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小魚會行走:難道是去求偶?-彈塗魚,行走,魚,動物,求偶...

2021-01-17 快科技

說起彈塗魚(Periophthalmus modestus),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這種動物雖然是如假包換的魚類,卻能在海邊泥濘的灘涂上「行走」、跳躍。它們的體長僅有約10釐米,卻能在泥沙中挖掘深度近40釐米的巢孔。

長久以來,彈塗魚的奇特外貌、特殊行為都受到科學家的關注,但令人為難的是,這種魚主要棲息在海邊的潮間帶上,由於漲潮退潮時海水浸潤洗禮,此處的泥沙非常泥濘溼滑,這令觀察和研究彈塗魚面臨著許多困難。


彈塗魚 來源:seizando

作為一種在東亞沿海廣泛分布的魚類,彈塗魚在中國、日本等國都有棲息。近年來,日本的科研團隊在北九州地區對這種魚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科研人員在泥灘上摸爬滾打,日夜觀察。彈塗魚神秘而有趣的求偶行為,漸漸揭開了面紗。

每年的5月到7月是日本北九州地區的彈塗魚的繁殖期。在此時的海濱灘涂上,很容易觀察到忘情求愛,相互尾隨的彈塗魚。


彈塗魚的婚姻色 來源:神戶新聞網

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彈塗魚的身體呈現灰色或者淡茶色,這是它們與灘涂融為一體的保護色。

當繁殖季節到來,雄性的體色便會發生巨變,會變成粉紅色,甚至玫瑰色。像這樣在繁殖期才表現出的特殊體色被稱為「婚姻色」。

雄性彈塗魚的婚姻色雖然能夠吸引雌性,但也容易被捕食者發現。這種色彩可謂是雄性大無畏的「愛情宣言」。

科學家們發現,當周圍可追求的雌性較少時,雄性的婚姻色更鮮豔。反之,如果身邊四處可見身體渾圓、卵巢膨大,已經做好產卵準備的雌性,雄性彈塗魚也可能完全不發生體色變化。

當然,只做「婚姻色」這樣的表面功夫,是無法最終「抱得美人歸」的。彈塗魚的產卵需要一個安全、隱蔽的產卵室,而繁殖期修築巢孔並營造產卵室是雄性彈塗魚的工作。

雄性彈塗魚不分晝夜地挖掘泥沙,將泥團含在嘴裡一趟一趟地運出巢孔。經過大約2天勤苦的勞動,巢孔及產卵室基本完工。

如果從剖面圖上看,彈塗魚的巢孔是一個「J」字型的管道。管道的出入口是多個直徑2釐米左右的小洞,出入口向下約30釐米,巢孔彎曲轉向,最深處的縱向管道便是儲藏有空氣的產卵室。


