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海的海腸/沙蟲,有多少人吃過呢,獵奇的我們來看一下

2020-12-05 騰訊網

沙蟲也被稱為海腸,是一種比人類歷史更加久遠的一種海洋生物,今天咱們來到湛江海岸的沙灘沙蟲產區,看下沙蟲(海腸)是怎麼樣挖出來的吧。

沙蟲一般都躲在沙灘地下40公分處,吃沙灘上的微生物長大的,挖沙蟲也是一項技術活,這是需要多年累積的技術才能挖得出來。沙蟲一般在湛江都是很常見的一種,跟湛江的生蠔也是有的一拼,但是因為價格稍微比較昂貴所以相對來說沒這麼多人嘗試過,沒吃過的一定要去吃一下,超級好吃。

雖然說它是沙蟲,然而沙蟲並不可怕,只是長相看起來沒那麼美觀,對於當地人來說,沙蟲是家裡來客人時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超級美味,今天咱們看一下沙蟲到底怎麼做出來比較好吃吧。

首先清洗沙蟲時需要用到竹籤,將沙蟲內往外翻轉,把沙蟲一邊的尾巴掐掉,這裡面是裝沙袋,衝洗乾淨即可。

然後煮上一鍋開水,開水煮開後倒入沙蟲焯一下水,這是要將沙蟲更好的清洗乾淨跟定型。

沙蟲的做法有很多,沙蟲可以用來清蒸蒜蓉沙蟲,沙蟲刺身,椒鹽油炸沙蟲,排骨沙蟲湯,每一道都是一個個閃光點,味道跟口感也是一個個異常的好吃。

咱們先來說一下清蒸蒜蓉沙蟲,這道菜是當地最常見的做法,將泡軟瀝乾後的粉絲平鋪在盤子上,在上面擺上一層沙蟲,最上面再撒上剁碎的大蒜撒適量的食鹽來調味即可,再將沙蟲放入蒸鍋蒸5分鐘就可以出爐啦。出爐後再撒上一層蔥花,一盤香香的清蒸蒜蓉沙蟲就做好啦!

沙蟲刺身,跟生蠔一樣的吃法,沙蟲要洗乾淨後沾上點芥末生抽,鮮美脆嫩,或者直接吃會更具特色,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饋贈。

椒鹽沙蟲幹,這是一道非常適合下酒的下酒菜,酥脆的口感搭配上冰鎮的啤酒,簡直就是絕配,不喜歡啤酒的可以用可樂,也是非常搭配的一道特色美食。

最後一道排骨沙蟲湯,沙蟲焯水瀝乾後,先去鍋中給他過油一遍,然後排骨跟清補涼一起下燉鍋燉半小時,半小時後加入沙蟲,再大火煮5分鐘,最後倒入適量的食鹽調味即可開吃啦,一碗美味鮮香的排骨沙蟲湯就做好了,一口脆爽的口感一口鮮甜的湯汁,簡直不要太絕配。

