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調控lac操縱子以實現細菌生產蛋白質和化合物

2021-01-15 天然產物挖掘與高產

近日,普林斯頓大學的José L. Avalos團隊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Optogenetic control of the lac operon for bacterial chemical and protein production」的文章,介紹了使用藍光就能控制IPTG誘導型啟動子基因表達的OptoLAC調控,並將其應用於異丁醇、甲羥戊酸合成以及重組蛋白YFP和FdeR的表達。

在2012年,發表在《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題為「From Dusk till Dawn: One-Plasmid Systems for Light-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的文章報導了pDawn質粒上的YF1 / FixJ系統,pDawn系統源自工程化的藍光響應性光傳感組氨酸激酶YF1及其同源響應調節劑FixJ(來自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在黑暗中,YF1使FixJ磷酸化,然後激活PFixK2啟動子以表達λ噬菌體阻遏物cI,該阻遏物反過來阻止其同源P R的轉錄啟動子,控制感興趣的基因。而藍光可以誘導YF1的磷酸酶活性,從而抑制目的基因表達。


圖1  OptoLAC電路使用pDawn系統控制lacI表達


在本研究中,作者將lacI置於pDawn中cI控制的P R啟動子下,將目的基因置於IPTG誘導型啟動子下,以實現用光的轉變替代IPTG誘導。首先用GFP測試發現,在黑暗與明亮的條件下並不會導致表達產生顯著差異,需要進一步的優化。GFP誘導的誘導性差和總體水平較低,表明該菌株中的LacI水平過高,於是作者通過融合C端降解標籤來縮短lacI半衰期,C端降解標籤來自SsrA RNA,最後的三個胺基酸不同導致強度不同:SsrA-LAA, SsrA-AAV和SsrA-ASV。使用最強的SsrA-LAA標籤可在黑暗中產生最高的GFP表達。但是,SsrA-AAV標籤在藍光下提供了對基因表達的更嚴格控制,繼續使用LacI與SsrA-LAA和SsrA-AAV的融合體,將它們命名為OptoLAC1和OptoLAC2。為了減少OptoLAC2的洩漏,將LACO引入PFixK2啟動子中,控制表達的CI。通過這種設計,LacI可以抑制目的基因和控制其自身表達的cI阻遏物的轉錄,從而產生一個正反饋環,加強了電路的抑制作用,得到OptoLAC3。


圖3 OptoLAC1、2、3以GFP作為目的基因的控制效果


隨後,作者測試了OptoLAC的各種特性,分別在不同光佔比、不同的IPTG誘導型啟動子、不同的培養基下測試了OptoLAC的性能以及與IPTG誘導效果的對比。儘管與IPTG誘導的對照相比,包含OptoLAC迴路的菌株的滯後期略有增加,但它們在指數期和最終生物量產量方面顯示出可比的增長速度,終仍能趕上甚至超過IPTG達到的誘導水平,對細胞生長的影響極小。


鑑於光遺傳學在代謝工程應用上的潛力,作者測試了將OptoLAC用於異丁醇和甲羥戊酸的生物合成中,把OptoLAC電路控制的發酵從亮光轉換為黑暗時的OD600定義為ρs。用OptoLAC1和OptoLAC3控制IPTG誘導型啟動子下異丁醇的合成途徑,在最佳條件下,分別獲得2.5±0.1g/L和2.4±0.2 g/L的產量;用OptoLAC1和OptoLAC2控制IPTG誘導型啟動子下的甲羥戊酸合成途徑,在最佳條件下,分別獲得 6.4 ± 0.2  g/L和6.1 ± 0.2  g/L的產量。


圖5  OptoLAC用於異丁醇(左)和

甲羥戊酸(右)的生物合成


此外,為了證明OptoLAC電路在其他應用中具有控制LacI調控(IPTG誘導型)啟動子的能力,作者進行了重組蛋白生產的光控制測試。將OptoLAC1、2優化成適用於蛋白質生產的OptoLAC1B和OptoLAC2B,OptoLAC1B可以在光線下將YFP抑制,在黑暗中誘導。儘管OptoLAC1B在可檢測的蛋白質生成中顯示了約2小時的延遲,但在9-12小時的黑暗誘導後,由OptoLAC1B實現的蛋白質生成水平可與IPTG誘導的對照實現的水平相當。選擇轉錄因子FdeR(來源於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作為重組蛋白生產的第二個例子,儘管延遲了約2小時,但誘導後9-12小時,用OptoLAC2B產生的FdeR與IPTG誘導的對照相當。


OptoLAC電路具有強大的功能,可以用光控制大腸桿菌中的基因表達,以黑暗條件作為誘導方式替代IPTG的功能,在代謝工程和重組蛋白表達的應用中可行,為用光代替IPTG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整理人:項紫蕾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9-020-0639-1