彈塗魚的巢孔和產卵室 來源:作者繪

產卵室修築完畢,「硬體條件」準備齊全,雄性彈塗魚可以展示求愛的跳躍和舞蹈了。

彈塗魚俗名又叫「跳魚」,它們能夠從灘涂上跳起近5釐米,可對於雄性彈塗魚來說,跳躍是個既費力又容易被天敵發現的事。

在研究中發現,只有當雌性都距離得較遠時,雄性彈塗魚才會高頻率地跳起。如果雌性已經來到了自己身邊,雄性則會展開舞蹈攻勢。


彈塗魚的求愛跳躍 來源:神戶新聞網

雄性彈塗魚用胸鰭、下顎和尾部將身體支撐起來,見到雌性,便像妖嬈的舞娘一樣扭動身體。雌性彈塗魚被它們靚麗的婚姻色和動感的舞蹈所吸引,開始跟隨雄性在泥灘上緩緩漫步。

兩條魚兜兜轉轉,最終進入雄性挖掘好的巢孔之中。不過,至此雄性彈塗魚還不算「大功告成」,還有一項嚴格的考驗在等待著它。

雌性彈塗魚對於巢孔和產卵室的要求非常高。許多雌性在「視察」完產卵室之後並不滿意,它們匆匆中斷求偶,果斷離開,全不顧及雄性辛勤的勞動。

雌性彈塗魚對巢孔不滿的情況是如此之多,以至於科研人員很難從頭至尾追蹤一對彈塗魚的繁殖全過程。

其實,如果順利的話,雌性進入巢孔之中應當停留數個小時,在產卵室的「天花板」和「牆壁」上產下一層卵。此後,雌性才離開巢孔,將卵的後續孵化工作留給雄性。

遺憾的是,由於彈塗魚的巢孔十分隱蔽、窄小,結構也比較複雜,時至今日。人們對於彈塗魚的繁殖問題還存在許多疑惑。

卵如何產下的?受精是怎樣完成的?新生的小魚是如何從巢孔中出來的?彈塗魚的身上還有很多有趣的行為仍是未解之謎。

- THE END -

#動物#魚

原文連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彈塗魚,可在陸地上行走的魚類,不僅會跑會跳還是兩棲動物的祖先
    但除了肺魚以外,世界上這種奇特的魚也還是有的,其中就有一種可在陸地上行走的魚類,不僅會跑會跳還是兩棲動物的祖先!可是長有「腳」的魚呢你們能猜到它是什麼魚嗎?相信你們一定沒有見過,那就是彈塗魚,是不是說出它的名字後,就已經讓你們覺得有點陌生呢?
  • 魚能上岸還能行走
    有的魚兒離開水竟然可以生存,這七種令人驚異的魚裝備了額外能使它們從空氣中抽取氧氣的器官,上岸行走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有人還把魚牽出來遛,有沒有覺得這個鏡頭很滑稽呢? 一、步行鯰。步行鯰原產於泰國,泰國人稱之為「Pla Duk Dam」,意思為深色蠕動的魚。
  • 神奇的澳洲生物,求偶靠便便,而且便便的形狀還很「奇葩」
    引讀:神奇的澳洲生物,求偶靠便便,而且便便的形狀還很「奇葩」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神奇的事物等待著我們人類去發掘,比如千奇百怪的植物世界,光怪陸離的動物王國,畢竟俗話說得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那麼在這大千世界當中,有誰見過依靠六面體便便來求偶的生物呢?相信各位別說見了,估計連聽也沒有聽說過吧?說到這裡,各位想必已經覺得這是小編我在「講故事」?其實這種生物是真實存在的,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上。從外觀上看,這種動物很像是松鼠,萌噠噠的樣子可愛極了。
  • 世界真奇妙,魚也會走路?七種會走路的神奇魚類
    魚也會走路?你相信嗎?這不是開玩笑的,世界上還真有這樣的魚。這些看似平凡的魚類似乎很是適應這種生存在陸地與水源的邊緣的生活,證明了一旦它們適應了一種環境,只要這種環境沒有產生變化,它們就會一直這樣生活下去。下面介紹的就是七種會走路的神奇魚類。
  • 會「行走」的鯊魚?是生物進化嗎?會不會出現越來越多行走的魚?
    地球上不同的物種之間特性都是各不相同的,在我們的常識當中,魚就是生活在水裡的,魚類前進的動力是依靠魚鰭擺動。小到幾釐米的小丑魚,大到體型幾十米的大鯊魚都是如此。
  • 趣事百科:神奇!盤點那些世界罕見的「走路魚」
    魚也會走路?聽到這條消息你是不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其實這並不是玩笑。會「走路」的魚通常生存在陸地與水源的邊緣地帶,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幾種,可以走路的神奇魚類。1.步行鯰步行鯰是一種發源於泰國的魚,也被稱為「Pla Duk Dam」,意思是「深色的、不斷蠕動著的魚」。它們不僅外貌醜陋,還是大名鼎鼎的侵略物種。由於它們有著強悍的侵略能力,它們的生存家園一度從泰國擴充到了澳大利亞、印度、中東和佛羅裡達。不僅如此,步行鯰還有著鋒利的牙齒,可以撕碎並吃掉短吻鱷等大型動物。
  • 彈塗魚:一種能在陸地上生存的魚
    不過有一種魚就是例外,它和其他魚不一樣,必須依靠水生活,它和陸棲動物一樣能在陸地上生活,絲毫不受影響,並且活蹦亂跳的。那麼這種神奇的魚究竟是什麼呢?它就是彈塗魚。提到彈塗魚,大家或許都很陌生,覺得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魚。
  • 在科學的世界裡如果美人魚會走路 會有幾種走法
    但這種走路並不是我們說的直立行走,而是身體扭動,用它身體前面的兩對鰭撐在地上,看起來就像是人類的兩條腿一樣,所以我們把它們看為會走路的魚。走路鯊之所以喜歡「走路」,是因為它們生活的區域是在珊瑚礁的淺水帶,它們尤其喜歡待在潮汐池裡捕食小魚和螃蟹。因為潮汐池很淺,所以遊泳的技能對它們來說用處不大,所以它們漸漸地習慣於在淺礁石上「漫步」(這不就是懶嗎?)
