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文化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佔有獨特的地位,而釀酒的材料千奇百怪,但正宗的中華美酒,怎麼樣也逃不開五穀雜糧,其中高粱作為五穀中最適合釀酒的品種,千百年來給我們帶來了無數回味無窮的珍釀。

高粱古稱蜀黍,五穀之一。《三字經》中「稻梁菽,麥黍稷」的梁,指的就是高粱。自從古人發明了酒之後,高粱就成了釀酒的上好原料,在紹興,除了黃酒,也盛產優質高粱酒,用高粱釀製的高粱酒在當地稱之為黍燒。

關於黍燒的歷史不知道起源於哪朝哪代,據考最早起於清朝乾隆年間,在上虞縣曾存一家名叫「元正坊」的傳統酒作坊,專門釀製上虞本地的高粱酒,釀出來的高粱酒度數高,品質好,稱其為黍燒,漸漸好名氣四傳八方,逐漸成為了上虞縣的一大特產和特色。此去經年,酒坊也逃不開歲月,不在了,但「黍燒」的名氣卻留存了下來,現在的本地老人只要想到優質的白酒,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黍燒」,這已經成為老人們的一種很普遍的生活習性。

歸根結底,黍燒的製作流程並不複雜,將高粱去皮,浸脹,洗淨,蒸熟後涼透,拌入酒藥,入酒缸密封發酵,冬天出的酒品質最高,但發酵時間要長些,最後蒸餾成酒。最獨特的秘方就是純高粱釀造,用的全是山泉水,沒有任何汙染和添加劑,原汁原味,所以特別香醇爽口,喝著踏實。

而高粱酒好不好喝,其中一個關鍵就是陳化,剛釀出來的白酒清爽辣喉,有天然的刺激感,一般不適合直接飲用,而經過陳化,酒的味道除了辛辣更多了一份內斂。黍燒也一樣,按照經驗,黍燒的陳化有一,三,五之說,也就是陳化一年可以開壇自飲小酌,陳化三年,就可以用以來招待賓客,而陳化五年及以上,就是能媲美千元級名酒的珍釀了,紹興本地好酒的老饕從來不以價格衡量酒的好壞,唯一的標準,風味而已。

酒,如田地間茬茬的莊稼一樣,一年四季總會給人不同的時節氣息,就像人生,年齡的增長會經歷不同的故事,春天到了老習俗是要喝春酒的,那你喜歡喝什麼酒呢?歡迎留言,陌生的你和我,聊聊酒和故事。
大家好,我是夏桔子,百官味道系列的作者,轉正後除了文章還會分享一些關於美食的視頻和vlog,原創不易,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點讚關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