怎樣蹚過去的呢?」

孩子問媽媽,媽媽回答不上來,於是發朋友圈,有人說,水沒了,會有草,所以」蹚草」也可以啊。

不過,根據文獻記載,並未有蹚九十九條河,不過是故事情節虛構而已。

我們不禁要問,這竟然是神話故事,那為何連小學生都能識破的低級錯誤都會有?不管是啥故事,增加吸引力,無可厚非,但是最起碼要符合事實邏輯吧,不然,只會阻礙孩子想像力的發揮。而這位孩子能根據信息基本常識,推斷其合理性,這種質疑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很多人學習。

孩子的獨立思維意識

可我們很多孩子,都缺乏這種運用邏輯而激發的獨立意識,所以,很少有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力,認為書本上或老師說的都是對的,這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其實和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有關。

思維模式的不同,讓孩子對問題的看法不同

美國著名學者傑明·巴伯曾說過

「我不會將世界分成弱和強,或者成功和失敗,我會將世界分為好學者和不好學者。」

每個人在剛出生時,都有強烈的求知慾。嬰兒每天都在拓展著自己的技能,他們的任務其實是很難的,比如說話或爬行等等,但他們從來都沒說過太難或不值得為之努力。

他們不會擔心自己丟臉或犯錯誤,即使跌倒了,依然爬起來,跌跌撞撞往前行。

固定思維模式,讓孩子畏懼挑戰

可是什麼讓原本充滿激情的孩子,變得固步自封?是固定思維模式。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變得有些畏懼挑戰。究其原因,是他們開始擔心自己不夠聰明,而因此開始拒絕學習。

曾有研究人員做過實驗,他們給一群四歲的孩子二個選擇,一是他們可以再拼一次簡單的拼圖,另外一種是嘗試拼更加難的拼圖,那些有固定思維的孩子,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不會出錯的,所以做出了安全的選擇,重新再拼一次;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則認為這是很奇怪的選擇,為什麼對於自己曾經做過的又要重複地來一遍?他們往往會選擇難度大的拼圖。

由此可以看出,擁有固定思維的孩子,時刻認為自己是聰明且優秀的,永遠都會成功;而對於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只有拓展自己的能力範圍,才能讓自己更自信且更聰明。

有成長思維的孩子,掌握了大腦思考原理

有人說,一個人的智力是需要學習而獲取的,並不能憑空得到,而那些具有成長思維的孩子,他們掌握了大腦思考的原理,所以他們會更願意思考。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理解大腦思考原理呢?

在解釋這個概念前,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思考。

所謂思考,就是你將周邊環境和長期記憶中的信息用心的方法在工作記憶中組合時發生的。

而大腦思考原理,其實就是探討思考是怎麼發生的。結合上面關於思考的定義,它包含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

1) 環境中的信息

2) 記憶中的信息

3) 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比如,上面識別課本中邏輯錯誤的孩子,首先先看到了書本中的后羿蹚過九十九條河的信息,然後再找到自己記憶中的經驗,最後拿兩條信息進行相應的比較。這整個過程就形成了思考。

大腦思考原理,是大腦最基本的規律,只要我們大腦進入思考狀態,它就會開始工作。那麼,它在生活中對孩子有什麼用呢?

大腦思考原理對孩子的作用

大腦思考原理對孩子的作用

通過大腦思考原理,能實現高效的親子溝通

比如,當孩子在玩或學習,發現自己的某些需求沒有被充分滿足的時候,你讓他配合你去做別的事情,他可能不一定願意,無論你怎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都沒用。此時,你可以用大腦思考原來來和孩子溝通,主要從以上介紹的3個方面來進行。

(1) 孩子記憶中肯定讀過或是聽過不少的故事,而且,對於一些故事裡的人物或情節,印象一定很深刻,這些是我們未來能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的根本。

