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遺傳缺陷導致維生素D與鈣攝入不足不會導致骨折

2020-12-05 生物谷

2018年9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最近發表在《BMJ》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具有維生素D水平低下,鈣攝入量不足的遺傳傾向人群並不會導致其患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增加。他們的研究結果加溫了關於維生素D作為一般人群補充劑的益處的相關爭論。該研究結果還支持最近的臨床試驗:這些試驗結果未能證明維生素D補劑對居民的有益作用。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在這一研究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的結果,以評估遺傳變異對骨折風險的影響。利用37,857例骨折病例和227,116例對照的數據,他們確定了與骨折風險相關的15個遺傳位點(染色體上的區域)。然後,他們在147,200例骨折病例和150,085例對照中驗證了這一發現:所有15個這些位點不僅與骨折風險有關,而且與骨礦物質密度有關。


之後,通過使用一種稱為孟德爾隨機化的技術,研究人員檢查了15種遺傳變異(每種變異代表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個體臨床危險因素)與骨折風險的關係。結果顯示:只有骨礦物質密度對骨折風險有明顯影響。其他未被廣泛接受的風險因素,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維生素D水平,乳源鈣攝入量,空腹血糖,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都沒有對骨折風險產生重大因果影響。


骨折高風險的老年人通常維生素D水平較低(由於飲食攝入量低和陽光照射)。因此,研究人員解釋說,骨折預防指南建議在一般人群中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 「然而,我們的分析表明,維生素D水平對社區居民的骨折沒有保護性作用。」同樣,他們認為持續攝入乳製品鈣對骨折風險沒有保護作用。(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lower vitamin D levels and calcium intake not linked to fracture



