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環境觀念與擇境之法是什麼?其實很有講究

2021-01-13 挖史人

道教風水除了對山水的考察外,對動植物、草藥、礦物等情況也很關注。修煉環境分大環境和小環境兩種。山嶽整體是修煉大環境,也是道教風水中的重要一環。對修煉大環境的風水選擇也是道教風水的獨特內涵。總體上來說,有關注綠化、關注物產等若干方面。道教對修煉之地的綠化環境情況非常重視,道教修煉處的房屋一般建在植被豐茂、土地肥沃地帶,這些地方通常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植被為動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環境,有些植被本身也可以用作道教的草藥,茂盛的植被也是風水生氣的象徵,光禿禿的山丘或山脈是生氣不足、死氣有餘的表現,這種地質在遭遇暴雨和洪水時,極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從物產方面來說,道教地理有考察自然環境的傳統,也可以通過地質環境考察發現地下埋藏的礦產,尤其是有助於道教煉丹術的礦藏,是為修煉成仙與煉丹合藥等服務的。還有從宗教氛圍方面來說,若此地有一些奇特的動植物,則表明地有靈氣不同凡俗,對道教徒更有吸引力。

綠色植被能夠創造一個舒適宜居的環境,是優美的景觀環境不可缺少的要素,「草木和山水共生相成,草木對山川具有涵潤、養護、裝點的功能,茂林、豐草、綠竹、紅花乃是山水景觀有機構成不可或缺的部分。」』傳統畫論中將此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口王維《山水論》曰:「山藉樹為衣,樹藉山而為骨。」』宋人郭熙《林泉高致》:「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云為神採。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

道教對綠色植被的環境價值也非常重視,認為修煉地的大環境一定要有茂盛的綠色植被作為基礎。倘若植被情況很差,即使所選的地點不錯,方位也是東南等向陽位置,也不能當作修煉地。

凡居正東、正南、東南,雖有福地合居,或有山谷當面,於春夏之間,見樹木不榮茂,草苗似幹焦之色,而石木不潤者,此名炎殺之山。入山之人居之。多遭山火之難矣,以別居所宜之山也。

此處將植被不茂盛之山稱為「炎殺之山」,非常確切,春夏之間本來是植被生長茂盛之時,若草苗有乾枯的情形,說明此地沒有多少水分供應,炎炎烈日下,乾燥的環境容易引起火災,這樣的環境自然不能算是好的修煉地,植被的徵兆作用可見一斑。《太清金闊玉華仙書八極神章三皇內秘文》卷中認為:

凡入所宜之山,山無洞府,見東南木榮、石潤、草滋,同商一字,水三折者,這裡亦可剪茅作庵而修命蒂,亦乃神仙之福地,必出天官也。

木榮、草滋」是指植被豐茂之象折」則說明水不是直來直去而是曲折蜿蜒的「石潤」指山石溼潤有水汽,水三雖然寥寥數字卻點出了道教風水美學的幾大標準。

道教修道成仙多在深山密林之中進行,茂密的植被能夠創造道教煉丹合藥所需的隱蔽環境,還能為山居生活提供相對充足的建築材料、燃料、野果及其他林產品。如茅山附近有醬岡山,「醬岡山在小茅東北,一名大橫山。林木蔽望之醬然故名。定綠君受言雷平山之東,俗人呼為大橫山,其實名為馨岡山也。

《名山記》所謂岡山是矣。昔李明於此合神丹而升玄。洲水邊今猶有處所,其地古名煉丹院。」』「醬」字說明此地有鬱鬱蔥蔥的樹木,有非常好的隱蔽性。道教初創之始的「二十四治」中都是綠樹掩映的環境,「第十四本竹治。有香林,在治北,有龍穴洞中透峨媚,山上有桂梧,昔郭子聲得道處,後有林竹。……第二十二主簿治,一名秋長山,南有石室、玉堂,松梧生其前。昔蜀人王興於此修道處。」陳傳隱居附近有無憂樹,「無憂樹者,陳希夷先生庵傍之樹也。先生姓陳名搏,字圖南,道號扶搖先生,毫州真源人也。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因肆意山水,後之華山雲臺觀古基,闢刑棒而居之。語人禍福,若合符節。」『郭文舉選擇大滌山洞天修煉,看中的就是這裡幽深寧靜的綠色環境,「自餘杭郭沂溪十裡而南,弄潺援,入崢嶸,幽徑窈窕,腹越千步,忽巖勢卻倚,闢焉。於是傍訊有識,稽諸實錄,乃知昔高士郭文舉創隱於茲襟領環擯,登陸而清宮以雲林為家,遂長性不復,元和貫於異類,猛獸為之馴擾。」丘此處宮殿在山間與植被的覆蓋下,幽靜異常,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也是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

