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時鐘或會影響機體免疫細胞的反應

2020-12-05 MedSci梅斯

如今科學家們已經發現,相同類型的細胞在對刺激產生反應時或許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Signal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明,細胞表現出的這些不同反應或許是由細胞群內部的分子時鐘不同步造成的。

圖片來源:stock.adobe.com

就像人類機體擁有能夠影響睡眠和覺醒的生物鐘一樣,細胞也擁有能夠影響其行為的分子時鐘,研究人員假設,細胞反應的差異或許會受到分子時鐘的影響。

為了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研究人員重點對一種名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進行研究,巨噬細胞是一種對感染產生反應的特殊細胞;在體外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時鐘基因能夠調節巨噬細胞的生物鐘,而且這種生物鐘能控制細胞是否會對細菌所產生的刺激做出反應;在小鼠模型中研究者發現,依賴於時鐘的時間,細胞反應的強度和反應的細胞百分比或許會表現出顯著的不同;而取決於細胞暴露細菌的時間,巨噬細胞的不同部分就會釋放出炎症相關的化學信號。

最後研究者Medzhitov說道,本文研究中我們深入探究了炎症被潛在調節的分子機制,比如通過靶向作用分子時鐘,我們就能夠調節機體應對炎症的細胞反應。此外,臨床醫生也能夠將針對炎症的療法調整的一天中的最佳時間。(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Nancy C. Allen, Naomi H. Philip, Lucy Hui, et al. Desynchronization of the molecular clock contributes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Science Signaling(2019). DOI:10.1126/scisignal.aau1851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揭示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FITM3 functions as a PIP3 scaffold to amplify PI3K signaling in B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 ...Med:年齡、性別和遺傳因素或會影響不同人群機體免疫反應的差異
    2018年8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生命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會經常暴露於諸如病毒、細菌等多種病原體中,也就是說,我們機體的免疫系統一直在發揮作用,當其被病原體或疫苗刺激時,免疫系統就會明顯增強機體的「體液反應」(humoral response),從而就能製造出多種抗體來幫助機體有效抵禦感染,並產生長效保護機制。
  • Nat Commun:揭秘KRAS基因突變在癌症發生和機體免疫反應中的雙重角色
    2020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分析細胞信號或能幫助闡明出現在多種類型血液癌症患者機體中嚴重炎性症狀的起因,並有望幫助開發可能性的治療措施,在大約四分之一遭受幼年型髓細胞單核細胞白血病(JMML,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的患者中,研究者都會在患者機體的白血病細胞中發現所謂的KRAS基因的突變,而攜帶這些突變的
  • Nat Commun:揭示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崗哨」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有...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馬德裡的國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細胞核受體介導的新型分子機制,其或能幫助確定巨噬細胞的識別和擴張,巨噬細胞在機體中扮演著「免疫崗哨」的角色,這種新型機制或能特異性地影響漿膜腔(serous cavities
  • 探尋人類機體免疫系統的奧秘!
    研究者指出,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一種被microRNA-142分子所調節的分子通路,這對於理解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非常重要;microRNA-142分子能控制調節性T細胞,從而調節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並幫助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該分子是免疫系統中高度表達的調節子。
  • Cell:揭秘機體細胞對壓力產生反應的分子機制!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胞經常會暴露在可能危及生命的壓力環境中,比如高溫或毒素,幸運的是,我們機體的細胞是一種擁有強大反應程序的壓力管理「大師」,其會停止生長並產生壓力保護性因子,同時還會形成壓力顆粒等大型結構。
  • 體液免疫的概念和機體關係
    負責體液免疫的細胞是B細胞。體液免疫的抗原多為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質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顆粒和細菌表面都帶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體液免疫。它們壽命長、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入侵的抗原。    當同樣抗原第二次入侵時,能更快的做出反應,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再次產生抗體消滅抗原。這就是二次免疫反應。它比初次反應更快,也更強烈。
  • 揭示機體產生記憶B細胞並維持長效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
    當前全球COVID-19疫情的流行使得 疫苗、抗體和免疫反應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主題,如今科學家們都想知道機體在最初的免疫反應發生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如何對再次感染產生免疫反應,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明
  • 遺傳因素或會影響機體的免疫特徵表現
