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公布】男,76歲,發熱、咳嗽20 d,氣促1周,該如何診治?

2020-11-22 醫脈通

男,76歲,退休公務員。因「發熱、咳嗽20 d,氣促1周」2008 年3月入院。


患者入院前20 d 受涼後出現發熱,體溫波動於37.2~37.8 ℃,伴咳嗽,咯少量黃白黏痰,曾於外院擬「雙下肺炎」予「頭孢拉定,左氧氟沙星,阿奇黴素」等藥物治療後咳嗽咯痰減輕,但仍發熱。1周前出現活動後氣促,並進行性加重。外院胸部CT示:「雙肺間質性炎症」。


既往有「前列腺增生症」史10年,一直服用「保列治」治療。18年前曾行「甲狀腺腫物次全切除術」。有青黴素過敏史。退休前從事電視廣播行業,有放射性物質接觸史。吸菸史:15支/d×40年。


入院體格檢查:T 37.5 ℃,P 112次/min,R 20 次/min,BP 152/67 mmHg, 脈氧飽和度(SpO2 )91%(吸氧2 L/min)。神志清晰,唇稍發紺。雙肺呼吸音減弱,雙下肺可聞及吸氣相溼囉音,以左下肺顯著。入院初步診斷:①肺部感染?②Ⅰ型呼吸衰竭。


診治經過:入院後血常規示,白細胞22.38×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0.86。紅細胞沉降率105 mm/h,C反應蛋白(CRP)129.2 g/L,類風溼因子47 µ/mL,肝腎功能正常。動脈血氣分析(吸氧2L/min):PH 7.45 l,PaCO2 32.2 mmHg,PaCO2 60.15 mmHg,HCO3- 22.0 mmol/L。5次痰塗片找抗酸桿菌、3 次痰塗片找真菌、2次痰細菌培養和真菌培養等均陰性。血清隱球菌夾膜抗原乳膠凝集試驗、半乳糖甘露聚糖試驗、1,3-β-D 葡聚糖試驗陰性。血結核分枝桿菌抗體及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抗體陰性。HIV抗體陰性。風溼性疾病相關自身抗體均陰性。


入院胸部高分辨CT(HRCT):雙肺間實質性炎症,左側少量胸腔積液,見圖1 。


圖1 兩肺呈不規則條索、斑點及網格狀影,兩下葉容積縮小,左側少量胸腔積液


予頭孢曲松抗感染治療及糾正低氧血症等對症處理,但患者體溫仍持續升高,呼吸困難較前明顯加重。即行纖支鏡檢查:支氣管腔內未見異常,在X 線引導下經左下葉支氣管行刷檢、肺活檢和肺組織培養。第4天改予亞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予BIPAP 鼻罩無創通氣以糾正低氧血症,但病情仍進行性加重。第10天轉入ICU,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第14天肺活檢病理示:支氣管黏膜下見少量肺組織,間質組織增生,肺泡間隔增寬,肺泡受壓。


根據以上信息請大家討論:該患者還需進行何種檢查?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麼?診斷正確或分析思路清晰、有理有據者將酌情給予積分獎勵


========================================================================


肺組織培養真菌學檢查:肺組織培養標本接種於沙保弱培養基上25℃培養,接種5 d 後見數個黑色酵母樣菌落,隆起、球狀、潮溼,接種10 d後菌落融合擴大,稍有氣生菌絲。鏡下見棕色分支分隔菌絲,菌絲側壁及頂端見大量棕色橢圓形孢子聚集成球狀。溫度試驗:37℃生長,42℃不生長。同化硝酸鹽試驗陽性。菌種鑑定為甄氏外瓶黴。藥敏試驗示對兩性黴素B、伏立康唑敏感,對伊曲康唑耐藥。


最終診斷:①肺部暗色絲孢黴病,② Ⅰ型呼吸衰竭。


複查胸部CT 示兩肺間實質感染較前進展,兩側少量胸腔積液,見圖2。




圖2 兩肺斑片狀、片狀實變影明顯增多,兩側少量胸腔積液


遂根據藥敏試驗結果改為兩性黴素B脂質體治療,起始劑量25 mg/d,漸增加至200 mg/d維持,以1mg•kg-1•h-1 的速度靜注。7 d 後患者呼吸困難明顯緩解,肺部溼囉音減少,胸部CT示兩肺實質性感染明顯吸收,見圖3。


