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投給Science的稿子到哪一步了嗎?

2021-02-20 中國科學報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隨著中國經濟的進步和科研的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選擇把自己的成果發表在Nature或者Science 上。

Science的投稿狀態是這樣的

1. 投稿後每位作者都會收到一封郵件確認投稿。郵件會有一個連接,可以查看投稿狀態。投稿後的狀態是Submitted。

2. 第二天會變成Editor assigned

3. 不久機會變成 underevaluation,意思是稿子現在編輯手裡。

4. 最晚會在投稿後的兩周進入下一步,大約80%左右的稿件會被拒掉,狀態會變成 rejected。如果送審會變成To review.

5. Science 要求審稿人兩周內回覆審稿意見。Science一般是兩個審稿人。審稿人對這樣的文章也比較感興趣,所以意見回復一般很快,大約2-4周狀態又要變化了。

6. 如果兩位審稿人意見都非常positive,那麼編輯極有可能會選擇接受,但也有拒掉的可能,那麼狀態會變成rejected, 如果接收的話,會先讓每位作者填寫Conflicts of interest 和License agreement。然後狀態會變成Accepted。如果是修改,會變成To revision。

7. 修稿後重新投稿,狀態會變成Fromrevision。

8. 一般隔天后編輯會查看,狀態重新變成underevaluation,同時編輯 會把修改後的稿子 以及回答的問題給審稿人看,但是狀態一直是under evaluation。

