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航天新天地:「冒險之星」是什麼?美國航天在秘密研發什麼?

2020-11-12 人間客棧老闆

自萊特兄弟駕駛第一架飛機飛行以後的40年間,飛機發動機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我們都知道,沒有噴氣發動機,如今的航空運輸是不可能實現的。有了噴氣發動機,才能造出比老式螺旋槳飛機大得多、速度快得多、效率高得多的飛機。航天專家史蒂文·沃斯特設想,要是設計製造出一種航天發動機並完成試驗的話,就可以像乘噴氣式飛機旅行一樣,去太空旅行了。也就是說,只有造出新型發動機,才有可能從地球到遙遠的指定地點,天天直接運送貨物甚至旅客。

美國航天通路公司正計劃研製一種可大幅度降低衛星和其他載荷發射費用的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工具。這是一種全新的空天飛機,與美國航空航天局正提供經費研製的「冒險之星」空天飛機有著很大的區別,它將解決美國航空航天局再用十年都難以解決的難題。

今天所有的火箭除了燃料之外還要攜帶液氧以便為發動機提供動力,這就意味著在整個飛行中還要拖著沉重的液氧箱。然而,航天通路公司研製的衝壓發動機是從空氣中吸取氧氣,因此整個運載工具的重量會更輕,發射費用會更低。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的專家尤韋·休特爾指出,「吸氣式發動機技術將可為普通老百姓打開一個航天新天地。」

航天通路公司計劃在2005年之前製造一種與波音747飛機一樣大小,以衝壓發動機為動力的空天飛機。它從機場跑道上起飛,在超出大氣層以後,釋放一枚火箭,把衛星推入軌道。如果要把衛星送到更高的離地面36萬千米遠的地球同步軌道,那麼,再由另一枚更小些的火箭提供額外的入軌動力。巨大的空天飛機和兩枚較小的火箭均將返回地球並像飛機一樣著陸。

該系統可把5噸重的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與今天最大的運載火箭的載荷能力差不多。而且,這一系統將按跟飛機一樣的生產線和可靠性標準來生產,因此以後它每周都可以飛行一兩次。1998年,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和歐洲航天局共進行了70次火箭和太空梭發射,其實只要有一兩架可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就可以把這些火箭和太空梭全代替了。


