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2H,幫助你梳理B端產品業務流程

2020-12-0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作者根據自身經驗總結了個人的業務流程設計方法分享給大家做參考,主要面向剛步入這個領域的產品經理。enjoy~

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產品的業務流程的設計,業務流程往往是多用戶、多角色、甚至是多企業協作最終完成最終目標。

例如:

To C電商產品設計過程中:主業務流程是:商家發布商品 → 用戶選擇商品 → 用戶購買商品 → 商家處理訂單 → 物流配送運單 → 用戶接收貨品。在這個主線業務流程中由商家、用戶、支付公司、快遞公司三方協作完成最終用戶在線上購買到商品的最終目標。

To B交易類產品設計過程中同樣存在相關的業務流程:買家發布信息 → 賣家對接信息 → 雙方籤署合同 → 買家支付貨款 → 賣家履約交付。因此在這裡個人憑藉經驗總結了個人的業務流程設計方法分享給大家做參考,主要面向剛步入這個領域的產品經理,老司機請自動忽略。

整個設計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梳理業務流程:主要運用5W2H的方法獲取到現實場景中的實際情況,即使沒有現實場景可以參考,也要進行梳理,不能忽略。切分階段目標:在主要業務流程中切分各個角色任務在業務流程中的主要業務階段目標及子業務目標。並可以此作為切分頁面的主要依據。細摳目標要素:仔細獲取不同的用戶完成不同的子目標所需要獲取關鍵要素,並對要素進行分類、分級。用戶頁面設計:基於以上分析設計用戶頁面,不包括網站整體架構設計。僅包括頁面流程、頁面布局、互動設計、文案設計等。目標用戶測試:將設計好的頁面帶入原場景中進行測試,有能力的邀請目標用戶並運用輔助工具幫助獲取測試結果,加以調整。

這裡我重點描述前面三點梳理的過程,細節設計的第四點和測試驗證的第五點不在此累述。

一、梳理業務流程

梳理業務流程是一個挺複雜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是以實際的業務場景為基礎獲取業務信息,然後抽象出一個以參與對象為節點的業務流程。此流程應當包括5W2H內容:Who、What、Why、Where、When、How to、How much,最終可以通過泳道圖等工具一目了然的展現方式展現出來。

1. Who:用戶,整個業務流程中所有涉及到的相關方

需要提醒的有如下幾點:

不單有客戶、商家、可能還會涉及到平臺側的服務人員,如:店小二、撮合員等。針對B類產品客戶、商家可能不僅僅是單一角色,可能還會涉及到多個角色,如:業務員、內勤人員、財務人員,在不同階段參與人和參與度都不同。可能會涉及到產品定位以外的人員,比如行政管理人員等。早期可不做深入挖掘,但也需要收集,了解其參與的作用。

2. What:目標,即用戶需要完成哪些事兒

這可作為後期拆分頁面的依據。

針對2C電商類產品,比如:發布商品、選擇商品、購買商品、處理訂單、配送貨品、接收貨品等。針對2B類產品,比如:發布需求、對接需求、籤署合同、支付貨款、履約交付等。

當然,這些都是用戶在業務進行到一定的階段需要完成的一些相對大一點的階段性的目標。這些目標在後續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細分處理拆解子目標,作為後期切分頁面的依據。

3. Why:原因,了解用戶為什麼需要完成目標

這涉及到設計的流程及頁面是否可以進行優化和調整,是否可以從流程上進行節點刪除。梳理業務流程不是簡單的照搬,需要分析現有實際場景中各節點的必要性,現有流程是否可以進行優化或者調整,知道原因能夠有效的幫你判斷。

例如:訂單生成後的調整價格,其源頭在於用戶與商家間的議價行為。如果是一口價流程中,則可以省去此節點。而且,為什麼比是什麼更重要,僅關注是什麼的問題,這是舍本就末。

