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ITER計劃,淺析其超導材料應用

2021-01-11 材料人


最近,受原油價格持續低迷的影響,世界經濟也進入下行通道,金融圈子不可謂不熱鬧。石油作為一個經濟的風向標,不僅僅在金融圈子出鏡率極高,在能源科學領域,也是工程技術人員不可避免的談資。小到我們的家用電器「手電筒」,大到我們的航天航空工程,都離不開能源的驅動,我們幾乎可以這麼說,離開了能源,我們的生活難以為繼,人類的持續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能源是社會經濟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對於能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其中,石油、煤作為傳統的化石燃料已經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的儲量畢竟有限,據科學家預測,煤儲量還能維持200年左右,石油、天然氣僅能維持幾十年。「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數十年之後,數百年之後,化石燃料用完之後,人類的能源來源又將出自何處呢?這已經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幸運的是,我們已經開始著手開發新能源了。


在眾多人類開發的新能源中,核能是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其中,核能從釋放來源來看,有可能分為核裂變產生的核能和核聚變產生的核能。目前,人類正在商業化運行的核電站都是核裂變電站,核裂變雖然產生巨大的能量,但是與核聚變相比,核裂變釋放的能量還是非常小。此外,裂變堆的核燃料蘊藏量也極為有限,而且由於核廢料的放射性的原因,對其的處置一直也是讓人們頭疼的問題。核聚變能由於是輕核原子核的質量虧損產生的巨大核能,氘-氚聚變反應將釋放巨大的能量,據估算,一升海水中含30mg氘,通過聚變反應可以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300度升汽油的能量,並且反應產物是無放射性的。一座100萬kW的核聚變電站,每年消耗氘的量為304kg。據估計,天然存在於海水中的氘有45億噸,如果把海水中的氘通過核聚變轉化為能源,按照目前的世界能源消耗水平,足以滿足人類未來幾十億年對能源的需求。因此,核聚變能可以說是人類未來的永久能源。


儘管核聚變有著非常多的優點,但是就目前的技術條件來看,核聚變能的商業化應用仍然有著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是因為,要實現可控的持續的核聚變,要求達到非常苛刻的條件。它要求產生熱核聚變的等離子體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密度以及一定的約束時間,即達到勞遜條件(溫度*密度*能量約束時間,或稱為聚變三乘積)。比如,實現氘-氚聚變反應的條件是:等離子體溫度達到2億℃,同時粒子數密度達到1020m-3,能量約束時間1s以上。而達到這些聚變條件,必然要求一個反應裝置,從而可以約束如此高溫度的等離子體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


實現受控核聚變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磁約束和慣性約束兩種。其中,磁約束核聚變研究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經歷了從最初的少數幾個核大國進行秘密研究階段,到後來的世界範圍內很多國家合作參與的研究階段。磁約束裝置也從開始的快箍縮、磁鏡、仿星器發展到80年代開始的託卡馬克裝置。經過科學家的努力探索,託卡馬克裝置的研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因此,1985年,美蘇兩國領導人首次在日內瓦峰會上提出建造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 Reactor)計劃,這一計劃就是後來為大眾熟知的ITER計劃。我國於2003年的1月參加ITER計劃的談判,並於2006年6月和其他六方籤訂了合作建造ITER的政府間協議。隨後就開始了工程實施,我國承擔了ITER總經費的10%,其中80%為實物貢獻。而這些工程大部分是在中科院等離子體所進行並完成的,ITER核心裝置及中方實物貢獻示意圖如圖1所示。


 


從ITER核心裝置(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可以看出,它是應用NbTi超導材料以及Nb3Sn超導材料繞制超導磁體從而對等離子體進行約束。下面將對於NbTi、Nb3Sn這兩種超導材料進行比較詳細的闡述。


1.NbTi超導材料


NbTi超導材料自從20世紀60年代初被發現以來,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NbTi超導材料的性能取得了非常大的改善和提高,從而促進了這一超導材料的非常廣泛的應用。這主要是由於NbTi超導材料具有非常良好的加工塑性和韌性、很高的機械強度以及優越的超導性能。此外,在低溫超導材料中,雖然NbTi在4.2K溫度下的上臨界磁場只有11T,但是由於NbTi超導體的原材料以及製造成本遠遠低於其他的低溫超導材料,並且在絞纜、繞制以及組裝工序之前就可以進行提高超導體性能的熱處理工序(區別於Nb3Sn超導材料),而且其屈服強度與鋼材相近,這些優勢都使得NbTi在低場應用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於NbTi超導材料的上述這些優越的性能,在ITER計劃中,NbTi超導材料的大量使用成為必然。


