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橄欖畫報
撈汁海腸
從鮮美的沙蒜,到爽脆的象拔蚌,這些海鮮的外形一個比一個一言難盡......作為「汙」系海鮮題材的結尾,我們決定在最後介紹這個「汙妖王」等級的海鮮,沒錯,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海腸!
作為一個膠東人,對海腸的記憶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每逢春天,頭茬的韭菜變得翠綠而多汁,餐桌上就會多一道韭菜炒海腸。
海腸被切成小段,微微打捲兒,脆爽彈牙;韭菜好嚼辛鮮,嫩的能掐出水,兩者好像是天生良配,伴著湯汁,一盤菜能下三大碗米飯。後來偶爾逛魚市得知,海腸竟長得如此「不堪」,心裡難免有些嫌棄之情,卻又總因為它的美味敗下陣來,畢竟在「吃貨」們心中好吃可比好看重要太多。
01
長相「難堪」卻鮮美
海腸學名叫單環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多分布於俄羅斯、日本、朝鮮和中國等多個國家,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黃海、渤海沿岸的威海、煙臺、青島等地。海腸周身柔軟,身體呈管狀,顏色為半透明的粉色
海腸一般生長在沿海的灘涂、泥沙地帶,喜歡吃一些浮遊生物,野生海腸的季節性較強,一般只有在春季風浪較大時才能捕捉到這種「汙汙」的美味。
若干年前,每逢退潮就會有人到海邊灘涂挖開溼潤的泥沙,尋找隱匿其中的海腸,後來因為過度捕撈,這種「趕海」的勝景難以見得,野生海腸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從最早15元左右一斤的小海鮮搖身一變,成了能賣180元一斤的「海中珍品」。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現在海腸已經能人工養殖,不僅能全年吃到,價格也有所回落。
在處理海腸的時候,我們先要把海腸的兩端剪掉,再將海腸身體裡的腎管、消化道等內臟全部擠出來。等海腸清理好就基本變成了我們菜裡見到的樣子——薄薄的、有彈性的管狀,看起來有點像加粗版的鴨腸~
02
能夠代替味精的「腸粉「
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
女主千頌伊吃的「刺螠」就是海腸刺身
能讓人忽略海腸的醜,大快朵頤的一定是它的鮮了。新鮮的海腸脆而微甜,咀嚼的時候鼻腔裡充斥著海水浸潤過的乾淨回味。韓國人把海腸當作海中的寶物,喜歡將鮮活的海腸做成刺身,現殺現吃,直接品味它的鮮美,而在韓國對岸的山東半島,也有著關於海腸的奇妙傳說。
03
海腸怎麼吃?
海腸要怎麼吃?關於這點,膠東人特別有發言權。炒、蒸、剁餡,除了作為主料,海腸也能作為配菜提鮮。
在熱油中飛快翻炒海腸與韭菜
上文提到的韭菜炒海腸是膠東地區經典的海腸做法,據說在煙臺至今還流傳著長(腸)久(韭)有餘財的俗語。
在滾水裡汆燙好的海腸與嬌嫩的春韭菜一起炒,極其考驗廚師的手藝,炒的太生,這兩樣食材肯定會讓你腸胃不適;太老,海腸就成了」橡膠管「,韭菜也嚼不動塞牙。
炒的剛好的海腸一定是柔韌中帶著爽滑的,吃到嘴裡帶著彈性,搭配韭菜的湯汁,鹹鮮而可口。
除了炒,海腸餃子也是韭菜與海腸譜寫的另一首讚歌!把切碎的海腸加入韭菜豬肉餡中,普通的水餃即刻變得鮮香十足,咬開餃子皮,將湯汁吸入口中,五花肉的油潤與清甜的海洋滋味在舌尖交織,奇妙萬分。
比起以上兩種叫得上名的魯菜,烤海腸更有人間煙火氣。將海腸處理好,串在籤子上用炭火烤制,有些店家還會刷上辣醬料。海腸烤的又嫩又彈,趁熱從籤子上擼下來整隻塞進嘴裡,鮮、脆、甜、香,原始而簡單的美味盡在你口中。
蒸蛋、撈汁、撈飯……海腸有著太多家常和專業的做法,這種「汙汙」的海鮮,你敢吃麼?你最喜歡哪種吃法?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吧!
海腸
產地 海腸分布於俄羅斯、日本、朝鮮和中國等多個國家。
特徵 顏色為半透明粉色,肉質略帶清甜,爽脆有彈性。
經典料理方式 海腸刺身、韭菜炒海腸、海腸水餃等。
烹飪小貼士 生海腸肉質滑膩,可以用剪刀代替菜刀剪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