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修建三峽大壩,9位專家拒絕在同意書上簽字,現在是否後悔?

2021-01-09 墨道非攻

"世上沒有絕對的對錯,什麼事情都要全方位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

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積都是由海洋湖泊覆蓋,所以如何做到與水和平相處,也是我們華夏子民數千年來一直在解決的問題。從古至今,興修水利一直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地方,畢竟只有解決好水利的問題,才能讓祖國更好地發展,古人有云,水能滋養萬物,同樣也是可以傾覆一切的,只有對其絕對的掌控,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遠在古代的時候,每年帝王都會分出精力物力來興修水利,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不就是有秦始皇開鑿鄭國渠,造福後世上百年。不只是古代,就是我們現代社會,對於水利問題也是非常重視,早在1994年的時候,我國就因為修建三峽大壩的問題,引起了不少人的爭議,不過隨著這個舉世聞名的大壩建成,它的宏偉震驚了無數人。

修建大壩,爭議不斷

水是最簡潔的能源,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在90年代的時候,科技遠沒有現在發達,如何能解決用電問題,也就成了一個大難題,後來就有人提議,可以利用水來發電,此後經過多方研究,長江三峽也就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中,如果能在此修建大壩,不但能解決費我國的用電問題,還能再防洪防旱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不過這個提議在當初也是引起了不少人的爭議,雖然一大部分專家覺得這個提議可行,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專家覺得這個提議非常不嚴謹,修建大壩是個很大的工程,而其背後也是存在許多的隱患,所以在擬定同意書籤字的時候,就有九位專家拒絕在此處籤字。這九位專家分別是:李玉光、郭來喜、廖文權、方宗岱、侯學煜、黃元鎮、何格高、伍宏中、覃修典。

當時他們也是在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顧慮,首先修建三峽大壩有可能會造成淤泥阻塞,從而阻斷了航道的通行,過往船隻都會受到影響的,其次就是三峽大壩的修建很有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從而變成眾矢之的,引起國家戰爭。儘管這九位專家說得有理有據,但是根據當時大家投票決定,這個三峽大壩工程還是如期啟動。

為了讓三峽大壩更堅固,在設計的時候,幾位專家在原本的基礎上做了加固的處理,就算是有小型核彈的攻擊,這個大壩也可以抵抗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大壩的修建也是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2009年,這個大壩總算是正式完工,時至今日當初那九位專家提出的顧慮都沒有發生。

大壩建成,利國利民

三峽大壩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範圍最大的水利工程了,即便是世界上能與之匹敵的都沒有幾個,它也成了所有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現代建築,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遠道而來就為了目睹它的雄偉壯觀。

目睹了三峽大壩的成功之後,就有很多人也是忍不住的感慨,當初那九位專家想的太多,但是真的就因為這個大壩的成功,就要否認當初的九位專家的顧慮是多餘的嗎?這個答案肯定是否認的,就連國家對此都是持有否定的態度,當初同意書上的否定意見,就算到了現在還被國家完好地保留著,這也就意味著當初他們的意見是異常可貴,值得珍惜。

我們沒辦法保證每個人所想的都是相同,修建大壩也是如此,做什麼事都是有利有弊,這九位專家之所以拒絕在同意書上簽字,也是有他們自己的顧慮,我們不得不說,這些顧慮都是有可能會發生,大家不能因為這個可能性沒有出現,就否定他們當初的想法。

大家的目的都是同一個,那就是造福祖國,現如今這個三峽大壩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供電源,同時也減少了我國居民對於燃氣的使用,可以說很大程度地對生態環境進行了保護,另外它還有巨大的蓄水能力,解決了長江中下遊附近居民長期以來的缺水問題。

最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三峽大壩的存在,也讓我國避免了很多災難,由於我們的地球大部分都是由水構建的,所以洪澇災害也是經常會發生,但是自從這個三峽大壩建立之後,中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巨大的洪災問題。另外三峽大壩還推動了我國工業方面的發展,成為了中國工業史上巨大的經濟支柱。

利弊同存,破壞生態

三峽大壩的存在對於祖國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同樣它的存在也帶來了許多的傷害,由於三峽大壩的建立,讓長江一帶許多稀有的物種面臨滅絕。它的出現破壞了長江一帶原本的自然生存環境,讓很多水生動物無法適應,就比如中華鱘,它們生活在長江口外的淺海域,但是每年卻要回到金沙江產量繁殖,生存活動非常規律。