4. Where:地點,主要說明用戶會在什麼地點完成目標

地點影響到,你提供給用戶完成目標的入口,如:訂單處理人員的辦公地點多在辦公室內,工作環境多數對著PC端,如果僅提供移動端頁面就是不符合場景的。倉庫管理人員往往需要盤貨,倉庫內很可能不能攜帶手機,也不會坐在PC前,因此其往往提供的是專業的智能終端,如:POS機、碼槍等。

5. When:時間,主要說明用戶會在什麼時間完成目標

時間影響到你提供給用戶完成目標的互動設計內容等,如:工作時間,用戶完成目標可能由於本職工作,需要信息儘可能的詳細,甚至對於信息的真實性來源等都有所考慮。但如果是業餘時間,則用戶可能沒有意願完成細緻工作,簡單的移交或者擱置、審批等則是更好的選擇。另外在視覺設計環節,夜晚使用的頁面設計和白天使用的頁面設計是不同的,例如微博的夜間模式。

6. How to:如何完成目標

這個過程真正體現了當前場景下用戶是如何操作、處理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環節需要特別在意用戶習慣,需要深刻挖掘用戶習慣。在後續的設計中最好是要能夠契合用戶習慣或者能夠細微調整它,若無政策要求(行業、企業強制命令),最好不要做大的改變。

例如:很多企業門店的營業員操作工作用電腦的時候,切換信息輸入框是通過Tab鍵來操作的,並且一直的習慣是自上而下,從左往右。但是新設計頁面在右邊有很大的滑鼠操作按鈕,並且進入頁面就焦點設置為此處,這樣就會改變他們的操作習慣,讓用戶覺得不適應。同樣,財務人員輸入數字通常使用小鍵盤,如果為了防止出錯,互動設計改為滑鼠點擊數字,也會讓用戶覺得非常的不適應。

7. How much:完成其目標所需要花費的成本代價

這點是可以打動用戶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如果可以把收費升級為免費,把貨真價實變成物超所值,或者在等價值的基礎上給用戶更多的體驗,這將是產品的殺手鐧。

以上是梳理業務流程需要提搞清楚的相關內容,獲取這些信息的方法可以通過:現場調研、用戶訪談、場景觀察等方法獲悉。獲悉後,將相關內容分類梳理歸集成以上幾點內容,可以通過【場景列表】+【泳道圖】表現出來。(以下案例內容純屬虛構,請勿當真)

場景列表:

(右擊,在新標籤頁中打開即可查看大圖)

泳道圖:

需要提醒一點:傳統業務需求梳理通常會畫一張業務流程圖,業務流程圖的重點展現業務流程,缺點是往往缺少用戶。如下圖(摘自百度):

因此,結合【泳道圖】+【業務流程圖】更清晰明了。

二、切分子目標

在業務梳理的過程中,我們會獲取到用戶在不同階段的業務目標,這些都是以推進業務完成為目的階段性業務目標,但是在用戶實際完成這些目標的時候還可以拆分成為更小維度的子目標。如:用戶的目標是找到合適的商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拆分成為查找商品分類,瀏覽商品列表,瀏覽單個商品多個子目標。

另外切分子目標的好處在於:

可以依據階段性目標和子目標拆分頁面,可以初步判斷單一頁面完成一個子目標為宜。拆分大小目標可以輔助後續第三步驟細摳頁面排版及目標要素。拆分大小目標可以為用戶測試準備。

切分頁面可以遵循以下幾個規律給大家參考:

同一業務流程中,不同的用戶完成的階段性目標,一定拆分成為不同的頁面。同一業務流程中,同一用戶完成的一個階段性目標,需要拆分成為單一的頁面。 例如用戶選擇商品和用戶購買商品這兩個都是階段性目標,拆分成兩個頁面。同一業務流程中,同一階段性目標的不同子目標,可以拆分成不同的頁面,也可以合併成一個頁面。例如:訂單處理人員處理訂單,如果首先需要了解有多少訂單需要處理,則就需要單獨頁面;然後處理單挑訂單可以單獨訂單處理頁面。但是場景如果切換成為客服人員處理訂單問題,則可以通過在一個頁面中錄入訂單號直接查詢訂單,就不需要拆分頁面。

