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回憶錄1,1932年的華盛頓,無奈的「遠徵軍」

2020-11-24 騰訊網

1932年那個山窮水盡的夏天,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象一座深陷敵圍的歐洲小國京城。自從五月以來,大約有二萬五千名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攜家帶口,身無分文,紛紛在市內的公園,垃圾堆積處,沒主的貨棧,歇業的鋪子,揀個地方住下。他們時而上軍操,時而唱戰歌,有一回還由一位獲得榮譽勳章的老兵率領,扛著褪色的布縫的國旗沿著賓夕法尼亞大道遊行,十萬市民默默在兩旁看著。不過,他們大部分時間只是在等待,在發愁。經濟蕭條已經幾乎整整三年了,這些退伍軍人是來請求政府救濟的。這筆錢是1924年的《重訂補償法》規定要發的,但是得等到1945年才到期;假如現在發,他們每人就可以拿到大約五百美元。這些人,報刊的編輯在標題中叫做「補償金大軍」、「補償金遊行隊」,他們自稱為「補償金遠徵軍」。

「遠徵軍」裡邊的人原是希望國會採取措施的,可是國會沒理睬他們。於是他們便向胡佛總統呼籲,懇求他接見由他們的領導人組成的代表團。沒想到這個胡佛總統居然傳下話來,說太忙了,不能見,接著便把自己跟市區隔絕。總統原定要去參議院的,現在改變了計劃;白宮的周圍加派了警察日夜巡邏;自從停戰以來,總統府的大門頭一回用鐵鏈鎖上了。《紐約每日新聞》報上有一條標題說:「胡佛深鎖白宮中」。可是他還不止這樣。街上設置了路障;總統府四周一條馬路以外就封鎖了交通。有一位獨臂退伍軍人,因為執行糾察任務,想穿過警戒線,結果被痛打一頓。

當年美國政府這樣如臨大敵,似乎是由於心慌意亂,窮於應付,這才小題大做的。這些退伍軍人手無寸鐵,隊伍裡也不讓過激分子參加;儘管明明在挨餓,也沒有公開行乞。他們力量其實很薄弱,不能成為什麼成脅。《巴爾的摩太陽報》有一位三十四歲的記者,名叫德魯·皮爾遜,他描寫那些退伍軍人,說是「衣衫襤褸,筋疲力盡,神情木熱,滿臉愁容」。他們困守多日,越來越難以堅持了。衛生部門有一位檢查員認為退伍軍人住地的衛生情況「極端糟糕」。他們的臨時食品供應大都靠捐助:支持者用卡車給他們運來了食物;一個同情他們的麵包商每天用船運來一百個麵包;另一個麵包商送來了一千個餡餅;退伍軍人協會捐了五百美元;他們自己在格裡菲思體育場舉行拳擊比賽,又籌得二千五百元。所有這些來西都是很靠不住的。政府實際上一點忙也沒幫過。當時華盛頓警察局每天給這些不速之客送了些麵包,咖啡、燉菜,一天收費六分,胡佛因之大發雷霆。到了8月中旬,酷暑氣溫達到了全年的頂點,水源日枯,苦況更甚。

那時,英國外交部是把華盛頓市劃歸「亞熱帶氣候地區」的。各國使節因為華盛頓氣溫高,溼氣重,都討厭這地方。這裡,除了鬧市裡有少數幾家戲院在廣告上說有「冷氣」外,別的房子都沒有空氣調節設備。一到夏天,華盛頓到處是涼篷,遮陽走廊,賣冰的手推車,乘涼用的躺椅和地席,而且,用官方遊覽指南的話來說,這裡還是「一個研究昆蟲的絕妙處所呢」。「遠徵軍」一無涼篷,二無簾幕,飽嘗酷暑之苦。先前他們的先頭部隊進人市區時,正是鮮花盛開,春色滿園時節,而今到了7月,木蘭花和杜鵑花都早已凋謝,櫻桃樹也只剩下禿枝了,連大地似乎也變得冷酷無情。退伍軍人們的樣子,活象沙漠中的流浪者。鬧市的店鋪老闆們抱怨說:「來了這麼多窮小子,生意都受影響了。」說實在的,要說他們對國家有什麼威脅,充其量不過如此而已。