但就是因為三峽大壩的存在,讓中華鱘沒辦法回家,於是就造成了這個物種的數量急劇下降,大量的中華鱘因為無法適應現在的生存環境而滅亡。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物種也是如此,上千年的生活習慣,讓他們無法適應一下子改變的環境,滅亡也是遲早的事。

而且在長江領域,存在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遺址,都是有很大的價值,但是就是因為這個大壩的建立,讓不少的文物只能淹沒於工程之中。這些被淹沒的文化遺址,對於整個人類文明都是巨大的損失,可見三峽大壩的修建雖然帶來了非常多的好處,但是不可否認,也帶來了很多壞處。

結語

大壩的修建,對於祖國的發展肯定是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同樣他也是帶來了許多的弊端,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個大壩的建立還是利大於弊,萬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看到單一的一面,就來否定它其他的價值。

可能那九位專家拒絕籤字,考慮的就是因為太全面,即使這個事情再重來一次,他們的決定也不會改變,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點事物就去批判別人的對錯,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那就是讓祖國更好地發展!

相關焦點

  • 修建三峽大壩的利與弊,對下遊哪些城市有影響?
    自從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大家對三峽大壩格外關注。網上對修建三峽大壩利與弊的話題也多。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修建三峽大壩的好處有:一、解決中國電力不足的問題三峽大壩建成之後,每年能提供1000億千瓦時發電量,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動力;為無數家庭提供了照明,要不然,像以往那樣三天兩天停電。二、具有超強的防洪能力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可以有效調節庫容水位。在下遊地區需要水的時候,可以加大水流量。
  • 三峽大壩方面證實壩體有輕微「位移」,承認大壩有「彈性」
    近日,官方加緊安撫民眾,但官媒的說法不一,有說大壩沒變形,有的說變形是因為處在彈性狀態,還有的說有圖片顯示一切正常。 據官媒7月6日、7日引述專家的說法,承認三峽大壩的壩體確實出現「變形」,是屬於輕微「位移」,承認大壩有「彈性」。解釋認為,那是三峽壩體處於正常「彈性」狀態,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不必驚慌,保證一切都正常。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非常好,為什麼不在下遊多修建幾個?
    三峽大壩是我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除了發電之外,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汛,在汛期時,三峽大壩能夠收集洪峰,等待洪峰過去之後再慢慢洩水。 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前,長江中下遊地區幾乎每隔10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洪水,據統計,洪水對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都能夠修建三峽大壩。 比如: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導致長江和漢江下遊堤防潰口61處,扒口13處,一些小型民間堤防決口無數。
  • 美國專家說三峽大壩壽命只有50年,那到期後我們應該怎麼辦?
    今年以來長江中下遊再次出現百年一遇的洪水,而三峽大壩的防洪和錯時洩洪的作用頓時凸顯,我們再也不需要遭受像98年那樣的巨大損失。所以,時至今日我們完全可以確信,三峽大壩的修建絕對是利大於弊,而且是一件惠及百年的大工程。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非常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下遊多修建幾個?
    三峽大壩是我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除了發電之外,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汛,在汛期時,三峽大壩能夠收集洪峰,等待洪峰過去之後再慢慢洩水。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前,長江中下遊地區幾乎每隔10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洪水,據統計,洪水對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都能夠修建三峽大壩。
  • 想炸毀三峽大壩?別做夢了!
    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這個超級大壩的建成和良好運行代表中國的建設實力領先世界。不過,正是由於三峽大壩的知名度,總是有別有用心的人對三峽大壩進行抹黑,網上還不斷有謠言出現,甚至有境外人員叫囂在與中國發生戰爭時,直接炸毀三峽大壩。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三峽大壩真沒有那麼「嬌氣」「三峽大壩是否已經變形」、「三峽大壩很脆弱」……近期兇猛的洪水使這些謠言「捲土重來」。張志會強調,這些謠言都是無稽之談。「網上流傳的『三峽大壩變形』的照片是谷歌拍攝的,事實上是谷歌衛星圖的影像生成方面存在問題,三峽大壩其實沒有變形。」谷歌衛星圖片並不是直接拍攝的。
  • 洪峰來襲,三峽大壩變形​正常?​
