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成功的張先生,雖然從年輕時就得知自己有B型肝炎,卻從來沒有追蹤檢查,50歲這年,他首次安排了全身健康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進一步檢查竟已是肝癌第四期。
48歲的李小姐也是從年輕就知道自己有B肝,因此每年都會到診所抽血追蹤,這些年來她的GOT(AST)、GPT(ALT)等肝指數一直忽高忽低,去年底卻降到正常值。她原以為自己的肝功能變好了,卻在今年進行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肝臟出現腫瘤,進一步切片檢查後,確認罹患肝癌。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因為它沒有神經,不會透過疼痛發出警訊。很多人一旦檢查出肝臟有問題時,常常已是肝癌末期,所以對於肝臟這個器官,我們要格外小心,如果曾經患有B肝、C肝、酒精性肝炎者,每年都要詳細檢查肝功能,積極保持肝臟的健康,以免演變成肝硬化和肝癌。
一般最常做的肝功能檢查就是大家所熟知的GOT(AST)、GPT(ALT)肝指數?。
GOT(AST,血清麩草酸轉氨酶)和GPT(ALT,血清麩丙酮酸轉氨酶),是肝細胞壞死時所釋放的兩種酵素,當肝細胞壞死越多,GOT(AST)與GPT(ALT)就會越高。一般的檢測標準認為GOT(AST)、GPT(ALT)要<40,因此,只要GOT(AST)、GPT(ALT)一降下來,很多人就以為狀況好轉了,有這樣的想法是很危險的。因為,肝指數下降,除了可能是肝細胞修復後的結果,也可能是肝細胞已壞死到差不多的警訊!因為肝臟如果壞透了,也就沒有肝細胞能繼續破裂來釋放GOT(AST)與GPT(ALT),指數當然會下降。所以長期肝臟發炎的人,在GOT(AST)和GPT(ALT)突然降低時要小心,此時必須參考其它判斷,如:AFP、GGT以及腹部超音波。
GOT(AST)和GPT(ALT)下降,可能是肝臟已壞死!
在美國就曾經有過一個真實案例:王小姐一直都有B肝的問題,肝指數居高不下,她購買朋友推薦的保肝營養品,吃了2個月以後,GOT(AST)和GPT(ALT)都有明顯下降,只有AFP上升。她的營養師聽到肝指數下降,很高興地告訴她,這表示肝臟正在逐漸恢復。事實上,GOT(AST)和GPT(ALT)下降而AFP上升,不僅代表肝臟可能已大部分壞死,還可能是肝癌的徵兆。還好她及時告訴自然醫學醫師這個消息,我們才能趕緊幫她診斷,並及時的正確治療。
AFP(α-fetal protein,中文名為α-胎兒球蛋白)是細胞快速分裂時所釋放的一種蛋白,正常細胞比較不會分泌,只有胎兒細胞和癌症細胞才會如此快速分裂,且大量分泌,也因此AFP也可作為肝癌、肝臟發炎或其他癌症的一種指標。
常見的五種肝病類型
患B型肝炎的人很多,因此一提到肝病,大多數人都會想到B肝。事實上,常見的肝炎不止B肝一種,光從致病因素就可分為5大類型:
1:病毒
因病毒攻擊肝臟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如A型、B型、C型肝炎等。
2:酒精
酒精會傷害肝臟,若喝太多就會造成酒精性肝炎。
3:自體免疫
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肝臟,這種肝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近年來發生率有逐漸攀升的跡象。
4:藥物
是藥三分毒,大部分的西藥,甚至有些中藥都有肝腎毒性。當然,這種毒並不像戴奧辛或多氯聯苯那麼嚴重,但長期服用仍會造成肝腎功能受損。
5:脂肪肝
顧名思義就是脂肪囤積在肝臟裡,造成肝臟發炎,嚴重時會演變成肝硬化;不過,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