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黃昱寧&於是:翻譯腔到底是什麼?翻譯稿酬怎麼算?

2020-11-28 澎湃新聞

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傑克·凱魯亞克於1969年去世,他的作品從2020年起進入公版領域。2020年1月才過去幾天,凱魯亞克的代表作《在路上》已在豆瓣書訊上呈現「五花八門」的面貌——各版《在路上》如雨後春筍般爭相「冒出」。

這樣的現象正常嗎?究竟什麼樣的文學翻譯才是好的?文學翻譯市場還有哪些爭議?7月1日,具有作家和譯者雙重身份的黃昱寧和於是做客「跳島FM」第14期,圍繞文學翻譯暢所欲言。

「跳島FM」第14期(試聽版)

「譯本之爭」已是文學界「常態」

「同時代的譯作,從學術角度來說,同時存在三到五個版本可能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數字。但從市場角度,版本數量不能被人為限制,那是出版社的商業行為。」黃昱寧也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副總編輯,她透露原先不是所有出版社都能出版譯作,在計劃經濟時期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分工明確,比如「狄更斯由譯文出,巴爾扎克由人民文學出」,這一情況到了市場經濟時期發生了變化。「但翻譯始終需要一個基本準入門檻,譯作質量還是需要大家去關注、鑑別的。」

於是

「就讀者而言,要先搞清楚的是自己選擇這本書的心態是什麼。」於是說,「如果是為了了解,可能他對版本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如果是為了做研究,字字句句都會去『摳』。」

她打比方,基礎了解就像是吃穀物以補給營養,到了研究的地步才會去細分那是精穀物還是糙米。「一個讀者,不要在自己還沒有明確閱讀需求的情況下,就開始抨擊市場上所有的版本。」

於是還談到,「譯本之爭」早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就出現了。「亞歷山大·蒲柏重譯了《荷馬史詩》,然後就有一個古典文學教授覺得他譯得太通俗了。當時有關古希臘經典之作的翻譯出現了兩個分歧,一種說法是應該採用很多華麗的詞藻和歌詠式的腔調,還有一種說法是把它譯成一個更能讓大眾接受的版本。」在她看來,「譯本之爭」可謂是文學界司空見慣且應該有的現象。「當一個文學作品進入了翻譯過程,它就已經被多方解讀了。」

而隨著歲月流逝,人們的語言習慣會發生改變,新譯本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大勢所趨。於是一開始對「經典重譯」非常牴觸,總覺得「前有高山,難以翻越」,但當自己看過了原版書,再找現有版本進行比較,她發現有些地方確實需要重譯。「尤其是一些經典的東西,它在當代語境中需要被重新闡述。」

「有的讀者喜歡老翻譯,覺得那種歷史感和古味也有意思;有的讀者則喜歡貼近當下生活的表達,期待沒有距離感的文本。」黃昱寧認為,新老翻譯應該並存,關鍵依然在於翻譯質量本身,「時間自然幫你做出選擇,留下那些好的有價值的東西。」

黃昱寧

讀翻譯文學,「好讀」是必要的嗎?

對於翻譯作品,不少讀者會詬病「翻譯腔」。那麼問題來了——讀文學作品,「好讀」變成了一種必要性嗎?

在黃昱寧看來,無論閱讀、翻譯還是寫作,它們都還是一種思維運動。「如果讓它變得太容易得到,或者沒有任何理解障礙,它也不會留下任何印記。」

她提到,現代人似乎習慣於快節奏的信息獲取方式,比如不看書也不看電影,但會看那種三到五分鐘講解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的短視頻。「對他而言,這個視頻其實可以沒有任何意義,就只用來打發時間。所以看書也越來越古老和小眾了。如果你還想保持這個習慣,你要想想自己看書是為了什麼?是否想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清晰,思想更加深刻?現在很多年輕人有很大的信息量,思維跳躍,但越來越不具備把一件事說深說透的線性結構思維。我覺得這是因為書看少了,短視頻看多了。」

於是則認為「好讀」的必要性取決於書的類型:「有些書就是需要一口氣看完,有些書能讓我在每一頁的一兩句話上停下來想一想,再往下看。」

她表示自己在翻譯中也碰到過這一困擾——經典作品中的某一句長句的邏輯可能套了三層,可能有五行字。按照本意,她會把它翻成無論邏輯、語序還是語法都和原著比較符合的表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句子讀起來很累。如果她知道這個書偏向的是非常年輕或市場化的受眾群體,她也可能考慮把它拆分成比較好讀的分句。「說白了,你希望汲取的營養決定了你的閱讀感受與選擇。」