目前的商用NbTi超導合金其實是Nb46.5Ti(質量含量),其臨界溫度Tc為9.6K,在4.2K溫度下的上臨界磁場Hc2為11T。在實際工程中,NbTi超導合金為單相β型固溶體,這種成分的合金具有優異的冷、熱加工性能,可以達到較大的斷面收縮率。並且由於Ti和Nb的原子體積非常相近,所以二者形成的β型固溶體為體心立方結構,其構成了NbTi超導材料的超導相。在時效熱處理的過程中,NbTi超導材料還會析出α-Ti相,這種α相屬於密排六方結構,其構成了NbTi超導材料的非超導相,主要沉積在β相的晶界上並起到有效的釘扎磁通的作用。



圖2:上:超導線材製備工藝——傳統製備工藝流程圖




圖2下:APC NbTi超導體性能進展


目前NbTi/Cu超導線材的製備工藝可以分為兩類:傳統製備工藝和人工釘扎(APC)中心工藝(見圖2)。傳統製備工藝一般包括合金製備、合金棒加工、多芯複合體組合與加工、多芯超導線的熱處理等工藝過程。在傳統的製備工藝過程中,必然包括時效熱處理這一工藝,正是通過這一工藝,傳統的製備工藝製備的NbTi/Cu超導體析出了α-Ti沉澱。由於傳統的製備工藝不能選擇釘扎中心的材料、釘扎中心的體積含量以及釘扎中心在複合體的排布都沒有辦法控制等缺點,於是後來發展了NbTi/Cu超導線材的人工釘扎中心工藝。在APC工藝中,通過人為引入釘扎中心,大大提高了NbTi超導體的臨界電流密度。APC製備工藝主要包括:坯料的組裝、擠壓、拉拔、扭轉以及絕緣處理等工藝流程。由於APC工藝是通過機械加工的方式來形成釘扎中心的,所以,在這一工藝流程中,並沒有包含熱處理的工藝。就目前的技術條件來看,這兩種製備工藝現在都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不過由於傳統工藝的成熟性低成本,商用的NbTi超導體目前主要還是採用傳統的製備工藝進行生產。


對於應用在ITER裝置上的NbTi超導體來說,為了滿足裝置運行安全的需要,大銅比NbTi超導線材的研究是未來的研究趨勢。這是因為,銅比越大,即在NbTi/Cu超導線材的橫截面上的銅的面積越大,超導磁體運行越穩定、越安全。


2.Nb3Sn超導材料


由於NbTi在4.2K溫度下的上臨界磁場只有11T,比較低,不能滿足ITER裝置中高場的要求。所以,在裝置中需要高場的情況下,必須要尋找上臨界磁場更高的超導材料,Nb3Sn在4K溫度下的上臨界磁場可達27T左右,正好滿足ITER裝置在高場下的條件。


Nb3Sn超導體為A15結構的金屬間化合物,其具有高的臨界溫度Tc(18.3K)、在4K溫度下的上臨界磁場為27T,並且有著高的臨界電流密度Jc(106A/cm2),因此,它是製作10T以上超導磁體的最理想的高場超導材料之一。由於Nb3Sn是脆性材料,繞制磁體是通常是先繞制然後再進行熱處理。Nb3Sn超導線材的製備方法主要包括:青銅法、內Sn法以及粉末裝管法(見圖3)。和青銅法相比,內Sn法工藝線材加工中沒有青銅的加工硬化,不需要多次的中間退火,並且Nb3Sn生成所需的Sn源不受限制等優點。因此,通過內錫法製作的Nb3Sn的線材性能最能滿足ITER裝置對於Nb3Sn股線的技術要求。



圖3上:Nb3Sn超導體製備工藝示意




圖3下:內錫法股線微觀照片


RRP內錫法Nb3Sn股線(微觀圖片如圖3右圖所示)是由多個Nb棒和Sn核構成,另外在Nb棒周圍有用於防止過多的Sn向銅基體擴散的Nb阻隔層。Sn核、Nb棒以及Nb棒周圍的Nb阻隔層共同組成了一個單元。每個單元324根Nb棒、一個錫核以及一個Nb阻隔層構成。單根股線是由84個這樣的單元構成。


ITER計劃從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提出開始,到現在,這一計劃已經進入工程試驗階段。經過這麼多年的工程建設,基礎科學探索,人類離商用化核聚變實驗堆的距離正在逐漸縮小;相信在各國科學家的通力合作下,小太陽的夢想終將照進人類的日常生活中!


參考文獻


[1]馮開明.可控核聚變與國際熱核實驗堆(ITER)計劃.中國核電核電研發.第2卷,第3期.2009年9月.


[2]李國清.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及標準化現狀簡介.ITER標準化.2009年第1期.


