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都是貢品,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廣東四大名雞,你都吃過嗎

2021-01-12 牧希山貨

今天重新介紹一下廣東的中華名雞,主要內容定格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是每個#冬日養膘季#必考內容。

因為當時剛好是知青返鄉,國家改革開放之初,國內的很多農產品還是原汁原味的。不像現在,很多農產品的種群都是國外生物公司控制的,很多作物和動物繁育一段時間都在從國外引種回來保持高速度的生長特性。

上世界80年代,廣東最火的應該是清遠雞,因為宴請美國總統尼克森,國宴上有道白切雞,肉質滑嫩,香味濃鬱。所說當時尼克森特意總了下這個菜是什麼做的,廣東把這種白切的雞叫「項雞」,翻譯成英文比較麻煩,只好說是「未婚的母雞」,算是一段佳話。

清遠雞

清遠雞品質好,主要原因是地方自然資源非常好。

清遠境內,北江水系發達。很多山頭都有山泉,有好水自然會有好的生態,各種昆蟲,草藥生長得非常旺盛。給清遠雞提供了豐富且優秀的「零食」。

再加上清遠雞的養殖模式都是散養的,運動量比較大,雞的風味物質積累得比其他的品種更快更好。所以清遠雞清名遠播實至名歸。

另一個比較火的雞是湛江雞(懷鄉雞),大家肯定很納悶湛江雞後面為什麼加括號寫上懷鄉雞?

這是因為行政管轄變更的原因,湛江是個海濱城市,有著豐富的海產品資源,怎麼會有一款雞和清遠雞爭名呢?

這是因為信宜市在之前屬湛江管轄,這種山地雞運輸到珠三角後,被大家稱為湛江雞,所以現在又被稱為茂名雞。

粵西第一峰

信宜市有粵西第一峰,是三江源頭,境內水資源也非常豐富,原始森林面積很大,當地農民從秦漢以來,一直有養山地雞的習俗,後來把當地的本地雞稱為懷鄉雞,和清遠雞有同樣的品質。

懷鄉雞

接下來就是文昌雞了,這個去過海南的遊客都吃過,想必蘇東坡被貶海南時,也應該吃過。

文昌雞

惠州的鬍鬚雞為什麼沒有上榜的原因不是因為鬍鬚雞不好,而是當時鬍鬚雞的產量太低,往往一上市就銷售一空,很多老饕們盯著呢?

現在可能好一點,珠三角的產業轉移,粵西和粵北的山裡也有部分養殖戶開始養殖鬍鬚雞,廣西的十萬大山裡也有農戶開始養殖鬍鬚雞的,品質的好壞,主要看山上的泉水質量,絕對不是養殖大棚裡的速生雞可比擬的。

鬍鬚雞

還有一個成名也早,是兩廣沒有分開的時候就出名了,它叫杏花雞,也叫米仔雞,產地在西江的北岸,可惜的是山太高,路太遠,以前主要輸出到古蒼梧一帶,然後向北銷往湖南,可能和湖南永州的東安雞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具體原因推測為杏花雞的產地官紳是伍姓,東安雞也是湖南伍家橋百姓的家常菜。

杏花雞

近年高速公路的開通,給了「杏花雞」表演的舞臺,也給大家的餐桌又增加了一道「山中真味」。肯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杏花雞

終上所述,廣東三大名雞可以定為:清遠雞,懷鄉雞,文昌雞。

如果再增加多一點,鬍鬚雞,杏花雞當之無愧,但是文昌雞現在是冠海南的名,所以廣東可以說是有四大名雞:清遠雞,懷鄉雞,鬍鬚雞,杏花雞。全部是三黃雞品種,無青腳白皮或烏雞的品種。

