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吃的毛肚都知道是牛的胃,那牛有4個胃,你知道吃的是哪個麼?
牛為啥有四個胃?
反芻動物是指具有反芻習性的一類哺乳動物,如牛、羊、長頸鹿、兔子等。反芻動物採食時一般都比較匆忙,稍加啃咬就立馬吞下去了,等到休息時才發覺吃飽了,但是消化不了,於是將食物逆嘔至口腔慢慢咀嚼,混入唾液然後再吞咽下去,這種行為就稱為反芻行為。
青草、乾草、樹葉是放牧類反芻動物的主要食物,而具有經濟價值類的反芻動物(山羊和奶牛等),不僅要採食草莖類植物,還需要額外採食一些人工配製的精飼料,這樣才能長得更肥壯。所以,反芻動物的食物種類比其他種類的動物更豐富,食物組成結構也更複雜,更主要的是草料中的粗纖維含量較高導致其難以消化,因此大多數反芻動物必須依靠四個胃的分工與合作,才能完成食物的第二次「咀嚼」。如下圖所示,這四個胃的名字分別是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
一般來說,我們習慣將一個器官看作一個整體來命名,就好像人的心臟,實際上是有四個腔,但我們我將它算作一個器官。牛屬於反芻動物,牛的胃,其實也是一個名字囊括了所有的四個胃了。但是牛胃按功能和外觀來看,它們的確分成了四個不同的部分,各自有顯然的分隔。學術上區分了四個不同的胃都有各自的名稱:即瘤胃、網胃、瓣胃,最後一個才是真胃皺胃
瘤胃
就是牛草肚,表面有疙瘩狀的突起,口感比較韌一點,適合煮或者拿來燙火鍋,也可以參照某些地方,直接和蘿蔔以及另外三個部分一起煮成和味牛雜
網胃
就是金錢肚,表面是蜂窩狀、網狀的突起,口感還是比較韌,不過因為巢狀的外表可以有效留住汁水,用來做滷水不錯哦,適宜燜煮,不過不宜煮太久,不然軟掉就不好吃了
瓣胃
就是百葉、毛肚,表面呈現大量薄瓣狀,帶小突起,口感爽脆,而且因為多瓣的結構和迷人的小突起,保留汁水的能力相當強,作拌菜或者涮鍋使用效果極佳。不過因為比較薄,容易煮過頭,煮過頭就老了……所以火鍋裡有個法則就是,燙毛肚17秒足矣。
皺胃
牛肚,真正意義上的牛胃。既有草肚、金錢肚的韌性,又有豐富多褶皺的表面,無論是作拌菜或者是涮鍋或者是燜煮都有非常出色的效果。更或者加點喜歡的調料,放入烤箱焗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