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稍有涼意起,進補就早早地進入「議食」日程,但進補還是要循序漸進,切忌著急,尤其是脾胃虛弱、大病初癒者。脾主運化,為氣血津液生化之源,要有功能良好的脾胃,才能將進補的功效發揮淋漓。牛肚就是我們常用的食材。
我們打邊爐時常要來上一份牛百葉,它其實就是牛肚的一種。君可知,這長得並不討喜的牛肚子實則有著優秀的保健氣質,古人老早就給它下了定論。《日用本草》記載「牛肚和中,益脾胃」,《本草綱目》則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
黑毛肚燉湯 金錢肚滷水
牛的肚子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其內涵之豐富讓人流口水。牛的胃由4個胃室組成,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皺胃,4個胃交錯存在。這些複雜專業的術語讓人看得一頭霧水,其實黑毛肚就是瘤胃,我們常說的金錢肚就是蜂巢胃,楊桃肚是重瓣胃,百葉就是皺胃。除了黑毛肚,我們還常常見到白帶黃的「毛肚」。這幾個牛肚在口感上各有特點,因此也決定了其烹飪方式的差異。黑毛肚的口感比較糯;金錢肚與百葉都屬於爽口類;楊桃肚整體質感比較厚實,瓣葉很爽口,到瓣末部比較糯。
每一種牛肚的烹飪方法都有不同,有人會用黑毛肚來燉湯,與菌類或者滋補藥材一齊燉,只純粹加一點胡椒共燉,這都是不錯的配搭。金錢肚拿來做五香滷水,楊桃肚因為比較厚實,做爆炒或者乾鍋最合適,百葉口感爽脆,通常用來打火鍋,或者焯水後作涼拌用。
香醇牛肚扒
牛肚這個非常中式的食材也能吃出西餐的高雅,可以做成一道香醇牛肚扒。將牛肚切成龜背形,卻極薄嫩,除了考驗刀功,做法上也很細緻,先將淨牛肚用水煮熟,再涼水降溫,片去油和筋,用加入了紅酒、海鮮醬等味料的原湯泡入味,撈出晾涼,配以醬料即可入口,用刀叉切割,牛肚火候已到,彈性好,容易分離,咀嚼起來雖有韌性但不費勁,香爽鮮嫩,牛味十足,酒飯均宜。
家常牛肚是多數用於煲湯,暖胃驅寒效果一流。今天我們就推薦幾款家常靚湯,大家不妨一試。
當歸生薑牛肚湯
主要功效:補血活血,溫胃散寒
材料:當歸20g,生薑5片,牛肚 500g,胡椒粉適量(2-3人份)
製作方法:
(1)牛肚先用清水衝洗,然後抹上鹽洗兩遍,用料酒洗第三遍,第四遍用生粉洗,再用清水衝洗乾淨,焯水,撈出切片。
(2)鍋中加入當歸、生薑片、牛肚,加清水1000ml,大火煮開後小火再滾約20分鐘,加鹽加胡椒粉調味即可。
砂陳四君子煲牛肚
主要功效:健益脾胃、行氣醒脾
材料:黨參30g、茯苓10g、白朮15g、陳皮1瓣、砂仁2粒、紅棗2粒、金錢肚300g、瘦肉100g(3人份)。
烹調方法:
金錢肚買已經處理乾淨的,清洗後焯水備用。瘦肉洗淨切塊。藥材衝洗。所有材料放入湯煲內,加水2000ml,武火煲15分鐘改文火煲至金錢肚軟糯,加食鹽調味,金錢肚撈出切塊,喝湯吃肉。
淮山慄子牛肚湯
主要功效:健脾養胃、益氣補腎
材料:
淮山(幹)50克,去殼慄子200克,白胡椒少量,牛肚200克,瘦肉100克,生薑數片(3~4人量)。
製作方法:
將淮山、慄子用清水洗後稍浸泡;牛肚浸透,洗淨,切成塊狀;瘦肉洗淨切塊,然後將以上藥食材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2000毫升清水,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小時,最後10分鐘下胡椒,再加鹽調味即可。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曾繁瑩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曾繁瑩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冬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