  • 彈塗魚花了3億年去進化,來到中國卻要靠養殖,網友:坎坷的命運
    來源:野釣競技據《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中介紹:彈塗魚又名跳跳魚,是能夠在陸地上生活的魚類,不要妄想抓住它們,除非捨得用5年時間,練就一門絕技。不就是一條魚嗎,除了可以離開水還能繼續生活外,還能有什麼特殊之處?想要釣它還需要花5年的時間去學習?
  • 小丁說圖 嘿,我名叫彈塗魚
    寫下我所知道你的一切去吧,要不晚了剛懂事的鳥會把你偷走 不懂事的大人會把你撈走交給嚇人的沸水然後旗子就沒了 只剩下一個小洞註:改編自顧城的《還記得那條河嗎?》如有同類(情敵)或異類(螃蟹等)靠近自己的領地,大彈塗魚就張開背鰭,張大嘴巴跳過去恐嚇對方不要靠近。若是心儀的雌魚進入雄魚的地盤,雄魚也會豎起背鰭跳躍,跳一段「求偶舞」吸引對方。如果求愛成功,雌魚就會跟隨雄魚進洞產卵。
  • 彈塗魚會爬樹,黃鱔竟然會變性?細數自然界逆天的魚
    常言道:「魚兒離不開水」,怎麼還有能上樹的魚呢?可世界上卻真有一種魚會爬樹,它就是彈塗魚。在我國的沿海地帶,常常可以看見在沙灘附近蠶豆大小的洞穴裡,一個個眼睛高高突起的魚時不時地探出腦袋,這就是彈塗魚,它們機警靈活,提倡只有8釐米左右,胸鰭發達,可以在沒有水的地方爬行、跳躍,有時還爬到紅樹林的樹枝上。多數魚類離開水就會缺氧窒息而死,而彈塗魚卻不會。
  • 自然界神奇的小魚,會噴「火」的魚!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自然界的神奇更是讓人嘆服,今天我給大家講講噴火魚,可以在海裡「噴火」的魚。網絡上確實能搜到很多噴火魚的視頻和照片。幽暗的視頻畫面上,隱約能看見一群小魚在水中遊來遊去。突然,其中一條魚兒變得全身透亮,接著便噴吐出了一團藍光閃耀的類似火焰的東西。「噴火魚」口中的火從何而來呢?
  • 小雀斑埃迪:最愛「護樹羅鍋」 狂練「求偶舞」
    原標題:小雀斑埃迪:最愛「護樹羅鍋」,狂練「求偶舞」 「小雀斑」埃迪自爆最喜歡的動物是護樹羅鍋,「求偶舞」也練習了很久,當了父親後他也表示自己在表演發揮時候覺得更加幸福,製片人大衛則在現場首度透露第二部將會出現一個中國的動物。 影片將於11月25日以3D、IMAX3D,以及中國巨幕3D格式在中國內地上映。
  • 如果美人魚會走路,它有幾種走法?
    但這種走路並不是我們說的直立行走,而是身體扭動,用它身體前面的兩對鰭撐在地上,看起來就像是人類的兩條腿一樣,所以我們把它們看為會走路的魚。走路鯊之所以喜歡「走路」,是因為它們生活的區域是在珊瑚礁的淺水帶,它們尤其喜歡待在潮汐池裡捕食小魚和螃蟹。因為潮汐池很淺,所以遊泳的技能對它們來說用處不大,所以它們漸漸地習慣於在淺礁石上「漫步」(這不就是懶嗎)。
  • 各種動物的行走和奔跑,它們的運動形式千差萬別
    不用說陸生的蜘蛛、蠍子、蜈蚣、馬陸等,就連長得像一個瓢一樣的海洋動物——黌,在退潮時也能在沙灘上緩緩行走。寄居蟹身上背著個螺殼,常在淺海的巖石上走來走去。對蝦則能夠依靠2對爪狀的步足在海底行走。螳螂蝦更喜歡在海底行走,所以俗稱爬蝦。最有趣的是龍蝦,在海底遷徙時,常用強有力的觸角和第一步足拉著前者的尾部,首尾相連,排成一列長龍狀的縱隊。
  • Nature:雄性果蠅會改變求偶聲音
    很多動物的雄性都會發出有一定規律的求偶聲音,來提高它們與雌性的繁殖成功率,所以叫聲結構的變化一直被看做是有害的「噪音」。雄性果蠅也使用求偶聲音(是由翅膀振動產生的),Mala Murthy及同事對這些信號的模式(規律)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雄性會根據視覺輸入和自身運動感覺輸入信號來調整它們聲音的規律(由兩個交替的聲音模式組成)。
  • 研究發現雄性果蠅求偶失敗也會「借酒澆愁」
    情場失意或許會讓部分男性借酒澆愁,不過這不是人類的「專利」。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被異性拒絕的雄性果蠅也傾向於更多攝取含酒精的食物。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學術期刊《科學》上報告說,他們把雄性果蠅分別與不同種類的雌性果蠅放在一個容器裡。
  • 跳跳魚,一種比較另類的觀賞魚,可以飼養在水陸缸裡
    在觀賞魚的大家庭中,有一些品種,如果選擇在室內養殖,它們並不適合使用較深的水族箱飼養,這一類的觀賞魚集中表現為:跳躍能力強、經常喜歡離水行動、擅自越獄、或者喜歡在淺灘上打鬥、求偶和玩耍。換句話說,魚鰭變成了它們的手和腳,足以支撐住它們的身體,並且,讓它們快速的在岸邊的溼地上來去自如,這種奇特的構造,竟然讓它們在水中的動作比較笨拙,而在陸地上行動敏捷。即使在兩米開外的地方,我們發現了彈塗魚的身影,想要捕捉到它們,也那會很困難,一轉眼它們就會溜之大吉。
  • 可以在水陸缸裡飼養的,另類小型觀賞魚,別具一格跳跳魚
    在觀賞魚的大家庭中,有一些品種,如果選擇在室內養殖,它們並不適合使用較深的水族箱飼養,這一類的觀賞魚集中表現為: 跳躍能力強、經常喜歡離水行動、擅自越獄、或者喜歡在淺灘上打鬥、求偶和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