土雞不土?原因是沒有記住它們的名字。探尋本土名雞之廣東版

本文主要推廣華夏大地的地方特產,相關商品都有各自產品的推薦,注意和圖片仔細對比。

相關焦點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男女老少都生了蝨子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蝨子生在所有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年輕人身上,其中一些人還長著跳蚤,上世紀代末以來,蝨子基本上從人體內消失,現在蝨子基本絕跡。首先,蝨子從哪裡來?蝨子也有很強的傳染性,可由貓、狗、老鼠、豬等動物傳播,具有較強的休眠能力,他們一兩年內不能餓死,當他們看到他們可以吃的時候,他們馬上又開始生長了。蝨子的產生應該類似於其他動物和人類的歷史,伴隨著人類的出現,但是現在在洗滌化學品出現之後,蝨子就消失在人體的這一部分。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服裝風潮:時髦莫過「的確良」
    但放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說起時髦,絕對繞不過一個詞——「的確良」。這種現在看來頗為土氣、也並不舒適的化纖面料,在當時引領了鮮亮、挺括的服裝風潮。也正是這種「不用從地裡長出來的布」,幫助中國人結束了「大改小、舊翻新,補丁摞補丁」的穿衣日子。1957年6月,為節約棉布支援工業生產,華北直屬工程公司工人們提出「一年不領工作服」,依靠縫補克服困難。
  • 廣東江門「最地道」的美食有什麼?你都吃過嗎?
    江門地區的飲食主要是以粵菜為主,多吃海鮮、野味等,江門下屬的區及地級市都有各自的特色美食,如恩平瀨粉、開平馬岡鵝、臺山黃鱔飯等,小吃最為出名的是粥、粵式點心、田螺。攤位集中的食街,尤其是夜排檔,燒、炒、燴、炸聲聲入耳,熱鬧非凡。
  •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5個職業被稱為金飯碗工作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剛經歷改革開放,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市場也就像是春天的花朵一般逐漸綻放,一股股思潮在沿海城市逐漸盛行,下海創業經商被逐漸允許,所謂的金飯碗工作也不同過去那麼單一,變得多樣,在國家相繼成立了銀行體系和證券體系之後,金飯碗工作更是多了不少。
  • 肇慶的這三種特產美食,都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你吃過哪幾種?
    德慶貢柑德慶貢柑,系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的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是德慶縣的傳統名優農產品,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它果形靚麗、果色金黃、皮薄核少、肉脆化渣、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風味濃鬱,它集中了橙類外形美和柑桔肉質細嫩、易剝皮的雙重優點,為其他柑桔品種難以比擬,併兼有柚子清香爽甜的風味,集甜橙、糖桔、蜜柚三者優點於一身」,被譽為柑桔之皇。
  • 廣東人真的是肥鵝不流外人田!你吃過四大名鵝之首「馬崗鵝」嗎
    廣東人真的是肥鵝不流外人田!你吃過四大名鵝之首「馬崗鵝」嗎中國人是非常會吃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連老外都知道。很多老外到了中國,品味到中國美食,也會覺得非常好吃,甚至吃完就離不開了,還很害怕回到自己國家吃不到怎麼辦。中國絕對是「美食天堂」,你覺得呢?
  • 號稱「四大菌王」的珍貴野生菌都有哪些?全吃過想必是土豪吧
    松茸牛肝菌1、松茸,松茸是一種頂級的食材,很多人都知曉松茸的大名,但吃過的人卻並不多,因為松茸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由於難以人工模擬最適合松茸的生長環境,到目前為止依然沒辦法進行人工培育,所以數量稀少,目前已經成為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之一了
  •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老照片,洋溢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當時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是比較落後的,大家的收入也都不高,當時的醫療條件和住房條件以及教育條件,比現在相差太遠太遠。那個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彩電和空調,更沒有聽說過手機和電腦,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切科技產品和日常用品,在當時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當時有一個收音機,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可以給大家帶來無限的樂趣,那個時候,快樂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可以說,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匱乏,但是年輕人的精神都非常充實,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渴望和憧憬,充滿了嚮往。
  • 為什麼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會長蝨子,這些寄生蟲是怎麼來的?
