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利用納米磁鐵對體內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進行空間控制

2020-11-28 生物谷

2018年11月21日/

生物谷

BIOON/---在自然界中,CRISPR/Cas9通過記錄入侵者的DNA來增強細菌的免疫防禦。這讓

細菌

能夠識別和攻擊再次到來的相同入侵者,但是科學家們一直在競相改進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9來修復導致

遺傳

疾病的突變並在實驗室實驗中操縱DNA。

如果科學家們能夠將這種基因組編輯工具運送到體內正確的細胞中,那麼它有潛力阻止

遺傳

疾病。然而,障礙仍然存在,特別是在高效率地運送CRISPR/Cas9方面。人們需要在體內對細胞進行基因編輯以便治療鐮狀細胞性

貧血

、肌營養不良和囊性纖維化等疾病。但是通過空間控制將CRISPR/Cas9運送到體內靶組織中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即便在體內局部注射攜帶著CRISPR/Cas9編碼基因的病毒

載體

,它也可能滲漏到其他的組織和器官中,這可能是非常危險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萊斯大學生物工程師Gang Bao及其團隊將磁性

納米

顆粒與一種從苜蓿環紋夜蛾(Autographa californica, 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蛾類物種)體內獲得的病毒相結合開發出一種運送

載體

來運送CRISPR/Cas9,從而通過空間控制對特定組織或器官中的基因進行修飾。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1月12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patial control of in vivo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via nanomagnets」。

圖片來自Laboratory of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and Nanomedicine/Rice University。

源自這種病毒的圓柱形杆狀病毒

載體

(baculovirus vector, BV)被認為足夠大,它的直徑高達60nm,長度高達200~300

納米

。這種大小足夠運送長38000多個鹼基對的DNA。

這些研究人員僅在需要時利用磁性

納米

顆粒激活這種杆狀病毒載體並運送用於基因編輯的有效載荷。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使用了一種名為C3的免疫系統蛋白,其中,在正常情形下,蛋白C3讓杆狀病毒滅活。

Bao說,「如果我們將杆狀病毒載體與磁性納米顆粒結合在一起,那麼我們就能夠通過施加磁場來克服這種失活。好處在於當我們提供這種杆狀病毒載體時,基因編輯僅發生在我們施加磁場的組織或它的一部分中。」

施加磁場允許杆狀病毒載體轉導,即一種將有效載荷引入到靶細胞中的過程。這種有效載荷也是DNA,它編碼一種報告基因和CRISPR/Cas9系統。

在測試中,杆狀病毒載體攜帶著綠色螢光蛋白或螢火蟲螢光素酶。具有這種蛋白的細胞在顯微鏡下明亮地發光,並且實驗表明在細胞培養物和實驗室動物中,利用磁鐵高效地靶向運送攜帶著有效載荷的杆狀病毒載體。

Bao指出,他的實驗室和其他的實驗室正在研究利用腺相關病毒(AAV)運送CRISPR/Cas9,但是他表示杆狀病毒載體的治療性有效載荷比AAV大約大8倍。他說,「然而,有必要讓杆狀病毒載體更高效地轉導到靶細胞中。」 (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Haibao Zhu, Linlin Zhang, Sheng Tong et al. Spatial control of in vivo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via nanomagnets.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Published Online: 12 November 2018, doi:10.1038/s41551-018-0318-7.