三、細摳目標要素

當場景通過階段目標及子目標切分後,就進入頁面設計階段:

首先,基於用戶使用場景,梳理完成頁面指定目標(可以階段目標也可以是子目標)實現的頁面流程,標記操作點。例如,訂單管理人員稽核審核訂單信息是否正確,流程圖如下:

因此完成這個目標需要拆解成為如下幾個操作點:查詢未稽核訂單、查詢單個訂單、填寫備註、轉客服處理、轉倉庫發貨。

其次,基於頁面流程對信息進行過濾。信息過濾原則如下:

保留必須信息:保留在頁面操作過程中必須的信息,如:訂單時間、訂單編號、訂單類型等。隱藏可要可不要的信息:部分信息在特殊場景下影響用戶判斷,需要展現,常規場景下不需要展現,就要進行隱藏,用戶按需點開展現。如:訂單是出問題的歷史訂單,這裡只需要標記,如果有需要疑問可以點開查詢歷史更新記錄。刪除不必要的信息:不必要的信息對於當前用戶決策不起作用,堆砌在頁面上可能會影響用戶處理效率,直接刪除。但是要提醒的是,不必要的信

信息是相對的,例如買家信息,在篩選未處理稽核訂單時,是無效信息,直接刪除不用展現;在單訂單稽核處理操作時,其就是重要信息,應重點展現。

最後,對於保留展現的信息內容進行分類,按照信息的相關性進行分類,方法可以使用卡片法。

四、用戶頁面設計(本文不累述)

基於以上分析設計用戶頁面,不包括網站整體架構設計。僅包括頁面流程、頁面布局、互動設計、文案設計等。

五、目標用戶測試(本文不累述)

目標用戶測試是原型設計完畢之後,有效修正設計的重要手段。面對ToB類的產品,最好一定邀請實際的使用用戶基於設計的原型進行用戶測試。目標

用戶測試有以下幾個好處:避免浪費:利用原型進行用戶測試可以能夠在較早期發現設計的缺陷進行優化,避免浪費視覺及研發資源。專家評審:ToB類產品用戶,相對於其需要完成工作,多數都是專家級用戶,獲取專家評審意見有助於產品更切近用戶習慣。構建預期:ToB類產品用戶測試可以給目標用戶構建用戶的預期,便於後期推廣使用。擬定培訓手段:ToB類產品用戶測試時可以在早期提供給設計團隊用戶反饋情況,便於後期制定用戶使用培訓手段,以及提前構建問題庫。