[3]張一鳴.ITER計劃和核聚變研究的未來.真空與低溫.第12卷第4期.2006年12月.


[4]馬權,唐海平等.NbTi超導線材的研究與發展.材料導報:綜述篇.2010年9月(上).第24卷第9期.


[5]李建峰,張平詳等.磁體用NbTi超導體的研究進展.材料導報:綜述篇.2009年2月(上)第23卷第2期.


[6]唐先德,李春廣等.核聚變用內Sn法Nb3Sn股線的製備與性能.低溫物理學報.2005年11月第27卷第5期.


[7]梁明,張平詳等.磁體用Nb3Sn超導體研究進展.材料導報.2006年12月第20卷第12期。


材料人網電子電工材料學習小組章洋投稿,材料人網編輯整理。

材料人

服務材料科技創新

試劑 · 耗材 · 儀器 · 測試

合作電話:010-82810279

郵箱:kefu@cailiaoren.com

微信號:icailiaoren



相關焦點

  • 前沿|ITER計劃中國超導股線項目全面竣工
    2017年3月13日上午,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國超導股線項目竣工儀式在西安市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辦
  • 中國稀土在超導材料中的應用
    2006年,我國加入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承擔了NbTi線材和Nb3Sn線材的部分生產任務。另外,我國自己建設的核聚變實驗堆、超級質子對撞機、國產化核磁共振設備等同樣需要大量超導線材。但這種超導材料只能在一些高精尖的領域使用,電網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 ITER超導體材料介紹
    ITERITERITER計劃是目前世界上僅次於國際空間站的又一個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
  • 超導材料的顯著特點是什麼?主要應用在哪?
    有人做過實驗,發現超導環中的電流持續了二年半而無顯著衰減。 完全抗磁性。這一現象是1933年德國物理學家邁斯納等人在實驗中發現的, 只要超導材料的溫度低於臨界溫度而進入超導態以後,該超導材料便把磁力線排斥體外,因此其體內的磁感應強度總是零。這種現象稱為「邁斯納效應」。
  • 超導材料王國的探秘之旅
    本著這樣的理念,西部超導屢創佳績,在超導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取得卓越成績。西部超導「超導磁共振成像儀用高性能超導線材」產業化項目獲得2017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打破了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壟斷。 底氣源自實力。「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系目前規模僅次於國際空間站的人類科技合作計劃。
  • 『無阻』話超導(超導材料及其應用)之四
    為了理解單電子隧道效應,先看一下用同一種超導材料製成的隧道結.中間的絕緣層厚度達幾千埃時(1埃=10-10米),即使兩邊的超導材料都處於超導狀態,兩側加很高電壓也觀察不到電流穿過絕緣層.可是當絕緣層厚度減少到幾十埃時,情況就不同了.呈現出單電子隧道的伏安特性曲線.當外加電壓小於Vo時,幾乎測不到隧道電流.一旦電壓加到Vo後,電流會急劇上升,再增大外加電壓,
  • 阿貢實驗室發現新超導材料,其臨界超導溫度是至今為止最高溫度
    阿貢國家實驗室實驗團隊發現新超導材料三氫化鑭,其臨界超導溫度為-23C,是至今為止最高溫度,實驗產生的新材料,可以完美地進行發電,國際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超導-的完美。正如一個銅線的導電性比橡膠管更好,某些種類的材料是在更好成為超導,由兩個主要的屬性中定義的狀態:該材料零電流的電阻,不能由磁場穿透。但是,科學家們目前夠創造超導材料時,他們只能被冷卻到極冷的溫度。由於這種冷卻是昂貴的,它已經很大限制了它們在全球的應用。從X射線的數據使科學家能夠建立該材料的晶體結構的模型。
  • 什麼是稀土超導材料?
    什麼是稀土超導材料?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含有稀土元素的超導材料。超導體是一種抗磁體,低於臨界溫度(Tc)時,其會排斥任何試圖施加於它的磁場,這就是所謂的邁斯納效應。超導材料由於具有零電阻、抗磁性和電子隧道效應,而被人們認為是一種非常有發展潛力的材料。
  • 「人造太陽」獲突破 超導概念受追捧(附股)
    分析人士指出,超導電纜導體再獲突破,二級市場上與核聚變相關的超導電纜導體已出現了集體的上漲;更何況,早在10年前,中國政府就正式參加了iter計劃談判,並成為該計劃合作的成員之一,而根據協議,我國將承擔70%的管裝電纜導體生產量,因而預計與超導電纜導體相關的上市公司寶勝股份(600973)、沃爾核材(002130)、百利電氣(600468)、江蘇神通(002438)將繼續獲得資金青睞。
  • 光電子材料與超導材料,光電子技術應用較廣泛,不局限於信息領域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光電子材料與超導材料的知識。光電子材料與超導材料,光電子技術應用較廣泛,不局限於信息領域,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1960年第一臺實際運行的紅寶石雷射器的出現給人以啟示:總有一天光信號可以代替電信號作為信息交換的公共載體。
  • ...託卡馬克|超導託卡馬克|人造太陽|聚變|east|iter|法國|阿齊莫...
