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多個國家集中進行了火星探測之旅,我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毅力號以及阿聯的希望號,三顆探測器以於七月份發射升空,它們將在深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左右的時間,在2021年的3月份到達火星,開始各自的探測之旅。
我國的天問一號,是天問系列的第一顆探測器,目的地是火星,此次將集中一次完成三個任務,首先是環繞火星進行探測觀察,其次是在火星表面上軟著陸,最後就是釋放火星車進行巡視。
NASA的毅力號主要是在火星表面軟著陸並且開始探測任務,此次亮點之一是攜帶了一個小飛行器,屆時我們可能看到它在火星上起飛的樣子。當然毅力號火星車還攜帶了重要的科學載荷,例如可以吸取火星上的大氣層並進行制氧工作,這對於未來移居火星有著關鍵性的意義。
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並不會在火星表面上著陸,只是繞火星進行探測。阿聯航天局成立於2014年,至今只有6年的歷史,但是已經發射了第一顆探測器希望號,用來進行火星探測。他們建立這個航天局最初就已經把目標定好了,期望著2117年在火星上建立第一個可供人類居住的城市。
除此之外埃隆馬斯克也曾公開表示過,期望在2050年之前,用火箭把100萬人送上火星,開啟火星之旅。
實際上人類最初進行火星探測,就是想要看一下這顆沙漠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因為在太空時代尚未到來之前,從地球上用望遠鏡觀測火星,發現其表面上可能遍布著縱橫交錯的「運河」。當然現在我們知道,火星根本沒有所謂的運河,更多的是沙子和石礫,並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
這個結果令人類非常的失望,但是對於火星的探測一直都沒有停止,這也讓火星成為人類探測最多的天體。科學家發現這顆天體曾經可能存在過遠古生命,只不過因為環境變遷最終煙消雲散。所以不要說是智慧文明了,即使是簡單的生命也可能並不存在,當然現在也無法確定。
火星上沒有液態水,平均溫度非常低,並且大氣層十分稀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正常的生命無法生存下去。但是火星上存在液態鹽水湖在極冠之下,科學家認為在那樣的環境下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當然太陽系內這些大行星,也只有火星才可能被改造成移居的家園。其它大行星都不適合,但是木星和土星的衛星可能具備一定條件。地球不可能是人類永久的生存家園,未開人類的發展方向必然是走出地球走向太空,那麼火星絕對是最合適的一站地。如果可以改造火星的環境,那麼人類可能就有了第二個生存家園。
現在人類發展迅速,但是對地球的生態環境也有惡性的破壞,尤其是最近一些年溫室效應比較嚴重。例如俄羅斯水文氣象中心科學家表示,2020年地球的平均氣溫可能會打破2016年創下紀錄,2020年可能變成歷史上平均溫度最高的一年。面對這樣的情況,在保護地球的同時,當然也希望開創新的路徑,尋找新的家園,那麼太陽系內火星是不二人選。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