說「遠徵軍」危險,這絕對是無中生有;可是說華盛頓長期以來在國際上默默無聞,一味依賴歐洲,這倒是有根據的。當時在全世界六十五個獨立國家中,只有一個是超級大國:英國。英國國旗昂然飄揚在地球四分之一的可耕地上--在歐洲、亞洲、非洲,在北美、中美、南美,在澳大利亞、大洋洲、西印度群島。凡有日照之處,就有英國旗在,這話是不假的。大英帝國統治著四億八千五百萬人。人們談到什麼東西很穩固,就說「堅固如直布羅陀,」或者「牢靠如英格蘭銀行。」當時一英鎊兌換美元四元八角六分,所以英格蘭銀行在金融界信用最高。那時只有少數幾個不甚出名的飛行員和一個撤了職的名叫米切爾的美國將軍才夢想要發揮空軍的威力:至於一般人重視的還是海軍,實際上也沒有一條重要國際航道不在倫敦政府的控制之下。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亞丁灣、新加坡海峽和好望角,都直接由英國海軍部控制。福克蘭群島的英國海軍站掌握了麥哲倫海峽,甚至巴拿馬運河也是在皇家加勒比海艦隊的監視之下。結果是,美國就象英國的直轄殖民地一樣,完全在皇家海軍的保護之下。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表示,他們願以500對1的賠償率擔保美國不受侵犯。《幸福》月刊向讀者保證,「不管軍艦開得有多快,飛機飛得有多快,大西洋和太平洋永遠是可靠的屏障,過去如此,將來亦復如此。」該刊認為,自美國有史以來,英國海軍一直稱霸海上,將來還要稱霸下去。

華盛頓政府的想法也是一樣:美國沒有大國的地位,大國的抱負,大國應有的龐大的機構。夏天,首都沉沉欲睡恰如村野;至於其他季節,更沒有人記得它了。論城市的規模,華盛頓在全國居第十四位。紐約是金融中心,國內多數重大問題都得在那裡作出決定。每當要求聯邦政府採取什麼行動的時候,曼哈頓區那些大企業的律師就都到這裡來,給在他們卵翼之下的共和黨出謀畫策。柯立芝總統通常到吃午餐時就辦完了一天的公事。胡佛是第一位在辦公桌上安起電話機的總統,因而轟動一時。他還用了五個秘書--以前歷屆總統誰都沒有需要一個以上的秘書的--並有一套複雜的按鈕系統來喚他們。

現在的國務院大廈所在地霧谷,原是黑人貧民區。現在五角大樓的所在地則是當時的農業試驗站,因而頗具華盛頓郊區的特色。《星期六晚郵報》說過:「就在這個全國立法中心附近,竟有大片土地還在莊稼漢手中呢。」這時政府所用的外事人員,總共還不到兩千名。從白宮跨過一條馬路,就到了今天大家熟悉的所謂行政大樓,有數不清的欄杆、高閣和圓柱門廊,式樣粗俗,外觀倒還整潔。在這麼個有雙重坡度的大屋頂底下,國務卿、陸軍部長、海軍部長竟能都在一起辦公,豈非怪事。事實上,1929年一場大火燒了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以後,胡佛和總統府人員統統都搬進了行政大樓來,同國務卿、陸軍部長、海軍部長在一個樓裡辦公,也沒有誰感到擁擠。那時是不講究排場的。後來總統的軍事顧間、社交秘書所在的白宮東翼,當時還沒有興建。特工處還不曾把行政大樓西路封鎖起來,這是一條普通街道,平時在離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不遠的地方就可以停放汽車。有時有人走訪國務卿,國務卿就在大門口相迎。陸軍參謀長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也在行政大樓的同一層樓上辦公。他和他唯一的副宮只隔著一扇木條門。將軍有事需人幫忙,只要喊一聲「艾森豪少校」,艾克就飛跑過來了。

