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系統的演化是熱力學過程,合作機制為何誕生?

2020-12-04 DeepTech深科技

生物體通過進化形成合作的原因,是生物學上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合作的長期利益是顯而易見的——看看那些人類留下的宏偉建築,看看複雜的人類社會本身。

然而,進化是存在於每一代生物中的、基於短期利益的隨機過程。人們可以僅僅出於自私的目的進行合作,在特定的條件下獲取利益並付出相應的代價。但是為什麼這種合作行為可以在群體中擴散,並讓合作成為群體中長期的、壓倒性的行為?生物學家為此困惑了幾十年。

近日,密西根州立大學的Christoph Adami和Arend Hintze根據物理學原理,構建了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用來演示進化中的合作形成機制。

根據該模型,合作和自私行為直接存在一個叫做「背叛」(defection)的平衡點。這一平衡會迅速經歷物理學上的相變,從而使體保持自己的行為與他人一致;這逐漸就會演化成一種懲罰機制。「懲罰機制就像磁場一樣,會使各個參與者迅速同質化,從而導致合作。」

該新方法有望更新進化生物學家,經濟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對合作本身,以及懲罰機制對合作進化的促進作用的認識。

很多現象由大批個體各自行動而產生,例如:經濟、流行病、進化、布朗運動、磁化。

一些現象中,參與過程的個體相對簡單。比如在磁化過程中,「個體」是具有自旋的獨立原子,跟其他相鄰原子相互作用。

乍一看,磁性材料中無數原子的相互作用複雜到不可想像。但是,在數學層面上相對簡單的伊辛自旋模型卻可以直觀解釋磁場是如何形成的。

根據該模型,原子的自旋指向可以為上或者下,同時影響相鄰的原子。最簡單的例子中,網格狀排列的原子,各自具有隨機的自旋狀態。但是,每個原子都可以根據相鄰原子的自旋狀態改變自身的自旋狀態。如果溫度低於某個特定值,外部磁場也可以促使各個原子的自旋保持一致。

根據該模型,科學家可以研究在何種條件下所有原子自旋相同,還可以研究這種狀態依賴何種環境因素,比如外界磁場或者溫度。

Adami和Hintze的靈感是:是否可以用伊辛自旋模型,解釋合作的進化機制?

為了搞清這一點,他們做了一個伊辛自旋模型,將原子替換為「玩家」。其中每個玩家受到臨近玩家合作或者背叛的影響——類似於囚徒困境。每2個相鄰玩家之間進行多輪博弈,而每個玩家在每一輪都可以自由選擇合作或者背叛。他們得到多少分數作為回報,則取決於他們自己的行為和另一個玩家的行為。

如果2個玩家都選擇合作,那麼他們都能獲得一定分數的回報。如果2個玩家都選擇背叛,那麼他們什麼也得不到。當然,遊戲規則還規定:若玩家A選擇合作而玩家B選擇背叛,那麼A一無所得,而B得到的分數比2個玩家都選擇合作時得到的分數還要高。

每輪遊戲之前,每個玩家都會根據他的相鄰玩家得了多少分,來調整自己的策略

遊戲開始時,每個玩家隨機選擇策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功的策略會在玩家之間擴散——類似於磁場的形成過程。

兩位科學家開始著手探索,在這個基於簡單的統計原理而運作的熱力學過程中,合作是否有得以擴散的條件。

他們的結果很有趣。實驗顯示,合作策略和背叛策略起初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系統發生相變,合作像野火一樣瞬間傳遍整個玩家群體。兩位科學家表示,這確實跟磁場的形成過程很相似。

兩位科學家還設計了一個包含更多玩家的「公共物品博弈」遊戲。該遊戲中,每個玩家有一筆錢,然後決定拿多少錢進入一個公共金庫。公共金庫的錢被乘以1個大於1的數字,然後被平分給所有玩家。

理論上,如果所有玩家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公共金庫,那麼所有人獲得的總回報將會達到最大值。但是,什麼都不放能保證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所以如果玩家是理智的,他應該根本不會放1分錢進入公共金庫。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兩位科學家引入了懲罰機制:不做出貢獻玩家會遭受損失。