9. 兩周內一定會返回意見,決定是否接受,接收了的話, 會變成Accepted,然後是Tocopyediting。


如果你的成果很好的話,編輯會選在第二周先以Science express的形式網上發表,5周左右之後印刷。

此文來自科學網段傳成博客

相關焦點

  • 想要提高解書稿過稿率,你要知道編輯是怎麼想的(副業賺錢必讀)
    寫了10天的解書稿,被拒了,你經歷過嗎?想要提高解書稿過稿率,你要知道編輯是怎麼想的。兵法裡有句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咱們給平臺寫解說稿不是打仗,但如果你能事先了解編輯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想像來,自然你的過搞機率就會上升很多了。今天我重點來分享三個內容1、編輯喜歡什麼樣的作者?
  • 拒絕「一稿多投」能救文學雜誌嗎?
    「一稿多投」則是相對陌生的概念,指的是作者把一篇稿子投給多家雜誌的行為。「一稿多投」之所以要被禁止,是因為它打擊了文學刊物的原創性與首發性,理論上是知錯犯錯。「一稿多投」一旦被發現,作家就面臨身敗名裂的危險。按理說,作家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作品被刊發出來,有一家發了就好,為什麼還要冒那麼大的風險,投那麼多家雜誌呢?
  • science是「科學」,那麼你知道conscience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都知道science有「科學」的意思,那麼conscience是什麼意思呢?憑良心說,你不能叫他一個人付所有的帳!on one's conscienceon one's conscience的意思是「making someone feel guilty for doing or failing to do sth.」
  • 北京新能源汽車排號排到什麼時候排號到哪了你知道嗎?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北京新能源汽車排號排到什麼時候排號到哪了你知道嗎? 北京新能源汽車排號排到什麼時候排號到哪了你知道嗎?  由於今年剛開始數據還未公布,我們就以2019年排號分析一下在需要排到什麼時候。
  • 淮安市委黨校講師劉東傑多篇論文涉一稿多投被舉報
    劉東傑表示,他對自己學術能力不自信,不知道哪個期刊會用自己的稿子,一稿多投主要是「為了稿子能發表」。劉東傑介紹,他目前身份是中共淮安市委黨校的一名講師,到黨校工作已有六七年,他告訴北青報記者,研究生到講師這個階段是不用論文評的,講師要滿5年才可以評下一個職稱,「我成為講師已經3年,大概還有2年才能評下一個職稱」。
  • 發表論文可以一稿多投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一稿多投,顧名思義,就是一篇稿子同時或者先後投給多個期刊社現在期刊社的編輯期普遍很長,而且都是來稿不退,投稿人不知道稿件是否被錄取,什麼時候被錄取,導致投稿人很迷茫。這種情況下,有的人為了更迅速地發表文章就一稿多投,採用這種廣撒網的方式去投稿,想著這麼多期刊社總有一個會錄用。
  • 你知道華為手機怎麼投屏到電視上去嗎?原來華為手機這麼厲害
    手機投屏成為日常生活、辦公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能,而華為手機作為國人的主力機型,投屏到電視上就成為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果你的手機是華為手機,那麼該怎麼投屏到電視上呢?
  • 知網最新政策,不知道這個你可能就學術不端了
    只能說你想的太簡單,在宮鬥劇裡都活不過一集。知網是專業做學術不端的,我們發的論文、專著大部分都是知網收錄的,就連檢測論文都是知網一家獨大的,它要真的想查你學術不端,那不是小case嗎?!分析:新政策出臺了,別搞小聰明,只要你的文章上知網,規規矩矩的寫真實姓名吧,不然你投稿的時候,編輯已上傳文章,系統就會檢測到同一篇署名不同的論文,前面的論文是原創,你的肯定就是假的,抄襲的,甚至是交易得來的。
  • Science Nature告訴你該怎麼辦
    一、關於審稿意見 科研人員內心不變的追求可能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揭示某一個小真理,進行實驗、分析數據、結合證據、引用然後得出結論,最後把自己的研究寫成一個連貫的故事,滿懷期待投投稿。結果期刊給你一封虐心的回覆:rejection!並附上拒絕你的理由。大部分情況下審稿人給出的意見是很合理並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本人就因為審稿人的意見而把工作完善之後發表到了水平更高的期刊上。
  • 中國最複雜的火車線路,228條軌道匯集一起,你知道在哪嗎?
    中國最複雜的火車線路,228條軌道匯集一起,你知道在哪嗎?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技術的提升,交通路線越來越發達,我們日常出行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在所有的交通出行方式中,火車應該算是比較年輕,這樣的一種也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喜歡,但是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在哪裡嗎?
  • 科普| 你知道地球上的水從哪來嗎?
    科普 | 你知道地球上的水從哪來嗎?而有些富含水的小行星降落到地球上成為隕石,也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為0.5%—5%,有的可達10%以上。正因如此,一些科學家認為,正是彗星和小行星等地外天體撞擊地球時,將其中冰封的水資源帶入地球環境中。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8個省份沒有被侵佔,你知道哪幾個省份嗎?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8個省份沒有被侵佔,你知道哪幾個省份嗎?要知道,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廣闊地帶,在地圖的版型上面看,我國可謂是世界第三大國家。也就是這樣一塊好的地域,曾被日本所盯上,對於日本這個國家,科技發達,製造業等多個領域都比較超前。
  • 寫作高手都在用的六種經典文章模型,讀懂了,你什麼稿子都能寫好
    看著有點複雜,我下面一說你就明白了。我們結合各類型文章特點,來解讀一下這六種結構,你看看自己平時用的比較多的是哪幾種?這說明你的大腦思維方式跟這些結構非常接近。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上乾貨。1. 範疇結構所謂範疇結構,就是在同一個範疇討論問題。比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三個國家:美國、中國和英國。
  • 「一稿多投」往事
    □楊諤  近日在《書法導報》讀到萬永軍回憶著名篆刻家查仲林先生的文章——《真情感天地》,文前有一張查先生的照片:微胖,頭髮有些凌亂,神情略顯疲憊。查先生的形象終於與我腦海中感念了30年的名字完成了對接。
  • 你知道have a ball是什麼意思嗎?
    3、He sent over a high ball.他投了一個高球。這句話中ball的意思是踢出或擊出、投出的一球。其次,我們看一下ball做動詞的用法。1、 My hands were balled into fists.我把雙手攥成拳頭。
  • 你知道你的星座與哪個星座最像嗎?關鍵區別又在哪?
    你知道你的星座與哪個星座最像嗎?關鍵區別又在哪?白羊座與射手座:同樣熱情,但內心的真實看法不同與這兩個星座相處過的人都知道,她們給人的印象都十分樂觀,在與她們玩的時候,無論是出主意還是回應別人提出的意見,她們都非常積極,不會出現你問她問題她理都不理你的情況。另外,她們也都是很好的組織者,策劃活動她們總能提出不錯的建議。與她們相處,總能有開心愉悅的心情。
  • 自動駕駛計程車:發展到了哪一步?
    Robotaxis(自動駕駛計程車)一直在不斷進步,它到底發展到哪一步了?ibVednc我注意到最近在美國發布的兩條非常重要的消息。Waymo公司透露,從上周開始,幾乎所有在鳳凰城地區行駛的Robotaxi都將撤掉安全駕駛員。
  • 辛苦寫的論文居然投錯期刊!6大秘訣教你尋找真實期刊投稿方式
    但是你會發現其中有些信息並不是完全可靠,一是信息過時,二是摻雜了錯誤信息。根據經驗,通過常用的搜尋引擎尋找到的期刊網站或者投稿郵箱經常會出現被誤導的情況。老師一般會和各種期刊有不少的聯繫,如果他們願意跟你分享那就不錯,當然前提是你導師願意,如果導師是一句「你自己去找吧」完事兒,這樣就得靠你自己了。3、 到學校圖書館尋找準備投稿期刊的最新一期,期刊的的投稿方式都會在「徵稿啟事」裡清楚地說明如何投稿和稿件的規範要求;一些期刊還會在每一期的封二、封三或封底都會刊載相關投稿信息和編輯部聯繫方式。
  • 新冠疫苗的研發到哪一步了?
    就算知道了免疫系統的不同,那又有什麼用呢?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明確一個概念: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反應是不一樣的。了解差異之後,科學家才有可能知道,要如何把重症患者的免疫細胞恢復成輕症患者的免疫細胞;也才有可能知道如何更好地、更早期地避免病情向重症發展。試舉一例。
  • 最新成果進行到哪一步了?
    最新成果進行到哪一步了?我們知道,不管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皆因胰腺受損,進而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導致的 高血糖。在高血糖的長期影響下,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等。有些糖友積極管理血糖,後期擺脫藥物,但數量是極少極少而且要保持好飲食和運動規律,這其實還談不上是「治癒」。所以治癒糖尿病,我們或許還需要時間去研究、去等待!最新成果進行到哪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