相關焦點

  • 無限熵減,天地互聯 | 航天馭星四周年
    波詭雲譎,禍兮福倚;滄海橫流,建業之時。隨著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和防控措施的有力落實,人類正在學會和適應與「新冠」共生並存,生產生活在有序恢復,戰勝疫情終將迎來轉折。作為代表人類最高科技水平的行業之一,航天依然在2020年取得了新突破。
  • 「胖五」新成員搭載新一代飛船首飛成功,開啟中國航天「超級模式...
    2中國正式邁入「空間站時代」藏在火箭頂部整流罩內,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上天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的全新階段。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到來不僅是對美國、俄羅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追趕,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的推進也需要新一代的飛船承擔往返任務。
  • 美軍研發「航天母艦」維持空天霸權
    同時,為了降低研發成本,美軍提出「空中航母」應由如B-1B和B-52戰略轟炸機,以及C-130運輸機等現役飛機改造而成。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研製出來的「空中航母」將首先是RQ-4「全球鷹」和RQ-1「捕食者」等型號現役無人機的母艦,這將使其航程和續航能力大大加強,從而明顯增強美軍無人機作戰的綜合優勢。
  • 銀河航天超級工廠落地開工 中國衛星網際網路正式開啟星座時代
    2020年9月28日,銀河航天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為南通開發區)正式籤署落地協議,銀河航天將在南通開發區投資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重點打造新一代衛星研發及智能製造基地,銀河航天衛星智能超級工廠將向年產能300-500顆衛星邁進。
  • 美國公布的世界4大航天強國:日本排第三,中國排第幾?
    無論是嫦娥四號登月,還是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近幾年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進步神速,捷報頻傳。與此同時,國外科技也沒有停下腳步,像是美國Space X公司成功發射了載人龍飛船,開啟了商業航天的時代。那麼既然大家都在搞航發,自然會有比較的。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國際航天界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發展成績仍然可圈可點,「隼鳥2號」任務使人類首次獲得小行星地下物質樣本,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正式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星鏈」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大規模部署等航天事件廣受關注。同時,中國的嫦娥五號任務、北鬥全球組網工程和火星探測器發射均入選年度世界航天十大新聞,顯示出中國航天在世界航天領域已佔據重要地位。
  • 天儀研究院:讓航天觸手可及
    15時15分,衛星成功建立穩定的天地連結,天儀新疆站和東風站收到衛星遙測數據,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聲名遠播的天儀研究院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立於2016年,是我國首批商業航天公司之一,至今已成功完成6次太空任務,研製並發射衛星12顆。
  • 巨額融資接連湧向民營航天 衛星網際網路領域首隻獨角獸現身
    伴隨著《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出爐,首都正大力發展構建「南箭北星」的空間布局,助推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全面起飛,給公眾生活帶來新變革。  天地通信帶來智慧服務  刷微信、追新聞、看視頻、玩遊戲,今後公眾所用的部分網絡信號將來自於衛星網際網路與地面基站融合的空天地一體化網絡。
  •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西工大航天人
    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西工大&34;衛星完成國際空間站部署並成功接收星上數據!西北工業大學翱翔系列微小衛星項目依託微小衛星技術及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目前已具備較完善的立方星總體設計部組件研製生產、整星組裝集成、整星測試、環境試驗、天地模飛試驗,以及在軌測控等條件,建成了陝西省首個高校衛星測控地面站。
  • 當竹藤花卉與航天育種研發相遇能發生什麼?
    竹藤花卉與航天育種有什麼關係?請看一段背景資料——5月5日,搭載著國際竹藤中心竹藤花卉種質材料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送入太空。5月8日,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回收。
  • 恢復號龍飛船首飛全記錄,美國重掌載人航天主動權,開啟全球商業首航
    (DM-1、DM-2屬於試飛任務)●這是全球首家私營發射商第一次正式發射、運營商業載人航天任務●這是SpaceX開啟美國乃至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首次正式發射●這是NASA商業載人航天項目Commercial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暗物質探索的「奇兵」
    航天馭星首席科學家,香港大學蘇萌教授作為參研參試單位代表參與了發布會。蘇萌教授畢業於哈佛大學天文系,是銀河系巨型氣泡發現人,國際高能天體物理學最高獎羅斯獎最年輕的獲得者。科學界公認,揭開暗物質之謎將是繼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將帶來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暗物質存在於人類已知的物質之外,人們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麼,它的構成也和人類已知的物質不同。現行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僅能解釋佔宇宙5%的普通物質,卻無法解釋暗物質和暗能量。為了有效的開展暗物質的探索,國際粒子物理學界將每年10月31日定為「國際暗物質日」。
  • 馭星速訊 | 逆勢開花 蓄勢啟航——航天馭星西安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2020年3月17日,航天馭星西安研發中心正式啟用。作為航天馭星在西北地區的分支機構,西安研發中心承擔著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的重要任務,是航天馭星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陝西省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定位的「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在航天運載動力方面優勢突出,衛星載荷及地面應用地位明顯,具備完善的航天測控能力。
  • 航空航天有什麼區別?中國的航天技術都來自國外?乾貨全在這裡……
    設計、材料、工藝是三位一體,三者只有齊頭並進才能把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真正發展壯大。航空航天新技術在民生民用領域都有哪些應用?中國航天科工三院海鷹特材公司 裝配製造技術中心主任助理 王巍:航空航天新技術在民生民用領域有很多具體的應用。
  • 石景山園區企業航天測控助力「天問一號」 開啟探火之旅 星辰大海 再鑄輝煌
    >火箭成功將測探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園區企業航天測控在這次探火之旅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石景山園區企業航天測控助力「天問一號」開啟探火之旅整流罩環境測試組合」在星箭合體後,直到發射前都在時刻監測整流罩內的溫度、溼度環境狀態,保障衛星處於良好環境。
  • 美軍研發「航天母艦」:太空戰機摧毀敵核飛彈
    同時,為了降低研發成本,美軍提出「空中航母」應由如B-1B和B-52戰略轟炸機,以及C-130運輸機等現役飛機改造而成。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研製出來的「空中航母」將首先是RQ-4「全球鷹」和RQ-1「捕食者」等型號現役無人機的母艦,這將使其航程和續航能力大大加強,從而明顯增強美軍無人機作戰的綜合優勢。
  • 中國2045航天宏偉計劃曝光:將打造天地往返「計程車」
    25年計劃——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飛行事故概率縮小至千分之五,重複使用次數達到100次以上,將周轉時間進一步降低至12小時,最重要的是將單位載荷內的發射成本降低1-2個數量級,徹底實現航天商業化。航天科工將航天運輸系統分成了兩個大的框架:一個是一小時抵達全球的項目,另一個則是天地往返運輸項目。一小時抵達全球項目,是為了未來交通方式的變革,它會讓我國擁有更高的運輸效率,從而產生更大的價值。
  • 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一箭雙星」方式將北鬥三號首批組網衛星送上太空,開啟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重型運載火箭開展關鍵技術深化研製,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飛行器、組合動力飛行器等新技術領域研發取得突破,相繼完成了演示驗證等工作。同時,中國衛星技術也躍上新臺階。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受邀參加「商業發射用戶大會」
    2017年7月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舉辦長徵商業發射用戶大會,本次大會吸引了政府主管部門、航天系統內衛星研製單位、多家民營航天企業、研究所、大學和金融投資機構等參加,200餘位業內及相關人士齊聚北京,共商商業航天的未來發展之路。
  • 潛望|十年磨一劍 美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啟新篇章
    在這一成功發射的背後,是美國載人航天從過去暗淡的10年中逐漸走出,並試圖重啟的艱難歷程。2003年,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船失事,造成7名太空人喪生,該事件令美國載人航天事業陷入最低谷。2011年,美國載人航天項目全面停止,接下來近10年間,美國不得不依賴俄羅斯的火箭,將自己的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