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B細胞是一種能產生抗體抵禦幾乎無限數量病原體的白細胞,其對於任何有機體都至關重要,然而建立多樣化的病原體識別系統往往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一些B細胞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失控,轉而攻擊機體自身的健康組織。這種自體反應的B細胞往往需要沉默並被保存到B細胞池中以便應對緊急情況,比如嚴重感染等,在活躍的B細胞池中我們往往無法找到特定的B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維也納生物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沉默或喚醒自體反應B細胞的兩種拮抗機制,這兩種機制受到了Ikaros蛋白的控制,因此其能夠控制自身免疫力。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起點並非自身免疫,研究人員非常感興趣研究轉錄因子Ikaros是如何影響B細胞分化的;轉錄因子是一組能結合到DNA特殊位點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表達的蛋白,當研究者研究轉錄因子工作機制的時候,他們開始分析在B細胞發育早期或晚期時候所發生的事件,以及如何通過選擇性失活轉錄因子來做到這一點。
當小鼠成熟的B細胞中缺少Ikaros時,研究者就能觀察到較高級別的自身免疫力,這就促使他們開始研究兩種開啟或關閉B細胞的特殊機制,B細胞抗原受體(BCR)的無效應性是一種特殊的耐受機制,其能使得自體反應性的B細胞對自身抗原不再敏感,同時還能促進Toll樣受體(TLR)信號喚醒B細胞。研究者Tanja Schwickert表示,當缺失Ikaros時,BCR的無效應性就會降低,TLR信號就會增加,而且B細胞會變得過度活躍從而引發機體系統性的自身免疫反應,Ikaros似乎扮演著抑制自身免疫反應的「護衛」的角色。
這項研究計劃剛開始時,研究人員對小鼠模型進行研究分析了成熟B細胞中Ikaros蛋白的功能,當時研究者並不清楚Ikaros能夠作為自身免疫力的關鍵調節子。在人類機體中,Ikaros突變往往被認為是引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風險因素,SLE是一種無法治癒的自身免疫疾病,其會明顯縮短患者的預期壽命,本文研究結果為科學家們闡明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提供了基礎機制及新的線索,後期他們還會繼續深入研究來開發多種能有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Tanja A. Schwickert, Hiromi Tagoh, Karina Schindler,et al. Ikaros prevents autoimmunity by controlling anergy and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in B cells, Nature Immunology (2019). DOI:10.1038/s41590-019-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