「我們為什麼要看翻譯作品?是因為我們需要接受一些外來的表達方式的衝擊。如果把它變成了很中國的東西,陌生感就沒有了。同樣的意思會有不同的表達意象,通過比較原汁原味的翻譯處理,我們能夠感知到不少異域文化信息。」黃昱寧說,「如果『翻譯腔』是指實際上並不影響理解,只是沒有徹底『中國化』的翻譯,我覺得這樣的『翻譯腔』是需要保留的。」

「這裡面牽涉到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到底翻譯是幹嘛的?」於是強調,翻譯不只是要把每一個詞翻出來,它還是兩種文化的橋梁。「你可以走到一半就不走了,選擇自己看原文。我覺得這也是翻譯能夠起到的另一種好的作用。它其實是為了讓岸這邊的人知道岸那邊的人在幹什麼,他們是怎麼想的。」

稿酬千字60?翻譯市場不能僅從數字去看

不久前,「翻譯稿酬10年未漲再引熱議,千字60正常嗎?」的相關討論也引起業內熱議。

「這其實是一則舊聞了,稿酬的變化速度趕不上外界其他收入的變化速度。」黃昱寧記得二十多年前她剛來出版社時翻譯稿酬在千字30元,現在基本上是千字70到80元,「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光是基本稿酬,還有印數稿酬。比方說一本書重印10萬冊,那麼譯者能從這10萬冊重新再拿一筆基本稿酬。另外每個合同是有期限的,一些比較傳統的出版社在合同期滿後要續約,續約以後譯者又可以拿一筆稿費。有一些新的出版公司則會一次性買斷,還挺複雜的。總之我先給大家的一個概念是,不僅僅是千字幾十塊。」

「吐槽翻譯稿酬那篇文章被廣泛傳播的時候,我的內心獨白是為什麼沒有人寫一個關於版權期和智慧財產權轉移的文章?」於是說,目前翻譯市場的局面絕不僅僅是用數字來表達的,還有很多別的問題,比如法律。

「我有一個朋友,前幾年打了一場很漫長的官司,官司牽扯到版權期。很多譯者並沒有提高警惕,有一些人拿出一份合同來問我,說這個書現在重印了還能不能拿到第二筆錢。我幫他看了那個合同,上面根本就沒有版權合同期,也就是說他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簽了一個買斷合同。那意味著不管這個書後來再印多少冊,他都是沒有後續收入的。」

黃昱寧也補充說,出版社並不是不希望給譯者應有的待遇,但是在購買版權時,出版社必須支付很高的成本給外方,因而能給譯者的空間非常有限。「如果再大就是違背市場規律了。為什麼現在市面上這麼多公版書在出,並不是說所有的書都需要那麼多譯本,它是個商業行為,因為成本很低,相對來說給譯者的空間也大一些。」