相關焦點

  • 乳糖操縱子
    摘要:介紹了乳糖操縱子的基本結構、結構基因群、啟動子、操縱基因、調控基因和終止子的結構和基本功能;並介紹了乳糖操縱子通過阻逼蛋白的負性調控和通過CAP的正性調控的過程和機理。但因篇幅所限,教材對此介紹過於簡單,使得不少學生和教師對此存在較多疑問,下面對此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生物體內每個體細胞都含有該物種的一整套基因,但是,這些基因並不是同時都在表達。比如單細胞的細菌,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開啟或關閉某些基因,以便迅速合成它所需要的蛋白質,停止合成它不需要的蛋白質。
  • 操縱子的數學動力學
    大家元旦快樂啊~好久沒有更新公眾號了,2021年第一天我來水一水吧~        主要是最近物理學的有點累,看看生物和數學放鬆一下腦子,也順便為期末的分子生物學考試複習一下。       眾所周知,除了轉錄、翻譯之外,基因表達的調控對於生命活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操縱子就是一種用於基因表達調控的結構。
  • AP真題解析之基因表達調控
    由圖可見,在這條DNA上,依次排列著Repressor的啟動子,repressor的基因,在大腸桿菌所處環境以葡萄糖為主時,lac operon處於關閉狀態,一旦環境中出現乳糖,則乳糖則作為inducer改變repressor構型,從而激活operon,使代謝乳糖的酶源源不斷的被生產出來。以此為知識背景,我們來看下以下四題。
  • 細菌誘導表達系統良心總結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總結一下目前常用的一些細菌誘導表達系統。在談及細菌啟動子中,首先要說到最早用於表達的是Lac乳糖操縱子。由 啟動子Plac + 操縱基因lacO + 結構基因組成。其轉錄受CAP正調控和lacI負調控。
  • 史上最全網報信息大匯總 &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要點錦集
    RNA 聚合酶C. cAMPD. cGMP原核生物乳糖操縱子受到協同調節:阻遏蛋白的負性調節和 CAP(分解代謝物基因激活蛋白)的正性調節。CAP 正性調節乳糖操縱子的機制為:當培養基中缺乏葡萄糖時,cAMP 濃度增高,cAMP 與 CAP 結合(C 對),這時 CAP 結合在 lac 啟動序列附近的 CAP 結合位點,可刺激 RNA 轉錄活性,使之提高 50 倍;當有葡萄糖存在時,cAMP 濃度降低,cAMP 與 CAP 結合受阻,因此 lac 操縱子表達下降。
  • 微生物所等首次在真菌中發現操縱子結構
    操縱子已被認為是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和調控的主要特徵之一。與原核生物相反,真核生物的蛋白質編碼基因是受獨立調控並轉錄成單順反子mRNA的。然而隨著生物學研究的深入,人們在秀麗隱杆線蟲等幾種動物和馬鈴薯中發現了含有蛋白質編碼基因的操縱子。那麼真菌作為系統學上真核生物的一個獨立的界是否存在此類操縱子呢?
  • 中科院微生物所等首次在真菌中發現操縱子結構
    glpks3/glnrps7操縱子及其產物xenolozoyenone操縱子是指啟動基因、操縱基因和一系列緊密連鎖的結構基因的總稱和轉錄功能單位。其全部基因均排列在一起,且其中的若干個結構基因可通過轉錄形成一條多順反子mRNA。操縱子已被認為是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和調控的主要特徵之一。
  • 目標序列定位過程中DNA表面探索和操縱子脫靶效應
    目標序列定位過程中DNA表面探索和操縱子脫靶效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0:36:23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Sebastian Deindl和Johan Elf小組合作揭示了DNA序列定位過程中DNA表面探索和操縱子脫靶效應
  • 操縱子(operator)是指能被調控蛋白特異性結合的一段DNA序列
    如圖19-4所示,啟動子一般可分為識別(R,recognition)、結合(B,binding)和起始(I, initiation)三個區段。轉錄起始第一個鹼基(通常標記位置為+1)最常見的是A;在-10bp附近有TATAAT一組共有序列,因為這段共有序列是Pribnow首先發現的,稱為Pribnow盒(Pribnow box);在-35bp處又有TTGACA一組共有序列 。
  • ...細菌藥物耐受相關的乙醯基轉移酶類毒素-抗毒素系統的轉錄調控...
    該研究探討了與細菌耐受抗菌藥物相關的II型毒素-抗毒素系統,進一步闡明了乙醯基轉移酶類GNAT-RHH毒素-抗毒素系統的轉錄調控機制。錢宏亮和於昊同學為共同第一作者,歐竑宇、賀新義和甘建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倒計時 67 天】乳糖操縱子的誘導劑不是乳糖
    一、操縱子是原核基因轉錄調控的基本單位1. 原核生物的大多數基因表達調控是通過操縱子機制來實現的,其由結構基因和調控序列組成。2. 結構基因通常包括數個功能上相關聯的基因,它們串聯排列,共同構成編碼區。
  • 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關鍵酶改造和調控研究等系列學術報告
    內容簡介:葉麗丹:「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關鍵酶改造和調控研究」以可再生糖為原料,通過微生物代謝工程實現萜類物質的綠色可持續生產是當前生物化工領域的研究重點之一
  • 細菌的核區和基因組
    雖然細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染色體結構,但是其DNA也在RNA和擬核蛋白(不同於組蛋白)的協助下進行高效的包裝。在不到1微米(um)的核區空間內,摺疊著長達1200-1400微米(um)的環狀DNA,所含的遺傳信息量可編碼2000-5000種蛋白質,因此細菌的DNA的空間構建時十分精巧的。
  • RNA 生物合成重點回顧-操縱子
    同步記:DNA 生成 DNA 的過程稱為複製;RNA 生成蛋白質的過程稱為翻譯;RNA 生成 DNA 的過程稱為逆轉錄;RNA 生成 RNA 的過程也是複製,是一些核酸為 RNA 的病毒進行傳代的方式。2.
  • 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4個項目啟動實施
    「病原菌核糖體調節因子的發現、鑑定及調控機制研究」項目針對我國臨床耐藥嚴重的兩類病原菌—結核分枝桿菌和腸桿菌,系統發現並鑑定新型核糖體結合/調控蛋白,探索與核糖體組裝及蛋白質翻譯相關的新調節因子和調控機制;深入研究細菌特有反式翻譯拯救失活核糖體過程以及核糖體蛋白翻譯後修飾過程,解析結構基礎;系統研究細菌特異性核糖體開關與藥物靶點關係,通過與哺乳動物核糖體比較,提高對抗生素藥物靶點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