圖3 兩肺實變影明顯吸收、較少,以網格狀、磨玻璃密度增高影為主


4 周后拔除氣管插管,5 周后複查胸部CT示兩肺間實質炎症繼續吸收,見圖4。


圖4 兩肺斑片模糊影較前繼續減少


停用兩性黴素B脂質體(累計劑量4.45 g),轉入呼吸科病區繼續治療。考慮抗真菌治療療程未夠,多數文獻推薦伊曲康唑可作為暗色絲孢黴病的一線治療,而真菌的體外藥敏試驗結果與臨床療效未必相符,繼續予伊曲康唑口服液200 mg/次,每天2次維持治療,病情穩定後帶藥出院。10 d後患者咳嗽咯痰及活動後氣促又逐漸加重,再次入院。SpO2為85%(吸氧2L/min),X線胸片示兩肺炎症明顯增多,見圖5 。


圖5 兩肺片狀模糊影明顯增多,融合呈大片狀影,左側少量胸腔積液


再次予兩性黴素B脂質體抗真菌治療,並予BIPAP無創輔助通氣治療,3 d後呼吸困難明顯改善,5周後胸部CT示兩肺間實質炎症明顯吸收,見圖6,停用兩性黴素B脂質體(累計劑量4.5g),改予伏立康唑200 mg/次,每天2次口服,療程滿6個月後停藥。隨訪4年至今無復發。