道教宮觀營造神秘宗教氛圍也離不開綠色植被。通常,道教宮觀建在深山之中,周圍有豐富的植被,而在宮觀內部也廣植樹木,隨處可見高大、枝繁葉茂的樹木,宮觀的主體建築就掩映其中,遠遠望去,隱藏不見,只有間或露出層林之上的亭臺樓閣才透漏出宮觀的存在。隨著地形的高低變化,古建築與樹冠相互掩映,宛如天成,更能營造一種幽靜寧神、層出不窮的視覺效果,再伴隨著不時飄起的香菸,遠遠傳來的經韻之聲,讓步入其中之人恍如仙境,升騰起宗教自豪感。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風水中尤其偏愛松、竹、柏等具有高潔人格意義之植物。華山上,「松檜峰、朝來峰、玉柱峰、玉秀峰。此四峰上儘是青松檜柏,常有異色雲氣覆之。其峰聳翠孤巒,人跡希及之也。」』這裡的紫柏、神樹林、神姑林、古柏行等都是非常珍稀奇特之樹種,歷史久遠。「至道宮在餘杭縣北三十裡曹橋西……前有古松一,圍兩合抱。後有苦杏二,大與松坪,鷺鶴巢集其上。」』《南嶽總勝集》中也載「北帝院,在栓德觀後半裡,修竹長松,前後茂密。」3附近也有大量的松樹與竹林。這些樹木陪伴道教的清逸高遠的修行生活,還能出產可食用的果實。道教有辟穀的修煉術,「中後不得食谷傑物,有谷傑者不得以近口,水玉、芝石、松木、黃精、雲英、靈飛散、苟祀等藥食,無時不在禁例。」『可知松柏之類對道教還有食品的意義。

花卉在道教風水不佔重要地位,但在道教仙境的描述中常出現奇花異草以渲染氛圍,烘託神聖的宗教氣氛,神仙們居住在玄都玉京七寶山上,「四方生八行寶林,綠葉朱實,五色芝英,上有萬二千種芝,沼中蓮花徑度十丈。……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並方三萬裡,上有太真宮,碧玉城萬裡,多生林木,葉似桑。又有堪樹,長數千丈,二十圍,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名為扶桑。」「其間植林樹成行,綠葉紫榮玄草白華皆不知其名也。五色自生,七寶光耀晃晃,飛鳳翔其巔,龍麟戲其下。斯實天地之靈府,真人之盛館也。」所以道教宮觀中也常種植花卉,以顯示宗教聖地的聖潔。「

科曰:凡天尊殿堂,及諸則院,私房內外,皆種果床華樹,綠竹清池,珍草名香,分階列砌,映帶殿堂,蒙籠房宇,使香起靈風,華明慧日,時歌好鳥,乍引高真,上擬瑤臺,下圖金閃,契心之所,是焉棲記」。』不過,宮觀種植的花卉也以梅、蘭、菊、桂等花居多。如「衝不單靠修煉,也在意休養生息生活中的任何小細節。「洞晨觀……宋景定癸亥住山貝大欽建,松行掩映,流水迴環,植梅一塢,扁『無盡春』,先是接待最盛。」「沖天觀……今住山沈多福疏鑿泉石,栽植松梅,頗有徜徉登眺之趣。」,可見,這些松、梅景觀成為人們遊覽欣賞的主要對象。