《幸福》月刊有一位作者寫道:麥克阿瑟將軍「生性靦腆、對於拋頭露面的事,從心裡就不樂意。」這是胡說八道。即使在當時,麥克阿瑟一談到他自己,也已經用第三人稱了,一邊講話,一邊揮舞著他那長長的菸嘴。他還在辦公桌背後豎著一面十五英尺高的紅木框鏡子,使自己的形象顯得格外高大。艾森豪後來回憶住事時說,只要麥克阿瑟感到有人對他不夠尊重,就「發起脾氣來,破口大罵人家好耍權術,不懂禮貌,亂出主意,出爾反爾,狂妄自大,違反憲法,神經遲鈍,麻木不仁,如今世道真是見鬼,等等。」這也難怪。那時職業軍人的日子確實不好過的。從下級軍官逐級升到上校,只能靠年資:在三十年代初期,從上尉爬到少校,要整整熬二十二年。除了眼看著日曆一張一張撕下來之外,再沒有別的事可做了。由於悶極無聊,艾森豪幾乎想解甲歸田;就是在這些年頭,他養成了閱讀斯特裡和史密斯公司出版的驚險小說的習慣,天夭看《西部雙槍將》、《西部故事》、《驚心動魄的西部》、《牧牛騎士短篇小說集》之類的書。在波託馬克河彼岸的邁爾堡,人們還常見小喬治·S·佩頓(他從1919年起就是少校了)每到星期三、六下午四點就出來打馬球。他騎著自備的馬參加賽馬,先後贏得了四百條獎帶、二百隻獎盃。這時他已經以用珍珠鑲在左輪手槍柄上而遠近聞名了;他還搞越野賽馬、獵狐、射鳥練習,還有飛行。但是佩頓少校跟艾森豪少校不一樣,他是個有錢人。

按當時的兵員計算,美軍在世界上居第十六位,居捷克斯洛伐克、士耳其、西班牙、羅馬尼亞、波蘭等國之後。他們甚至不能跟南斯拉夫的十三萬八千九百三十四名陸軍好好較量一番,當真兩軍對壘,準會一敗塗地,因為麥克阿瑟手下的大部分官兵不是在做機關工作,就是在毗鄰墨西哥的邊境上巡邏,或是駐守著美國在海外各處的屬地。參謀長手頭只留三萬部隊,比1776年英主喬治派來鎮壓北美殖民地革命的兵力還少。

美國陸軍的質量更是壞得驚人。當時軍費僅僅約為今天的龐大開支的千分之二點五上下,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幸福》月刊說美軍是世界上「裝備最差的」軍隊,對此誰也沒有不同意的。在緊急的關頭,麥克阿瑟能夠投入戰場的只有:一千輛坦克(統統是過了時的),一千五百零九架飛機(其中最快的每小時只能飛二百三十四英裡),以及唯一的機械化團(當年春天才在諾克斯堡編成,由騎兵開路,戰馬有防芥子毒氣的護腿)。有一位作者報導說,美國軍隊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個氣喘喘地咧著大嘴,穿著不合身的軍服,歪歪斜斜扛著一桿老掉牙的步槍,在廣大無邊的國土上沒完沒了地走來走去。」

麥克阿瑟是全國唯一的四星將軍,下邊也沒有三星將軍。他是參謀長,年薪一萬零四百美元,在邁爾堡有一座公館,軍隊裡唯一的一輛高級臥車供他專用。在他的副官看來,參謀長的地位真是高不可攀;那時艾森豪少校的年薪不過三千美元,由於替參謀長在國會裡遊說,他經常跑國會;但他的長官從來不讓他借用車子。坐出租汽車的錢也不給,因為當時整個華盛頓官場都還沒有零用費這個開支項目。艾森豪日後常說當時他要走到門口,填一張申請表,才能領到兩張電車代金幣,然後站在賓夕法尼亞大道上,等候從普萊森特山開來的電車。

