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Immunol:科學家揭示控制自身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

2020-11-30 生物谷

2019年10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B細胞是一種能產生抗體抵禦幾乎無限數量病原體的白細胞,其對於任何有機體都至關重要,然而建立多樣化的病原體識別系統往往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一些B細胞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失控,轉而攻擊機體自身的健康組織。這種自體反應的B細胞往往需要沉默並被保存到B細胞池中以便應對緊急情況,比如嚴重感染等,在活躍的B細胞池中我們往往無法找到特定的B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維也納生物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沉默或喚醒自體反應B細胞的兩種拮抗機制,這兩種機制受到了Ikaros蛋白的控制,因此其能夠控制自身免疫力。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起點並非自身免疫,研究人員非常感興趣研究轉錄因子Ikaros是如何影響B細胞分化的;轉錄因子是一組能結合到DNA特殊位點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表達的蛋白,當研究者研究轉錄因子工作機制的時候,他們開始分析在B細胞發育早期或晚期時候所發生的事件,以及如何通過選擇性失活轉錄因子來做到這一點。

當小鼠成熟的B細胞中缺少Ikaros時,研究者就能觀察到較高級別的自身免疫力,這就促使他們開始研究兩種開啟或關閉B細胞的特殊機制,B細胞抗原受體(BCR)的無效應性是一種特殊的耐受機制,其能使得自體反應性的B細胞對自身抗原不再敏感,同時還能促進Toll樣受體(TLR)信號喚醒B細胞。研究者Tanja Schwickert表示,當缺失Ikaros時,BCR的無效應性就會降低,TLR信號就會增加,而且B細胞會變得過度活躍從而引發機體系統性的自身免疫反應,Ikaros似乎扮演著抑制自身免疫反應的「護衛」的角色。

這項研究計劃剛開始時,研究人員對小鼠模型進行研究分析了成熟B細胞中Ikaros蛋白的功能,當時研究者並不清楚Ikaros能夠作為自身免疫力的關鍵調節子。在人類機體中,Ikaros突變往往被認為是引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風險因素,SLE是一種無法治癒的自身免疫疾病,其會明顯縮短患者的預期壽命,本文研究結果為科學家們闡明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提供了基礎機制及新的線索,後期他們還會繼續深入研究來開發多種能有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Tanja A. Schwickert, Hiromi Tagoh, Karina Schindler,et al. Ikaros prevents autoimmunity by controlling anergy and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in B cells, Nature Immunology (2019). DOI:10.1038/s41590-019-0490-2