    01說到蝨子,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在《孔乙己》裡面的一段描述:孔乙己醉醺醺地走在大街上,看到王胡坐在牆根,光著膀子在那捉蝨子呢,孔乙己忽然覺得身上也癢起來了,於是也脫下破夾襖捉蝨子,但是翻撿了許多次,只捉了個三四隻。
  •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地質學家都是坐著轎子出發去工作的
    田擔任過1927年創辦的湖南地質調查所所長,做過大量關於湖南地質的拓荒性研究。 現在留下的一些以湖南地名命名的地質學名稱,都是田奇鐫和他的同事王曉青等人留下來的,一直沿用至今,而且準確性經得起歷史檢驗。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些地質學家都是坐著轎子從長沙出發,帶著羅盤,沿官道走,在田間地頭工作的。
  • 八十年代的萬元戶,當時究竟有多神氣?很有歷史分量的一類人
    經歷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人,是見證祖國快速走向繁榮富強的一代人,雖然那時的物質很匱乏,但卻在內心深處留下了太多一生難以磨滅的美麗記憶,所以這代人又是精神層面很富裕的一代人,至少我經歷過並且是這樣認為的。說到那個奮進的年代,說到那個年代的巨變,就不得不說說那時的萬元戶,因為這三個字是那個時代巨變的烙印之一。
  • 世界名貴的「四大菌王」,你吃過幾種
    在不久之前的菜市場,各種五花八門的食用野生菌遍地叫賣,七八月份是大量野生食用菌上市的時候,現在到了九月底,很多野生菌都已經沒有了,想吃就只能等到下一年了。野生菌的種類繁多,那麼有著「四大菌王」之稱的野生菌是哪四種呢?
  • 世界頂級數學家都瘋狂囤貨,這些退出歷史舞臺的物件你見過幾個?
    1、老式自行車你騎過這樣的自行車嗎?運用三角形最穩固的原理一根大梁架起成年人和小孩子騎車姿勢的距離多少人學車的時候還沒有自行車高?9、軍用水壺這個水壺容量可是不一般有人背著它去上過學嗎?17、竹殼熱水壺這個似乎經常出現在很多老影視劇裡也是非常有年代感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選擇可以加熱的飲水機熱水壺似乎有些過時了但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 番石榴經常吃,但這種胭脂紅番石榴,你吃過嗎?
    在中國大陸,廣東則以胭脂紅最著名,其引入廣東有2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湛江,番禺和增城等地,最著名的有廣州近郊的大塘胭脂紅番石榴。胭脂紅番石榴,是嶺南珍稀水果之一,是嶺南的歷史符號,也是許多嶺南人的童年回憶。番石榴經常吃,但這種胭脂紅番石榴,你吃過嗎?
  • 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的確良」,你還記得嗎?現在為何消失了
    幾十年前的收音機、縫紉機、電視機等物也都成了搶手貨。很多人應該還記得「的確良」這個詞語,同樣散發著獨有的年代氣息。多數青少年應該不知道「的確良」為何物,其實就是一種用來做衣物的合成纖維紡織物,也就是滌綸。在40年前,「的確良」製成的衣物還非常流行,是時髦的代名詞,極受歡迎。
  • 廣東什麼都吃?廣東吃人?
    很多人對廣東的印象就是什麼都吃,水裡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都能成為廣東人的桌上佳餚。廣東人確實是很愛吃,也很敢吃,「天下所有食貨,粵東幾盡有之;粵東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也」。」廣東人喜歡吃蛇。「這給外省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的,廣東人確實喜歡吃蛇肉。
  • 八十年代譯製動畫片《星球大戰》,你還記得酷炫的麥克瑞一號嗎?
    這段激動人心的開場白來自經典電視動畫片《麥克瑞一號》,《麥克瑞一號》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星球大戰》這個片名在我國電視臺播出。本文提到的八十年代譯製動畫片《星球大戰》,和喬治·盧卡斯執導的美國科幻電影《星球大戰》(Star Wars)沒有任何關係。
  • 上世紀40年代湛江發生了兩次虎患,其中一次用機關槍掃射才救急
    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也曾記述:「高、雷、廉三郡多虎。」徐聞虎為華南虎類,當地人稱之為「夜遊神」,老虎下山吃人,曾一度為患,滅虎成了當時的重要工作。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僅徐聞一縣平坎每年死於虎口達300多人,喪生的家禽牲畜更是不計其數。隨著生產建設,開發墾殖,林木砍伐,加之不斷捕殺,華南虎在雷州半島無處藏身,現已基本絕滅。
  • 舊濟南有「濟南四大名教」,亦稱「濟南四君子」,你知道都是誰嗎?
    舊濟南有4位著名的教授,他們自小受教育於濟南,畢業於北京名牌大學,30年代後開始在濟南執教,20世紀40年代即被稱為「濟南四大名教」,亦稱「濟南四君子」。他們是王峻岑、嚴薇青、許衍梁、吳鳴崗教授。正如季羨林先生在《病榻雜記》「回憶濟南高中」中所說:國文老師董秋芳認為 「季羨林的作文,同理科一班王聯榜的一樣,大概是全班之冠,也可以說是全校之冠吧。」王峻岑1934年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任教於濟南齊光中學、濟南一中,1949年前即為山東政治學院(後改為山東師範專科學校、山東師範學院)副教授。
  • 廣東十大名雞做法你吃過幾種?
    蒸鍋燒開水,放入原料,用旺火蒸10分鐘拿出,油燒開淋入雞上即成。(圖片來源於百度)第四種:荷香八寶雞 何為荷香八寶?清遠雞、蓮藕、蓮子、香水蓮花、冬菇、鹹蛋王、火腿和瑤柱。這八寶被香炒後塞進雞的腹內,然後再用剛出塘的鮮荷葉和肥美的塘泥先後包裹後放烘4個小時。泥剛被敲出一個洞,裡面即發出嫋嫋清香。油光的雞被剖開時,裡面八寶的香味也早已瀰漫整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