相關焦點

  • Science子刊:重大突破!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在體內...
    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該遞送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縱破壞它們。這種稱為CRISPR-LNP的遞送系統攜帶一種編碼Cas9的信使RNA(mRNA),其中Cas9作為分子剪刀切割細胞中的DNA。
  • Nature子刊:首次利用CRISPR/Cas9在體內成功切除HIV DNA片段
    當感染人細胞(主要是CD4+ T細胞)時,它會將自身的RNA逆轉錄為DNA後插入到宿主基因組中以便進行複製和合成新的病毒顆粒。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成功地從活的動物基因組中切除HIV-1 DNA中的一段序列。這一突破是開發一種潛在地抵抗HIV感染的治療策略的關鍵一步。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然而此前,在玉米等部分作物中基於農桿菌轉化的載體進行基因組編輯的效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該技術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基於CRISPR-cas9系統的高通量突變allele篩選。因此,如何提高編輯效率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另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降低脫靶或不脫靶,這也是實際應用的限制因素。
  • Nature子刊:利用CRISPR/Cas9清除人T細胞基因組中的HIV-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天普大學路易斯-卡茨醫學院(Lewis Katz School of Medicine at Templ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特定的基因編輯系統CRISPR/Cas9,從而為最終治癒HIV感染鋪平道路。他們證實利用這種基因編輯系統能夠有效地和安全地將這種病毒從在體外培養的人T細胞的DNA中清理掉。
  • Nature子刊:重大突破!利用CRISPR-Gold在體內誘導同源介導的DNA修復
    美國塔夫茨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Qiaobing Xu說,這些作者們「在基因編輯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Xu未參與這項研究,但是針對這項新的研究發表了一篇附隨評論文章。Xu解釋道,鑑於他們的方法是非病毒性的,這將使得因持續存在的Cas9活性而產生的潛在脫靶效應最小化。當利用病毒載體運送Cas9模板時,脫靶效應會發生。
  • PNAS:首次利用CRISPR-Cas9對古生菌進行基因組編輯
    2017年3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微生物學教授Bill Metcalf和博士後研究員Dipti Nayak首次記錄了在古生菌(Archaea,也譯作古細菌,或古菌)中使用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
  • 在擬南芥中利用CRISPR / Cas9進行超高效基因編輯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我們對最近應用 Crispr/cas9 技術用於基因治療研究做一歸納。首先介紹一下,體內條件下,Crispr/cas9 直接針對受精卵和成體動物(如圖 2A 所示)。再綜述一下,通過體外培養細胞,用 Crispr/Cas9 體外敲除基因,這這些修飾過的細胞回輸入病人體內,成功控制病人疾病的案例(如圖 2B 所示)。
  • Nature子刊:利用CRISPR/Cas9增強基因療法治療遺傳病的潛力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與一種失活的病毒相結合,將健康基因運送到活的小鼠體內的精確位置。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研究人員證實所運送的健康基因在小鼠體內正確地保持活性至少6個月的時間。 根據他們的說法,這種類型的基因表達的持續時間通常為四至六周。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在發現癌症及其他疾病靶向治療目標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目前的篩選策略主要通過靶向CRISPR-CAS9誘導的候選基因5`外顯子突變來進行,但這種方法常會產生保留部分功能的框內突變,即使具有很強的遺傳相關性也有可能會被掩蓋。
  • Nature:利用體內CRISPR-Cas9篩選技術發現新的藥物靶標來增強癌症...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32702017年7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癌症與血液疾病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篩查方法,即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在小鼠體內測試上千個腫瘤基因的功能。
  • 多項研究開發出可增強基因組編輯範圍的新型CRISPR/Cas9工具
    CRISPR的應用範圍從治療遺傳疾病到農作物的營養功效,它已經成為最有前景的基因組編輯工具之一。然而,Cas9酶依賴特定的DNA郵政編碼來確定切割和編輯的位置。雖然來自釀膿鏈球菌的Cas9(SpCas9)受到最廣泛使用,但是它需要靶位點旁邊存在兩個G鹼基。只有不到10%的DNA序列符合這一要求。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作為另一個版本,來自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Cas9核酸酶(SaCas9),它的體積小得多,因而它可以輕鬆被裝入到遞送這種基因編輯系統的腺相關病毒(AAV)載體中,但是,它缺乏與SpCas9同樣高的精確度。不精確的基因編輯可能最終會在意想不到的位置編輯DNA,從而潛在地造成嚴重後果。
  • Science子刊: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以永久摧毀癌細胞,不再複製
    陽離子可離子化脂質是LNPs的關鍵成分,能夠有效地進行核酸包封、細胞輸送和內質釋放。然而,為小幹擾RNA(siRNA)遞送而優化的LNP製劑不能有效地傳遞大核酸。大多數基因編輯的體內研究都依賴於腺相關病毒(AAV)將CRISPR成分局部傳遞到視網膜、骨骼肌或肝臟。
  • Genome Biology |中科院微生物所邱金龍課題組通過轉錄激活調節染色質構象進而提高CRISPR/Cas9的編輯效率!
    然而,在動物和植物細胞中,不同基因座的編輯效率差異很大。染色質上某些位點的低CRISPR/CAS9編輯效率限制了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真核基因組DNA包裹在組蛋白周圍,進一步壓縮形成高階染色質結構[5],這可能阻礙CAS9與其靶點的結合。哺乳動物細胞內催化活性抑制CAS9(DCAS9)結合位點的全基因組圖譜顯示,它們在開放染色質區域富集。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在測試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改變人類胚胎遺傳缺陷的可能性時發現,
  • Nature:重磅!新研究使得在體內進行CRISPR/Cas9精準基因組編輯成為...
    2018年9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臨床中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一個障礙是Cas9核酸酶可能會在錯誤的位點上切割DNA。根據Maresca的說法,他所在的公司的一個長期目標是能夠使用治療性基因編輯來治療許多人類疾病。他在一封發送給《科學家》網站的電子郵件中寫道,「然而,實現CRISPR藥物的潛力需要開發能夠高效地修飾靶基因的方法,而且這不會對基因組中的其他地方產生任何影響。」脫靶切割能夠發生在對有機體沒有影響的基因組位點上,或者它們能夠破壞重要的細胞功能。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去年在Nature Methods雜誌上發表的研究「Unexpected mutations after CRISPR-Cas9 editing in vivo」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分析表明CRISPR基因編輯會引入數百種不可預估的突變到基因組中,文章所指出的大規模脫靶問題,對CRISPR的應用提出了尖銳的挑戰,卻又在今年3月30日出現反轉並進行了撤稿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