綜合以上五步,主要是業務流程梳理、設計、驗證的過程,不涉及到產品功能體系結構的搭建及後續設計研發內容,純屬個人方法總結,提供給大家做做參考,歡迎交流。

本文由 @爬網口水蟲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B端產品設計3大流程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
    本文介紹了B端產品設計的三個流程圖: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與大家分享!B端產品往往涉及複雜的業務關係和場景,線下業務一般會涉及到採購、銷售、物流、財務、人力、倉管等多個不同的部門和角色。如何用產品支撐B端業務落地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要求產品經理既要有對宏觀的把控能力,又要有對細節的專注力。
  • B端產品如何進行業務全場景的需求梳理?
    方便溝通比如:在產品設計完成,進入開發後,可能會遇到技術問你為什麼要開發這個功能,可不可以把幾個功能合併成一個功能等等問題。如果你不能回到業務場景,回到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不能從用戶使用場景的角度來回答、溝通問題,那麼很多時候會造成溝通的不順暢,以及產品推進受阻的現象。2.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2、業務形態 B端:業務場景複雜:角色多對應的業務場景多,流程差異大: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客戶,需要不同的專業解決方案。 C端:業務場景、邏輯簡單、流程相對標準化:用戶群體比較固定,場景相對簡單,產品要求簡單,流程要求相對統一標準化。
  • 談談B端業務系統的首頁設計
    編輯導語:作為B端業務系統的產品經理,經常收到各類聚焦於具體功能點的業務需求,卻鮮有針對首頁的優化需求;但是當我們滿足了各類業務需求後,用戶仍會吐槽系統難用,老闆也認為對業務提效沒作用;本文是作者關於B端系統的設計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乾貨分享|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
    編輯導語: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靠指標進行判斷,在B端產品中也是如此,指標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和推理,特別是對平臺和業務進行分析時可以用到;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編輯導讀:近些年,B端產品成為行業的「香饃饃」,市場潛力巨大。很多B端產品經理都在討論,如何在B端產品的建設中,融入C端產品設計的思維和方法。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本篇文章,我們來討論一個近兩年,尤其是今年,在B端產品經理圈子中經常被提及的話題。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功能服務C端產品更多的是圍繞一個核心功能去設計,比如聽歌、看書、玩遊戲,在此之外還會有一些輔助功能,比如評論、打賞、分享。有的C端產品還有一些增值功能吸引用戶消費,比如VIP會員卡、專家付費服務等等。B端產品更多的是用一套流程或者多項功能,去完成用戶的一個工作目標。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我們做一款C端產品或者做某個功能之前,會先進行市場/競品的調研,通過調研來了解市場容量、行業情況、競品情況;但是B端產品與C端產品不同,由於B端產品的定製化、專業性,我們很難深入了。另外針對細分領域(例如:無紙化辦公、某某智慧城市管理後臺)資料很難獲取到,就算能獲取到也是一些非常官方的簡單介紹性的東西,對於自己競品分析本身無實質性幫助;標準化產品比較低:B端產品早期都是為某一類行業客戶定製化開發的,所以行業客戶特徵影響比較大, 組織特徵、商業模式、地域特徵等影響,都是沒有辦法標準化的;分析競品,需要行業內知識,需要充分理解B端產品所在的行業情況
  • B端運營:產品商業化過程中,運營要做什麼?
    近幾年隨著企業服務的發展,越來越多同學投身B端運營工作。作者從事B端運營崗位5年,經歷了新產品/成熟產品/廢棄產品線存量維護的多個階段。本文想從一個產品誕生至成熟,以產品發展進度軸的方式,介紹B端運營相關的工作。
  • C端產品與B端產品 到底有什麼異同
    但對於B端用戶,這樣真的好麼?上文也提到過B端產品的目標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增加額外的流程,所以商旅接入的時候,我們的要求是直接查服返回立減後的價格,不要領券。對C端產品來說,它可以這樣設計產品路徑。但如果B端產品也這樣設計產品路徑,行不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B端產品業務與邏輯極其複雜,最重要是架構的搭建。如果按照這樣的演變路徑,每一輪產品基本上都要推翻上一輪的產品以及設計,這在B端的產品裡面是不可接受的。
  • 對比C端產品,B端產品如何做需求分析?
