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移居火星,怎樣抵禦輻射?突破思維定勢,一起看看瘋狂的想法

2020-08-20 科技修仙賽博豬

由於非常稀薄的大氣層,並且缺少磁場,火星正不斷地受到太空輻射的轟炸。因此想要在火星表面活動,我們必須要抵禦這些輻射。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火星沒有磁場?

為什麼它有大氣,但卻很稀薄?

火星磁場是指主要來自於表面磁化的地殼,引起地殼磁化的&34;僅存在於火星形成早期。科學家認為火星在失去磁場之前,可能就像地球一樣,擁有海洋,大氣甚至有可能有生命。但無論怎麼說,大約在42億年前,其核心快速冷卻,&34;逐漸停止。結果是在接下來的5億年中,火星大氣緩慢地被太陽風颳走了。

在失去磁場和大氣之後,火星表面暴露在外,其輻射水平要比地球高得多。除了暴露於宇宙射線和太陽風之中,火星偶爾還受到太陽耀斑產生的強烈輻射。我們在地球不用擔心輻射,是由於磁場和大氣層,可以有效吸收有害輻射,同時為我們提供熱量。地球的大氣層和磁場有助於減免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對你造成的傷害,但是在火星上沒有那個防護罩,將接收來自太陽和太空的全部輻射。

太強的輻射,與周圍逐漸消失的大氣,使得火星無法提供大多數生命賴以生存的事物。火星的大氣超過95%的二氧化碳,雖然許多東西可以依靠二氧化碳生存,但太多的話,就像在地球上太多的氧氣會殺死我們一樣。

回到輻射,美國宇航局2001年的奧德賽火星探測器配備了一種稱為&34;或&34;,旨在測量火星表面的輻射。在大約18個月中,奧德賽火星探測器探測到的輻射水平,是太空人在國際空間上所承受輻射的2.5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上所承受輻射約每一天22毫拉,相當於每年8000毫拉)。太空飛行器還檢測到兩次太陽質子事件,其輻射水平最高可達每天2000毫拉,而人類平均每年僅暴露於0.62拉德的輻射中。長期暴露於火星輻射,可能會導致各種健康疾病,像癌症,基因損傷甚至死亡。


那我們該如何將輻射降低至安全水平?

要使我們免受輻射,首選當然是太空衣和其他防輻射運載裝置。如果真的能到達火星,直接在火星地下建立基地,能天然的隔離這些輻射。但現在要跳出這些條條框框的思考,盡力做到我們所能做到的極限。當然這些想法只是可能會起作用。

回想一下火星磁場消失的原因,是火星核心的&34;喪失所致。有些人認為我們可以使&34;重新開始,從而使磁場恢復活力,也就是恢復火星的磁場,這意味著要融化火星的部分外殼。關於如何完成這項工作,可以使用熱核彈頭,在火星表面下爆炸使火星外殼融化。而日本人則建議建造可以放置在火星周圍的人造磁場,以保護我們免受輻射。一旦成功,便可以製造我們可以控制的火星磁場。這不僅可以使我們免於輻射,從長遠來看還可能幫助到地球。

當然,通過對火星核心的進一步測試,磁場最終會以自然的方式返回火星,但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等待它返回。即使磁場回來了,也無法保證他像我們所需要的那樣堅固。無論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問題都會存在。如果我們希望在火星上生存,我們需要一種方法來保護我們免受猛烈的輻射,從太陽和太空降落到星球上。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要實施哪一個?

以現在人類文明的能力,毫無疑問,在地下挖洞足以完成屏蔽輻射的任務,但隨著文明的壯大,毫無疑問我們的技術會更加高級。那麼你是否可以想像當我們到達火星,會建造出什麼呢?

