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重點介紹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的近期工作進展情況。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會上介紹,冷凍電子顯微鏡是一種可以觀察被快速凍結到-196度「活」的蛋白、病毒等生物樣本的電子顯微鏡。它可有效避免常溫電子顯微鏡對生物樣品的脫水、染色等破壞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樣品生理狀態下的真實形貌。
劉磊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與南方科技大學冷凍電鏡中心第一時間成立研究團隊,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工作。1月27日,該研究團隊依託深圳三院P3實驗室從一名新冠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病毒株,並迅速通過分子生物學、血清學和免疫學實驗完成了病毒的鑑定工作。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經過實驗室病毒擴增、純化及滅活等技術過程,獲得了高純度的病毒顆粒。
3月1日,該研究團隊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分析技術,首次觀察到了經滅活後的新冠病毒的生物結構狀態,特別是捕捉到了新冠病毒侵染宿主細胞的一個重要中間狀態——病毒正處於識別和附著宿主細胞並準備與細胞發生融合時的狀態。
「經國內外文獻檢索,這是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凍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新冠病毒全病毒入侵細胞的真實狀態。」劉磊說,這一研究成果,為新冠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對下一步推進疫苗和藥物研發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方晴、張青梅、張姝泓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邱偉榮、蘇韻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