圖文來老廣的味道第一季第二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老廣的味道,有多少人吃過沙蟲/海腸呢?咱們來看一下是怎樣的吧
    沙蟲也被稱為海腸,是一種比人類歷史更加久遠的一種海洋生物,今天咱們來到湛江海岸的沙灘沙蟲產區,看下沙蟲(海腸)是怎麼樣挖出來的吧。沙蟲一般都躲在沙灘地下40公分處,吃沙灘上的微生物長大的,挖沙蟲也是一項技術活,這是需要多年累積的技術才能挖得出來。沙蟲一般在湛江都是很常見的一種,跟湛江的生蠔也是有的一拼,但是因為價格稍微比較昂貴所以相對來說沒這麼多人嘗試過,沒吃過的一定要去吃一下,超級好吃。
  • 沙蟲、禾蟲、海腸傻傻分不清楚?盤點那些可以吃的海鮮之「蟲」
    在我國沿海地區,有很多小海鮮以「蟲」的形態存在,雖然看上去可能「難以下咽」,但在當地,烹製之後常被視為珍饈。今天,海鮮海南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可以吃的海鮮之「蟲」。沙蟲:因對生長環境十分敏感,被譽為環境標誌生物沙蟲又叫沙腸蟲,學名為「方格星蟲」,是一種非常美味的海鮮品種,生長在沿海灘涂。因為對生長環境的質量十分敏感,一旦汙染則不能成活,因而有「環境標誌生物」之稱。沙蟲外觀長兩寸左右,狀若蘆芽,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它的形狀很像一根腸子,呈長筒形。
  • 今年海腸便宜了,趕緊吃啊!做法都給你準備好了!
    來過膠東的人都知道,煙臺有道名菜,每年春天只一季,想吃不容易,那就是韭菜海腸。春天的海腸格外鮮美,且只有膠東有。這東西長相醜陋,但是味道奇鮮,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海腸,學名單環刺螠,是生活在海邊潮間帶泥性底質或珊瑚礁區中的管狀螠蟲動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腸,海蚯蚓
    可是我們直到大排檔散場,方才記起,海蚯蚓沒有上桌。去問老闆,老闆進廚房找了半天,沒找著。海蚯蚓失蹤了。  這樣,和美味的海蚯蚓,終於還是錯過了。  人與人,與物,所有的錯過,我知道,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在青島。看過了聖彌愛爾天主教堂,去四方路吃飯。找了一家老闆娘看起來人很好的店。大咧咧地問,老闆娘,還記得我嗎,兩年前,我在你家吃過飯。
  • 蒙古「死亡之蟲」真的存在嗎?人們在大海裡發現了它的「近親」!
    更有甚者,將之加工為影視作品,並公之於眾,為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比如目前大火的「哥斯拉」系列。這群史前怪獸身形巨大,破壞力驚人,成了劇中人類的巨大夢魘。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出現過一些身形巨大、兇惡異常的怪獸呢?
  • 海腸:長相「難堪」,膠東菜中不可缺少的鹹鮮滋味!
    等海腸清理好就基本變成了我們菜裡見到的樣子——薄薄的、有彈性的管狀,看起來有點像加粗版的鴨腸~02能夠代替味精的「腸粉「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女主千頌伊吃的「刺螠」就是海腸刺身能讓人忽略海腸的醜,大快朵頤的一定是它的鮮了。
  • 能1800天不吃不喝的「深海怪蟲」,如今成了日本人青睞的美食
    從《異形》到《火星異種》,那些外貌詭異,而且還演化出了巨大體型的蟲子,無疑成了許多人的"童年陰影"。幸好現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昆蟲由於生理構造原因,並不會長成這樣。但有個例外,那就是大王具足蟲。也許對於大王具足蟲來說,吃或不吃全看自己心情,反正食物就在那裡,不吃也照樣能活上好幾年。幾年前,在日本的水族館就有一條名為"壹號"的大王具足蟲,在絕食足足1800多天後(5年多),才死亡。
  • 味精香油不能用 韭菜炒海腸用韭黃才正宗
    「這蔥、姜、蒜怎麼切、切成絲有多長也應該具體表述。」山東旅遊職業學院教授趙建民說,有的菜用薑片,有的則用薑絲,片多厚、絲多長要精確到釐米。還有菜的切法,第一步怎麼切,切多少應該注釋清楚。      評審專家翟振光指出,不同風味的火腿在口感上差別很大,魯菜所使用的火腿都是金華火腿,必須在標準中加以注釋。」
  • 最神秘的大海,最深處有怪物嗎?
    (此段來自百5068網《大海的最深處有多深 大海深處有什麼生物》)這段不難看出,比我標題說的海平面以下3500米還要更深,在這樣深的海底,科學家們竟然看到有一條比目魚和一隻小紅蝦在遊動。說明什麼呢?不管是多艱難的環境,都會有生物的存在。我們知道,深海實在太過恐怖太過神秘,生存更是困難。
  • 烏賊娘》——來自大海的復仇?
    沒錯,又是一部日常番,但也可以說是有主線的:烏賊娘如何侵略地球的說~(我給她?它?出個建議:直接萌翻我們,我已經被俘獲了。)太可愛了的說~斯哈斯哈,醫療兵!我需要學包gkd。為了懲治汙染大海的人類,可怕的侵略者從海底來襲了!!其名……烏賊娘?!作為侵略地面的第一步,首先要佔領「海之家檸檬」來當自己的根據地……?!"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人到中年,懂得下一句,才不會吃虧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人到中年,已經是睡到中午的鳥兒了,如果冒冒失失地「爬」起來,只怕會變成一條「蟲」,就會應驗下一句「早起的蟲兒被鳥吃」了。我們在某個行業已經深耕多年,有了足夠的經驗,雖談不上有什麼大的建樹,可也是頗有成就了。如果選擇在中年時期換行,將會面臨跟那些剛剛踏入社會的「初生牛犢」競爭的局面。我們都「一把歲數」了,思想和手腳基本上已經「僵化」了,怎麼鬥得過年輕後生呢?所以說,還是老老實實幹自己的老本行吧,別動不動「實現口號」,整不起啊。
  • 海洋生物能有多奇葩?答案都在沿海居民的餐桌上
    ,所以把握好火候非常重要,如果炒久了就會變老,吃起來就會有種嚼橡皮筋的感覺。 不過,雖然外表獵奇,但其實它是一種喜歡風平浪靜的生物,平時行動相當遲緩,經常待在淺灣沙灘上產卵。它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在可不能隨便吃了。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那早起的蟲呢?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話用來勸誡人們早起工作,收穫良多。不那麼馴服的小孩會反駁:「如果自己其實是條蟲子呢?
  • 成千上萬海腸驚現美國海灘,外國人:辣眼睛!中國人:好吃!
    成千上萬海腸驚現美國海灘,外國人:辣眼睛!中國人:好吃!體長約25釐米,全身光滑無毛,表面有細膩的肉色皮膚…這貨的學名叫美洲刺螠,俗名有很多,什麼海腸子,海雞子,裸體海參…歪果仁喜歡叫它DD魚,或者胖旅館老闆(fat innkeeper worms),原因是它們在沙地或泥地裡挖出的U型洞穴裡經常會有其他生物「寄宿」。
  • 麵包吃到蟲算什麼~日本人油炸「寄生蟲」!
    開始之前,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大王具足蟲,大王具足蟲,或稱為巨型深海大蝨、巨型等足蟲,是世界體積最大的節肢動物門等腳目漂水蝨科動物,等等啊,這不是大家都很喜愛,甚至做成手機殼造型的大王具足蟲嗎?怎麼可以吃呢?
  • 農村一種名叫「沙牛」的昆蟲,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呢?
    沙牛打窩和我們釣魚打窩一樣,都是為捕抓獵物,相對來說,它在昆蟲界,個子非常的小,但是他卻有一對強大的顎管向前突出,它們通過會腹部發力犁開土壤,然後再用頭部承受掘松的沙粒,將沙粒拋出坑外,所以我們看到有沙坑是漏鬥狀,那肯定是沙牛存在的地方,他們沒有抓到獵物,卻遇上了我們的逗玩。沙牛為何那麼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