於是曾經跟國外的譯者討論過這個問題,大家的共識是中國譯者譯一本書的平均收入在國際上是很低的。「某些國家的譯者是可以靠做專職翻譯存活的。就像作協一樣,他們有一個譯者協會,政府會給譯者協會一些津貼,所以專職譯者其實是拿工資的,雖然這份工資跟普通上班族相比不是很高,但起碼他有這樣一個補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翻譯腔到底該不該死?
    不過歷史悠久的翻譯腔恐怕也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在網際網路時代重回青春。一場大型翻譯腔模仿秀什麼是翻譯腔?正經來說,翻譯腔就是翻譯外國文化作品時,翻譯者有意或無意地直譯某些詞彙,形成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一種獨特腔調。
  • 翻譯經驗:十種常見的翻譯腔
    什麼是翻譯腔(translationese)?——就是「受到原文影響而導致譯文不夠流暢」的文體。為什麼會有翻譯腔?——有可能是因為在輸出中文翻譯時,頭腦還停留在「英文思維」的模式。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十種常見的翻譯腔,不管對翻譯有沒有興趣,都值得參考。1. 作為……第一個要介紹的翻譯腔是什麼?答案是as,意思是「當作、作為」,但在翻譯時不一定要把這個字翻出來哦!要先想想某句話若換用中文說出來,是否能有更好的表達方式,看看這類的例子吧!
  • 網友「翻譯腔」句式造句走紅
    「天哪,我的老夥計,你想知道什麼是『翻譯腔』,真是見鬼,其實我也並不太了解」、「嘿,你們這些胡亂點讚的人!小心我用靴子狠狠踢你們的屁股!我發誓我真的會這樣做!」看到這些帶有濃厚英語句式風格的句子,你會不會想起央視6套那些老譯製片呢?
  • 對談|人工智慧來了,翻譯們會失業嗎?
    5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旗下圖書品牌「甲骨文」主辦,在杭州單向空間舉辦的第二屆譯想論壇「翻譯與我們的時代」上,科幻作家寶樹、資深媒體人劉剛、北京新譯科技人工智慧語言專家劉勁松展開對談,探討人工智慧將如何影響翻譯和未來社會。
  • 促進同頻共振 翻譯出版如何與時俱進?
    從一個市場現象談起  作為一個外國文學編輯、出版人同時又是翻譯者,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敏感問題是:文學譯者的稿酬是否過低?這個問題很難簡單作答。總體上看,與實用類筆譯或者口譯相比,文學筆譯的稿酬水準平均線當然是比較低的。
  • 谷歌機器翻譯取得顛覆性突破 到底幾分真假?
    最近,做機器翻譯的同志們一打開朋友圈,猛然發現好像飯碗沒了,谷歌爸爸大力出奇蹟,提高了機器翻譯87%的水平。結果打開人家原文一看,原來虛驚一場,只是現有工作的整合,一篇完美的工程論文,並沒有新的模型提出。不禁長舒一口氣,呼~飯碗還在。呼~到底火遍朋友圈的那篇文章「谷歌機器翻譯取得顛覆性突破,錯誤率下降87%」到底幾分真幾分假呢?
  • 哦我的老夥計,瞧這濃濃的翻譯腔,可真叫人「聲臨其境」| 語言學午餐
    對於葉清的演繹,演員王剛老師這樣評價:從配音風格上劃分,我們通常稱歐美電影為「譯製腔」(這裡我們主要討論英語翻譯成漢語的情況),港劇為「TVB腔」,另外還有「韓劇腔」「臺灣腔」等等「腔」。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普通話,同樣是標準發音,為什麼會出現翻譯腔?我們又是如何能分辨出各種翻譯腔?1. 為什麼會產生翻譯腔?
  • 專訪Waygo創始人:白切雞怎麼翻譯?
    在5月8號的GMIC大會上,一位叫做Ryan的開發者問大家:「你們知道「白切雞」怎麼翻譯嗎?」隨即PPT顯示手機攝像頭對著「白切雞」三個字,英文翻譯竟然同時出現在了手機屏幕上。當時覺得這個產品很有意思。也覺得創始人在整個過程中都很幽默。後來採訪才發現,他和大多數中國創業者一樣,也有過非常讓人絕望的創業經歷。在了解他們團隊之前,先來看看這款應用。
  • Google 翻譯的「漢譯英」錯誤率降低 60%,是怎麼算出來的?
    分數為 0~6 的整數,0代表翻譯結果「狗屁不通」,6代表翻譯結果「精彩絕倫」。第五步。出成績了。舊舊機器翻譯每個句子平均得分 3.694,新機器翻譯得到 4.263 分,人工翻譯得分 4.636 分。別忘了滿分是 6 分哦。第六步。分別計算,跟人工翻譯的水平相比,「誤差率」(錯誤率)是多少。第七步。算「錯誤率」降低了多少。
  • 「賈老師」神翻譯《銀河護衛隊》 小夥伴們再也不嘲笑臺灣腔翻譯了
    翻成綠老虎;「my father and his father shall finally be revenged」應該是「終於能給我爹和我爺報仇了」,字幕是「我父親和祖父醞釀了這次復仇」;另外,有美國漫畫漢化經驗的網友旅合金也發現,男主角對監獄官員豎起中指,他的原話是「Sorry, I don't know how this machine works」原意是「抱歉啊我搞不清這玩意(指自己的中指)是怎麼回事