相關焦點

  • Nat Immunol:科學家揭示免疫系統抵禦癌症的新機制
    2014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統抵禦癌症的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該研究或為揭示癌症免疫療法的新型藥物靶點提供一定線索。
  • J Immunol:揭示巨細胞病毒塑造宿主機體免疫系統的分子機制
    2019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巨細胞病毒能夠廣泛傳播,感染機體後能在體內終生存在,在健康人機體中,這種病毒通常會被有效抑制,但當機體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或女性孕期的話,巨細胞病毒就會給機體健康帶來非常嚴重的危害;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分析方法
  • J immunol:BTK介導Tfh分化促進自身免疫反應的發生
    患者的血清中會出現大量針對自體細胞核抗原物質的抗體,這些抗體會沉積在關節,眼睛,皮膚,肺臟以及腎臟中,從而引發炎症反應。此前的研究發現B細胞內部的信號發生紊亂足以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但這種病變後的B細胞是如何導致自體免疫反應的,這背後的機制並不清楚。
  • 研究揭示:一種特定類型的細胞能控制自身免疫和癌症
    近日,科學家揭示了一種特定類型的細胞對免疫及抗癌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免疫系統可以通過它能控制自身免疫和癌症。
  • Allergy:電鏡技術幫助揭示過敏反應的分子機制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科學家們揭示了過敏性疾病的關鍵分子——IgE抗體的分子結構。這項科學突破可為過敏反應的基本機制提供重要見解,並可能為開發更有效的抗過敏療法鋪平道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Allergy》雜誌上。抗體是人類免疫系統的基本分子。
  • Nat Immunol:突破!科學家闡明如何有效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
    ,日前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中的細胞能夠阻止後天性的免疫系統對機體固有的細胞產生反應,否則就會引發諸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
  • 科學家揭示DNA促進先天性免疫反應機制
    他們發現細胞質中的DNA與酶cGAS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梯狀的複合物,並且接著證實這種結構必須超過某種長度才能激活先天性免疫系統。cGAS作為同源二聚體結合到細胞質DNA上。這種結合觸發一種酶促反應,這種酶促反應導致一種環狀信號分子形成,而這種環狀信號分子會誘導被稱作幹擾素的免疫刺激蛋白合成。
  • 科學家揭示蝙蝠飛行及免疫適應性相關機制
    中外科學家完成的蝙蝠基因組學研究近日在《科學》上在線發表。科學家對兩種不同類群的蝙蝠基因組比較分析,揭示了蝙蝠飛行及免疫系統的適應性相關機制,闡明不同蝙蝠類群的分子多樣性機制,為蝙蝠及其它哺乳動物在生物學及進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
  • 科學家們揭示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FITM3 functions as a PIP3 scaffold to amplify PI3K signaling in B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2020-11-1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
  • Nat Commun: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癌症轉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9年7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機體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工具來檢測特定癌症患者機體中引發疾病的誘導子,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療法。
  • Nat Commun:揭示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崗哨」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有...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馬德裡的國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細胞核受體介導的新型分子機制,其或能幫助確定巨噬細胞的識別和擴張,巨噬細胞在機體中扮演著「免疫崗哨」的角色,這種新型機制或能特異性地影響漿膜腔(serous cavities
  • Nat Immunol:病毒感染可以治療自體免疫疾病
    然而,隨著機體在針對感染產生更加有效的抗體的同時,也會產生結合能力更加強的自體免疫性抗體分子,從而引發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多發性硬化等等。最近,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醫學院的助理教授André Ballesteros-Tato等人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了研究。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則宿主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而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則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
  • Nat immunol:轉錄組+蛋白組學揭示免疫T細胞迅速激活分子機制
    正常情況下,T細胞保持靜止狀態在體內巡邏,以最小的能量消耗維持必要細胞程序;一旦受到病原體刺激,T細胞迅速活化,通過大量的重編程產生有效的反應。以往研究多集中在活化的T細胞的重編程過程,但其過程中涉及到的mRNA翻譯動力學和蛋白質更新動力學卻研究較少。
  • 浙江大學徐平龍團隊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該工作揭示了核酸天然免疫識別(innate nucleic acid sensing)通過MAVS-TBK1-DRP1信號軸調控線粒體形態和生理功能的重要發現。核酸天然免疫識別是一類進化上高度保守的細胞生物學和免疫學機制,存在於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中。
  • 科學家揭示催化烯反應酶及其周環選擇性分子機制
    Houk課題組合作,首次表徵了自然界中催化Alder-ene反應(烯反應)的酶及其催化氧雜Diels-Alder(DA)反應的同源蛋白,解析了這兩類酶及其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定點突變實現了周環選擇性的逆轉,闡明了兩類酶如何利用幾乎相同的活性位點實現周環選擇性的精準控制。日前,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有望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潛在靶點
    機體的免疫反應是一種平衡的行為,其過量會導致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過少則會導致機體嚴重感染的出現,調節性T細胞,或Tregs細胞就是維持這種平衡的重要角色,其在機體免疫反應過程中扮演著因此,控制Tregs的數量和活性對於維持機體健康尤為重要;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通過靶向作用名為DEL-1的分子或能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幫助治療炎症或抑制自身免疫性反應,DEL-1分子能促進Tregs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