相關焦點

  • 鈣和維生素D之間的關係,讓湯臣倍健鈣維生素D片來告訴你!
    在孕期,營養的補充至關重要,若日常營養攝入不足,不僅會影響到胎兒的生長,也會影響到孕媽的身體健康,若是孕期鈣攝入嚴重不足,孕媽會出現頭暈、貧血、四肢無力、腰酸背疼等症狀,還可能出現肌肉痙攣,小腿抽筋、手足抽搐、手足麻木的不適症狀,產後也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
  • JAMA隨機雙盲臨床試驗: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D不會改善骨骼健康
    最近總有人問,補充維生素,是多多益善嗎?至少維生素D不是。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上一項為期三年的雙盲隨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補充較高劑量的維生素D不會改善骨骼健康,甚至可能導致骨質流失。眾所周知,當裸露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時會產生維生素D,它幫助我們促進鈣吸收以維繫骨骼健康。通常在夏季只需要大約10-15分鐘的陽光照射,就能產生人體一天所需的所有維生素D。但對於寒冷的季節,暴露在陽光下的機會減少,導致許多人轉向補充劑以獲得所需的維生素D。
  • ...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維生素D|補鈣|血鈣|骨鈣|骨骼|-健康界
    其實原因很簡單:正常情況下,人體內血鈣與骨鈣始終保持著動態平衡:血鈣高時,可促進鈣磷沉積,增加骨鈣量;血鈣不足時,骨骼會促發溶骨效應,代償性地溶解骨鈣,以此釋放鈣元素返回血液中,增加血鈣量。由於人們在40歲以後鈣的吸收能力下降,或者長期以來飲食中鈣含量不足,可能導致中老年人普遍血鈣下降。
  • 由航天員失重導致骨質疏鬆說起
    最近我聽說,某媒體40歲值夜班編輯,只是腳崴了一下就骨折了。還有一位女會計,摔一個跟頭就骨折了。還有40歲左右的編輯中度骨質疏鬆。40多歲發生骨質疏鬆的確是早了些,綜合分析可能與平時飲食不均衡導致鈣攝入長期不足、接受日照時間太少導致維生素D不足、盲目減肥、長期靜坐不愛運動等因素有關。  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骨骼疾病。
  • 魚肝油、維生素AD、維生素D,該給寶寶補哪個?
    ,並不是越高就越好,接近推薦量的攝入才是最適宜最安全的。兩個不同的營養,一不擔心過量,二又不會相互幹擾衝抵效果,而且DHA為脂肪酸還利於魚肝油的吸收,怎麼就不能一起吃了呢?六、魚肝油/維生素AD什麼時候吃?
  • 維生素D和維生素AD補劑,到底選哪個?應該怎麼吃
    但唯獨維生素D,母乳中的含量非常少,是不足以滿足寶寶的需求的。 既然母乳中含量不足,那就只有其他地方補充了。 因此,如果是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要留意配方奶成分表中維生素d的比例,結合寶寶每天奶量,計算出來已經攝入的維生素的量來選擇維生素d補劑的用量 因此,其實維生素d補劑也並不是100%需要使用的,比如你所處的地區陽光特別充足(比如澳大利亞),或者你的寶寶的生活壞境能滿足要求,或者你寶寶通過配方奶得到的維生素d已經充足,那其實完全不需要額外使用維生素
  • 謹防補鈣誤區,海藻鈣加蘑菇維生素D引領兒童補鈣新趨勢
    鈣是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一種必不可缺的重要元素,是從兒童到青少年時期建立堅固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礦物質, 大量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期鈣攝入不足在青春期骨折和骨質疏鬆症的患病風險增加。生活中,缺鈣的人比較多,尤其是嬰幼兒、妊娠期婦女、老年人都很容易出現缺鈣的問題。為了避免目前兒童補鈣常見的誤區,家長有必要對鈣知識和如何補鈣有客觀和科學的認識。
  • 持續補充維生素D會中毒嗎?為什麼還要補充維生素A?劑量是多少?
    D易於中毒的觀點不成立,所以大可不必擔心服用400~800IU/d的預防量會引起中毒。 活動期佝僂病口服維生素D2000~4000IU/d,連服1個月後改為400~800IU/d,並檢測25-羥基維生素D。
  • 中國兒童鈣營養專家共識!
    1、鈣缺乏會引起營養性佝僂病 鈣缺乏是營養性佝僂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時,同時伴有鈣缺乏或不足,則導致佝僂病發生。 2、鈣缺乏影響兒童身高 鈣是兒童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鈣的攝入與身高的快速增長有關,鈣攝入量低於300mg/日可能導致成年人身材矮小。
  • 原來是『偷鈣賊』在偷你的鈣
    綜述裡引用的一篇報導稱,在總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翻倍(2倍)時,一周內損失的鈣含量為40mg/天,攝入量達到3倍時,一周內損失的鈣含量為100mg/天。 因此,糖吃得越多,孩子往往攝入的營養成分就越少。 很多營養素在骨骼發育中至關重要,比如,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鎂等礦物質。 這些營養素的減少,就會阻礙孩子的生長發育,影響孩子長個子。
  • 衛生部:嬰幼兒日攝入維生素D量應為400國際單位
    吳光馳同時表示,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在《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防治建議》中指出:「鈣補充劑量以補足食物攝入不足部分為宜」。美國、加拿大、北歐等國均有相關指南,其中鈣攝入量標準大致相同。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大約30-34毫克,而等量的嬰兒配方奶粉中一般鈣含量可達50毫克以上。雖然母乳中鈣磷比例更合適,更有利於寶寶吸收利用,但含量有限。
  • Nutrients:研究表明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可以減緩虛弱
    D水平不足的年輕小鼠會導致身體性能受損。然而,這項新的研究顯示,即使小鼠一生都有足夠的維生素D水平,但到了老年後,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變得不足,身體損傷出現的時間也要早得多。Seldeen說,「我們發現,在老年小鼠中,低水平的維生素D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比如握力和握耐力(grip endurance)--維持握力的能力---下降,而且這種下降在維生素D攝入減少一個月後就開始出現。」
  • 缺乏維生素b的症狀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缺乏維生素b的症狀維生素B1缺乏若是維生素B1不足的時候,輕的會肌肉乏力、精神淡漠,嚴重的人會得腳氣病。累及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以水腫和心臟症狀為主稱為溼型腳氣病,以心臟病變為主的叫做腳氣性心臟病,嚴重的會引起心臟功能失調、心律衰竭等症狀。維生素B2缺乏可導致物質代謝紊亂,表現為唇炎、口角炎、舌炎、陰囊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症狀。
  • 「先天免疫」的強大增強劑-維生素D
    因此,合理飲食,營養素攝入充足,增強免疫力,才是對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藥。 =========== 維生素D在新冠肺炎戰役中的重要作用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能促進鈣和磷在腸道的吸收與骨中鈣的沉積,有利於骨的鈣化。在青少年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維生素D還有促進皮膚細胞生長、分化及調節免疫功能作用。
  • 0-40周孕期營養:葉酸、鈣、鐵、DHA……各階段怎麼補?補多少?
    如果體內葉酸不足,會增加胎兒出現「神經管缺陷」的風險,比如出現無腦兒、脊柱裂等。孕期葉酸的推薦攝入量比非孕期增加200 g膳食葉酸當量DFE/d,達到600 g DFE/d。孕期碘缺乏,輕者導致胎兒大腦發育落後、智力低下、反應遲鈍;嚴重者導致先天性克汀病,表現為矮、呆、聾、啞、癱等症狀孕期作為碘缺乏的高風險人群,對碘需要從非孕期的120 μg/d增加到孕期230 μg/d。是不是單吃含碘的鹽就夠了?
  • 兒科醫生:缺乏營養維生素D是關鍵
    拘樓病又被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拘樓病。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病症。因為維生素D的缺乏,進而引起對於鈣和磷的代謝出現紊亂,最後導致慢性全身骨骼和營養疾病。尤其是2歲以下的寶寶,是這種病的高發人群。可以通過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來預防。維生素D對孩子而言很重要維生素D是從出生到老年都需要補充的一種營養元素。
  • 中國兒童維生素A、D專家共識權威發布,建議收藏!
    2、維生素A、D缺乏的原因易被忽視  共識指出,兒童維生素A、D缺乏的原因包括:  ①圍生期儲存不足: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都很難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孕期母體維生素A、D水平不足,以及早產兒、雙胎兒、低出生體重兒等都容易導致維生素A、D缺乏。
  • 要不要補維生素D?補多久?
    鈣的重要性不用說大家也很清楚了,而往往會忽略鈣的「黃金搭檔」——維生素D。 維生素D與鈣的關係可以用「唇齒相依,唇亡齒寒」來誇張地形容。沒有維生素D,就是把鈣大口大口地當飯吃,也無濟於事。
  • 缺乏維生素D有何危害,身體會有什麼症狀,怎麼科學補充?
    很多人都知道,維生素D可以讓骨骼強健 ,但這並不是陽光維生素唯一好處。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數據,維生素D有助於身體吸收鈣,同時在細胞生長中還發揮一定作用,並且可以減少引起疾病的炎症。美國塔爾薩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水平不足的運動員,往往表現欠佳,他們認為維生素D可能跟肌肉收縮強度有關。哈佛研究人員還將維生素D補充劑與增加的肌肉控制聯繫起來,使60歲左右成年人的跌倒減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