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者》:人生路上荊棘遍布,救贖和自我和解後我們勇往直前

2020-12-04 歷史西域鷹眼

小說中心理描寫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小說卻將筆墨著重放在了心理描寫上,形成了獨特的心理小說流派。最知名的心理學小說莫過於《當尼採哭泣》《活著就很偉大》《沉默的羔羊》等,而沙丁的《催眠者》又給我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一、心理學小說

小說雖然可以對生活的客觀環境進行深入的摹寫,但卻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學,也正是人對感情的宣洩、心理的展露才成為了小說體內的胚胎。

最先的巴爾扎克、左拉、託爾斯泰等文學大家把現實中的一切真實地、歷史地、具體地、有規律和邏輯地再現了出來,隨著小說內容的日益擴大,小說的表達技巧也更加成熟發達,特別是自我意識的日益自覺和深入,心理描寫佔大頭的心理小說應運而生。

十七世紀法國女作家拉法耶特夫人所寫的《克萊芙王妃》應該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心理小說」,發展至今,自我情感發洩產生的小說體裁有自傳體、書信體、日記體等,心理小說更是趕上了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流觴,成為了小說主力軍。

心理學往往是枯燥無味的,要不是真正需要者或者研究者,是不會深入其中的,而生活中不經意間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又往往是心理問題形成於無形的開端,各種心理學疾病的名字更是層出不窮,有很多甚至讓一般人感到陌生。

而心理小說則通過文學的語言,探尋到主人公心理變化的微妙和深處,將藝術創作與現代心理學研究相互融合、相互跨越、結為連理,形成獨特的寫作形式,給讀者提供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二、軟科幻色彩的《催眠者》

沙丁的小說《催眠者》在心理小說的基礎上又有創新,加入了軟科幻的元素,讓整個故事更加有可讀性,可謂別出心裁。讀這本小說,我感覺是在陰鬱的雨天品著清茗,字句間適當的停頓與韻律,清新脫俗的文字,似乎想要拿在手中把玩一下,又怕一沾手就消失不復存在。

她是一名德語翻譯文學編輯,從小就受過傷,所以特別敏感,而且容易暴躁發怒。不知是老天特意的安排,還是造人時的一點疏漏,她居然有一種特異的能力——可以看到聲音的顏色。尖銳的高音是鮮豔的紅光,女孩子的聲線是粉藍色的,男孩子的是深藍或者天藍的等等。

擁有這種能力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是因為她曾兩次想要輕生時,一個紫色的聲音救了她,不好的是因為看到了紫色的聲音,她又走上了愛情這條艱難路。她還有一種叫做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精神疾病,她覺得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留戀的東西,經常會產生自殺或者自殘的行為。

書中把這種特異的能力命名為「聯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感覺聯通的意思,比如看到紅色會覺得溫暖,看到藍色會覺得清涼,聽到節奏鮮明的音樂會覺得燈光也和音樂節奏一樣在閃動,是一種科學界尚未有定論的現象。

據研究,大約有4%的人經歷過這種跨感官聯繫,研究表明這種聯繫在創造力出眾的人群中更為普遍。從19世紀的作曲家尼古拉裡姆斯基-科薩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到當代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再到流行音樂明星嘎姐(Lady Gaga),大量藝術家都曾產生過聯覺的非凡體驗。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聯覺常常出現在富有創造力的人身上。

再說回小說《催眠者》,整本書讀下來其實是一個自我救贖、自我和解的過程,主人公愛麗絲有過三段愛情,第一段是與自己的老師的不倫之戀,其實也是缺少父愛的戀父情結在作祟;第二段是與瑞恩之間的愛情,可以說是靈魂伴侶,愛好相似,有共同與語言;第三段是與那個紫色聲音擁有者天磊之間的糾葛,他們只是迷失了方向的兩個人,造成了錯誤的相遇。

雖然是愛情主題的心理小說,但是卻沒有現在市面上流傳的愛情小說那般無趣的語言,那般俗套的撕逼,一切都是靜靜地,靜靜地在流淌著,舒服極了。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有迷茫和無趣,要怎麼走出來才是我們要去追尋的答案。

三、遊戲人生,勇敢向前

「你相信奇蹟 麼?」我相信!在人生的路上,我們都是實驗者,實驗著去跟一個人交往,實驗著去愛一個人,實驗著去幹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實驗著活到一歲又一歲。當然有時候的結果會是失望,有時候也會是大獲成功的喜悅。

當一張《愛麗絲夢遊仙境》的CD存在於愛麗絲的生活裡,當那個能夠催眠的紫色聲音響起在耳畔,對於想要走到盡頭的愛麗絲而言是最美的薰衣草花田,也是她繼續勇敢走下去的希望。

