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發現現生熊類最近祖先戴氏祖熊化石
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前所長、古哺乳動物學及地層學家邱佔祥院士領銜科研團隊,優先選擇在臨夏盆地發現的祖熊頭骨及其下頜骨化石進行深入研究,將其確定為一個新種並命名戴氏祖熊,同時揭示戴氏祖熊為現生熊類祖先中最晚和最進步的一個種。
-
中外科學家在雲南發現最古老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化石記錄
中新社昆明6月11日電 雲南大學11日發布消息:由該校及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布裡斯託大學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雲南省東部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多毛類動物——丹尼多毛蟲的化石記錄,這是目前已知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
-
現生哺乳動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成功構建
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雲南大學古生物團隊發現最古老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化石記錄
北京時間2020年6月11日17:00,Nature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中國雲南省東部富含軟軀體化石保存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多毛類動物,距今約5.14億年前。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國...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七鰓鰻揭示脊椎動物演化過程 2014-12-01 中國新聞網 張素 12月1日表示,下一步將回答孟氏中生鰻是否寄生等問題,還將對化石與現生的七鰓鰻進行比較,繼續探討有頜類脊椎動物的演化過程。
-
中國發現滑翔蜥蜴化石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 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於3月22日零時(北京時間)發表了由瀋陽師範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科學家聯合撰寫的論文——「中國白堊紀早期的滑翔蜥蜴」。
-
現生環節動物支系化石記錄首次出現
來自雲南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和布裡斯託大學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論文中描述了一個叫作丹尼多毛蟲的寒武紀新屬種。研究表明,它屬於現生多毛類環節動物中的長手沙蟲科,具有一個典型的鐵鍬狀頭部和一對細長的觸鬚。這是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表明丹尼多毛蟲和現生環節動物由同一個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統稱為環節動物冠群。
-
現生80%物種的祖先被找到了!它長著蝦的身體,還有5隻眼睛
早在達爾文研究進化論的時候,達爾文就曾經表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對進化論最大的挑戰,因為超過90%的現生動物門類,都找不到過渡環節,仿佛「空降」一般來到地球。節肢動物就是其中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雲南澄江帽天山附近,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團隊,發現了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的澄江動物群。
-
科學家在雲南東部發現5.14億年前多毛類環節動物化石
科學家在雲南東部發現5.14億年前多毛類環節動物化石 刁雯蕙/中國科學報 2020-06-12 08:54
-
夏娃理論遭質疑,中國發現的化石說明一切,人類的祖先到底是誰?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所熟知的便是人類是由猿而進化出來的,科學家們對此也一直在進行研究,大家也紛紛好奇人類進化的第一個祖先是誰?最終經過不懈努力的探索和研究,終於找到了一個答案。在西方的傳說中,亞當和夏娃是人類的祖先,他們因為在伊甸園偷吃了禁果而有了後代,最後便演化為了現在的人類。夏娃本是聖經中的一個故事人物,而在這裡她指的卻是一個非洲女性祖先,就連科學家們都說「夏娃」真的存在?
-
我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新華社瀋陽3月31日電(記者 陳夢陽、王瑩)科學家最近在我國東北遼寧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這一古老的真雙子葉植物非常接近現生的毛茛科植物,也是現生的大多數有花植物有直接系統演化聯繫的迄今最早的「祖先」。
-
科學家解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染色體
近日,中外科學家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這項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在比較了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後,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哺乳動物染色體演化歷程簡圖(周暘等繪)「這為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
《自然》刊登中國科學家發現的罕見七鰓鰻化石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記者喻菲)中國古生物學家最近在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枚距今1億多年前的罕見七鰓鰻化石,其研究成果被刊登在22日出版的英國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說,這一化石採自內蒙古寧城的下白堊統的義縣組,屬於熱河生物群。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原標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此前中國無明確的洞熊化石記錄;周口店遺址是否為「北京人」生活場所待進一步研究 江左其杲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此前,多數學者認為洞熊只生存在歐洲,中國從未有明確無誤的洞熊化石記錄。此次研究大大擴展了人們對洞熊分布的認識,也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研究帶來新的認識。
-
科學家在內蒙古發現一塊化石,形狀「詭異」,或能找到蝙蝠的祖先
實際上,在天空中飛翔的小鳥,雖然他們生下來就擁有翅膀,不過這也是鳥類在不斷進化的結果,考古學家曾挖掘到了一塊鳥類化石,或許揭示了鳥類的進化過程。,科學家通過比對發現,甘肅鳥也是能夠飛行的,同樣,甘肅鳥和鴨子也有些相似,能夠和鴨子一樣在水中活動,所以,這也說明了鳥類可能是從海洋中進化而來的。
-
科學家解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染色體—論文—科學網
近日,中外科學家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在華北早寒武世地層發現微網蟲骨片化石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在華北早寒武世地層發現微網蟲骨片化石 2018-03-22 中國新聞網 楊顏慈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