在這個模型中,懲罰具有重要作用,它跟磁場在伊辛自旋模型中的作用類似:促進了合作的達成。

這個結果顯示,在群體中引入特定的成本,可以改變群體的行為。此外,這種改變可以用相對簡單的物理模型來描述。

兩位科學家的貢獻在於,他們首次使用物理領域的伊辛自旋模型來解釋合作問題,這將為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公共政策制定者研究和控制社會的行為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關焦點

  • 熱力學視角下的生與死:物理學定義生物演化
    一旦我們將生命看成可執行的計算代碼(即在不可預測的環境中收集和儲存信息),並考慮複製、適應、媒介、目的和意圖,那麼就可以理解,生物並不是由進化即興產生,而是由於物理學法則產生的必然結果。換句話說,似乎是有種物理學的東西在搞事情,並推動事物的演化。那麼,一度被認為是定義生命系統特徵的目的和意圖,也許會通過熱力學統計物理自然產生。
  • 工程熱力學第一篇:熱力學系統、準靜態過程、可逆過程與不可逆過程
    熱力學系統熱力學系統:用界面從周圍的環境中分割出來的研究對象,或空間內物體的總和。熱力學定義:溫度是確定一個系統是否與其他系統處於熱平衡的狀態參數。溫度是熱平衡的唯一判據。溫標的建立:需要選定測溫物質及其某一物理性質,規定基準點及分度方法。T[K]=t[℃]+273.15
  • 科學家建立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
  • 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近年來,量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精確製備和控制量子系統成為可能。那麼,在量子尺度下熱力學定律是否依然適用?
  • 我國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量子熱力學由此逐步發展起來,它旨在從量子力學微觀角度研究熱力學定律的產生及其極限,解決麥克斯韋妖等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問題。同時,人們也期望量子熱力學能揭示出超越經典熱力學範疇的新機制。
  • 研究揭示克卜勒10系統潮汐演化機制
    最近,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季江徽研究員與其博士研究生董瑤揭示了Kepler-10雙行星系統的潮汐演化過程,探討了該系統的可能形成機制。因此,Kepler-10系統的兩顆行星不太可能在目前的軌道附近形成,它們可能是在較遠處形成以後經歷了遷移機制(如行星在氣體盤中遷移、行星與行星之間的散射等),才抵達了靠恆星較近的軌道上,進而受到了較強的潮汐效應。然後,兩顆行星又經過長期的潮汐演化過程,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行星系統。 季江徽等研究人員利用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方法研究了Kepler-10系統的潮汐演化過程。
  • 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新聞...
  • 熱力學熵增規律的宇宙學與生物表達
    熱力學系統做功的能力,並不取決於熱量本身,而取決於冷熱之間的溫差。無論一個孤立系統內含有多少能量,只要系統內的所有物體的溫度都相同,它就無法對外做功,也就是達到了平衡態!熵就是這種能量不可用(無法用於做功)的程度!玻爾茲曼用統計力學對熵進行了詮釋,為物理學引入了概率。這裡能量的秩序就是負熵!而熵,指的就是能量無序的程度,是系統內分子熱運動無序程度的一種量度,熵就是分子隨機熱運動不確定度的度量!
  • 中國科大量子: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作用極小化
    中國科大量子: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作用極小化2020-11-25 10:30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降至最小。
  • 非模式生物演化發育生物學步入新時代
    越來越多的學術期刊、研究團隊和基金資助投入到該領域的研究中,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分別啟動了「微進化過程的多基因作用機制」重大研究計劃和「動物複雜性狀的進化解析與調控」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極大地推動了演化生物學的發展。 生命演化過程中曾發生過若干性狀創新的重大事件。
  • 中國科大利用糾纏測量極小化測量對熱力學系統的反作用
    中國科大利用糾纏測量極小化測量對熱力學系統的反作用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
