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但水土不同,習性各異。對於臨海而居的江浙人民來說,海鮮是必不可少的特色。在海鮮中,螃蟹又是值得說道的一味美食。從古至今,誇讚螃蟹的詩句便不在少數。《紅樓夢》中便有一回,各姐妹共聚海棠詩社,席間吃了螃蟹,眾人便作螃蟹詠,其中,黛玉寫到「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確是深秋時節螃蟹層次豐厚,紅膏誘人的寫照。詩仙李白也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以此可見,肥美的螃蟹受人喜愛,勾人食慾。
若說螃蟹的做法,清蒸首當最佳做法,配以醬油最能展現螃蟹鮮美本味,若以蔥或辣椒下鍋爆炒,吃著也十分過癮爽口。但是在江浙及上海地帶,還有一道美味叫紅膏嗆蟹,就是螃蟹經簡單的醃製即食。這種吃法在外地人眼裡也許覺得不可理喻,生蟹腥味重,生吃怎可下飯?但是在某些地區,如浙江寧波,大到婚宴、年夜飯,嗆蟹作為冷盤上桌;小到尋常人家飯桌上,嗆蟹作一開胃美餐。甚至有說法是「無紅膏嗆蟹不婚宴」的說法,可見嗆蟹的受歡迎程度。或許是螃蟹鮮美的原因,原始的勞動人民們嘗遍了螃蟹的各種烹飪做法,企圖用醃製保持它最初的鮮美。
嗆蟹的做法非常簡單,即把生梭子蟹,最好帶紅膏,拿來洗淨整隻泡入鹽水中,加入黃酒,糖等佐料,按個人口味控制醃製時間。醃製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發酸發臭。醃入味的梭子蟹用刀剁塊,最好蘸米醋,配上剛出鍋滾燙的米飯,滑溜溜的蟹肉混合著香噴噴米飯,由於是生蟹肉,對本地人來說,這種食材的鮮味在口中一覽無餘,略鹹的滋味使人胃口大開。嗆蟹中最鮮美絕倫的便是醃製過的紅膏,一般有紅膏的螃蟹便是肥美的象徵,取紅膏於口中,能吃到紅膏的鮮美與順滑,伴隨淡淡黃酒的醇香,吃到最後還有一絲絲甜味,唇齒留香。紅膏嗆蟹一般老人小孩都愛吃,常有人言,「桌上只需一盤紅膏嗆蟹,就能吃三大碗米飯」。
嗆蟹這道菜雖然醃製過程簡單,但它也算是酒桌上的重頭菜。無論是婚宴、新房宴、年夜飯都不缺它的身影。當各種熱菜上完,酒席接近尾聲時,客人紛紛準備盛飯,此時最炙手的,必是嗆蟹與熱湯。在嘗完了前面各種山珍海味後,舌頭漸漸發渴和缺少鮮味刺激,而胃還沒被填滿。此時一道紅膏嗆蟹上桌,被剁成小塊的蟹肉白嫩誘人,還有那蟹殼上的紅膏更是誘人。若是有小孩子不想吃飯,大人們就會遞過紅膏嗆蟹的盤子說道:「吃點紅旺(寧波話諧音『膏』)嗆蟹,很下飯。」
別看嗆蟹上酒桌,擺盤精緻,你就以為它的價格不菲。的確,上好的紅膏梭子蟹經工廠生產,經精美包裝銷往外地,作「特產」銷往外地價格較高。但是在江浙地區,這是一道親民的菜餚,居家的老人,婦女甚至是幹體力活的男人們,知道嗆蟹醃製流程的可不少,到了螃蟹長膏的季節時,隨便經過菜市場,螃蟹堆成一座小山,或是螃蟹直接養在一籮筐裡任君挑選。此時的螃蟹有兩個優點,一是肉質肥厚,二是價格實惠。拿回家後隨便放在罈子裡醃製,甚至是大碗均可。雖然嗆蟹醃製後仍是生肉,但是當地人民有種說法,經過醃製的螃蟹,可以食用了,便稱之為「熟」。
若將嗆蟹分與外地人食用,通常並不受歡迎。不是江浙地帶的人確實難解其味。首先氣味就容易將人勸退,江浙人民吃慣了海味,自然認為嗆蟹的味道是「鮮」,而外地人的人聞到的可能只是螃蟹的腥味。其次是風味上的不同,嗆蟹的做法平淡簡潔,若不細細品嘗很難從鹹味中品味出鮮味,不像辣味刺激人的味蕾的直接,有的人甚至覺得吃法野蠻,不願下口。再次便是對健康問題的擔憂,當然,這種擔憂很有道理。紅膏嗆蟹雖肥美下飯,人們卻也不敢「貪」。冷凍和醃製出並不能大幅度殺死生蟹中的細菌,加上黃酒的醃製,腸胃不好的人吃多了嗆蟹也會有腹瀉等症狀,因此老人與小孩或是腸胃不好的人尤其需要注意。也許是出於這種擔憂,。醋的酸味,白酒的烈性給人一種殺菌的心理暗示,有的人家吃嗆蟹會蘸醋,或是直接往嗆蟹上澆少量白酒。
紅膏嗆蟹也算一道「歷史悠久」的菜餚,並且至今都深受人們的深愛。希望來江浙旅遊的朋友都能嘗嘗這鮮美又奇特的味道。