    為了降低線圈消耗的能量,實現穩態運行,託卡馬克採用超導材料來製造線圈,工作在零下269攝氏度的極低溫條件下。同一個裝置裡既要實現極低溫又要實現上億度的高溫,可謂冰火兩重天。與人類發明的其它類型的核聚變裝置相比,目前看來,託卡馬克等離子體的參數最接近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條件,因此最有希望率先實現聚變能的和平利用。問:託卡馬克這種關鍵裝置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
  • 超導材料的重大發現
    1913年他在一篇論文中首次以「超導電性」一詞來表達這現象,把某些物質在冷卻到某一溫度點以下電阻為零的現象稱為超導電性,相應物質稱為超導體。超導現象的發現,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高度重視,並寄予很大期望。但直到1986年以前,已知超導材料的最高臨界溫度只有23.2K,大多數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還要低得多,這樣低的溫度基本上只有液氮才能達到。
  • 西安經開區 西部超導"人造太陽"計劃的"西安元素"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便是在本世紀最雄心勃勃的能源科技合作項目。它仿照太陽發出能量的原理,將為人類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因而,該計劃又被稱為「人造太陽」計劃。2003年2月,中國正式加入了ITER計劃,與歐盟、日本、俄羅斯和美國等世界科技強國一道成為ITER計劃的成員國家之一。  ????恰在這一年,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誕生了。  ????
  • 神奇超導:它催生過眾多諾獎,也影響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1961年,J.E.Kunzler等人利用Nb3Sn超導材料,繞成了能產生接近9T磁場的超導線圈,揭開了超導磁體實際應用的序幕。 發現室溫超導材料一直是科研人員永恆的夢想,因此追尋更高溫度的超導材料是科技界超熱問題之一,超導溫度每提升一點點都使相關科技人員興奮不已,目前德國馬普所的科學家在170GPa的高壓條件下將鑭氫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提高到了250K(零下23.15℃)。如果哪天在室溫下實現了超導並能普遍應用,那是多麼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因為那意味著大量能源得以節約。
  • 2020年全球超導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低溫超導材料佔據...
    這種在低溫條件下物質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被稱為超導現象,轉變溫度稱為臨界溫度(Tc)。而超導材料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具有直流電阻為零和完全抗磁性的材料。目前,已發現有46中元素和幾千種合金、化合物可以成為超導材料。
  • 超導材料取得重大突破,科學家實現室溫下超導
    最近,物理學家在超導領域達成了一個重要的新裡程碑,實現了第一次室溫下電流的無電阻流動,試驗溫度僅為15攝氏度。要知道與之最近的記錄是零下23度實現超導,並意味著超導材料的應用前景向前邁了一大步。在高中我們簡單地接觸過超導的概念,除了廣為人知的零電阻,超導材料還有一個重要性質——邁斯納效應,當一種材料從一般狀態相變至超導態時,會對磁場產生排斥現象,此時把超導材料放在磁鐵上,在一定限度內,超導體可以懸浮在磁體上方。
  • 國際超導材料大會開幕超導研究領先企業引關注
    第12屆國際超導材料與機理大會20日在北京開幕。這是時隔21年後,國際超導研究領域這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學術盛會再度在中國舉辦。超導材料是指具有將其所處環境溫度降到某一低溫下呈現出零電阻以及排斥磁力線的性質的材料,被世界公認為21世界最具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之一。
  • 國際超導材料大會開幕,超導研究領先企業引關注
    第12屆國際超導材料與機理大會20日在北京開幕。這是時隔21年後,國際超導研究領域這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學術盛會再度在中國舉辦。超導材料是指具有將其所處環境溫度降到某一低溫下呈現出零電阻以及排斥磁力線的性質的材料,被世界公認為21世界最具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之一。
  •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
    股東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出讓方")保證向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超導")提供的信息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與信息披露義務人提供的信息一致。
  • 超導材料帶來用電方式革命
    超導材料的應用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高溫超導材料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用電方式,給電力、能源、交通以及其他與電磁有關的科技業帶來革命性的發展。 我國對超導材料的探索以及相關的材料科學基礎性研究方面,一直保持或接近世界前沿。在超導材料研究及其應用領域總體上處於國際先進行列,基本掌握了各種實用化超導材料的製備技術,在多個應用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