相關焦點

  • 道教經典《道德經》的三個要點是什麼?帶你走進道教
    《道德經》對道教的貢獻只是提出了「道」的概念嗎?當然不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另外三個重要的理論,被道教奉為思想核心。一、自然無論是老子還是現在的道教,都崇尚自然之道。老子在《道德經》中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這句話闡述了宇宙的屬性和天地間的真理,即萬事萬物都遵循「道」的自然規律,不可強行改變,也不主宰萬物。
  • 道教神秘秘術之一雷法
    所謂「內行則可以修養治身,外用則可以安民濟國,祈雨祈晴,消災卻禍,驅江湖作孽龍蛇,制潭洞傷人蛟屋,救生靈困重之厄,超群識幽暗之魂,伐廟除邪,誅妖療病,運雷霆於掌上,致風雨在目前,攘九玄七祖之罪尤,消百劫千生之釁結。靈文秘典,蓋緣接物利生;妙旨神方,普救沉病沙疾」。那麼,雷法的由來與演變,又是怎樣一個歷史的過程呢?從道經中可知,雷法的種類甚多,有五雷、十雷、三十六雷之稱謂。
  • 末法時代之說,非道教之說。若「道」末法,豈不是成為了笑談
    先說末法這詞來源於佛教,有謂佛陀入滅後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或謂正法、像法各一千年之後,方為末法時期,此時期歷經一萬年後,佛法則滅盡;或謂正法一千年,像法、末法各有五千年。簡潔一點末法時代就是佛教比較衰弱的時代,佛教雖自己說了此話,然他們有涅槃之說,兩者一合,也就是涅槃重生,渡劫末法,而後再造佛法教化。
  • 修行者的印璽信鑑之道教法印!
    貳 道教修行者行法施術時所用的印璽信鑑,均名為法印或呈有形之態、或為無形之狀。有形的法印,多是將道教的圖、紋、符、篆、籙等圖文,以桃木、硃砂石、玉石鐫刻而成,或以銅、金、銀等金屬鑄造而成。
  • 道教最高法術之雷法
    道士修行方術稱為道術,道教的道術有很多,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變化之術,《西遊記》中二郎真君擁有七十二般變化之術,憑此才將孫悟空擒拿。此外,道教法術還有雷法、符籙、咒術、禁術等,各有不同的作用。他說黃老列莊之書,所講是清淨無為,而略及煉養;赤松子、魏伯陽只言煉養而不言清淨;盧生、桃少君、欒大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寇謙之言符篆而不言煉養、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講經典科教。但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下道教的雷法。道教聲稱可以呼召風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澇旱的一種方術。起於北宋,興盛於南宋、金、元。
  • 道教的符咒法篆的濫觴
    道教本身是源於中國原始社會的「巫」,因此,道教至東漢時期正式成立後,長期保持著巫術成分,其中作為科義齋醮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符圖和法咒;在晉唐時期,法咒多是祝神的讚頌詞,在此時期的道教,還保留較多的義理化,但到宋後一轉此局面,道教義理風氣突變成重點宣揚法術,少於宣通教理,各流派道士多收集和整理符咒來充其卷首
  •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道教法印,又稱「神印」、「印篆」,是象徵天界、神仙權威的印章。是模仿古代帝王玉璽和官府印章而成。通常以金屬、玉和木鐫成。還在道教教團形成前,方土和法師已經模仿官府、軍隊、朝廷使者用印的方式創為印章,施用於治病,解除等活動中。
  • 揭秘道教:盤點道教那些被別人誤解二三事
    道教是中華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是張道陵祖天師沿襲,老子道家理秘所創。主張無為逍遙、清心寡欲。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是漢民族文化繁榮的見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於道教會有一些誤解,下面就來盤點一些容易誤解的道教常識。
  • 訪談︱程樂松:道教為什麼鬥不過佛教?
    程樂松:首先,關於明帝夢西方金人、派人去西去求法的問題,學界已經有大量研究來反駁這樣的敘述。佛教進入漢地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應該是西域的商路以及沿著商路展開的人員與觀念交流,佛教最初就是由西域的胡人傳播的。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道教齋醮法壇所需之用器,稱為法器。一般在醮壇配合經韻及科儀使用,有些也可在專行法術時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將,下可驅邪除魔,故品種繁多。道教法師重視法器,能自鑄自作,並勤加護持。陶弘景撰古今刀劍錄,多以法術觀念著錄;司馬承禎撰景震劍序,含象鑑序等,強調其神異性;而龍虎山天師更以符劍為傳教之物,傳承道法。