相關焦點

  • 以拼多多為例,看思維定勢的影響及破解方式
    我身邊的朋友抱有此想法的也非常多,大家認為它的發展前景並不太好。但之後的發展卻大大的打了我的臉,以及身邊很多人的臉。拼多多不僅做起來了,而且做得很大,成為了電商三巨頭之一。我意識到我在這個事情上遭遇了思維定勢,簡單的拿我之前的經歷和知識來套當下的東西。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人類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
  • 人類瘋狂計劃——為火星安裝大氣層!
    人類瘋狂計劃——為火星安裝大氣層!月球和火星一直是人類探索的重要天體,美國更是對火星情有獨鍾,水手號、海盜號、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和好奇號等前後近30多搜探測器,可見美國對火星探測的信心以及決心。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宜居火星?在火星周圍安裝一個巨大的人工磁場,恢復它的大氣層,就能成為另一顆地球。這不是某位科學家瘋狂的想法,而是擁有最高航天權威的美國宇航局NASA提出的瘋狂計劃。你知道嗎?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美國宇航局就曾宣布,準備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向火星運送第一批人類。而火星移民這個議題,也早早就提上日程,並時不時因為各種專業人士拋出的新腦洞一次次引起熱議。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關於火星移民,都有哪些有趣的腦洞吧。
  • 人類若要移居火星,可能得在洞穴下生存
    為了在火星上建立基地,未來定居者可能將被迫在極端惡劣的條件和宇宙輻射的衝擊下生存,為了解決這項嚴重的問題,大家可能最終會選擇躲在地下,一個被稱為熔巖管的洞穴的地方。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與帕多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對火星與月球數十億年前形成的地下穴洞展開了分析,這些穴洞可以屏蔽宇宙輻射,並且這些熔巖管的體積可達地球上的1000倍。
  • 身邊的心理學:人們是怎樣受定勢效應影響的
    定勢效應,通俗地說,用習慣想法去看待事物,去看待人。定勢效應是指有準備的心理狀態能影響後繼活動的趨向、程度以及方式,即人們在認識事物時,有時受某種固定思維影響去分析和判斷事物。它的關鍵就是在「定勢」二個字上,即將認識事物的思維定勢在某個方面。比如,有一個腦筋急轉彎題:一個啞巴去商店買牙刷,他做了一個刷牙的動作,售貨員就買了一個牙刷給他,請問,一個盲人要買太陽鏡,他需要做什麼動作?大部分人都會做回答:做一個戴眼鏡的動作。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或許需要100年,才能成功改造火星
    ,同時對太陽系外的行星進行探索,這是因為這些星球距離地球較近,想要移居星球也會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火星和地球十分的相似,不僅同處宜居帶,更重要的是火星距離地球相當的近!,以人類脆弱的身板,是不可能抵抗這些傷害的,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最近一直在說著要保護地球大氣層,雖說火星具有大氣層,但是它的大氣比較稀薄,僅僅只有地球的1%,但是僅僅只是這微小的1%也給人們一些的希望。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但要在上面改造重建,或許需要一百年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但要在上面改造重建,或許需要一百年這個美麗的地球,已經在這個宇宙中,存在有四十六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時間中,這個地球很多生物,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歷程。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出現後就成為了這個地球上的「霸主」,還統治了這個地球1.6億年之久。
  • 破除思維定勢路徑依賴 創新思維和辦法 成都五方面發力抓經濟
    破除思維定勢路徑依賴 創新思維和辦法 成都五方面發力抓經濟     本報訊(記者 張彧希 冉倩婷)突破思維定勢、克服路徑依賴,以創新的思維和辦法抓好各項經濟工作。
  • 如果移居火星,你覺得什麼樣的房子合適,來看看5000年前的答案
    對於火星的研究,人類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展,人們渴望了解宇宙,探索世界的奧秘,在許多影視作品已經科幻小說中經常有火星的身影,移居火星也成為當然科研的熱點。以更加貼近生活的語言向大家傳播了移居火星的相關知識,讓我們對於當今世界上的超前科技話題,有所了解。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在西瓜視頻裡是挺有知名度的,他通過樸實通俗的語言,向觀看視頻的人普及當今世界上的先進科學技術,分享自己的獨特見解,讓觀看者的知識儲備庫再豐富一點,再豐富一點,真是相當厲害了。
  • 與水熊蟲「合體」 人類就能抵禦太空輻射?
    「人蟲結合」不靠譜且涉倫理問題梅森團隊打算在上述研究結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他表示,未來可將水熊蟲的DNA和人類細胞結合,幫助太空人長時間抵禦太空輻射的侵襲。趣味科學網在報導中指出,研究顯示,太空人太空旅行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是輻射暴露。
  • 人類將移居火星,在改造火星計劃中,它們被定為火星首批「居民」
    人類經過百年探索,最終選定火星為移居目標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古人就有移居外星球的想法,但局於科技的限制,只是想想而已,並沒有付出行動。不過呢,這種想法在近百年間得到了一些研究人員的大力支持,他們將宇宙飛船、太空梭發射上天,希望太空人和外星探測器能夠找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星球」。
  • 杜家毫:大力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原標題:大力破除思維定勢、 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如何認識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首先要在思想理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進行一次大的創新和調整,堅決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以思想理念的新變化、工作思路的新拓展、發展路徑的新突破,努力在創新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破除思維定勢,必須繼續解放思想。
  • 探測火星 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瘋狂馬斯克:是改造火星還是星際大戰?
    有人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就是說很多天才,都會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 火星,距離地球大約40億公裡,在人類的視覺上,它呈現暗紅色,古代西方稱之為馬爾斯,在古代中國則被稱為熒惑。
  • 100萬人或實現移居,全民移居要成真?
    天問1號的發射標誌著我國也開始了向火星進軍的計劃,說起對火星移居最感興趣的莫過於馬斯克了。馬斯克曾經聲稱要在10年內建造1000艘宇宙飛船,將100萬人送到火星,這真的能實現嗎?火星的大氣層比較稀薄,而且常年颳風乾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置身到火星上的時候,沒過多長時間就有一場沙塵暴降臨到了自己附近,這確實無法生活。但人類始終未放棄火星,還是看到了它可供改造的條件。馬斯克曾經就提出過設想,把火星的南北極用原子彈炸掉,大量的冰川融化,將會改善氣候,改變大氣成分。這樣的想法聽起來很美好,但真要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的,畢竟原子彈的核輻射威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資料圖: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能移居火星嗎?
    雖然人類踏上火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此次火星車著陸點的成功選址,為後續人類登陸火星、移民火星奠定了基礎。  2011年,「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拍到日偏食,發現古河床遺蹟,取得火星有水的有力證據,測定了火星年齡,發現火星有機物……越來越多的探測證據證明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有朝一日,火星將會適合生命的繁衍。人類移居火星,絕對沒問題。  反對派:火星生態環境十分複雜,根本不適合人類移居  火星大氣稀薄,只有地球的1%,主要由二氧化碳、氮氣、氬氣、微量的氧氣和水汽組成。
  • 移居只是時間問題,並非「天方夜譚」
    火星存在生命,會在什麼地方?從如今的情況來說,火星表面基本可以肯定是不存在生命的,因為由於輻射和極端溫度,火星表面被認為不適合居住。雖然火星的表面如今沒有了,但是只可能是縮小了該星球上的可居住空間,來自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空間科學中心的Dimitra Atri 認為,火星所承受的強烈輻射可能會產生一種 「化學不平衡」,生物可以為仍躲在地表下的生物提供能量。所以這就是他們認為火星地下如今可能仍然具有生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