但是常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愛麗絲和天磊未能最終走到一起,瑞恩才是那個真正愛著愛麗絲的男人。也正是他的堅持和付出,才讓愛麗絲知道了自我救贖和和解。

愛麗絲是幸運的,我想只要我們也在生活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值得,我們每一個也會在遊戲人生中勇敢地走下去,走出燦爛。

相關焦點

  • 《半個喜劇》:喜劇表面下的和解深藏反映了人們深度對自我救贖的
    《半個喜劇》的情節如下:孫同,一個來自一個小區的大學生,正在北京學習,面對心愛的高璐,他對強大的同學鄭多多很膽怯和順從,他擔心他不會成為「好哥們」鄭多多,失去北京的戶口和工作。一個人,從嬰兒出生到黃昏,只是一個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整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
  • 《遇見未知的自己》:自我和解,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所謂的「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往往處於社會生活的現實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與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間,按照現實原則協調矛盾,儘可能地尋找權宜之計,是個體最終行為表現的決策者,時而管理本我,時而服從超我,只有自我知道活動的目的和方向。  在讀完整本《遇見未知的自己》後,更多覺得是一場屬於若菱克服眼前困難,慢慢找回真實自我的旅途。
  • 《土撥鼠之日》的重複人生:在無限循環的日子裡,我們如何自我救贖?
    因為上帝知道,逃避也許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卻從來不是出路。菲爾的出路,是在這一場苦痛的掙扎中錘鍊並改變自己,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我們人生的出路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終將面對自己,並與自己展開較量,這場搏鬥叫做「自我救贖」。
  • 追求卓越、精英主義的NT和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的NF
    許許多多的或是愛幻想,或是太短視,亦或縱享樂趣的人,在這個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轉移了方向,唯有那些為數不多的NT依舊在高標準的自我要求下勇往直前。在性格類型的概念中,N代表直覺,有這種傾向的人喜歡在所有的事情中尋找意義,而且關注各種暗示及可能性;T代表思維,有這種傾向的人在做決定時往往客觀而合乎邏輯。
  • 一位警嫂的心裡話:縱使前方遍布危險和荊棘,我也在背後支持你!
    大年三十兒,我們一家回婆婆家過年,在車上老公問我:你害怕嗎?那時候的新型冠狀病毒正在悄悄來襲,不過還沒有鋪天蓋地的新聞。我沉默了。老公說:我不怕,原來非典時沒害怕過,現在也不怕,說完拉起我的手……其實,我知道,他是害怕的,因為我們身後有一兒一女,有爸爸媽媽。
  • 原生家庭不好,負債100多萬:黯淡無光的她催眠後找回了信心
    本文內容來自催眠經歷,由量子催眠操作者整理,經個案同意發布。 一、想解決的問題很多 文文坐了一夜的火車, 在約定的時間從外地如期而至到達了北京的催眠室。一個多月前,我們約好在今天做一次量子催眠。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溫柔嫻靜。
  • 前世催眠法
    有的人覺得自己的前世是之前的歷史年代,有的人覺得自己前世身處外星,有的人覺得自己前世混沌一片、無處可尋……我們真的有前世嗎?前世說:今生,我怎麼看你的模樣那麼眼熟?今生說:前世,我怎麼看怎麼覺得你和我想的不一樣。我們可以想像一顆種子長大後的模樣,卻對它成為種子前的樣子不可輕易想像。
  • 菜根譚最牛謀略智慧:學會身處逆境的自我救贖,人生會越來越順
    莊子曰: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生不僅「短」,而充滿著「苦」,正如曹操所嘆「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反而是苦難佔了大半,那當我們面對苦難時,應該怎樣進行自我救贖才是人生的額根本!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卻可以選擇自我治癒
    第三階段:消除對父母的仇恨和內疚,也就是在這一階段,不再仇恨父母,對父母的內疚就會減掉大半,再進一步通過將系列排列看到,父母對自己是沒有所謂的「恩」的。第四個階段:消除羞恥感,重建價值感。羞恥感比起內疚感來更難,而消除羞恥感可以通過五個方面:自我理解、自我寬恕、自我接納、自我關愛、自我鼓勵。第五個階段:尋找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 讀懂了《肖申克的救贖》,你就讀懂了人生