  • 「屍解成仙」——道教神秘的修煉成仙之法
    道教與佛教作為兩大傳統宗教在我國都存在了數千年之久,它們之間既相互借鑑並融合著思想教義,又會因為理念的不同而產生分歧。但是不管怎麼樣,道教佛教都是以勸人向善為目的的宗教。佛教的修行目標是涅槃脫離生死輪迴之苦,今生的種種努力可以在來世獲得福報。
  • 什麼是道教經韻?
    1、臘月初一-禮鬥祈福2、臘月初一庚子年酬神法會3、臘月初二庚子年謝太歲神恩4、臘月廿二(立春)第一場順星拜太歲5、臘月三十(除夕晚)迎鸞接駕法會6、辛丑年正月初五接財神法會7、辛丑年正月初八第二場順星拜太歲8、財神殿、文昌殿、慈航殿燃燈祈福祿位(每逢初一十五開壇)
  • 道教有項「奇術」,聽起來很玄妙,專家卻極力否認,但至今有人會
    唐朝時期,李氏家族有鮮卑族的血脈,但是在當時漢族有正統觀念,唐高祖為了表明自己名正言順,便假裝自己是李聃(老子)的後代,因而道教在統治階級的影響下蓬勃興盛起來。在當時,有位叫做謝自然的女道士,父親是朝廷官員,母親家世煊赫,但是她從出生起便有幾分特別,她不愛吃葷腥。
  • 道教之中究竟有沒有斬三屍成道?三屍究竟是什麼?
    其實這一類的杜撰確實是從道教文化傳承中的術語,理論借鑑改良而來的,只不過意思不同罷了。在道教文化之中,確實存在著斬三屍的說法,是成仙得道的重要步驟,那麼道教文化之中斬三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又有著什麼樣的修煉手段呢?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聊一聊那些關於斬三屍的事兒。
  • 你知道什麼是道教哲學嗎?
    宗教哲學,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可以有不同的內涵。從宗教主體自身去考察,所謂宗教哲學就是宗教信仰的理論基礎。宗教在本質上是種信仰,宗教信仰具體表現為教義,要使這些教義讓人相信,就必須有思辨的哲學論證,即成系統的哲學理論。宗教信仰展示的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深層面,追求的是某種神聖的體驗,這種體驗的升華與結晶就是宗教哲學。道教哲學的個性是由其特徵體現的,它有何特點?
  • 整個道教中主修雷法的幾個門派,有的門派只修雷法
    雷法,為道教的萬法之首,也是道術之尊,被譽為道教最強的術數,那麼在整個道教體系中都有哪幾個門派的雷法強勢呢?我們今天就從雷法這個點出發,看一下道教門派的體系和門派的修煉特點,其中要講到的第一個就是正一派。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亦有三個要點值得注意!第一,內容要精練,分類要系統,道教刊物,既然是以弘揚道教文化為主,就應該把道教文化的精髓部分展現出來,不能像社會上一般的小說或者讀物那樣,為了大眾化而導致低俗化,如此則有失本來意義。分類亦需要系統化,哪一類是什麼內容,主講什麼意思,一定要明確,不能含糊遢等,草草以置之。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對於道士,自古以來有很多的稱謂,有自稱的如「貧道」,也有外界的「牛鼻子老道」、「道姑」等戲謔的稱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道士從古至今的幾種稱謂。真人網上有很多人甚至是道士稱自己為「真人」,這未免貽笑大方。先了解什麼是「真人」,在莊子的《南華真經》有記載:「何謂真人?
  • 道教的禁忌:三不言、三不問、三不起,你知道是哪些嗎?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是以「道」作為其信仰和追求的目標。道教是在我國古代道家的黃老思想基礎上結合民間的神仙方術及鬼神崇拜而形成的。道教崇尚清靜無為、順應自然,同時,道教在立教的過程中也包含著諸多的禁忌。本期就為大家介紹道教的禁忌之「三不言、三不問、三不起」。
  • 道教法器簡介
    鼓有大小之分:大鼓用於道觀早晚開靜、止靜時,配合大鐘和板使用;小鼓在道場作為法器,配合小鍾使用。鼓的聲音,被認為具有通神和闢邪的作用。道教對擊鼓頗有講究,可以打出」風雲雷雨」的模擬音響,且能配合經韻板眼,謂之「花點」。《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凡建醮道場行法事時,必先鳴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