(2) 當孩子身處在一定的環境下時,一旦發生了衝突,我們可以根據周圍環境,挑選出一些和故事元素能沾上邊的東西,作為環境信息。

(3) 通過相應的提示,可以把這兩點進行融合,以激發孩子的思考,進而引導他做出想要的行為信息。

說起來很抽象,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這次父親節,帶孩子去遊樂園玩,他看上了碰碰船,想去試試。於是,一家人便分工,孩子負責開船,我和孩子爸爸當乘客。

他一路狂奔,速度特別快,熟練後,還不停地轉動著方向盤做各種動作耍酷。我和他爸爸都要他慢點,時間慢慢過去,很快也就到了結束的時間。我對孩子說,天色晚了,遊樂園要下班了,趕緊靠岸。

孩子似乎還很開心,對我下達的指令似乎沒有反應,我好說歹說都對他沒有,最後,我只好讓孩子爸爸哄孩子開到岸邊。

爸爸看了一下周圍的環境,看到目的地有個停船的標誌,便對孩子說,」看到前方有個標誌了嗎?那就是讓我們集結的信號,還記得昨天繪本裡看到的,小夥伴們是如何集合的嗎?後面有船過來了,我們不能落後,趕緊趕上去,但是要小心點哦。」

孩子一聽後有」追兵」,有點來勁,一路在爸爸的指引下,快速靠岸了。

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就是說,一個印在孩子腦海中的小故事元素,只要我們能在生活中找到類似的,這便是與孩子溝通的法寶。它能幫助我們與孩子進行高效地溝通,這就是大腦思考原理帶來的好處。

但是,在實際中,我們不光是要讓孩子學會思考,還要讓他形成一種批判性思維,讓他形成自己的觀點。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讓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維

使用批判性思維,如何提升思考力

所謂批判性思維,就是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評估,監控或優化的一種思維。簡單點,就是讓孩子去思考這個問題,這麼去想到底靠不靠譜,有沒有漏洞等等。

一般來說,有批判性思維的人,一般都有這麼2個特徵:

善於客觀獨立和全面地思考問題;

能主動收集或推翻某個觀點,善於提問,分析

那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在生活中就必須做好引導,具體可以試試試試這3點:

第一, 讓孩子多想想,對這個問題,你想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觀點,不要人云亦云,或看到書本上是這麼寫的,就相信事實一定是這樣,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孩子發現教材中有錯,那麼可以先提出自己的想法。這一步是形成批判性思維的基礎。

孩子看待問題

第二, 讓孩子去想為什麼會這麼看?

這其實是讓孩子整理自己思考的過程,看看自己到底是從一種什麼場景或何種理由出發,走向這個觀點的。可能有些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差,或者只能說出比較零碎的片面之詞,你要他完整地說出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父母就要幫孩子去組織語言,讓他儘量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理由,這需要大量的練習。

第三, 證明這個觀點的事實依據是什麼?

好,既然你想到了這個觀點,那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去找到可以印證此觀點的例子和證據。這些例子可以是各種教材,百科全書甚至是網際網路等等。比如,上面提到的課本教材錯誤,哪些地方存在嚴重的與事實有違背的地方?能不能舉出至少3個以上的案例來佐證你的看法?這個就像寫文章,提了觀點,接下來就要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你這種看法,來讓你的觀點更加有說服力,讓別人聽了,也會在內心深有同感,」嗯,有是這樣的。」

把事情反過來思考

第四, 再把事情反過來想

啥意思呢?不管啥問題,我們要讓孩子想像有沒有反例,就是與此看法不同的觀點。如,你說教材中這處有紕漏,那麼你能找到同類書上有沒有類似的說法,但是又是正確的呢?