    這裡的「有罪」,是宗教意義上的「原罪」——傲慢、嫉妒和暴怒。在基督教義中有一點很特殊,因為人類始祖亞當夏娃的背叛,人生下來就有七種「原罪」:暴食、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這是人類一切罪惡和災難的根源,而人生就是一個「救贖」的過程。所以「救贖」的第二層意義,是宗教上的,指為陷入罪孽的靈魂,支付代價,給予其真正的解脫和光明,使其靈魂得以淨化。
  • 真的可以在催眠中找到你的前世嗎?
    今生說:前世,我怎麼看怎麼覺得你和我想的不一樣。我們可以想像一顆種子長大後的模樣,卻對它成為種子前的樣子不可輕易想像。因為那似乎和宇宙、和太空、和生命、和死亡太過相關,相關的我們不能隨意想像。前世的兩種說法我們真的有前世嗎?這真是一個萬年難解之謎。打開度娘,我們看到關於前世,有兩種說法。
  • 奇幻視覺催眠圖,失眠者福音
    《易童子問》王聖夫:催眠本是簡單的,人類逐漸廣泛利用催眠,服務身心靈魂。體驗放鬆,下面這些圖就可以做到。先做三個深呼吸,立即進入放鬆狀態,再看催眠視覺,也許會瞬間探索到你的潛意識、或宇宙幾何、或空性什麼的。當然隨便看看也挺魔性,也能意會到你不是你的妙。
  •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一位「職業病人」的自我救贖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的作者程浩,出生後便沒有下地走過路,醫生曾斷定他活不過五歲。可他還是頑強的活到了20歲,他20歲的青春永遠停留在了2013年8月21日。想讀這本書只因被書中的話感動,「幸運和不幸一樣,都需要人承擔。
  • 《星月對話》熱依扎坦露心跡:面對人生,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通過訪談,折射出關於人生的種種哲學,為觀眾傳遞一種真實和溫暖的感覺。最近播出的一期,節目組邀請了熱依扎作為嘉賓。在這期節目中,熱依扎展示了很多她內心真實的模樣,也談到了一些對於人生的看法。其中有一段,她之前接受節目採訪的時候,提到了關於「找自己」的一些看法,讓人十分地有觸動。
  • 疫情下的墮落和救贖,人類自我修正之路
    等等正是秩序和混亂的交鋒,我們才會反思所以人類一直在修正自我的路上我們就好像Eliot所說的那樣;後退就是向前進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環境,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但是我們在一次次選擇中完成了自我意識的建立,也正是由於我們一次次的選擇,造就了我們現在的人格和性格。而古老神話和寓言中人類墮落之後的所有事件都被描繪成人類以擺脫邪惡為目的的自我救贖。
  • 量子催眠乾貨知識集錦(一篇文章看懂量子催眠)
    意識和潛意識就是冰山的水面和水下。確實,我們自出生到現在,頭腦裡儲存了不少信息和認知並影響和決定著我們的人生。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去過那麼多地方,見過那麼多人,聽見過那麼多聲音,留存在我們記憶中大腦能做出即時反饋的到底有多少呢?
  • 自我的救贖
    她在經歷一場自我救贖,能不能成功救贖自己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做到獨立思考,成為一個思想獨立人格健全的人。過往的十年都是如此的渾渾噩噩,說是隨波逐流也不為過。很像別人說的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那種情況。而今有了一絲覺醒,不希望再如此繼續,想將自己從泥潭裡打撈出來,換種方式活下去。所以獨立思考很重要,決定了她能否找回自己,重回生活的正軌。
  • 量子催眠是騙人的嗎?親歷者淺析量子催眠如何回溯前世、探究靈魂
    你相信靈魂和前世嗎?你是否對自己的前世今生感到好奇?去年,我就通過量子催眠回溯了自己的前世今生。解決了自身很多的問題和困惑。近期已經慢慢地把其中的故事寫出來,與各位有緣人共享。這其中的寓意,也許能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朋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的文章《量子催眠——回溯前世今生,解讀靈魂的訊息》。量子催眠何解?
  •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給予「苦難世人」的精神救贖和自我救贖
    在無比空虛寂寥的狀態下B博士靠一本偷來的棋譜來抵抗孤獨和空虛,從而填充自己的精神世界。從用麵包屑、床單分別作為棋子和棋盤到全靠腦子想像對局。長期的自我對弈和自我幻想使得B博士最後精神分裂至瘋狂,一度被認為精神已經失常的b博士最終得以釋放。
  • 揭秘催眠神技:會被潛意識控制也能自我保護(圖)
    神奇之中也會失手  一位是想找回6歲前記憶的碩士研究生阿力(化名),一位是想與母親和解的女大學生阿星(化名),還有一位要和催眠師較勁的本報記者——5月4日,三名體驗志願者來到武漢理工大學餘家頭校區,在江城催眠名人何放勳教授的辦公室,等著體驗傳說中的催眠。  下午2點40分,催眠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