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美國為了加速戰爭進程,減少士兵傷亡,果斷向日本廣島投放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3天後,美國見日軍仍冥頑不靈,於是又一次在長崎投放了一顆。連續兩次爆炸造成的大量傷亡,給日本國民留下了恐怖的陰影。自那時起,「核」字就成了死亡禁忌,因為沒人能在核輻射下存活。
然而,被恐懼嚇倒就會永遠止步不前,為了戰勝核輻射,日本醫生曾用盡一切辦法,救治了一個曾近距離遭到核輻射「襲擊」的可憐人。
茨城縣,曾集中了全日本最高端的研究中心和化工廠,核燃料處理廠JCO便是其中之一。1999年9月30日,JCO突然傳出了一聲巨響,廠內231名員工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核輻射。當時,有3名員工正在操作間進行一次製備濃縮鈾的工作,可是當他們把溶液傾倒進沉澱槽時,槽中卻突然冒出了藍光,緊接著便是刺耳的警報聲。
這是一次罕見的臨界事故,槽中發生了鈾核裂變反應,大量的中子和γ射線擴散而出,距離最近的大內久受輻射最嚴重。之後,大內久被救護員轉移到了國立放射科學研究所,醫生準備對他實施搶救。奇怪的是,大內久卻沒什麼顯著症狀,他只是皮膚比一般人黑了一些,再加上略微有些紅腫,超過成年人年上限2萬倍的輻射在他身上,似乎失去了效力。
然而,過來人都知道,輻射破壞的不是表面,而是身體內部的染色體。大內久體內的23對染色體已經變得雜亂無章,有的斷成了幾截,有的粘連在一起,它們帶來的破壞力,將超乎所有人的想像。實際上,醫生早已探知了大內久的異常,但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又或許想獲取第一手寶貴的病歷資料,他們還是想儘可能地挽救他的生命。
果然不出所料,幾天之後,大內久體內的白細胞突然驟降,已經到了不足常人十分之一的程度。醫生大驚失色,他們急忙找來大內久的妹妹,把她體內的白細胞移植了進去。另外,大內久的皮膚也在不斷脫落,凡是醫用膠帶固定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塊塊的傷痕。更要命的是,大內久的肺部也逐漸開始積水,醫生不得不給他插上呼吸機,維持他奄奄一息的生命。
後來,妹妹的白細胞移植成功,算得上是罕見的好消息了。但是沒過多久,外來的白細胞就受到了輻射侵蝕,也失去了原有效力。27天後,大內久的腸道黏膜開始大量脫落,他不但產生了嚴重的腹瀉症狀,還會不停便血。與此同時,皮膚的缺失也讓他的體液不斷滲出,圍在一旁的護士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一直在處理他的傷口。
到了59天,大內久已經失去了意識,他唯一能維持的,就是心跳。躺在床上的大內久,早已對外界環境無法感知,但他卻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具「活屍」,他很想得到解脫,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在遭受輻射的第83天晚上,大內久永遠停止了呼吸,醫生從他的遺體上發現了未受損害的心肌細胞,這是一個重大的抗輻射研究方向,他並沒有白白遭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