可能有父母會問,為啥要考慮這點呢?之所以這樣想,是為了加強孩子考慮問題的嚴謹性。用客觀和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更全面思考自己考慮問題的角度。

所以,以上這幾點,對孩子形成批判思維是有幫助的,未來,孩子做任何事,都會用這樣的觀點去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遇事都會多問為什麼,甚至做好事實驗證,這對於他未來學習,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我們不可小視。

相關焦點

  • 小學生質疑「羿射九日」是面鏡子
    小馮的質疑引發不少家長和網友的點讚。人教社在回應中,也肯定了小馮的質疑,這是我們樂見的。不能不說,現在的小學生真是不簡單。在一些人看來,教科書如同「聖賢書」,是經過專家研究審核過的,即使心存疑慮,往往也是放在心裡,覺得沒必要或者不敢明確指出來。無疑,小馮是一個擁有質疑精神的孩子,這在教育模式不斷變革的今天,具有鮮明導向意義。
  • 小學生寫作文吐槽公交車!孩子擁有這種思維有多重要
    這篇小學生的作文,之所以引來如此大的關注,就是因為它「不走尋常路」。 和以往千篇一律的作文不同,這篇作文採用了「吐槽」的形式,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生動地再現了小朋友們擠公交時候的難過之情,不但真實,而且充滿童趣與可愛。 要想孩子能在寫作中做到這一點,就要提到孩子對於思維的活用了。
  • 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在思維模式
    本質上講,對於初等數學的內容,不需要天資聰穎智商140,普通的孩子只要不畏懼、有信心、下功夫,都能學會。也許這樣的孩子成不了傑出數學家,但應付一般的考試都應該是沒問題的。/05/普通人的思維模式上有很多缺陷,名人也不能例外。
  • 讓小學生也能讀懂高科技
    至此,這套結合貴陽實際的全國首套中小學版本人工智慧與大數據讀本——《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教材走進公眾視野。  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這樣聽起來「高大上」的高科技領域,學生能聽得懂嗎?老師怎麼教呢?為此,記者採訪了本套教材的副主編、合眾美華教育的梅鋒博士,對教材進行解讀。梅鋒博士表示,為讓中小學生能讀懂教材,編委會在編寫過程中,著重突出了五個特點。
  • 思維理性:語文教師專業成長關鍵
    2.研究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3.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是語文教師成長的路徑。語文教學的實際不是由理想中的標準設定的,也不完全是有確定的選文確定的、而是由層級不同、品位不一、能力迥異的廣大語文教師的不同解讀決定的。因此,思維方式改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1.對語文課程的價值、本質作出深度思維、哲學思考。
  • 阿卡索實踐內容營銷,打造國際化英語教材
    目前K12英語教育的教材五花八門,在不少機構打著自主研發教材的口號的同時,卻發現教材出現大幅抄襲的情況,導致最終呈現出來的教材質量難以形成統一評判標準!當然,也有K12英語培訓機構在認真做著自主研發教材這件事,究竟是自研教材好,還是引進權威教材好?
  •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語文課本存在「漏洞」?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 這不,最近就有一位小學生針對於五年級的課文《鷸蚌相爭》的故事提出來質疑,一時間也引發了網絡上眾多網友對於語文課文內容這件事情的熱議。
  • 「去公式化」 分析化學教材及題解背後的故事
    作者 | 邵利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  為什麼寫  我上科大時學分析化學,留校後教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始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然而這似乎是單向吸引,我的分化成績並不理想。  大學期間我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沒興趣,只是記不住那麼多公式,記住的也經常張冠李戴。
  • 小學生研究論文造假?其父親被免職!如何教育孩子說真話
    日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最新處理結果出爐,李紅良院長已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和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 研究的主要負責人和實驗人員是兩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的兩名小學生,這份研究是被他們提交參與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作品。 有網友質疑,孩子這麼小,是怎麼取出小鼠的心肝脾肺研究?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用思維和創意讓孩子發現數學之美
