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中國氣象局承辦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區域培訓中心(南京及其北京分部)已為4000餘名國外學員提供了短期氣象預報、衛星應用等領域的國際培訓課程。超百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學員獲得中國政府和WMO的本科及研究生氣象聯合獎學金。其中,2017年和2018年,中國氣象局共舉辦40餘個國際和援外培訓班,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超400位國際學員參加培訓。
自1976年起,中國氣象局組織了48期多國別考察活動,吸引了全球140多個國家的500多位氣象部門高級管理和技術人員。
2016年10月至11月,來自烏幹達國家氣象部門的20位高級氣象學家、天氣分析員、氣象觀測員、天氣預報員參加了中國商務部主辦、WMO南京區域培訓中心承辦的為期三周的烏幹達氣象學研修班。圖為學員合影。來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網站
2017年4月,第3期全球氣候服務框架(GFCS)國際培訓班在北京舉行,來自亞、非16個國家氣象水文部門的2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全球氣候服務框架和中國氣候服務框架概況、氣候監測預測方法和氣候應用服務等。圖為學員合影。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幹部培訓學院網站
WMO南京區域培訓中心設立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由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於1993年批准成立。2010年WMO為該中心國際培訓20周年頒發了成就證書,並稱「南京區域培訓中心所起的作用,可視為中國對可持續發展和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MDGs) 做出的一個重要貢獻。」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於2012年2月也將WMO南京區域培訓中心指定為颱風委員會的培訓中心。
培訓課程主要根據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對氣象水文工作提供及時、準確的天氣、氣候預報、預警的要求設置,重點在災害天氣、氣候監測和預警,防災減災、氣候變化與氣候信息服務、農業氣象、雷達和衛星氣象等高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氣象行政管理等;培訓注重教學質量,編印多種教材。培訓中心的教員除本校外,還邀請國內外著名教授和氣象專家授課。
自2002年被世界氣象組織正式確認為WMO區域培訓中心以來,中國氣象局氣象幹部培訓學院在預報預測、氣候服務、衛星氣象、航空氣象、防災減災等領域累計舉辦國際培訓班60餘期,培訓了來自六大洲120多個國家的千餘名國際學員。其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學員累計約780餘人次(覆蓋60個國家和地區),來華參訓人數呈逐年攀升之勢。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自運行至2019年,已經組織了強颱風「山竹」中越天氣會商、第二屆中國-東協氣象論壇技術交流、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應用技術培訓;在孟加拉國推廣我國自主研發的中尺度數值預報模式;舉辦第三屆颱風監測及預報國際預報員培訓班,首次邀請外籍專家授課,且首次有來自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委員會成員的預報員參加。
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未來不同國家之間的氣象合作將變得更加密切,氣象援外培訓將有力推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氣象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將為提升全球的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助一臂之力。
WMO區域培訓中心(南京):http://www.nuist.edu.cn/
WMO區域培訓中心(北京):http://www.cmatc.cn/www/res/index/index.shtml
(責任編輯: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