相關焦點

  • 中國遠徵軍滇西大戰紀實
    據考,「慰安婦」的首次出現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之後,始作俑者是臭名昭著的侵華罪魁岡村寧次,時任日本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到1932年3月,駐滬日軍已達3萬人,野蠻成性的日軍製造了多起強姦當地婦女事件,引起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為搪塞外界對日軍獸性的指責,岡村寧次決定效仿海軍的做法,從長崎召來一個「慰安婦女團」。至1932年7月,第一批慰安所在吳淞、寶山、廟行和真如等地建立。
  •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遠徵軍與第3艦隊共同展開太平洋大演習|軍情觀察
    荔枝軍事:今日軍情觀察(4月2日)    今天的軍情觀察之「談兵論戰」我們將一起關注:【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遠徵軍與第3艦隊共同展開太平洋大演習】、【美國陸軍新軍事改革開始,首支驗證部隊組建,美軍會再次引領世界軍事改革潮流嗎?】。
  • 【今日歷史】1月28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1月28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86年前,1932年1月28日夜,日軍從所佔的上海日本租界向閘北、江灣、吳淞等區域發起進攻。 ♦ 1945年1月28日 中國遠徵軍與中國駐印軍在畹町附近的芒友勝利會師
  • 曉曙的緬北奇遇:轉兒追蹤中國遠徵軍
    曉曙到合肥採訪野人山倖存女兵劉桂英曉曙採訪滇西老兵一個喜歡異國情調,即便去參加葬禮都不忘在捲髮上別朵花的女作家,卻因為六年前在緬甸境內的一次奇遇,轉而致力於對歷史深處的中國遠徵軍的追蹤拍攝2011年1月21日,晚上9點,昆明。霓虹燈閃耀的北京路上車水馬龍,茶花公園裡古色古香的石房子餐廳裡傳來手風琴演奏的《美麗的西班牙女郎》,有著「春城三毛」之稱的昆明作家曉曙的生日聚會在這裡舉行。踏著歡快的節奏,曉曙頭戴白色緬梔子花,跳起白族的民間舞蹈。紅裙子飛速旋轉,宛如一團燃燒的火焰。
  • 華盛頓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大盤點!
    琳達·巴克美國生物學家琳達·巴克,1947年生於西雅圖市,是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基礎科學部成員及華盛頓大學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巴克在華盛頓大學獲學士學位,她由於在嗅覺方面的卓越研究與理察·阿克塞爾一起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利蘭·哈特韋爾富欽森癌症研究中心主任利蘭·哈特韋爾,1968年,任華盛頓大學教授。
  • 華盛頓是首位總統?自由女神像誰出錢?這些歷史多數美國人不知道
    美國從建國到現在歷史不長,幾乎所有歷史事實都有據可查,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神話和謊言被當作「史實」廣為流傳。不信?請繼續閱讀,以下就是一些美國人回答錯誤幾個最基本的美國歷史問題:美國獨立時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
  • 遠徵軍回憶野人山:山洞中滿是中國軍人遺骸,女兵更是僅倖存一位
    而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靠著無數中國軍民的犧牲換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遠徵軍,他們不僅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也在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的山洞裡留下了累累白骨。01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
  • 喬治·華盛頓:美國人打造出來的一尊神
    威姆斯認定,美國人渴望有自己的民族英雄,只要打造出來,就一定有市場開發價值。於是,他開始盡情地發揮想像力,編撰《喬治·華盛頓的生平事跡》。這本書1799年夏季寫完,當年12月14日華盛頓就去世了。威姆斯欣喜地寫信給出版商:「這件事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我們要做好事,宣傳他的美德。我們也將得到好報,就是——錢。」
  • 二戰坦克M4參加美國國慶閱兵!總量達4萬輛僅次T34,反攻日軍利器
    參考消息7月4日引述美國媒體的報導稱,7月4日是美國的國慶日(又稱"獨立日"),華盛頓和白宮將會舉辦專門的獨立日慶祝活動,介時將會有一些重型坦克、裝甲車輛等參加活動,並且,美國海軍的"藍天使"飛行表演隊,也會駕駛F/A-18戰鬥機進行飛行表演以助興。
  • 抗戰老兵的回憶——遠徵軍緬甸北部瓦魯班大捷