圖6 兩肺斑片狀模糊影及網狀紋理較少,雙側胸腔積液吸收

相關焦點

  • 發熱咳嗽,擔心感染了怎麼辦?東莞39家發熱門診公布!
    不少東莞市民就開始擔心了: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該怎麼辦?去哪家醫院?去醫院前或者看病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此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接受央視採訪時建議普通市民——要多戴口罩因為病毒常常存在飛沫裡,醫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都能夠阻擋大部分粘在飛沫上的病毒。
  • 探案丨發熱咳嗽肺部病灶,元兇來自一瓶薄荷腦?
    原創 黃英男 金文婷等 SIFIC感染官微作者:黃英男 金文婷 馬玉燕審閱:胡必傑 潘珏一、病史簡介男性,39歲,浙江人,2020-09-03入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訴:發熱咳嗽
  • 慢性咳嗽該如何治療,一文總結!│臨床必備
    (3)如症狀較重,或對吸入激素治療反應不佳時,可短期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如潑尼松10~20 mg,1次/d,3~5 d)。如果口服激素治療無效,需考慮是否存在診斷錯誤或其他疾病或存在影響療效的因素。 3.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衛生類考試專業知識每日一練(1.23)
    1. 以下不屬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是:A.慢性支氣管炎 B.病毒性咽峽炎C.咽扁桃體炎 D.急性喉炎E.流行性感冒2. 男,53歲,反覆咳嗽咳痰20餘年,近4年來長期家庭氧療。一周前受涼後出現喘氣,夜間入睡困難。昨夜自服「安眠藥」2片,自行將吸氧流量提高至5L/min,自覺喘息症狀有所改善。今晨家屬發現其呼之不應。
  • 【新增1例】剛剛,惠州29例確診病例情況和涉及小區公布!
    病例1:男,75歲,武漢到惠探親人員,1月12日到惠州,1月9日在武漢出現發熱症狀,1月15日住院治療,1月20日確診,目前已治癒出院。病例2:女,50歲,武漢來惠務工人員,1月20日到惠州,1月18日始出現發熱、頭痛、咳嗽、乏力等症狀,1月22日住院,1月23日確診,目前在定點收治醫院隔離治療。
  • 老奶奶咳嗽咳痰兩個多月 服用感冒藥和抗生素均無效
    75歲女性,因「咳嗽、咳痰2個月餘,加重伴胸悶氣促2天」入院。曾自服「感冒藥」治療,咳嗽、咳痰症狀仍有反覆發作。患者入院以來接受抗感染治療未能奏效。檢測胸腔積液CEA和脫落細胞學,結合肺部影像學特徵,最終確診。【病史摘要】患者,女,75歲。因「咳嗽、咳痰2個月餘,加重伴胸悶氣促2天」入院。
  • 咳嗽、發熱,我是普通感冒,還是新冠肺炎?
    咳嗽、發熱,我是普通感冒,還是新冠肺炎?1) 傳染源:一般來說,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也就是說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一般一周之內會有症狀出現。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人群普遍易感,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現重症。
  • 反覆氣喘咳嗽十餘年卻一直被誤診,原來竟是這種病……
    本文將通過實戰一例難治性哮喘,分析其深層次的病因,探討進一步的診治方案,最後歸納總結。 病例資料 68 歲女性,因反覆氣喘咳嗽十餘年,加重伴發熱 1 周入院。患者咳嗽、咳中等量白痰,最高體溫 38.1 度。
  • 2020年1月23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新消息 確診人數通報
    1月20日10時35分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死亡。  六、王XX、男、75歲、因發熱伴咳嗽、咳痰5天、嘔吐2天於2020年1月11日17時19分收入武漢市第五醫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和髖關節置換術史。入院體溫38.2℃,伴乏力、納差、咳嗽、鼻塞、頭昏、頭痛,無明顯畏寒、寒顫、肌肉關節酸痛。胸部CT提示雙肺間質感染。
  • 2020年1月23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況
    1月20日10時35分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死亡。六、王XX、男、75歲、因發熱伴咳嗽、咳痰5天、嘔吐2天於2020年1月11日17時19分收入武漢市第五醫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和髖關節置換術史。入院體溫38.2℃,伴乏力、納差、咳嗽、鼻塞、頭昏、頭痛,無明顯畏寒、寒顫、肌肉關節酸痛。胸部CT提示雙肺間質感染。
  • 多地藥店停售發熱、咳嗽類藥品,市民搶購……
    受到疫情的影響,目前多地對零售藥店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暫停銷售退燒藥,咳嗽藥。廣西南寧:藥店暫停銷售治療發熱、咳嗽類藥品1月9日晚上,廣西自治區藥品監管局發布緊急通知,要求零售藥店暫停銷售發熱、咳嗽類藥品。
  • 2021年護士資格考試|20道護考練習題打卡
    支氣管擴張答案:D解析:發熱持續不退或退而復升,中毒症狀加重,呼吸困難,頻繁咳嗽,咳出大量膿痰,是肺膿腫的表現。3. 患者劉某胸痛、咳嗽,低燒 20 餘天。診斷為肺結核而住進傳染病區,應執行?A. 保護性隔離B. 消化道隔離C. 昆蟲隔離D. 接觸隔離E.
  • 播散性放線菌病 Disseminated Actinomycosis
    and sulfur granules in infected tissue.1  【譯文】我們臨床醫學圖片刊載了一名58歲的中國男性,因排痰性咳嗽3月和過去三個月體重減輕10公斤至呼吸科門診就診。患者無發熱,肺部聽診正常。胸部和腹部CT顯示多個肺結節與心包積液、雙側胸腔積液和多個肝臟病灶。利用視頻輔助胸腔鏡手術進行了肺活檢。沿支氣管血管束,觀察到含有放線菌病特徵性的硫顆粒的多個病灶。銀染色上突顯出絲狀細菌。該患者診斷為播散性放線菌病,這是一種由放線菌引起的罕見的緩慢進展的細菌感染,可表現為感染組織中多個膿腫和硫顆粒的形成。
  • 中年女性咳嗽兩年,竟是「鏡面人」?
    主訴:咳嗽、咳痰、氣促2年。現病史:患者咳嗽、咳痰、氣促不適,咳嗽呈陣發性,咳痰為為黃膿痰,痰量較多,氣促於行家務活時尤甚,平步行走200-300m,或爬樓1層感氣促不適,夜間可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等。既往史:小學時體檢發現右位心,鼻竇炎病史40餘年,後行鼻息肉切除術;2012年行剖宮產術。
  • 10歲男孩反覆發熱貧血誤以為是白血病,竟然是這個病
    發熱6月2日,小姜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最高體溫39°,口服布洛芬後體溫可以降至正常,每天發熱2-3次。沒有咳嗽、腹瀉、腹痛等症狀。當地醫院兒科醫生初步診斷」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輕度貧血「。住院2天,輸了頭孢唑肟鈉消炎,小姜不發熱了,然後口服頭孢丙烯和補鐵口服液出院了。6月18日,小姜又發熱了。他又去當地婦幼保健院就診,兒科醫生給他化驗了血常規,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仍然很高,有貧血。
  • 專家筆談:緩慢性心律失常診治進展及臨床用藥典型病例報告
    激素:潑尼松10-20 mg,4次/d;地塞米松10-20mg,靜脈注射和(或)滴注,1次/d;搏利康尼2.5-5mg,3次/d;其他:氨茶鹼、654-2、沙丁胺醇、異丙腎上腺素、沙丁胺醇、麻黃鹼、多巴胺等。特點:只用於緊急情況或搶救,不能作為長期用藥器質性心臟病、不可逆緩慢性心律失常不能通過藥物糾正。
  • 71歲老人發熱咳嗽以為是肺結核,實際上是肺鱗癌
    這是一位71歲的老人,是我之前一個同事的父親。老人去年夏天開始有點發熱咳嗽。去醫院檢查發現左上肺有個巨大的陰影,醫生經過各種檢查考慮還是結核的可能性大,建議他抗結核治療。抗結核治療以後,複查腫瘤有所縮小, 但三個月後的12月份複查的時候,發現陰影又有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