    「6歲—12歲的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特點是對新鮮的具體事物感興趣,善於掌握具體的事實,而不善於理解抽象的內容。」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   數學是一門抽象且邏輯性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邁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需要教育者提供適當的學習機制和素材,以便在《數學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數學解題能力,提升數學素養。
  • 思維的本質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是外觀,而是思維」。近百年來人類一直努力探究「思維的本質」,大腦解剖圖不知道畫了多少張,學術論文不知道發了多少篇,但幾乎都是懵懵懂懂,似是而非,好像在解剖的道路上遇到了天花板。到近幾年核磁和腦電設備的巨大進步,才揭開了思維最神秘的面紗:原來相當長時間裡被認為是大腦思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物的腦電磁波,才是真正的「思維」的本尊!
  • 弗洛伊德主義與阿德勒主義,人類的兩種思維模式
    阿德勒早期與弗洛伊德一起共事過,但是他們在思維模式上的根本分歧導致二人的關係最終破裂。弗洛伊德更注重事情的「因」,也就是說,他會習慣於從以前的事情中尋找潛意識的成因。而阿德勒恰好相反,他認為,心理治療不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過去,而是應該集中在對未來的認知上,如果一個人真的想改變,行動起來就能改變,人可以主動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
  • 億萬美元背後的思維模式,恨不能早知道
    究竟有哪些好的思維方式,又如何將它們運用在生活中呢?下面,我們談論其中幾點。質疑各類隱含假設、傳統、陳規舊習何為傳統,何為陳規舊習,其實它們可以歸為同一類事物,那就是前人觀點、做法的一種流傳。除此之外,我們很多的看法與決策背後往往來源於潛意識中的隱含假設,找到並質疑其中的不合理之處,這是我們擁有「理性」的第一步。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事實上,批判性思維並不事先假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是主張任何觀點及其論證都應該接受理性的檢視,如果發現是錯的就拒絕它,發現是對的就相信它。當然,在相信的同時還要思考有無進一步改進的可能。比如,能不能對教材運用批判性思維?可以。發現教材的瑕疵會令人振奮,當然,發現教材結論的正確和文本的高明,也會讓學生真正接受和深刻理解教材所傳遞的東西。
  • STEM課程經典 | 美國小學標準教材1-5級套裝,超過40州使用,讓孩子...
    這套教材基於美國科學教育標準(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簡稱NSES)編寫,每個年級包括四個科目(單元):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物理科學及太空與技術。系統、全面、科學地、逐步呈現小學生應該掌握的科學知識。該系列注重科學思維的培養。
  • 《批判性思維》5個步驟養成批判性思維,洞察一切問題的真相
    因為思維質量直接決定你能不能看見問題表象背後的本質。而我們生活中所有的一切,就是由問題構成的一座金字塔,解決問題能力強的人自然能率先爬上金字塔的頂端,成為20%的少數成功人。《批判性思維》的作者是布魯克諾埃爾摩爾教授,摩爾教授一直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講邏輯思維的課程。
  • 中小學生對數字教材的技術接受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本研究以小學生、初中生及高中生為實驗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學生對數字教材的技術接受程度。結果表明,學習者對數字教材的技術接受度取決於數字教材學習系統各項功能有用性與易用性的整體表現。同時,研究發現小學生與初中生對數字教材的使用意願顯著高於高中生,且學習者閱讀電子書與使用平板電腦的經驗會影響其對數字教材的技術接受度。依據研究結果,從數字教材的內容組織、互動設計、應用部署及推廣策略等方面給出相應建議。
  • 書籍| 《美國科學》美國小學標準科學教材,有趣的實驗,全面又專業...
    這套教材基於美國科學教育標準(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簡稱NSES)編寫,每個年級包括四個科目(單元):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物理科學及太空與技術。系統、全面、科學地逐步呈現小學生應該掌握的科學知識。該系列注重科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 小學生要學會做PPT、H5
    與老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更接地氣,以後小學生就要學會做PPT、H5,開始接觸算法、大數據等。  據悉,這次教材的修訂,是自2017年教育部發布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後,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省內教研員、骨幹教師精心修撰的成果。近段時間,浙江省教研室組織小學和初中信息技術課老師,進行三到九年級新修訂教材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