    抗戰末期,戰線擴大到緬甸,1943年,中、美、英三國組成盟軍,聯合作戰,英、美兩國出裝備,中國出兵員,成立7個營,圍剿在緬甸的日軍,希望打通中印公路。1944年,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因失敗撤入印度,盟軍重新協訓中國駐印軍隊,先後有近3萬名中國士兵被挑選受訓,岑中輝也在其中。他們從昆明搭飛機到印度汀江,轉乘火車到蘭伽訓練中心受訓,準備到緬甸打仗。
  • 華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 自然愛好者天堂
    在美國東部華盛頓遊覽,大部分人是衝著首都的紀念標誌或者政府建築而去,比如白宮、二戰紀念碑、林肯紀念堂之類的,的確頗有看頭。不過對於喜歡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的我來說,華盛頓這個政治中心也有有趣的元素,比如華盛頓街道花園裡的松鼠,就算是大都市一大特色;還有就是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
  • 1933年1月5日,美國第三十任總統柯立芝去世
    1896年總統大選時,柯立芝在當地為威廉麥金萊搖旗吶喊。很快隨著麥金萊當選,他被選入共和黨市委員會。1898年,他競選進入市議會成功。從此開始涉足政壇。此後,柯立芝先後競選州議員、市長、副州長,1918年又當選麻薩諸塞州州長。圖為擔任州長期間,視察警察部隊。由於柯立芝的豐富職業經驗,在1920年的總統選舉期間,被共和黨推舉為總統候選人哈定的搭檔。
  • 歷史上的美國-1812年的戰爭
    1812年戰爭,焚燒華盛頓是一個英國入侵華盛頓特區的首都美國。1814年8月24日,在紐約戰勝美國人後布萊登斯堡戰役由少將率領的英國部隊羅伯特·羅斯燒毀的建築物包括白宮(被稱為總統府),以及美國國會大廈,以及的其他設施美國政府。
  • 美國首都華盛頓「櫻花季」因疫情提前結束 (1/5)
    美國首都華盛頓「櫻花季」因疫情提前結束 (1/5) "← →"翻頁
  • 1932年平頂山慘案:3000多當地村民被日軍殺害
    原標題:1932年平頂山慘案:3000多當地村民被日軍殺害   1932年9月16日,日本侵略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平頂山慘案,3000多名當地村民被無辜殺害。為悼念殉難同胞、銘記歷史,1951年,撫順市在慘案舊址的平頂山上立碑紀念。1970年,撫順市在平頂山慘案遺址就地修建了 「平頂山殉難同胞遺骨館」,1972年9月16日正式對外展出。參加此次公祭大會的社會各界代表紛紛表示,一定要牢記歷史、振興中華、珍愛和平。
  • 中國遠徵軍老兵鐵血往事——《遠徵之魂》
    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徵軍一部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後在1944年反攻中強度伊洛瓦底江,攻戰臘戌、密支那等緬甸重鎮,重創日軍。
  • 「美國內戰」即將打響?華盛頓發出警告:1月6日抗議者不能帶槍!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將舉行聯席會議,確認選舉人團投票的結果。這場會議對拜登來說,是贏得總統大選的最後一步。但這決定性的一天,川普也早就虎視眈眈了。近段時間,川普一直在煽動他龐大的支持者團隊,一起前往華盛頓抗議示威。與此同時,華盛頓警方和國會議員也都嚴陣以待。據警方預測,這次抗議活動的規模,可能比美國大選前後的集會規模還大。
  • 揭秘:印第安人與美國有著什麼樣的歷史恩怨?
    2007年12月20日,一些印第安人部落領袖聚集在華盛頓的一個教堂,宣布撕毀150年前與美國政府籤署的所有條約,退出美利堅合眾國。印第安人與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恩怨,可謂罄竹難書,美國教科書中的「北美開發史」,很大部分也是印第安人的血淚史。18世紀80年代美國成為邦聯國家後,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就來自尚未融入美國的印第安人。
  • 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抗日戰爭
    由左上順時鐘而下,分別取自:戴上防毒面具的日軍「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士兵、「一號作戰」中的日軍機槍手、南京大屠殺期間堆積於秦淮河旁的中國平民遺體、武漢會戰中的國軍的機槍巢、重慶大轟炸日軍九七式轟炸機、中國遠徵軍裝備美械。
  • 不真實時代的真實故事,2018 Vol.1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年度最佳非虛構本書從甘地在1915年1月抵達孟買開始,帶領讀者一同經歷往後30年的糾結時光。《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50本GoodReads年度最佳傳記、回憶錄《圖書館雜誌》年度最佳非虛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年度最佳非虛構美國公共電臺(NPR)年度最佳作者記錄了自己的個人生活並將之置於美國社會大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