    B端產品種類繁多,大體分為對外標準型產品(如釘釘、標準雲服務、身份認證接口服務等)和半(全)定製化開發型產品(如ERP、CRM、進銷存等協助企業進行人、財、物管理的系統),兩者從工作流程、產品設計方面有較大差異,為避免歧義,
  • 關於B端狀態流轉的思考
    編輯導讀:本文作者從狀態的定義出發,結合案例對狀態的作用進行了解讀,並詳細梳理了狀態流轉設計的方法和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與大家分享,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加深你對狀態流轉這一步驟的認識。最近接到了這樣的需求:我們的業務後臺是供業務方創建和維護業務內容的。業務方在創建、變更、完成和中止業務時,需要對不同的業務進展進行變更,由部門主管和其他部門人員協同進行審批。
  • B端的靈活用研方法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針對B端產品,它的用戶調研需要結合什麼特色進行呢?其中又有什麼步驟與注意事項呢?本文將為你揭曉。以下是自己做B端產品經驗的一些看法和總結,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話不多說,請您過目,多多指教哦~~^_^1. B端產品的特點1.1 產品分類公司管理服務,常見的HR系統、OA系統。公司業務運營服務,包括供應鏈系統、ERP系統、財務系統、運輸系統、生產系統等各種業務處理系統。
  • B端C化也許是產品設計的新風向
    編輯導讀:C端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流量紅利幾乎已經見頂,不少企業將目光轉向了B端行業。儘管B端產品未來可期,但是初次接觸B端的產品經理還是一頭霧水,更有觀望者遲遲不能下定決心。而作為產品設計師來說,B端產品設計大有可為。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 產品新人必須掌握的業務分析思維方法論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產品新人在進行業務分析時有必須掌握的思維方法論;本文主要講述解析業務問題的方法論,同時演示運用此方法論來解析「如何提升學生對食堂的滿意程度?」這一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解析業務問題的主要步驟流程梳理,尋找漏鬥和閉環;各模塊分析:明確理想態、梳理影響理想態的因素是什麼?
  • 業務流程管理的未來如何?聊聊BPM與RPA融合發展的四種跡象
    平時我們所說的BPM多是指BPMS,它是針對流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統,特點是注重流程驅動為核心,實現端到端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總結起來,BPM有四大特點:流程導向,強大的集成能力,端到端連接,效率提升。BPM可以有效幫助企業以流程為切入點,梳理企業業務,減少冗餘,從而減少業務實現時間,從內部管理角度實現降本增效。
  • 2020年,關於B端產品的一些思考
    編輯導讀:B端是近幾年的風口行業,各大企業和巨頭紛紛入場,希望能挖掘出市場的最大價值。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梳理總結了自己在B端產品上的一些思考,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啟發。2020年是我來到創業公司的第一年,一切都是新的,新業務、新市場、新產品。這一年忙忙碌碌,做項目、定產品,沒太多時間思考。
  • C端個人徵信APP產品評析
    個人徵信產品分為B端和C端兩大類。B端主要是標準API及多樣化的定製產品,而C端則是通過APP等產品載體提供服務,今天我們僅探討後者。二、個人徵信產品現狀個人徵信產品分為B端和C端兩大類。B端主要是標準API及多樣化的定製產品,而C端則是通過APP等產品載體提供服務,今天我們僅探討後者。不久前,百行徵信正式對外發布了面向C端的產品「百行徵信APP」,華為應用市場顯示最新版本號V1.0.2,且已有5萬+下載量。
  • 微信不能承受之痛:B端即時通訊產品設計
    而把「指令」當作「消息」來發送則會導致業務混亂甚至發生危險。2. 微信的定位微信作為一款定位在C端的、擁有11.51億用戶量級(2019年Q3數據)的熟人社交類聊天工具,用戶數無疑事關生死。在用戶體驗設計上基於「生活場景」並迎合大多數用戶的需求,無疑是微信產品設計的重中之重。
  • B端APP產品的端內運營:資源位、PUSH
    導語:就B端APP產品的產品運營崗來講,APP端內運營主要包括資源位與PUSH的常規運營。本文作者主要從這兩方面入手,對主要展現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梳理說明,並分享了自己的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彈屏展示形式:一般為海報形式,與閃屏|開機屏有所不同,並非滿屏顯示,而是以類似彈窗的形式展現於界面正中央;展示路徑:用戶打開APP使用過程中彈出,類似網站的彈窗,屬於強打擾類型,用戶需手動點擊×,或者點擊彈屏之外的界面,方可關閉彈屏;展示內容:產品功能、平臺活動、內容資訊等,還可宣傳最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