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19-03-21 15:22 天津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串並聯電路中的電阻關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並掌握串並聯電路中的電阻關係,並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推導串並聯電路中的電阻關係的過程,獲得學習物理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串並聯電路中的電阻關係。
【難點】推導串並聯電路中電阻關係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1:導入新課
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將電阻R1、R2接到電壓為U的電路兩端,電路中的電流是I。用一個電阻R替換這兩個電阻,仍接到這個電壓為U的電路,在這裡要讓學生注意觀察電流表的示數是否發生變化,由此引出等效電阻的概念,即在這個實驗中,電阻R產生的效果與原來兩個電阻R1和R2產生的效果相同。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電路中,R1、R2和R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呢?」從而引入本節的課題——串並聯電路中的電阻關係。通過演示實驗引入本節的課題,可以讓學生發現物理實驗的興趣,提高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好更快地進入課堂。
環節2:講授新課
1.串聯電路:在這一部分,主要研究串聯電路中的電阻關係,根據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壓之和。
在這裡可以讓學生根據書中的甲,乙所示電路圖進行研究,根據前面的學習,可以已知兩個條件,即I=I1=I2,U=U1+U2,多個同類物理量在一個問題中同時出現,要清晰表示不同量是學生的困難之處,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將演示實驗電路清楚表達的過程中,給出研究電路,示範多個同類物理量用下角標區分的方法,接下來的推導過程交給學生進行,根據前面學習的歐姆定律,注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考,解答,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學生推到結束之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班上交流推導過程,互相交流溝通,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與別人進行對比交流,對於學生的推導過程,正確的方法,思想要給予肯定與誇獎,推導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指出,並進行講解,引起學生的注意。
根據學生的推導,師生交流,共同總結得出,在串聯電路中,等效電阻等於各串聯電阻之和。根據總結出的知識點,為學生講解例題1,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解答練習,互相交流,這裡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對於題中的電路進行連接,並由學生設計實驗步驟,教師進行修改補充,進行實驗,觀察現象討論,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進行補充,做一組實驗來驗證推導結論。
接下來由問題與思考,引發學生思考「在圖示中,把電阻並聯起來,它們的等效電阻還等於各電阻之和嗎?」由上面所研究的串聯電路中的電阻關係,引出下面對於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進行研究。
2.並聯電路:學生在之前探究了串聯電路中的電阻關係,所以在這裡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推導,推導結束之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推導過程,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在並聯電路中,等效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之和。
例題2由學生根據上面總結的知識點,對於例題2進行求解,並且請兩位學生進行板演,講解解題思路。這樣既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自主思考,溝通交流的能力,用所學習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環節3:鞏固提高
在多媒體上出示幾道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鞏固本節所學習的知識。
環節4:小結作業
小結:找同學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作業: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根據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分析電阻的兩種不同連接方式相當於改變了導體的什麼因素?」。
四、板書設計
責任編輯:宗美琦
<上一頁1下一頁>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