  • 中國科大建立並實驗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熱力學領域中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崔金明等人與巴西合作者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
  • 研究揭示綠藻適應南極環境的早期演化機制
    生物在寒冷的南極大陸如何生存演化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生物學問題。目前,對於嗜冷生物生命活動的研究主要是基於對嗜冷酶的理解,而嗜冷酶是經過長期的突變積累和適應性演化形成的。這個問題對於理解生物如何適應南極等常年寒冷環境至關重要,然而此前一直沒有答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科研人員以從南極分離到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NJ-7和來自溫帶的小球藻C. vulgaris UTEX259為研究材料,揭示了綠藻在南極環境下的早期適應機制。
  • "Adiabatic"的含義: 從參數"浸漸"的量子演化到熱力學的絕熱過程
    為了說明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絕熱(浸漸)過程如何對應熱力學中的「絕熱」過程[2,3], 我們先介紹量子絕熱定理: 給定一個量子系統, 其哈密頓量H =H [R(t)]依賴於一組緩慢變化的參數R(t). 它的一個典型例子是自旋為1/2的粒子在緩變的磁場中進動. 如果體系參數變化足夠緩慢, 不足以激發不同的瞬時本徵態間的躍遷.
  • 演化的機制:到底演化是什麼呢?
    演化就是地球上生命的發展這是一個數十億年前開始的過程, 而且現在仍在繼續。演化告訴我們這些數量龐大而多樣的生命是如何可能發展起來的。它顯示出原生動物是怎樣成為 今日我們所見到的不同物種。那麼就一起看看以下幾點:生物獨特性,這是由大量繁殖後代和遺傳所保證的,而第二個關鍵點就是物競天擇。我們先來看生物獨特性。每一隻存在的生物都是獨特的,而這是演化所必要的。同一物種的生物可能會與其餘的十分相似;然而,牠們會有少許不同的性狀和特徵。牠們可能有些比自己物種的動物 體型更大、肥胖、強壯、或鬥膽。那麼,這些差別為何會出現? 我們不妨仔細查看牠。每種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這些細胞大都有一個細胞核。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解析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的機制
    褪黑素具有極強的清除氧/氮自由基(ROS/RNS)的功能,並通過激發自由基清除的抗氧化酶系統間接清除ROS/RNS,進而增強植物非生物脅迫抗性。但褪黑素抵禦生物脅迫的機制尚不清晰。Reiter教授合作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發表了題為Phytomelatonin: an emerging regulator of plant biotic stress resistance的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褪黑素增強植物生物逆境脅迫抗性的功能、分子機制及演化路徑
  • 雲南大學趙大克博士等發表褪黑素調控植物生物逆境脅迫機制進展
    Reiter教授合作,在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發表了題為「Phytomelatonin: an emerging regulator of plant biotic stress resistance」的文章。該論文系統總結了褪黑素增強植物生物逆境脅迫抗性的功能、分子機制及演化路徑,並提出了褪黑素在今後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潛力。
  • 水生所揭示綠藻適應南極環境的早期演化機制
    生物在寒冷的南極大陸如何生存演化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生物學問題。目前,對於嗜冷生物生命活動的研究主要是基於對嗜冷酶的理解,而嗜冷酶是經過長期的突變積累和適應性演化形成的。那麼,通過大氣層流等途逕到達永久性寒冷環境的微生物,在細胞內各種參與代謝的酶完成冷適應之前怎樣在低溫下保持一定的代謝活性和生長能力呢?
  • 地球生命、人類和文明的起源、發展演化過程
    ,儘管太陽和地球誕生只有約46億年,但是大概在100億年前宇宙的演化已經為太陽和地球誕生提供了物質條件。胺基酸和糖類,逐漸演化產生原核生物;3.化學進化的時間大概10億年,直到後來細胞生物出現。,真核細胞的出現使得生物類型多樣化,生態系統增加了新的內容,產生了性和多細胞生物,從此,生物進化速度大大加快了。
  • 中國科大量子測量取得重要進展:首次使用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
    11 月 24 日消息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降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