    Communications上,該研究再次證實了此前研究人員的結論,即遺傳會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該項研究由英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中心等機構提供資助,文章中研究者對來自TwinsUK隊列研究中的497對成年女性雙胞胎機體中的2.3萬種免疫特徵進行分析研究,他們發現,機體適應性的免疫特徵大部分都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當機體暴露於特殊的病原體(比如水痘)中時就會產生這些複雜的免疫特徵。
  • eLife:一種機體先天性免疫傳感器分子或有望抑制肝癌進展
    2019年5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中對腸道微生物產生反應的一種特殊蛋白或能有效抑制常見肝癌的發生和進展,這種名為NLRP12的先天性免疫感受器或能有效幫助抵禦肝細胞癌的發生。
  • JEM:揭示機體產生記憶B細胞並維持長效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
    2020年10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前全球COVID-19疫情的流行使得 疫苗、抗體和免疫反應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主題,如今科學家們都想知道機體在最初的免疫反應發生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如何對再次感染產生免疫反應,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明
  • Nat Immunol:科學家揭示控制自身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
    2019年10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B細胞是一種能產生抗體抵禦幾乎無限數量病原體的白細胞,其對於任何有機體都至關重要,然而建立多樣化的病原體識別系統往往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一些B細胞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失控,轉而攻擊機體自身的健康組織。
  • 研究發現調節免疫反應的關鍵性酶
    新華社雪梨10月15日電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告說,該校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對體液免疫機制至關重要的酶。醫學界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治療癌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的新藥物。  體液免疫即以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達到保護目的的免疫機制,是保護機體免受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
  • Nat Genet:分子時鐘可控制細胞突變率
    ,通過生命的漫漫長河,所有的細胞都會經歷一些基因組突變,有些突變過程會產生嚴重的後果,而且暴露於外部環境,比如日光浴或菸草暴露也都會引發基因組發生突變;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等處的研究者在人類細胞中發現了兩種時鐘樣式突變過程,而且研究者還鑑別出了多種不同人類細胞中的兩種時鐘周期率。
  • Cell:科學家闡明微生物組和機體抗癌免疫監視之間的關聯
    :www.cancer.dartmouth.edu2016年4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法國Gustave Roussy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Microbiome and Anticancer Immunosurveillance」的一篇研究報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微生物組和機體抗癌免疫監視之間的關聯
  • ...信號或能促進宿主機體應對單純皰疹病毒的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反應
    (HSV,herpes simplex viruses)產生反應。(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來保護宿主;HSV的糖蛋白D(gD)不僅是病毒進入宿主和細胞間擴散所需的必要條件,而且其還能結合宿主機體名為HVEM的免疫調節分子,從而阻斷其與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 Science:重建機體的免疫耐受機制
    因此如何恢復機體內的免疫耐受就成了治療這些疾病的關鍵所在。Kasagi等人發現,的確有可能重建機體的免疫耐受機制,讓機體的免疫系統重新獲得識別自身組織的能力。多種自身免疫疾病的病理機制都涉及原發性自身免疫反應或繼發性自身免疫反應,而且這些疾病已經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後,成為了發病率和致死率排名第三的疾病。不過目前還沒有徹底治癒自身免疫疾病的好辦法。
  • 機體抗病毒免疫觸發機制研究獲新發現
    日本理化研究所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結果進一步闡明了機體的抗病毒免疫觸發機制。他們發現,一種名為IKK-α的激酶,是誘導產生具有抗病毒作用的Ⅰ型幹擾素必需的信號傳遞分子。  這家研究所發布的新聞公報介紹說,病毒等異物侵入機體後,免疫細胞中的樹突狀細胞會依靠其表面的TLR膜蛋白識別異物,並啟動免疫反應。
  • 對機體腸道的連環出擊或會誘發多發性硬化症
    2020年11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微生物組在多發性硬化症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最近一篇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者Miyauchi等人表示,腸道微生物分子或能與增強Th17細胞的腸道微生物一起協同作用來惡化機體中樞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特性。
  • 研究發現RNA病毒逃逸機體天然免疫機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獲得了RNA病毒如何通過其獨特方式逃逸天然免疫細胞監控清除作用的研究結果,並發現了天然免疫識別與調控的新型分子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Cell(《細胞》)雜誌上。 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天然免疫細胞,是機體感知與識別外源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