    受訪專家稱,官媒承認三峽大壩變形實屬罕見,旨在增加透明度並適度安撫社會的擔憂。 長江今年第二號洪水上周五在長江上遊形成,隔天以每秒6.1萬立方米流量流入三峽水庫。這一峰值持續18小時,前天才開始減退,洪峰並平穩通過三峽大壩。
  • 還傳播"三峽大壩變形」?專家:純粹是惡意炒作
    幾天前,一個網上謠言"官方媒體證實了水利部三峽大壩的變形:做好防洪工作」引起了社交媒體的關注。 "此聲明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真實傳言,去年澄清了一個回合。此外,在所謂的大壩變形與防止大洪水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拼接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公眾的誤解和恐慌。
  • 三峽大壩為什麼不提前把水放空?
    但是我們也知道,在長江的上遊地區有一個全國最大的水電站:三峽大壩,其中三峽大壩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洪,既然如此,為什麼三峽大壩不在汛期來臨之前就把水放空呢?三峽大壩首先我們必須要說,即使三峽大壩把水排空,也不能讓下遊免遭洪澇災害。
  • 三峽大壩建成後,人工投放上萬條魚都去哪了?專家揭開背後謎題
    位於中國湖北省的三峽大壩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工程。三峽大壩的主體投資了1350億人民幣,雖然三峽大壩是一個發電工程,但是他同時能起到防洪防澇的作用,而且因為蓄洪,水流加快,可以大大減少運輸行業的成本。
  • 三峽大壩面臨竣工以來最嚴峻考驗 爭議話題常存
    歷史上,朝天門面對江水,總是有些乏力,多次在洪峰下沉入水中。當年修建三峽大壩時,很多重慶人就擔心,蓄水175米,回水到了上遊朝天門,不是要漫得更厲害嗎?  在民間,當地人的說法是,如果要保重慶,最好水位不要超過160米。  自從大壩建成之後,民間關於水的想像一直沒有停止過。
  • 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告訴你三峽大壩有多堅固,核彈來了也不好使!
    三峽大壩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總投資金額高達954.6億人民幣。這項工程在開工之初,就已經引來了世界各國人的關注,原因是因為在中國之前,還未曾有任何一個國家打造過如此巨大的水力發電工程。畢竟1994年之前的中國科技,中國基建還未贏得世界各國的信任。
  • 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告訴你三峽大壩究竟有多堅固,核彈來也沒轍
    三峽大壩是經過多個工程師的反覆測量和鑽研,而設計出來的,其中主設計師鄭守仁更是用一生守護了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水力發電工程,這一浩大的建築工程,離不開工人們的團結協作和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 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告訴你三峽大壩究竟有多堅固,核彈來也沒轍
    三峽大壩是經過多個工程師的反覆測量和鑽研,而設計出來的,其中主設計師鄭守仁更是用一生守護了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水力發電工程,這一浩大的建築工程,離不開工人們的團結協作和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於2006年五月中旬正式修建成功,直至三峽大壩正式運作後,世界上多個國家口出狂言
  • 三峽大壩到底有多堅固,飛彈打上去就像撓痒痒
    隨著科技的進步,世界上有越來越多宏偉壯觀、令人驚嘆的建築,如我國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包括大壩、水電站廠房等建築物。這座全球絕無僅有的大壩高185米,蓄水高程175米,大壩全長2309.5米。
  • 長江流域汛情嚴峻,三峽大壩是否有變形風險?權威人士回應了
    能否抵擋百年大洪水,在這種流量的洪水中大壩是否有變形的風險?如果真的變形了怎麼辦,而近日,面對網友提出的這些問題,權威人士回應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起建於1994年,在經過漫長的15年建造之後,於2009年全部完工,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其主壩體高185米,最大蓄水高度175米,整個水庫的蓄水總量達到了驚人的393億立方米,那麼這座耗費數十年,投資近千億人民幣的水利工程,難道只是用來發電嗎?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三峽工程最大的作用是防洪。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關於三峽大壩的謠言還有很多很多:比如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就有謠言說這是修建三峽大壩引發的大地震。誠然修建大型水庫是有機會引發地震,但是水庫觸發地震,一般都發生在距離水庫比較近的地方,而且這些震級都偏低,一般不超過3級,有感無害的多。但是汶川和三峽大壩相距超過700公裡,二者也不處在同一個板塊構造上。
  • 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
    三峽大壩是一個造福人類的工程,但是有人說因為建設了三峽大壩所以導致地球偏移3釐米,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呢?他們認為,三峽大壩使地軸偏移了3cm,在回答問題之前,先告訴大家地軸和地軸偏離的問題,地軸就是地球斜軸,也被稱為地球自轉軸。
  • 從衛星地圖看三峽大壩35年的變化!三峽可不止防洪
    一、三峽概況千埠並起,因水而生。世界文明史某種意義上就是流域發展史,中華文明也是,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養育了人民的母親河,從古代以來就不斷泛濫水患。歷史上,長江流域就頻發自然災害,從古代到現代,我們就不斷和水患作鬥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