  • 復旦博導:「翻譯,唯一的答案並不存在」
    於是,要將一個複雜的Satzgefüge(句式結構)翻譯得清楚明白又不失通順,並不那麼容易。還有就是概念造成的麻煩:我最近翻譯一個德國人的書,他講到福柯對於古希臘的言論。古希臘語中的一個概念,福柯在他的法文中有一個表達,德國人轉述又有一個德語的表達,要翻譯成漢語,怎樣保持一致,就有一定困難。
  • 日文翻譯成中文,利用什麼工具能快速翻譯?
    可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面對英語,我還是需要藉助翻譯工具才能看得懂,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由於職業需要,我們會接觸到各種語言。如果像小編一樣,學藝不精,那麼就特別需要藉助翻譯工具來協助自己完成工作了。那麼我們平常怎麼將日語翻譯成中文呢?帶著你們的疑惑我們一起來進入本次分享的內容。
  • 95後物理學博士帶著一些翻譯腔寫了一本懸疑小說
    故事背景設置在美國西部,作者採用一些翻譯腔的語言習慣,讓人很有「在聽一個外國故事」的感覺。故事場景從荒漠中的度假村、城市中被神秘人闖入的房屋到森林深處的古堡,描寫了一場橫跨20年、波及兩代人的懸案始末。
  • 詩經《碩鼠》:究竟是指什麼品種的老鼠?怎麼翻譯,代表著什麼?
    文丨曹鏡明題丨詩經《碩鼠》:究竟是指什麼品種的老鼠?怎麼翻譯,代表著什麼?鼠年說鼠:《碩鼠》不如《官倉鼠》,興亡都是百姓苦!那麼不知道大家在學習和閱讀《碩鼠》這首詩的時候,有沒有產生這樣一種獵奇心理——碩鼠,碩鼠,究竟是什麼鼠?從《咬文嚼字》上解析「碩」字的含義,可理解為「頭大」。這裡的「頭大」,可不是指網絡上的用語,譯作什麼百思不得其解之類的,而是指一種面相。
  • 翻譯工作者:與疫情展開「筆尖」上的較量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楊安 王宇鵬)全國萬眾一心同戰「疫」,「作為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者,能夠做些什麼?」「手冊的翻譯工作勢在必行!我國的疫情預防與治療措施對世界各國都有重要的借鑑意義。」朱珊表示。「我們有責任主動將這項翻譯工作承擔下來。」在了解了編者團隊的合作意向後,朱珊立即向中國翻譯協會匯報了這一情況。中國翻譯協會第一時間積極反應,組建了匯集中、美、澳等國相關領域專家的翻譯團隊。「大家主動放棄稿酬和休假,立即著手開始翻譯。」朱珊介紹說,她負責審校、終審及定稿工作。
  • 怎麼把ins的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方法
    玩過ins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以前ins貼文內容旁邊是會有個「翻譯」的按鈕。現在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翻譯功能就消失不見了,期間我也從來沒做過任何更改設置。把ins上的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方法打開ins89選擇一個ins貼文並打開,如下圖3.滑鼠移到到圖片右側的貼文內容尾部飄藍「翻譯」按下就可以把ins貼文中的英文翻譯成中文了
  • Xabi到底怎麼讀?說說足壇翻譯和發音那些事
    在上次的《歐洲球員這些拗口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之後,有小夥伴在評論中提到了阿扎爾(Hazard)姓氏的翻譯問題。因為發音和來源是兩回事,所以小編寫了本系列的第二篇:翻譯與發音。前情回顧:【歐洲球員那些拗口的名字,它們都是怎麼來的?】已退役球星哈維-阿隆索(Xabi Alonso),他的名字翻譯成哈維準確嗎?
  • 怎麼翻譯PDF?英文PDF文件怎麼翻譯成中文
    怎麼翻譯PDF?大家都知道PDF文件比較特殊,想要修改都得花一些心思,要翻譯PDF文件豈不是比登天還難?其實不是這樣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一個合適的翻譯工具還是蠻重要的,下面介紹一個翻譯PDF文件的方法,或許對你有幫助哦!
  • 微信翻譯大型翻車現場?機器翻譯到底有哪些不確定性
    其實相關翻譯烏龍並不只有微信出現過,翻譯領域的先驅谷歌也有過類似的事件。 之前外媒Motherboard有整理來自Reddit論壇的帖子發現,谷歌翻譯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受到了輸入來源的影響,竟將一些意味不明的語句翻譯成了如聖經一般的語言。
  • 「拍馬屁」英文怎麼翻譯?
    這句話應該怎麼翻譯呢?   其實這並不難翻譯,閉嘴,我們可以翻譯成shut up,整句話我們可以說,shut up and kiss me。在動畫片《波男傑克》裡面也出現過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